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常规药物对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2组均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加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2组的抑郁情况(HAMD评分)、睡眠情况(PSQI分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HAMD评分、PS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的HAMD评分、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的HAMD评分、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住院治疗的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利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常规方案进行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抑郁症状及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徐沙丽  方毅  廖彬 《中国康复》2011,26(4):280-281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药物组给予静脉滴注红花黄色素150mg;电刺激组进行低频电刺激治疗20min;综合组联合上述2种方法治疗,均每日1次。结果:治疗2周后,3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综合组更低于药物组及电刺激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综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及电刺激组(P〈0.05)。电刺激组与药物组比较,各项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2种有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促进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夹脊低频电刺激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的疗效。方法:SCI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夹脊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2组患者痉挛程度及运动感觉功能变化。结果:治疗90d后,观察组Ashworth、腱反射、阵挛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均P〈0.01),对照组仅腱反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2组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夹脊低频电刺激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和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收治例的85例患有焦虑症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2组患者均连续干预8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程度;另于干预前1周、干预后1周内检测并记录2组患者的多导睡眠参数。结果:研究过程中,研究组因未完成后续检查者脱落1例,对照组因未严格遵照研究计划干预脱落1例。研究组42例,对照组41例。干预后,2组患者PSQI、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夜间觉醒次数较干预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实际总睡眠时间较干预前延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焦虑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其抑郁、焦虑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焦虑、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将PD 合并焦虑、失眠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在常规PD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右 侧前额叶背外侧区1 Hz的低频rTMS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PD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 假性磁刺激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焦虑状态及失眠情况的变化。结果:治 疗前,2组的运动障碍疾病协会修订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PDRS-Ⅲ)评分、Hoehn-Yahr评分、焦虑 自评量表(S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上 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上述量表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低于对照 组治疗后(均P<0.05)。结论:低频rTMS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PD合并焦虑、失眠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焦虑状 态,提高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认知治疗青少年首发抑郁症睡眠障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青少年首发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联合认知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青少年睡眠习惯问卷(ASHQ)观察各睡眠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ASHQ各睡眠因子分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ASHQ各睡眠因子分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联合认知治疗可有效改善青少年首发抑郁症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7.
梅盛瑞  王敏 《中国康复》2018,33(3):195-198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脑梗死患者按入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各因子对比: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习惯性睡眠效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睡眠持续性、睡眠紊乱和白天功能紊乱方面,治疗后观察组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均P0.05),而对照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A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A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可以改善脑梗死后失眠患者的PSQI评分和AIS评分,改善睡眠,尤其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和睡眠紊乱4个方面。改善失眠的原因可能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32例,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口服安定类药物治疗。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睡眠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间PSQI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SQI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低(P〈0.05),且针刺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针刺组有效率96.88%,对照组81.2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 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 结果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眠时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 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10.
杨丽娟 《华西医学》2009,(6):1581-158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及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6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高血压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6~7天后的睡眠质量及其疗效。结论:观察组患者的主观感觉、PSQI指数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0.01),血压控制观察优于对照组(P〈0.05),我们认为对于高血压睡眠质量差者,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后,改善了睡眠质量,并提高了降压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lilac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lilac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lilac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lilac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lilac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lilac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仪对伴有睡眠障碍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药物及心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生物反馈仪治疗。于对治疗前,治疗后3、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2组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HAMD评分和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周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和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lilac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lilac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特点,探讨低周波治疗失眠症的机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低频脉冲电刺激)和药物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组患者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2组患者睡眠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有效率为87.5%,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6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低周波治疗组S2期睡lilac间明显减少(P<0.01)且S3+S4期睡眠时间明显增多(P<0.01),药物对照组REM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可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性睡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