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阴茎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报告1例阴茎神经鞘瘤病例,患者以阴茎根部肿块收治,术前细胞学穿刺报告为神经纤维瘤,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阴茎神经鞘瘤;术后恢复较好.结论 阴茎神经鞘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穿刺活检有助于诊断及鉴别.确诊需依靠病理学证据,必要时可加做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例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术前拟诊为阴茎多发性脂肪瘤,行肿瘤切除术,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免疫组化:S-100( ),SMA(-)。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阴茎多发性神经鞘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困难,需经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特异性标志物S-100、SMA有助于确诊。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发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75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9例多发神经鞘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中有7例术前发现肿瘤数目少于术中所见。9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剥除术,4例行神经切除术,术后4例复发。结论 多发神经鞘瘤术前检查不易明确肿瘤数目,充分的朴前检查包括MRI是必要的。对重要神经上的多发神经鞘瘤应行剥除术。该病术后容易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胃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报道1例58岁的女性病人,因"上腹部不适2年余"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为胃神经鞘瘤。结合既往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的相关情况。结果该病起源于雪旺细胞,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及CT检查可辅助发现及定位病灶,光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核分裂象罕见,肿瘤周围淋巴细胞套形成,免疫组化:S-100(++),CD117(-),CD34(-),DOG-1(-)。手术切除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胃神经鞘瘤是临床少见的良性肿瘤,恶性胃神经鞘瘤更为罕见,确诊需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泌尿生殖系神经鞘瘤(附7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系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4年7例泌尿生殖系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肾上腺、膀胱、前列腺、精索、阴囊及阴茎的神经鞘瘤,结合文献分析其特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2岁,均为偶然发现或体检时发现,通过病理检查确诊。随访2~6年,7例患者肿瘤均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6例良性,无复发;1例恶性睾丸神经鞘瘤,2年后死于肿瘤复发转移。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神经鞘瘤的方法,由于泌尿生殖系神经鞘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困难,确诊需经病理学诊断。肿瘤特异性标志物S100,Leu7及MBP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于膀胱的神经鞘瘤和恶性周围神经鞘瘤在组织病理学、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上的特点,确立两者的鉴别诊断思路.方法 回顾1例原发于膀胱的神经鞘瘤的临床诊疗过程,结合有关膀胱神经鞘瘤及膀胱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方面,原发于膀胱的神经鞘瘤和恶性周围神经鞘瘤有明显差异.结论 原发于膀胱的神经鞘瘤临床极其少见,易与膀胱常见肿瘤混淆,造成误诊,免疫组化为重要的确诊依据.膀胱恶性周围神经鞘瘤应以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进行处理.临床上应重视两种疾病的鉴别,以正确地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7.
神经鞘瘤543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神经鞘瘤的流行病学和临床治疗情况,为防治这一临床常见软组织肿瘤提供参考资料。方法:统计本院1993年3月-2001年5月的8年2月中住院手术并经过病理学证实的543例神经鞘瘤患者的流行病学和治疗学资料,按照流行病学、发病率、临床治疗情况分部位、分科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神经鞘瘤住院率为2.85%,男女性别比为1.13:1,身体左右侧发病率之比为1.72:1。40-49岁组发病率最高为28.78%,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并发神经鞘瘤占神经鞘瘤的1.66%。颅神经神经鞘瘤发病率占全身发病的50.47%,颅神经发病中听神经神经鞘瘤又占63.06%。椎管内神经鞘瘤依距离头颅的远近发病率依次下降,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科室统计中,神经外科手术时间最长,住院时间最长。病理上可见有多种改变如:坏死、囊性变、液化、细胞丰富等。结论:神经鞘瘤是一种常见的住院治疗的疾病,一次手术治愈率为97.61%,没有发现恶性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并总结消化道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方法以神经鞘瘤为检索词,检索在2018~2020年期间发表在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的关于消化道神经鞘瘤的临床病例报道,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 81例消化道神经鞘瘤病人多以女性为主,年龄31~84岁,胃部多发,肿瘤直径0.2~9 cm;临床表现多以腹痛、腹胀为首发症状,大部分病人无明显症状,术前诊断准确率仅为8.6%;所有病人术后免疫组化表达均表现为S-100阳性;完整切除肿物或胃(肠道)部分切除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术后无复发和转移。结论消化道神经鞘瘤是少见于消化道的良性肿瘤,其术前误诊率高,免疫组化S-100阳性是其诊断的金标准;手术治疗是主要方式,术后极少发生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乳腺神经鞘瘤进行再认识,以提高其诊断率及治愈率。方法检索乳腺神经鞘瘤的相关文献,对该病的起源、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并综述。结果乳腺神经鞘瘤十分罕见,起源于神经鞘膜雪旺细胞,其具体病因不明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其他乳腺疾病之间难以鉴别,如叶状囊肉瘤、乳腺血管外皮细胞瘤、乳腺纤维腺瘤等。影像学资料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金标准依赖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能治愈良性乳腺神经鞘瘤,但有恶变可能,须术后随访。恶性神经鞘瘤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可有效预防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乳腺神经鞘瘤的预防可参考乳腺癌筛查。结论临床实践中需了解乳腺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及治愈率,以保护女性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探讨其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5例患者均为体检发现,其中3例曾感患侧腰部不适。入院体检均无特殊发现,与肾上腺有关的血生化检查均为正常。所有患者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物,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神经鞘瘤,随访3个月~9年,未见复发或恶变。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为良性肿瘤,较为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胃神经鞘瘤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临床发病率较为少见,占所有胃间质瘤的6.3%,肿瘤好发于胃体部,通常起源胃粘膜下神经从。大部分胃神经鞘瘤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能起到诊断作用,但确定诊断仍需要病理学检查,其中S-100蛋白是诊断胃神经鞘瘤的"金标准"。胃神经鞘瘤通常需要与胃肠道间质瘤、胃肠自主神经肿瘤等相鉴别。治疗方面,完整的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肾上腺神经鞘瘤(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根据3例肾上腺神经鞘瘤。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肾上腺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此病的发病情况,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治方法。结果 3例肿瘤均经手术切除,病理学证实良性2例,恶性1例,随访3~5年未见复发,结论 肾上腺神经鞘瘤的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经病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法,恶性神经鞘瘤可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于泌尿生殖系统的原始神经外胚叶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分析本院2007年3月收治的1例原发于阴茎的原始神经外胚叶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经过病理确诊为阴茎原始神经外胚叶瘤,已采取手术根治,拟进一步化疗。结论:病理及免疫组化有助于对原始神经外胚叶瘤的确诊。对于早期患者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晚期患者可以辅助性地行联合化疗,目前原发于阴茎的原始神经外胚叶瘤非常罕见,对预后尚没有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4.
【】 目的 探讨椎旁巨大伴多发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回顾分析1例胸腰段椎旁巨大伴多发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7岁,因腰痛半年,加重伴左大腿前内侧酸胀麻木3天入院。术前腰椎MRI示:L1-2水平椎管外多发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包膜完整。术前诊断:椎旁多发神经鞘瘤。全麻下行全肿瘤切除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结果 病理检查:肿物大体观呈实性灰白色胶冻样,镜下见肿瘤细胞散在,呈梭形,束状排列,胞核呈卵圆形或波状,异型性少见(HE×400)。免疫表型示:S-100(+),VIM(+),CD34(散在+),EMA(-),GFAP(-),Ki-67 <1%。术后症状缓解,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 脊柱巨大伴多发神经鞘瘤较为少见,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针对肿瘤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早期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周传坤  黄仕龙  刘丰  高书涛  李潇  方煌 《骨科》2016,7(1):57-59
神经鞘瘤是常见的原发脊柱肿瘤之一,一般单发,多为良性,常呈“哑铃形”,发生在胸腰段且呈巨大“姜形”伴多发者较为罕见,国内鲜有报道。因其形状不规则,散在多发,位置较深,病情隐匿,因此手术方式的选择对全切肿瘤及保护周围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2014年12月,我科收治椎旁巨大伴多发神经鞘瘤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microcystic/reticular Schwann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的2例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病例,总结其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征,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的2例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病例均为男性,临床表现分别为"右下腹隐痛"和"左手食指包块"。镜下均可见特征性的网状或筛孔状结构,其中1例可见淋巴细胞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示S-1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Calretinin阳性。至2020年2月文献仅报道41例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未含本组病例),无明显性别差异,中位年龄为55岁(11~93岁),病灶中位直径为2.1 cm(0.4~13.0 cm)。多为偶然发现,无明显症状及体征,无1型或2型神经纤维瘤病病史。主要发生于内脏,尤其是胃肠道(多位于下消化道的结直肠)。大体多为单个的结节状肿物,无包膜。镜下多周界清楚,可见特征性的微囊性和网状结构,肿瘤细胞弥漫表达S-100蛋白,不同程度地表达GFAP和Calretinin。电镜显示施万细胞的特点。结论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是神经鞘瘤的罕见亚型,需要与多种良恶性肿瘤相鉴别,其诊断具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合并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思路。方法:总结分析 1 例嗜铬细胞瘤合并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与治疗经过。结果:该例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影像学检查提示神经鞘瘤可能,肿瘤性质不明, 考虑神经鞘瘤可能,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术后病理学检查回复示混合性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结论:嗜铬细胞瘤合并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如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可通过实验室及影像学初步判断, 并借助病理结果进一步确诊,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8.
胃神经鞘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经我院诊治的10例胃神经鞘瘤患的资料,对其诊断及治疗作分析总结。结果 胃神经鞘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黑便、上消化道出血亲休克。可通过胃镜、X线、B超等辅助检查协助诊断,确诊靠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论 胃神经鞘瘤无特殊临床表现,诊断困难,术前确诊率低,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阴囊神经鞘瘤的疾病特点,提高对阴囊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1例阴囊神经鞘瘤病例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报道的7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8例中,良性神经鞘瘤4例,平均直径6.5 cm,平均病程4.4年,年龄34~48岁,平均年龄38.4岁,超声检查提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1例合并阴茎癌良性神经鞘瘤,患者年龄78岁;3例恶性神经鞘瘤平均直径12.6 cm,平均病程2.2年,平均年龄75岁,超声检查提示肿瘤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结论 阴囊神经鞘瘤极为罕见,目前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检查.对于阴囊肿瘤应尽早手术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的有效方法,以避免恶性肿瘤的诊治延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于阴茎的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尤文氏瘤(PNET/Ewing's sarcoma)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5岁患儿原发于阴茎的PNET/EWS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病理表现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99(+),分子生物学检查:EWS荧光原位杂交可见易位,符合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尤文氏肉瘤诊断,该患者经过病理确诊为阴茎PNET/EWS,经45周化疗和局部放疗,瘤灶缩小。目前停药3个月。结论:原发阴茎PNET/EWS极罕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阴茎增大伴疼痛为主,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有助于对PNET/EWS的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