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以下简称乳腺病)迄今临床尚无满意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乳腺神经及部分血管离断术治疗乳腺病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病人,年龄28~48岁,平均36.4岁.病史3~8年,平均3.6年.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周期性或持续性乳房疼痛.  相似文献   

2.
开窗减压负压引流术在颌骨囊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开窗减压加负压引流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并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开窗术、单纯负压引流等治疗方法相比较,探讨颌骨囊肿治疗中保存颌骨功能及面形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以开窗减压负压引流术治疗的36例颌骨囊肿病例,通过摄X片观察术后病灶变化情况,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病检结果:囊肿29例,壁性成釉细胞瘤7例;28例术后囊腔有明显缩小,6例无变化(3例成釉细胞瘤,3例囊肿),2例病变范围扩大(成釉细胞瘤).结论开窗减压加负压引流术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适应证的选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2009年10月~2010年7月,我院骨科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加清创再植术治疗16例手指毁损性离断伤,术后疗效满意. 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0~56岁,平均34.5岁.致伤原因:机器压伤,其中手指皮肤挤压伤8例,手指皮肤缺损、完全性离断伤3例,手指皮肤缺损合并骨折(不完全性离断伤),合并手指皮肤套脱伤5例.  相似文献   

4.
张宇 《中外医疗》2011,30(24):69-69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症(PHT)的预后效果。方法对25例PHT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结果本组25例患者术后体温均不超过38.9℃,动态观测血小板计数均〈500万/L,术后无持续发热、肝昏迷等并发症。6d后腹腔引流液明显减少,拔管后出院。平均随访2年,未发生肝性脑病。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止血效果好,再出血率低,是PHT患者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断肢再植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1月-2014年7月行四肢完全毁损离断伤断肢再植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治疗组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结果治疗组成活率、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四肢断肢再植术中应用创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提高肢体离断伤再植的成活率和肢体功能的优良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7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位脾切除加传统断流术18例,原位脾切除加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9例。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9例(10.3%),其中传统断流术3例(16.7%),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例(8.7%)。经抗凝、溶栓治疗后8例血栓完全消失,1例基本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原位脾切除、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生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及双J管内引流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疗效。方法 对45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留置双J管内引流,并观察其效果。结果 术后吻合口畅通,无尿外渗,肾积水与肾功能改善。1例发生管腔堵塞,1例出现肾盂感染。结论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有效方法,双J管内引流是防止术后吻合口漏尿与吻合口狭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使用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一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5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病例,根据术后是否早期抗凝治疗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早期抗凝治疗)两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PVT发生率/PLT/PT/APTT/腹腔引流液量的变化.观察术后是否有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6%VS 29.4%,P<0.05),腹腔引流量明显减少,且治疗期间PLT/PT/APT差异无统计系意义,未发生消化道出血和创面出血.结论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抗凝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门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门脉高压大出血患者行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治疗。结果22例患者中,死亡1例,21例病愈出院。平均随访3年,无一例肝性脑病。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止血可靠,是急诊治疗胃底静脉大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于湛  郑嘉  徐魁 《黑龙江医学》2002,26(11):869-870
20 0 0 - 0 1~ 2 0 0 1- 0 1,我院共行乳腺血管神经离断术治疗乳痛症患者 2 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研究对象本文于 2 0 0 0 - 0 1~ 2 0 0 1- 0 1共对 2 5例乳痛症患者实行了乳腺血管神经离断术。年龄 2 8~ 4 5岁 (平均年龄 38岁 )。有哺乳史 6例 ,无哺乳史 19例 ,其中 1例未婚。1 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均有顽固性乳腺疼痛 ,影响日常生活。疼痛史 :7~ 2 2年。月经前疼痛加重者 2 2例 ,其中 14例疼痛部位局限于外上象限。本组 2 5例均行乳腺扫描 ,提示 7例轻度乳腺增生 ,18例中度乳腺增生 ,无局限性肿块及乳头溢液 ,无明显乳房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管、神经移位克服近端血管神经缺损在再植断拇中的应用.方法:对17例近端血管、神经缺损的离断拇指再植病例回顾总结.结果:术后成活16例,成活率为94.1%.结论:利用血管神经移位进行再植,能克服近端血管、神经的缺损,对供指影响不大,并且可提高再植指的成活率,是治疗近端血管、神经缺损性断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型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开窗术后用改良型负压引流器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4年-2016年期间收治用大型下颌骨囊性病变开窗术治疗患者1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严格根据医嘱应用改良型负压引流器并嘱咐每月均需到院复诊,对相关基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归纳改良型负压引流器对此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患者中有下颌骨大型角化囊性瘤、下颌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等,术后装置改良型负压引流器均树立贴上且装置和组织的边缘贴合性高,一直保持良好负压状态。结论:对大型下颌骨囊性病变应用负压引流术治疗不仅确保临床治疗质量并保障患者术后生活舒适度,改良型负压引流器装置具有安全稳定、贴合度高以及治疗效果理想等优点,值得临床的重视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右江医学》2008,36(4):506-507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常用术式,但术后再出血率为4.1%~17.3%。1997年以来我院对该术式进行了改进,即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基础上结扎并切断胃左动脉和胃冠状静脉主干,由于根部离断,故我们也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断根术。1997年3月至2007年3月临床应用于42例患者,经临床应用及护理观察,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郑轲  何山  刘兵  刘美宏  冯佳 《四川医学》2012,33(10):1731-1732
目的探讨小切口、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乳腺脓肿的效果。方法 20例患者采用小切口、持续负压引流和20例患者采用传统切开油纱填塞引流治疗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乳腺脓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小切口、持续负压引流组在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疼痛程度、瘢痕大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切开引流组。结论持续负压引流组可以明显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换药痛苦,减少瘢痕形成。是治疗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乳腺脓肿最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有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手术方法。方法 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环胃体2/3周缝扎术。结果 本组42例患接受该术式,术后随访1-7年,无再出血。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环胃体2/3周缝扎术在尽量减少门体交通的同时,尚可消除门脉高压性胃炎的病因,较其它手术方式更为合理、彻底、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尿管肾盂连接处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Ander-son-Hynes术)加输尿管内支架引流术治疗输尿管肾盂连接处梗阻43例。结果43例均获一次手术成功,经6个月 ̄5年的随访,远期疗效好。结论先天性输尿管肾盂连接处梗阻,手术方法以离断性Anderson-Hynes术为首选。双J管能起到引流通畅及内支架作用;儿童患者采用输尿管支架管、肾盂造瘘引流。  相似文献   

17.
陈进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0):1355-1357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加负压封闭、持续冲洗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并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13例开放性跟骨骨折伴皮肤缺损患者,清创后固定骨折,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覆盖创面,并将冲洗、引流管置入,接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持续冲洗治疗.结果:13例患者创面均愈合,浅表感染2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37例38例,肾盂输尿管外支架组21例,双J管内引流组16例17侧。前者术后三周拔除支架,后者术后6周-12周拔除双J管,三个月后静脉尿路造影复查。结果:肾盂输尿管支架组4例出现吻合口狭窄,而双J管内引流组除一例吻合口出现狭窄外余吻合口通畅,肾积水好转。结论: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的有效方法,使用双J管内引流能减少术后狭窄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29例,采用肝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自由门脉静脉压(FPP)降低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随访6~24个月,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部分消失,少部分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肝功能亦有好转,无肝性脑病发生,无再出血。结论:肝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既保留了断流术和分流术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年5月~2007年5月行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112例,其中门静脉血栓形成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19例中17例康复出院,1例放弃治疗,1例再出血死亡.结论: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症状不典型,必须加强认识,早期干预,发现异常及早抗凝、溶拴治疗是防治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