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等问题。方法对2009年6月以来行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术治疗的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疝囊部位出现浆液肿,先后穿刺抽液3次、腹带加压包扎治愈。1例出现类不全性肠梗阻样表现,予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缓解。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和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腹壁切口疝经腹腔镜修补术较传统手术修补具有优势,可在术中发现其他隐性缺损,手术安全性较高。对巨大切口疝和(或)合并有多发腹壁缺损的患者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隐匿性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2012年该院普外科对腹腔镜手术进行术中腹股沟区探查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无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病史,121例术前查体均未发现腹股沟疝,18例腹股沟疝另一侧未发现腹股沟疝.对腹腔镜下突出的疝囊内陷最深处大于或等于10 mm,疝环口横径大于或等于8 mm者视为阳性,并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对部分符合指征的病例进行同期手术治疗.结果 139例患者中共发现隐匿性腹股沟疝41例,其中双侧腹股沟区12例,右侧腹股沟区18例,左侧腹股沟区11例;股疝2例,斜疝27例,直疝10例,复合疝2例;11例同时完成修补手术.隐匿性腹股沟疝发生率在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发病部位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疾病为疝的发现为隐匿性腹股沟疝概率较非疝高(P<0.01).结论 在实施腹腔镜手术时观察腹股沟区域,可以准确地诊断出隐匿性腹股沟疝,为预防其进一步发展为显性疝提供早期干预依据,并可以对部分有指征病例直接实施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胜  汪宏  刘玉海 《安徽医学》2011,32(2):161-162
目的评价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方法和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0年2月13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5 min。发现隐性疝5例,阴囊积气2例,切口线结反应1例,复发1例。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47-49+53+封三
目的 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联合腹壁小切口的杂交技术治疗急性难复位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应用TAPP联合腹壁小切口的杂交技术治疗的12例难复位腹股沟嵌顿疝急诊患者,均为单侧斜疝嵌顿,疝内容物在腔镜下用器械辅助无法完全返纳,遂取内环处腹股沟区小切口,返纳疝内容物,再完成TAPP术。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嵌顿疝内容物10例为小肠,2例为大网膜。其中1例完成TAPP术后,发现小肠坏死,另取脐部小切口完成坏死小肠切除吻合。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10~30 m L,平均(20.1±3.2) mL;手术时间80~125 min,平均(95.2±20.6) min。术后腹股沟区血清肿1例,阴囊积液2例,无腹股沟区顽固性疼痛、缺血性睾丸炎、腹腔感染、肠梗阻及切口感染病例。经过对症处理后,1周内阴囊积液及血清肿症状趋于消失。住院时间平均(4.0±1.2)d,随访3~24个月未见疝复发、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及补片感染病例。结论 TAPP联合腹壁小切口的杂交技术治疗难复位腹股沟嵌顿疝具有康复快、创伤小等优点,如果严格掌握适应证,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壁及髂腹股沟区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2005年~2010年对12例腹壁及髂腹股沟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患者进行修复重建,其中全层缺损的患者7例,肌层缺损的患者9例,缺损范围10cm×7cm~15cm×12cm。肌层缺损采用聚丙烯人工补片修复5例,用阔筋膜修复腹壁肌层缺损4例,皮肤缺损转移皮瓣修复7例。结果:8例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2例患者二次手术转移皮瓣后愈合,1例患者出现排斥反应,3次手术后愈合,1例髂腹股沟区肿瘤切除后应用人工补片修复下腹壁缺损,由于补片紧贴血管,术后合并感染,血管破裂大出血,反复多次手术,患者死于大出血。获随访1~5年患者,无肿瘤复发,无腹壁切口疝、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壁及髂腹股沟肿瘤切除后可根据患者组织缺损的大小以及术者的修复技术选择修复方式,其中关键是维持腹壁的张力,防止腹壁疝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优势。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330例6岁以下儿童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探查双侧腹股沟区疝,行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合并症、手术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和近期随访情况。结果术中发现60例患儿有对侧隐性疝,单侧疝手术时间平均10 min,术后4 h进食,术后6~24 h出院。全组患儿术后疼痛轻微,无明显哭闹,均未使用止痛药物,未出现尿潴留,发生阴囊积气50例,均于术后2~3 h吸收。无复发、无手术不良损伤、无切口感染及术后慢性疼痛,平均住院时间3 d,单侧腹股沟疝平均花费3 000元。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术中可探查发现并处理双侧疝,尤其适合于6岁以下儿童腹股沟疝患者。  相似文献   

7.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腹股沟斜疝开放式单纯高位疝囊结扎 ,可达到根治目的 ,已被公认为治疗小儿斜疝的经典术式。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手术与传统术式的原理相同 ,既能完成单纯高位疝囊结扎 ,又可发挥腹腔镜手术微创化的优点 ,并且能方便探查出对侧隐性疝的存在。我院自 2 0 0 1年 1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在微型腹腔镜下 ,采用李宇州[1 ] 的手术方法 ,完成小儿斜疝 42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本组 42例 ,男 36例 ,女 6例。年龄 8个月~ 1 3岁 ,平均年龄 4 8岁。术前双侧疝 4例 ,术中发现对侧隐性疝 2例。1 2 方法 氯胺酮麻醉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孔法腹腔镜小儿内环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方法 总结2008年1月至2009年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6例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男66例,女20例,年龄21个月至14岁(平均3.5岁),全部腹腔镜下完成.单侧手术时间5-30分钟,平均12分钟,术中缝合区血肿2例,无副损伤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简易、安全、痛苦小,能同时处理隐性疝及发现潜在的疾病,可作为小儿腹股沟斜疝首选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不明原因的腹股沟区疼痛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诊断隐匿性腹股沟斜疝38例,手术证实为隐匿性腹股沟斜疝39例,并对其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不明原因腹股沟区疼痛患者中,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7%。超声显示腹股沟包块与腹壁之间在患者腹式呼吸时反向相对运动者38例。结论患者腹式呼吸时腹股沟包块与腹壁之间呈反向相对运动是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特征性声像图表现。高频彩超对成人隐匿性腹股沟斜疝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诊断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其中108例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疝囊高位结扎,72例应用传统开放手术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108例腹腔镜手术术后创伤更小,不破坏腹股沟区的正常解剖结构,术中出血量少,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术中可同时探查并处理对侧隐匿疝。结论: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传统开放手术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9岁,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1年。体检:腹股沟区包块鸭蛋大小,不入阴囊,还纳消失后按压内环处,包块仍可出现,但较按压前小。手术切开暴露腹股沟管后,嘱患者咳嗽,此时见后壁二处腹膜膨大疝出。内侧疝鸡蛋大小,外侧疝鸽蛋大小,切开疝襄,用手指伸入腹腔探查,发现腹壁下大动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进行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时对对侧腹股沟区探查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142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按术中有无进行对侧腹股沟区探查,分为研究组71例(双腹腔镜TEP)和对照组71例(TEP)。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对侧隐匿疝发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95.35±32.25)min,对照组为(90.63±28.28)min,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7,P=0.356)。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6.87±5.38)mL,对照组为(7.03±4.51)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6,P=0.853)。研究组住院费用为(18 733.19±3 655.51)元,高于对照组的(17 063.71±1 270.6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5,P<0.001)。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89±0.78)d,对照组为(1.73±0.77)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5,P=0.238)。研究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正>腹股沟疝是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包括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及股疝,其中斜疝最常见,其次是直疝,股疝较少见。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发病机制有先天性解剖异常与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等原因。腹股沟疝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保守治疗无效。传统手术主要是采用前路张力修补,由于复发率高,已很少采用。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现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治疗腹股沟疝,我院于2010—2014年期间对54例腹股沟疝患者实  相似文献   

14.
微创技术是近年来外科发展的新趋势[1] 。我院近期引进了小儿腹腔镜 ,学习和借鉴了国内现行的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 ,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30例、39侧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30例 39侧 ,男 2 4例 ,2 8侧 ;女 6例 ,11侧。其中临床体检发现 30例 32侧。术中发现对侧隐性疝 7例 ,年龄最小 11月 ,最大 14岁 ,平均年龄7岁 3个月。1.2 手术方法术前禁饮食 ,补液 ,自行排空膀胱。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取平卧位 ,脐皱摺下缘皮肤切开 1.0cm ,徒手提起脐旁两侧的腹壁皮肤 ,veress针穿刺 ,缓慢充气 ,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婴幼儿的腹股沟斜疝使用腹腔镜治疗时的效果及具体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对我院2010年5月~2012年3月500例婴幼儿(1岁内)腹股沟斜疝(其中嵌顿疝5例)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治疗组,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中手术都取得成功,手术平均时间为18 min.其中62例为隐性疝,3例发生了切口线结反应,2例出现复发现象.结论 对婴幼儿腹股沟斜疝运用腹腔镜进行治疗的优点为,手术的创口较小、住院时间很短而且安全、术后效果也很好,在治疗嵌顿疝方面也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刘伟  徐纪荣 《当代医学》2014,(11):111-1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术前彩超对小儿隐匿性斜疝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山西儿童医院收治的861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均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儿年龄6月~14岁,平均(4.18±0.03)岁。结果腹腔镜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单侧为(12.26±0.04)min,双侧为(23.68±0.12)min。术中发现对侧隐性内环口未闭148例,占17.19%,均手术处理。彩超准确诊断824例,误诊15例,漏诊22例,诊断阳性率为95.70%,假阳性率为1.74%,假阴性率为2.56%。结论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高对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术前诊断水平,结合腹腔镜可明确诊断,避免手术探查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股沟区多发疝诊断、治疗.方法 18例腹股沟区多发疝患者行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结果 18例患者中,术前发现12例,双侧斜疝9例,一侧直疝另一侧股疝2例,一侧直疝另一侧斜疝;术中发现6例,5例同侧斜疝并存直疝,1例同侧斜疝并存股疝,18例均是疝环充填氏无张力修补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80min,平均60min,术中无并发症发生,出血量少.住院6~8d,平均7d.术后恢复顺利,无阴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月~5年,无复发.结论 术前重视诊断,术中探查是关键,术中经疝囊颈口用手指腹腔探查同侧腹股沟区可有效预防多发疝漏治.  相似文献   

18.
隐匿性腹股沟斜疝53例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隐匿性腹股沟斜疝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不明原因的腹股沟区疼痛患者,当体格检查无阳性发现时行疝囊造影术。确诊后手术治疗。近三年来开展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发现隐匿疝同时治疗。结果56例疝囊造影术,确诊48例,无假阳性。腹腔镜治疗中发现隐匿性斜疝5例。34例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19例。其中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17例,术后4例2年内复发并再次手术。疝修补术36例,无复发。结论疝囊造影术可提高对隐匿性腹股沟斜疝诊断水平。对成人隐匿性斜疝,主张疝修补术。而腹腔镜在诊治隐匿性斜疝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复发巨大切口疝修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女性患者,64岁。主因脐部可复性肿物6年余入院。患者于1998年6月脐部出现肿物,并逐渐增大且伴有下腹部胀痛,于2001年5月来我院行脐疝修补术。2003年5月因疝复发再次行疝修补手术。术后4月又复发且肿物渐进性增大,伴有疼痛不适。2004年11月门诊以腹壁切口疝收入病房。查体发现中腹部有一纵型手术瘢痕,长12 cm,肚脐缺如,站立时腹部出现18 cm×12 cm肿物。腹壁有10 cm×8 cm缺损。B超检查示腹壁有10.5 cm×7.5 cm缺损口。左右卵巢内各见一个3.0 cm以上囊肿。1.2手术目的腹腔探查、腹腔内黏连松解后修补患者复发巨大腹壁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X线平片和螺旋CT在腹股沟疝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5例腹股沟疝病人的X线平片和螺旋CT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25例腹股沟疝(26个疝囊)中,腹股沟斜疝21个,腹股沟直疝5个。腹股沟疝在X线平片上无异常表现或表现为肠梗阻。螺旋CT检查能清楚地显示典型和不典型的腹股沟疝,显示疝囊、疝内容物及腹壁缺损程度。结论 X线平片对腹股沟疝诊断价值有限,CT是腹股沟疝较为理想的影像学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