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来仍有人说"阴阳五行玄而又玄"、"远离中医中药",对中医理论认识有困惑。而否定中医的根本就是否定中西医结合的根本,就是弃医存药。应考虑用通俗简明的现代语言阐释中医,这也是中西医结合的桥梁。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从天人相应观出发,观察人与自然现象的客观变化,运用取象比类的思维概括人与自然的共同特性,从而确立的思维坐标,其中涵盖了质、能、时、空4大要素。从而借助此思维坐标观察天地之变、阐明自然的"象",以此进一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思维架构。但医学化后有特定的涵义与进展。如中医脏象学说就是天人相应观指导下的产物。总之,中医从宏观逐步细化认识人,西医从局部到整体认识人,应能逐步互补与融合。应坚信它们各自的理论与实践从不同视野、不同层面反映人体科学。因此中西医在临床实践上互相配合几乎可渗透到各个领域或层面上,并在实践中逐步理论上结合。  相似文献   

2.
体液内环境水循环同中医阴阳理论,感应理论密切相关,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以及精气神学说构成了体液内环境水循环的理论基础,整体学说,感应理论将中医理论推向发展,爱因斯坦的超弦理论,中医的天人相应,人与疾病,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以及相互之间的感应关系是深化研究体液内环境水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8):F0004-F0004
体液内环境水循环同中医阴阳理论,感应理论密切相关,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以及精气神学说构成了体液内环境水循环的理论基础,整体学说,感应理论将中医理论推向发展,爱因斯坦的超弦理论,中医的天人相应,人与疾病,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以及相互之间的感应关系是深化研究体液内环境水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以取象比类法解析临床诊治运用体会, 贯穿中医天人整体恒动观思维模式, 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总归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的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5.
运气学说是基于中医"天人相应"思想,以"气化"为理论工具,对天人之间气化关系的考察是中医气化学说的精髓所在。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在中医学的各个领域,没有阴阳五行,运气学说便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故从气化学说和阴阳五行思想两个方面探讨运气学说的哲学基础,以期深入理解运气学说的内涵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体液内环境水循环同中医阴阳理论,感应理论密切相关,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以及精气神学说构成了体液内环境水循环的理论基础,整体学说,感应理论将中医理论推向发展,爱因斯坦的超弦理论,中医的天人相应.人与疾病,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以及相互之间的感应关系是深化研究体液内环境水循环的关键。从相对论到超弦理论.从物质到精神,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感应作用.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及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9):F0004-F0004
体液内环境水循环同中医阴阳理论.感应理论密切相关,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以及精气神学说构成了体液内环境水循环的理论基础,整体学说.感应理论将中医理论推向发展,爱因斯坦的超弦理论.中医的天人相应.人与疾病,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以及相互之间的感应关系是深化研究体液内环境水循环的关键。从相对论到超弦理论,从物质到精神,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感应作用,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及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时而有反对中医的人对中医理论体系进行批评.最早出现的是否定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它对于中医临床没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体液内环境水循环同中医阴阳理论,感应理论密切相关,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以及精气神学说构成了体液内环境水循环的理论基础,整体学说,感应理论将中医理论推向发展,爱因斯坦的超弦理论,中医的天人相应,人与疾病,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以及相互之间的感应关系是深化研究体液内环境水循环的关键。从相对论到超弦理论,从物质到精神,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感应作用,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及学术界的重视。水为至阴、火为极阳、湿分寒热、热辨虚实,四诊八纲的多层次、多靶点复杂辨证体系是中医理论的特色和优势。体液微循环是介于血液微循环和细胞膜功能研究的一门生命科学。  相似文献   

10.
伏九贴敷治疗肺系病证时机选择理论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九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本文从运气学说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等角度诠释天人相应理论,并提出冬病夏治、夏病冬防的伏九贴敷疗法,是"天人相应"理论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的有机结合和具体体现.本文通过伏九贴敷疗法时机选择的中医理论探讨,将时间医学融入中医药外治法,旨在提高临床疗效,为中医药特色疗法临床实践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印度传统医学与中医药的相互影响,临床诊断、治疗方法与中医药的异同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中医辨证施治体系体现了精准医疗的基本精神,但中医辨证施治体系的精细化、精准化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中医精准医疗有别于西医精准医疗,其特点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专注于对整体状态的认识和把控,并能够融合西医的各种客观数据,体现了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发展系统中医学和系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精准医疗体系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一过程涉及以病规范证、系统科学、状态辨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基于中国文化背景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其哲学观为有机、辨证唯物主义,以取象思维为主,方法为思辨;西医学基于古希腊文化背景源于400多年前的欧洲,其哲学观为机械唯物主义,以逻辑思维为主,方法为还原分析;量子中医学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成果,用量子理论等现代理论转化中医理论而成,其哲学观为有机、辩证唯物主义,以逻辑思维为主,方法为还原分析、综合。中医学的支撑学科为中国古哲学,西医学的支撑学科为经典物理、化学等近代科学学科,量子中医学的支撑学科为量子理论等现代科学学科。中医学诊断以定性为主,西医学和量子中医学诊断以定量为主。中医学和量子中医学以天然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为主,主要是调整机体状态治未病;西医学以化学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为主,主要是直接控制逆施性对抗疗法,治已病。认识三者之间的差异,寻求三者的共同点和可以交融的契合点,对医学研究、临床诊治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精准医学计划在国内引起热议,精准医学为未来医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带来现代医学的又一次革新浪潮。通过了解精准医学诞生的历程及基础,分析精准医学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体系、治未病理念及中医体质学说等之间的联系,阐述具有两千多年时间跨度的中医学与精准医学之间的关系,以期探寻中医学在精准医学浪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医学在新浪潮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医家座右铭     
《陕西中医函授》2012,(4):M0003-M0003
医乃仁术,良相同功。立志当坚,宅心宜厚。纵有内外妇幼之别,各尽神圣工巧之能。学无常师,择善而事;卷开有益,博览为佳。必读昔贤之书,俾免离经而叛道;参考近人之说,亦使温故而知新。及其成功,尤贵经验;再加修养,方享令名。临证非难,难于变化;处方应慎,慎则周详。认清寒热阴阳,分辨表里虚实。诊察各求精到,举止切戒轻浮。毋炫己之长,  相似文献   

16.
光子中医学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简要叙述了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史,以及光子学技术的作用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进展,提出了光子中医学的概念,论述了该学科建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展望了光子中医学研究和发展的前景,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医学基础和临床的现代化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中药总义     
人生天地间,其身亦一小天地耳,天有阴阳五行、春夏秋冬,人有五脏六腑、气血津液,谓这天人相应。倘若天地阴阳顺随、五行调和、四季有常,人身阴平阳秘、五脏安和、气血顺畅,则断无疾病缠身之理,然天地之道在于变易,其气或有过之或有不及,或有瘴瘟、或有疫疬,故有风、寒、暑、湿、燥、火,是为六淫。夫人者,既有秉赋不同,复有气质各异,况人  相似文献   

18.
19.
中医发育学     
中医发育学的建立就是为了完善中医学体系而建立的,人体整体的演化按照两个方向,一是纵向的,精气神的分化;二是横方向的,五脏的演化.后天的演化主要是人格模式的形成,并在特定人格模式的影响下形成了与体质和情绪、思维、行为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supervision mod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eces in the 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d provide advice for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Chinese medicine pieces. METHODS Through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processing, preservation of medicinal herbs and the quality of prepara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 (GMP)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erfect quality standards and the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we put forward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In the supervis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eces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we should be closely around the cor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d should take different supervision modes of herbs and piec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sources and origin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ensure that manufacturing comply with GMP. We should standardize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ieces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enterpris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eces production filing system. And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and Chinese prepared herbs should be improved, with the objective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