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感3号方治疗感冒后咳嗽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感冒后咳嗽是呼吸科常见疾病,病程持续3~8周,属于亚急性咳嗽的一种,大约占慢性咳嗽病因的6%~10%,对于感冒后咳嗽,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单纯西医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文献报道中医药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应用中药治疗感冒后咳嗽,亦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疏风宣肺法治疗感冒后咳嗽11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疏风宣肺法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感冒后咳嗽患者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予疏风宣肺法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强力枇杷露,疗程1周。结果:治疗组痊愈78例,显效26例,有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95%CI:96.6%-100.0%);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1%(95%CI:74.0%~96.O%)。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风宣肺法治疗感冒后咳嗽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张绍江 《江西中医药》2006,37(11):24-24
感冒后久咳乃呼吸科常见多发病之一,治疗却颇为棘手,许多患者辗转于各大中、西医院之间却无功而返。我院呼吸科于2006年1月~6月间采用著名呼吸科专家阴斌教授根据其近50年临床经验所创之“止咳平喘汤”加减治疗感冒后久咳病例4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8):3447-3447,3451
感冒后咳嗽是呼吸科的常见病,其产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笔者采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迁延不愈型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感冒后咳嗽患者均进行温通针法治疗,取曲池(左)、合谷(左)、列缺(右)、丰隆(右)、尺泽(右)、足三里(右)、照海(左)、太冲(双)、外丘(左),隔日治疗1次,治疗10次后观察不同年龄、不同病程及不同病情程度的迁延不愈型感冒后咳嗽与温通针法疗效的关系。结果:痊愈18例,占60.0%;显效8例,占26.7%;有效4例,占13.3%,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感冒后咳嗽病程短于24个月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病程长于24个月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愈显率呈一定的下降趋势。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愈显率呈增加趋势。结论:温通针法治疗迁延不愈型感冒后咳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感冒后咳嗽是指当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痰,可以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近年笔者应用中医药治疗感冒后咳嗽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感冒后咳嗽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感冒后咳嗽是指当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为感冒后咳嗽.患者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一般持续3~8周,有的患者可持续时间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我们自2006年10月开始采用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感冒后咳嗽2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感冒后咳嗽也称感染后咳嗽,指在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迁延不愈。其中以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咳嗽最为常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痰,通常持续3~8周,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1]。感冒后咳嗽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现代医学主要予镇咳、抗组胺药物等对症处理,临床疗效欠佳,部分患者转为顽固性咳嗽,剧烈持久的咳嗽影响患者日常工作生活。笔者采用密波电针夹脊穴治疗感冒后咳嗽4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朱致纯先生是第一、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人、湖北省“国医大师”,从医70余载,学识渊博,治验俱丰。现将其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经验介绍如下。感冒后咳嗽,是指当感冒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可以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具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的患者,大约11%-25%会发生感冒后咳嗽。该病多被误为呼吸道感染而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且造成抗生素滥用,其后果甚为严重。朱老则深谙其理,精选方药,辨证施治,颇具效验。  相似文献   

10.
宣肺止咳汤治疗感冒后咳嗽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宣肺止咳汤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用自拟宣肺止咳汤治疗,对照组用西替利嗪、茶碱缓释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78%,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宣肺止咳汤治疗感冒后咳嗽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止嗽散加减为主治疗感冒后咳嗽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厉秀云 《四川中医》2006,24(3):55-55
目的:探求治感冒后咳嗽佳法。方法: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48例。结果:治愈44例治愈率占91.67%,好转4例占8.33%,总有效率100%。结论:止嗽散加减为主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正临床上将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迁延性咳嗽称之为感冒后咳嗽,感冒后咳嗽是指急性感染期症状经治疗好转后,2~3周内咳嗽仍迁延不愈,是排除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其他肺部疾病后的咳嗽。张尊敬老师在临床上使用桑菊止咳合剂治疗痰热郁肺型感冒后咳嗽,获效显著,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祛风润肺法联合穴位贴敷对感冒后咳嗽治疗效果及T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76例感冒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祛风润肺法联合穴位贴敷组(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咳嗽、咯痰积分,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及C反应蛋白,并比较两组治疗后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咳嗽、咯痰评分显著下降,CD3、CD4较治疗前上升,CD8减低,CD4/CD8比值升高,C反应蛋白两组治疗后均降低;两组总体治疗效果分别为92.5%、91.7%。结论祛风润肺法联合穴位贴敷对感冒后咳嗽症状改善显著,其作用机理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及抑制气道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祛风止咳方治疗风邪犯肺型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感冒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5例.治疗组给予祛风止咳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可待因口服溶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4.38%,对照组有效率60.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咳嗽、咽痒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祛风止咳方治疗风邪犯肺型感冒后咳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宣肺止咳汤治疗感冒后咳嗽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冒后咳嗽是指当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临床多表现为干咳或咳少量白色粘痰、咽痒,可以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临床上在亚急性和慢性咳嗽患者中,感冒后咳嗽占有一定比例。笔者应用宣肺止咳汤治疗感冒后咳嗽3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与用咳必清治疗的31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拟止咳方治疗妊娠期感冒后咳嗽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清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3):179-179
感冒后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笔者用自拟止咳方治疗妊娠期妇女的感冒后咳嗽6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就诊本院内科门诊的妊娠期妇女,孕周最小10周,最大38周;病程最短2周,最长6周。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疗感冒后咳嗽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感冒后咳嗽是指当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痰,可以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近年笔者应用中医药治疗感冒后咳嗽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六味汤加味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感冒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予以口服六味汤加味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优于对照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汤加味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刘素英  孙秀国 《光明中医》2011,26(11):2239-2239
感冒后咳嗽是指当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迁延不愈,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或黄色黏痰,可以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近年我院应用中药治疗感冒后咳嗽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暮盈  高洁 《河南中医》2013,33(4):556-557
目的:观察止嗽散化裁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感冒后咳嗽门诊患者均以止嗽散为主方治疗并随证加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结果.结果:63例中,显效37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1%.结论:止嗽散化裁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