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Rao YK  Wang M  Ding L  Liu B  Ji C  Yan ZY 《药学学报》2012,47(6):779-784
采用LC-MS/MS法对注射用多西他赛中的有关物质进行鉴定。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注射剂,以去除制剂中影响LC-MS/MS离子化效果的磺丁基-β-环糊精等辅料,然后对提取物中的有关物质进行LC-MS/MS鉴定。采用LC-ESI-MS/MS测定各有关物质的一级和二级质谱图,并对准分子离子的各个产物离子进行归属,对各杂质可能的结构进行推测。在所建立的条件下,多西他赛及其有关物质分离良好,共鉴定了注射用多西他赛中的9个有关物质结构,其中4个有关物质为首次在注射用多西他赛中发现。本文所建立的LC-MS/MS法可以有效地分离分析多西他赛及其有关物质,为其制剂的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他唑巴坦钠(质量比4∶1)中的有关物质,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30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体积分数10%四丁基氢氧化铵(体积比98∶2)、用体积分数85%磷酸调节pH值4为流动相A,以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μL,柱温30℃,在波长230 nm下测定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他唑巴坦钠(质量比4∶1)中的有关物质。结果头孢西丁钠和他唑巴坦钠分别与其相邻杂质峰能完全分离。在光照、加速、长期试验条件下,有关物质略有增加,在其他影响因素条件下,有关物质无明显变化,在贮存过程中头孢西丁钠和他唑巴坦钠的含量都有降低,有关物质和含量的变化在建立的标准范围内。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好,适用于该产品的质量分析。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他唑巴坦钠(质量比4∶1)在贮藏过程中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HPLC-Q Exactive)分析注射用泰地罗新中的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Zorbax SB-C18, 100mm×3.0mm, 1.8μm) 色谱柱,以0.1%三氟乙酸溶液(A)-0.1%三氟乙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0.3mL/min线性梯度洗脱分离;采用全扫描及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的功能测定。采集有关物质的质谱母离子及子离子谱,并进行解析,推测有关物质的结构。结果 在所建立的条件下,泰地罗新及其有关物质之间分离良好,检测出12个有关物质,并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结论 建立的Q Exactive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能有效地分离分析泰地罗新及其有关物质,为注射用泰地罗新的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注射用脱氧核苷酸钠和脱氧核苷酸钠注射剂中的有关物质,并应用LC-MS/MS法推测有关物质结构。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2种脱氧核苷酸钠制剂中的有关物质。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AX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浓度50 mmol·L-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取6.80 g磷酸二氢钾,加水800 m L,用磷酸调p H值至3.3,再加水稀释至1 000 m L),流速为0.6 m 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为258 nm。结果 2种脱氧核苷酸钠制剂中脱氧核糖胞嘧啶核苷酸钠(d CMP-Na)、脱氧核糖腺嘌呤核苷酸钠(d AMP-Na)、脱氧核糖胸腺嘧啶核苷酸钠(d TMP-Na)和脱氧核糖鸟嘌呤核苷酸钠(d GMP-Na)分别与其相邻色谱峰完全分离,测得的注射用脱氧核苷酸钠中最大单个有关物质百分含量均不大于2.0%,有关物质总量均不大于4.0%。脱氧核苷酸钠注射剂中最大单个有关物质百分含量平均大于30%,而有关物质总量更是达到79%以上。经质谱分析,推测注射用脱氧核苷酸钠有关物质为5-甲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钠注射剂有关物质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较好,适用于脱氧核苷酸钠制剂的质量分析,为脱氧核苷酸钠制剂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南药学》2017,(3):352-355
目的对埃索美拉唑钠的主要杂质进行结构分析。方法采用资生堂MGII(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20 mmol·L~(-1)乙酸铵溶液(A)-乙腈(B)=75∶25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 m L·min~(-1),柱后1∶1分流,采集杂质谱的质谱数据,结合质谱的裂解规律,并对该结构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在所建立的条件下,杂质谱中埃索美拉唑钠及其杂质分离良好,共检测到4个较大杂质峰,并分析了杂质B、杂质C、杂质D的结构。结论建立的LC-MS/MS法能有效地洗脱、分离埃索美拉唑钠的杂质,并分析其杂质,为埃索美拉唑钠的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试验,考察影响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有关物质色谱分析方法的主要因素并使目标因子达到最优,对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杂质谱分析方法进行优化。方法 制备系统适用性混合溶液,确定目标因子。通过Plackett-Burman(PB)设计筛选显著因素;通过中心组合设计(CCD)设计进行优化并确定最佳色谱条件;采用质谱法分析有关物质结构。结果 色谱柱参数、流动相参数和梯度程序等因素均对杂质分离分析有较大影响;在建立的最优色谱条件下,11个潜在杂质均能得到有效分离并被检测。杂质谱分析显示,不同企业产品杂质谱存在差异。结论 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色谱分析方法,可实现对潜在杂质的有效分析,为完善注射用头孢西丁钠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卢丽  李进  金少鸿  胡昌勤 《中国药学》2014,23(2):106-117
建立并优化了一种二维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系统,用于分析抗生素及其有关物质。在一维色谱中,采用两性离子交换-反相亲水性相互作用(ZIC-RP-HILIC)混合模式色谱柱对目标杂质进行分离,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MS)进行检测。在二维色谱中,采用常规的反相LC色谱柱对供试品及其杂质进行分析。ZIC-RP-HILIC混合模式色谱系统的流动相为一种适用于LC-MS/MS的可挥发性缓冲盐,能够提高杂质的离子化效率,便于对目标杂质进行结构解析。直接采用ZIC-RP-HILIC-MS系统,对使用离子对反相色谱分离的抗生素杂质进行定性分析。ZIC-RP-HILIC混合模式色谱与反相LC色谱系统之间的正交性,进一步保证了杂质检测的全面性。此方法的优势体现在对青霉素V钾,苯唑青霉素钠、头孢曲松钠的杂质分析中。另外,该方法便于进行抗生素的杂质谱分析,并可用于其它药物的杂质分析。  相似文献   

8.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奥美沙坦酯有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奥美沙坦酯中有关物质进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LiChrospher C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醋酸铵缓冲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对奥美沙坦酯有关物质进行分离;采用LC-MS/MS电喷雾正离子化测定各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并进行结构解析。结果:检测到奥美沙坦酯粗品中11个有关物质,并推测出它们的化学结构均为奥美沙坦母核结构未发生变化的不同取代咪唑和四氮唑联苯衍生物。结论: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够有效地用于药物中有关物质的鉴定,奥美沙坦酯有关物质研究可为其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中有关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的杂质谱。方法 采用ACES-AQ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pH 7.0)-乙腈(75∶25)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采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对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中的12个已知杂质及4个未知杂质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对4个未知杂质进行结构推测。结果 奥美拉唑与其有关物质分离良好,9个杂质的校正因子在0.48~1.14,不同企业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检出3~8个杂质。结论 所建的方法专属性好,可有效地分离和测定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中的有关物质。本研究为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的杂质控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注射用青霉素钠中聚合物杂质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水为溶剂制备青霉素钠的聚合物杂质溶液;采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HPSEC)和柱切换-LC/MSn法对聚合物杂质溶液的弱保留值杂质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评估高效凝胶色谱法分析聚合物杂质的专属性;采用C18型反相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溶液(pH 3.4)-甲醇(72∶14)]-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RP-HPLC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在聚合物杂质溶液中鉴定出4种青霉素聚合物及其异构体,1种二聚体降解物以及若干小分子杂质;HPSEC法分离聚合物杂质时,小分子杂质与聚合物杂质共出峰,定量准确性与方法专属性差;RP-HPLC法分析能够检出3个指针性青霉素钠聚合物杂质峰,其中包含2种不同聚合方式形成的二聚体杂质。结论:HPSEC法不能对注射用青霉素钠的聚合物杂质进行有效质控,建立的RP-HPLC法分析注射用青霉素钠聚合物杂质的专属性良好、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富马酸替诺福韦双特戊酯中有关物质进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BDS Hyper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醋酸铵溶液,梯度洗脱,对富马酸替诺福韦双特戊酯有关物质进行分离;LC-PDA测定各有关物质的UV吸收,甲醇辅助电喷雾正离子化LC-TOF和LC-MS/MS分别测定各有关物质的精密质量和二级质谱。结果:检测到富马酸替诺福韦双特戊酯中存在多个有关物质,其中仅3个的含量在0.1%以上,并鉴定出4个主要有关物质的结构。结论: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够有效地鉴定药物中的有关物质,富马酸替诺福韦双特戊酯有关物质鉴定结果对其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替加氟有关物质的色谱-质谱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替加氟有关物质,为其工艺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的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甲醇-10 mmol·L-1醋酸铵缓冲溶液,对替加氟有关物质进行分离;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各有关物质的准确质量,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子离子特征,并经解析鉴定各杂质结构。结果与结论替加氟与其有关物质分离良好,检测出4个主要有关物质均为替加氟合成的起始原料,是母核基本未发生变化,仅5位被不同基团取代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检测拉米夫定中有关物质的液质联用分析方法,分析鉴定拉米夫定原料药、加速破坏样品和制剂产品中的有关物质,并推测其可能的降解途径。方法色谱柱为Syncronjs C_(18)柱,以5 mmol·L(-1)乙酸铵-甲醇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对拉米夫定有关物质进行分离。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用一级全扫描和自动二级全扫描方式对样品进行质谱检测。结果拉米夫定及其各有关物质分离良好,共检测到13种有关物质。结果表明,拉米夫定的主要降解反应为氧化、差向异构化、脱氨和水解。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药物的稳定性良好,但在碱性和氧化条件下,药物稳定性较差。制剂产品中有关物质的种类较原料药有显著增加。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拉米夫定有关物质和降解途径的研究,试验中检测到的有关物质,推测的降解途径及该类物质的质谱行为规律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法测定注射用磷霉素钠中的磷霉素钠二醇物含量,并与现行中国药典方法比较,提高对药品的质量控制。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Promosil CN(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5 mmol.L-1醋酸铵-甲醇(82∶18),采用(-)ESI电离源,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分别为m/z 154.9→80.9(磷霉素二醇物)和m/z 120.9→77.1(内标苯甲酸)。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法采用Agilent Zorb-ax NH2(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10.89 g.L-1磷酸二氢钾溶液,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6℃;检测器温度为35℃。结果: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二醇物在22.46~359.4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4.492 ng.mL-1,每一样品的分析时间为5 mi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法,二醇物在0.104~5.205 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为0.7%,重复性良好。结论:本研究2种方法专属性高、简便、可靠,可用于注射用磷霉素钠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mbined with pulsed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LC-PED) is the method of choice in the European Pharmacopoeia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gentamicin and its related substances. A recently approved improved LC-PED method, with a reversed-phase C(18) column and a mobile phase consisting of trifluoroacetic acid (TFA), pentafluoropropionic acid (PFPA), sodium hydroxide and acetonitrile, showed better separation and more sensitive detection of the gentamicin components than the previous method using a polymer column. More unknown peaks can be separated from the main components and from each other. As the LC-PED method cannot be directly coupled to a mass spectrometer (MS), the unknown substances were collected after the LC column, desalted and analyzed by MS. The structures of the unknown compounds were deduced based on comparison of their fragmentation patterns with those of reference substances investigated by MS(n) experiments using an electrospray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er. A comparison was also made with an already previously published LC-MS method using a volatile mobile phase.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有关物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线性梯度HPLC法测定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含量及有关物质;采用在线LC-MS/MS或分离制备后的离线1H-NMR测定确证其主要有关物质结构。结果: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均能与所有有关物质完全分离,空白辅料不干扰测定。并经LC-MS/MS和1H-NMR确证了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主要有关物质结构。结论:建立的线性梯度HPLC测定法专属准确,可用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