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复合麻醉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中的镇静作用。方法:以90例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局麻组、针刺复合麻醉组和针刺复合麻醉减量组,后2组穴位选取印堂、迎香,主要观察术中生理指标、镇静量表等。结果:针刺复合麻醉组、针刺复合麻醉减量组的心率均低于常规麻醉组;3组组间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针刺复合麻醉组和针刺复合麻醉减量组的OAA/S评分均低于常规局麻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常规局麻组。结论:针刺复合麻醉可有效稳定术中循环,保护患者心血管功能,针刺复合麻醉较常规局麻安全;针刺复合麻醉患者术中镇静程度较常规局麻者高,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术中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穴位针刺复合麻醉联合局部麻醉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均进行局部麻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针刺四白穴、下关穴、合谷穴和支沟穴,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针刺迎香穴以及印堂穴,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VAS(视觉模拟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针刺迎香穴以及印堂穴复合麻醉联合局部麻醉有利于改善麻醉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麻醉效果,降低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3.
针刺增效药在针刺镇痛复合麻醉肺切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稳圃  周红  刘圣灵  张敏 《针刺研究》2001,26(3):169-170
自 1 995年 1月至 1 997年 6月 ,我院临床针麻研究室为了提高针麻肺切除效果 ,在用手法针刺加针刺增效药氟哌啶醇、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基础上 ,在麻醉诱导前 5min肌肉注射弱阿片类镇痛药曲马多 1 0 0mg和针刺增效药灭吐灵 2 0mg ,以进一步减少术中静脉复合液的用量 ,增加针麻术中的镇痛作用。设针药麻组 40例 ,并设全麻对照组 40例进行观察。术前准备 :病人术前都做模拟预测 ,做皮肤及耐痛阈的测试 ,在针刺诱导前后作比较 ,并观察针刺耐受力及针刺感应 ,并进行心理测试 ,用美国伊利诺州大学个性及能力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编制的 1 6种个…  相似文献   

4.
刘秀华  张军 《光明中医》2014,(7):1469-1470
甲状腺疾病是外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单纯的针刺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虽然对生理干扰小,恢复常态较快,但有镇痛不全的缺点,为弥补这不足,且更适合基层医院运用,现采用中西医结合运用针刺复合麻醉,针刺复合麻醉不但明显加强麻醉的镇痛效果,且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进而显著控制单纯颈丛阻滞后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以及平均血压升高的情况。我院自2000~2012年这3年来对3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手术麻醉采用针刺麻醉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科于 1995年 5月起开展鼻内窥镜手术 ,其中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 (FFSS) 12 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结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 0例 (2 0 2侧 )中 ,男 68例 ,女 5 2例 ;年龄 13~ 73岁 ;双侧 82例 ,单侧 38例 ;其中 型 2期15例、 3期 2 7例 , 型 1期 16例、 2期 4 5例、 3期 17例[1] 。1.2 手术器械选择 :采用 Storz公司产内窥镜 (直径为4 mm,偏角视野为 0°,30°,70°)和国产鼻内窥镜 ,电动吸切器采用上海器械六厂和上海和晶公司产品。1.3 手术方法 :术前均常规行鼻窦冠状位 CT检查 ,少数病例增加鼻窦水平…  相似文献   

6.
鼻窦炎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作为治疗鼻窦炎的方法,具有照明清晰、全方位视野、操作精细、创伤小、面部无疤痕、能彻底切除病变、又能保留正常组织和结构等优点,主要解决了患者鼻窦口的阻塞和引流问题,而有关的炎症反应和感染等则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和相关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复合麻醉对不同痛阈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将700例准备行经阴道超声引导取卵术接受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复合麻醉组(347例)和单纯度冷丁组(353例),针刺复合麻醉组于取卵前1日预针刺前30 min测量痛阂,单纯度冷丁组于取卵手术前30 min注射度冷丁前测量痛阈,取卵术前30 min两组分别接受电针(穴取肾俞、次(骨翏)、百会、三阴交等)结合肌肉注射度冷丁和单纯肌肉注射度冷丁镇痛.结果:痛阈为1 mA、1.5 mA和2 mA的患者,针刺复合麻醉组的疼痛积分显著低于单纯度冷丁组(P<0.01,P<0.05),对于痛阈为0.5 mA、2.5 mA、3 mA的患者,两组疼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复合麻醉对于痛阈处于中间段的患者镇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应用强化局部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鼻内窥镜手术中使用强化局部麻醉的56例患者的手术病例资料,设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进行鼻内窥镜手术使用普通局部麻醉的56例患者的手术病例资料,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局麻效果、术中出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局部麻醉效果优良率94.64%,对照组优良率62.5%。两组在麻醉效果优良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63.21±25.32)mL,对照组在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92.23±62.32)mL,两组在平均出血量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鼻内窥镜手术中使用强化局部麻醉具有更为理想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王仙梅  周子信 《陕西中医》2000,21(5):226-227
<正> 针刺复合麻醉是指针刺与各种形式(硬膜外、局麻等)的小剂量麻醉药物相结合的一种麻醉方法。近年来有关针刺复合麻醉的报道资料逐渐增多,笔者就针刺复合麻醉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范围及麻醉方法的资料进行综述,供同道参考。 应用范围 甲状腺切除术、新喉再造术、大脑深部及功能区手术、肺切除术、心脏手术、胃切除术、胆囊摘除术、肛裂切扩术、肾移植术、骨科手术。  相似文献   

10.
11.
童秋瑜  马文  沈卫东 《中国针灸》2012,32(5):448-450
从鼻腔手术的不同麻醉方式的运用特点、针刺麻醉选穴原则、电针频率及术中评价等方面论述。针刺复合局部麻醉既可以防止局麻的镇痛不全,又可以避免全麻的不良反应,同时可减少麻醉药用量,体现了针刺麻醉自身的独特优势。目前初步认为取迎香及印堂,频率为30Hz,波型为连续波,用于鼻部手术可取得较满意效果。但目前针刺麻醉运用于鼻内镜手术的临床报道不多,且缺乏操作规范,希望优化针刺麻醉鼻腔手术的操作流程,促进针刺麻醉鼻腔手术的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聚乳酸防粘连凝胶在鼻科手术中防治鼻腔及鼻窦粘连的作用。方法:对于鼻窦镜手术中估计有粘连的可能和术后已经粘连的病人粘连创面涂用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结果:聚乳酸防粘连凝胶在鼻科手术中能有效防治粘连。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配合耳穴注射用于鼻内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健康分级(ASA)Ⅰ-Ⅱ级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耳穴配合表面麻醉组(A组)和单纯表面麻醉组(B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双侧鼻腔均采用1%丁卡因30 mL加0.1%肾上腺素2 mL浸润的棉片进行表面麻醉2次,其中A组患者在表面麻醉前,在双耳神门、外鼻穴皮下各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0.1 mL,10 min后开始手术,术中不再加用任何麻醉药.术中根据患者血压、心率变化和对疼痛的反应酌情静脉给予小剂量血管活性药和芬太尼.结果:A组麻醉优良率(90.0%)与B组(7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使用止痛药和血管活性药的比例明显少于B组.结论:耳穴注射配合表面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经皮穴位电刺激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应用价值及防治麻醉后伤口急性疼痛的有效性。方法:择期行椎板减压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组(观察组)和单纯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采用韩氏刺激仪经皮肤电极刺激合谷、劳宫、内关、外关,然后接受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中采取间断穴位电刺激(刺激30min,停止30min)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只采用单纯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药用量,术前、术中、拔管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拔管及苏醒时间,苏醒后伤口疼痛程度。结果:①观察组病人异氟醚用量为(0.52±0.33)vol%,明显比对照组(1.12±0.18)vol%少(P<0.01)。②观察组术中、拔管前后血压、心率均低于术前(P<0.01),对照组术中血压、心率低于术前(P<0.01);观察组拔管后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拔管前后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③观察组拔管、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④苏醒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组26例VAS评分<4分,4例VAS评分≥5分;对照组10例VAS评分<4分,20例VAS评分≥5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可减少麻醉药用量,缩短病人苏醒时间,有效防治瑞芬太尼麻醉后的急性疼痛。  相似文献   

15.
针刺麻醉用于颈部中小手术2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宝洪 《中国针灸》2003,23(12):735-736
目的:观察针刺麻醉用于颈部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对286例颈部手术的患者取双侧扶突穴,接上海6805针麻仪,诱导20~30min,切皮前10min静脉滴注度冷丁1mg/kg、氟哌啶5mg。手术时间50-165min,平均105min。结果:手术效果Ⅰ级(优)122例(42.7%),Ⅱ级(良)158例(55.2%),Ⅲ级(可)6例(2.1%),Ⅳ级(失败)0例。总有效率100.0%,优良率97.9%。结论:针麻用于颈部中小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on Study of Pneumonectomy by Acupuncture Anesthes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upuncture anesthesia is a great breakthrough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acupuncture science in China. It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 science, promoted the study on acupuncture from multiple subjects of modem natural sciences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in the studies of modem life science[1].  相似文献   

17.
Guiding Role of Muscle Region Theory in Acupuncture Anesthes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麻醉是针灸体系的一部分,它的发展推动着针灸理论的完善。经筋理论也是针灸体系的一部分,它的主症决定了经筋理论在针刺麻醉临床应用中的指导地位。经筋分布与神经的相关性,是经筋理论对针刺麻醉指导的基础;同时,针刺麻醉推动着经筋理论的不断完善。两者间存在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发展关系,符合辨证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刘堂义  杨华元  褚立希  蒯乐  高明 《中国针灸》2007,27(12):914-916
针刺麻醉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中医工作者的首创,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成就之一,在20世纪60、70年代得以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由于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近20年来,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甚微。本文简单回顾针刺麻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针刺麻醉优势、作用机制,以及针刺麻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针刺麻醉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药复合麻醉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功能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顾陈怿  胡军  蔡云彪 《中国针灸》2004,24(4):257-259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2例择期腹部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针药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分别于麻醉前、术后、术后第2天及第5天测定 T淋巴细胞亚群值,并监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针药复合麻醉可以减轻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的程度,并且对维持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也起一定作用.结论:针药复合全麻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运用的良好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