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剥脱性皮炎又称红皮病,是一种危及生命的重度疾病,其特征是弥漫性红斑和鳞屑累及≥90%的体表面积[1]。引起剥脱性皮炎的病因有很多,药物相关性剥脱性皮炎为第二常见病因,占所有剥脱性皮炎的10%~20%[2],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研究表明最常引起剥脱性皮炎的药物有抗痛风类(如别嘌醇等)、抗感染药物(如抗结核类、青霉素类和磺胺类等)和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和巴比妥类等)等[3],由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引起剥脱性皮炎的相关文献报道较  相似文献   

2.
剥脱性皮炎起病急,皮损重,常伴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剥脱,导致窒息,危及生命。重症肝炎是乙型肝炎的常见的致命原因,死亡率高达80%,是所有肝炎中最为凶险的一种类型。对重症肝炎合并剥脱性皮炎患者的治疗难度很大,预后极差,病程中可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总结1例重症肝炎合并剥脱性皮炎的护理,包括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措施,预防感染,做好水疱,皮屑,会阴及肛门的皮肤护理和口腔粘膜护理,采用颈静脉留置针和股静脉置管处保持输液静脉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复方氨基比林致疱疹性剥脱性皮炎一例护理资瑞云(广西柳州市卫校附属医院外科柳州市545001)关键词氨基比林;剥脱性皮炎;过敏;护理药敏是临床上常发生的一种变态反应,因复方氨基比林所致全身疱疹性剥脱性皮炎较为少见。我科于1997年8月11日收治1例,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首次报告氨曲南用药后1例83岁男性患者同时发生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探讨其发病的可能易感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仔细分析了患者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前后的用药、皮肤和血液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氨曲南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文献复习。结果:氨曲南可以引起皮肤和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但同时并发急性剥脱性皮炎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实属罕见。高龄、用药前有血液系统异常可能是氨曲南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氨曲南用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高龄或有造血异常的患者用药应该格外慎重。氨曲南用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皮肤和黏膜的改变并要定期监测血象。  相似文献   

5.
<正>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新生儿皮肤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发展快,起初为局部浅在性水疱,迅速蔓延全身,引起表皮松解和剥脱。表皮剥脱后,出现大片糜烂面,并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抢救,易并发肺炎、败血症而死亡。我科于1981年9月,收治一例出生13天并发败血症的严重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经我科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际上有关钙拮抗剂不良反应的研究倍受瞩目,钙拮抗剂可导致严重的皮肤病变,如毒性上皮坏死融解(tox-ic epidermal neecolysis,TEN)、多形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EM)、恶性渗出性红斑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剥脱性皮炎(exfoliative dermatitis,ED)等。这些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似乎以地尔硫卓引起者较为常见。一旦发生了CCB皮肤不良反应,如症状明显需及时停药,必要时加用抗组胺药甚至类固醇激素,常可使症状缓解。本文通过重点论述CCB的皮肤不良反应,希望引起我国临床工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护理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方法对1例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患儿采取暴露疗法、1:5000的高锰酸钾蒸馏水溶液清洁疮面,外涂美宝烧伤润湿膏、加强基础护理、做好消毒隔离、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通过采用此方法效果明显,对新生儿无不良反应。结论及早对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护理对促进该疾病早日康复是十分必要的,在具备条件的基层医院也可实行。  相似文献   

8.
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癫痫药物。用于癫痫的各型全面发作以及部分性发作的单药治疗,其疗效和耐受性较传统抗癫痫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药疹、头晕、头痛、共济失调、视物模糊及复视、虚弱乏力等,其中药疹最常见,多为轻至中度,一般持续1~2周后消退,引起重型药疹并不多见。剥脱性皮炎又称为红皮病,是其重型药疹之一,表现为严重而广泛的全身或局部皮肤剥脱,临床起初可呈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并迅速传播全身,可发生水疱,糜烂和结痂,常伴有发热、支气管炎、中毒性肝炎,白细胞显著升高、降低或者缺乏,严重者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引起重症剥脱性皮炎的病历并不多,但在近年来报到增多,现将我在临床中治疗的1例严重不良事件反应致剥脱性皮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朱燕  唐丽英 《海南医学》2008,19(8):112-113
目的探讨剥脱性皮炎的诊治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1月收入院的50例剥脱性皮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剥脱性皮炎的病因大部分不明,少数与使用易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接触易过敏物质(芒果、家装材料等)、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败血症、脓疱疮)有关,临床表现严重的逐渐增加,一般病例使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和维生素C抗过敏治疗有效,严重病例近年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结论剥脱性皮炎临床表现轻重不等,表现严重的逐年增加,治疗除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及维生素C抗过敏治疗外,表现严重者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同时加强皮肤护理,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0.
剥脱性皮炎是一种累及全身或几乎全身皮肤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可由某些药物引起,还可继发于其他皮肤病,如异位性皮炎、银屑病、接触性皮炎,某些淋巴瘤也可以引起该种疾病。早期诊断、治疗对防止因感染和液体、蛋白质丢失而危及生命十分重要。我科于2008年3月14日成功抢救1例剥脱性皮炎并感染的小儿,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11.
剥脱性皮炎为皮肤病中较严重的疾病,如诊断及处理不当,常可引起病人死因。一般把剥脱性皮炎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者非常少见;继发性者虽可继发于细菌感染(如葡萄球菌)或某些皮肤病(如牛皮癣,湿疹等),但也不多见,临床上,最常见到的是继发于各种药物过敏的。  相似文献   

12.
磺胺类药物抗菌谱广,药品性质稳定,易于保存,而且价格低廉。这些药大多是口服剂型,方便患者使用。在临床治疗和患者自我药疗中,磺胺类药依旧占有重要位置。但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比较多,特别是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药疹,甚至可出现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和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注意的是,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可能对多种与磺胺类结构相似的药物也过敏。以下几类药物,对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应禁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剥脱性皮炎临床较罕见,其临床治疗除应用大量激素外,其它治疗方法多不理想。反而因剥脱性皮炎及大量激素均会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故一旦发生则预后极差;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1例,取得满意疗效。本文旨在对该病引起重视,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4.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病,其临床表现有水疱、渗液、糜烂、脱皮,病程中常伴有大面积表皮剥脱、感染、高热等。药物过敏所引起的剥脱性皮炎在临床较少见,很多护理人员对此病都很陌生,因此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将我科诊治护理的1例该类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利福平合剂Tiagena引起剥脱性皮炎9例临床分析晋中地区第二人民医院(030800)王洁,王忠田,赵红霞,吴晓风作者于1990年4月~1993年6月在非洲某国省立医院收治肺结核400例,其中有60例患者服用利福平合剂Tiagena引起剥脱性皮炎9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剥脱性皮炎临床护理对策和效果。方法采集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剥脱性皮炎患者20例资料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全面护理组采用全面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剥脱性皮炎治疗效果;痊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面护理组患者剥脱性皮炎治疗效果比常规护理组高,P0.05;全面护理组痊愈时间、住院时间比常规护理组短,P0.05;全面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常规护理组低,P0.05。结论剥脱性皮炎给予全面临床护理对策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疗程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氯氮平常见的副作用是流涎、过度镇静、心动过速、静坐不能、粒细胞减少等,偶有迟发性动作障碍、顽固性斜颈、贫血、诱发睡行症、癫痫发作的报道,而引起剥脱性皮炎这较为少见。我们在临床上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徐文正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893-1893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近几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引起药疹的药物也在不断的增加,而比较常见引起药疹的药物仍是青霉素类抗生素。以往治疗药疹应用抗组胺药、钙剂及激素类药物,轻症可以治愈,而重症则缠绵难愈。近十余年来,自己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青霉素类抗生素引起的药疹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治疗组病例20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在30岁~56岁,病程最短3d,最长10d。其中静脉点滴青霉素引起的药疹5例,静脉点滴氨苄青霉素引起的药疹10例,口服阿莫西…  相似文献   

19.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喹诺酮类药物步入临床以来 ,因其抗菌效果好 ,使用方便而被广泛应用且发展迅速。然而随着日益广泛而大量的临床应用 ,发生的各类不良反应也屡见报道 ,引起临床医药学工作者的严重注意。笔者综合本地区数十位医师的报告 ,归纳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以下几方面。1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1.1 过敏性休克  2例报道 ,分别使用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静滴中 ,出现喉头阻塞感 ,呼吸困难 ,四肢厥冷而意识障碍。1.2 药疹、剥脱性皮炎  5例静滴氧氟沙星 ,在 18~ 30 h内出现大面积红色皮疹。 1例发热 ,周身剥脱性皮炎。1.3 血管神经性水肿 笔者给一结…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年来对因过敏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用中西医药结合中药外敷加优质护理配合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7例,主要病因必须是过敏引起,且皮疹后皮炎呈剥脱性,如果皮炎不呈剥脱性,则不必用中药外敷。其中男15例,占55%,女12例,占44%;年龄最大50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