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多年来对鼠疫菌毒素的研究已成为比较广泛而深入的课题之一。本文拟概括介绍所见到的新近研究进展。鼠疫菌的毒素主要有两类,即内毒素(Endotoxin)和鼠毒素(Exotoxin)。前者是细胞壁成分,与其他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LPS)内毒素极相似,后者则位于细菌的封套上,是唯一由鼠疫菌分泌的酶蛋白。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报道了在对147008号鼠疫菌及各突变株鼠毒素(F_2)和F_1抗原的检测中发现,66Mda1质粒决定鼠毒素和F_1抗原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从鼠尾中检出鼠疫菌云南省临沧地区鼠防所张成,罗大成动物鼠疫细菌检验,常规的方法是:新鲜标本取肝、脾.腐败材料取骨髓或脑组织,残骸行骨胶生理盐水冲洗液或用脏骸乳悬液,接种动物行生物过滤来分离鼠疫菌.但直接从鼠尾分离检出鼠疫菌.国内外还未曾有过报道.19...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CHT陶瓷羟基磷灰石层析柱分离纯化鼠疫耶尔森氏菌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方法优化层析条件,对采用超声破碎结合硫酸铵盐析得到的Pla粗提样品进行纯化,收集纯化中各洗脱峰样品,进行SDS-PAGE。结果上样缓冲液中添加钙离子,可促进Pla与层析柱的结合,经纯化后的Pla,去除了大部分杂蛋白,得到主要由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103、35×103、37×103 Da和3条蛋白带为主的Pla,经软件分析计算,占蛋白总量约80%。结论 CHT陶瓷羟基磷灰石层析能实现对Pla的基本纯化。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对两起鼠间鼠疫流行鼠疫菌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了解陕西省动物间鼠疫流行的病原特点。方法对2000~2001年、2006年动物鼠疫流行期间所分离菌株的生化、毒力、毒力因子及质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被鉴定菌株发酵阿胶糖,分解甘油,不发酵鼠李糖、麦芽糖,脱氮阴性。所有测试菌株含有F1和Pst1因子,2000~2001年19株鼠疫菌除1株Pgm±外,均含有4种毒力因子,2006年5株测试鼠疫菌均不含VW因子,2株不含Pgm因子。2000~2001年5株测试菌LD50在41~180个菌之间,2006年5株测试菌LD50在100~12.5亿个菌之间;2000~2001年未进行质粒检出工作,2006年鼠疫菌检出6、45、65 MD 3种质粒。结论所有鉴定菌株生化特点符合鄂尔多斯高原沙鼠鼠疫菌生化特性,引起两起鼠间鼠疫的鼠疫菌毒力因子及毒力不完全相同,2000~2001年鼠疫菌为强毒鼠疫菌,2006年鼠疫菌毒力有强弱之分,5株测试菌3株强毒菌,2株弱毒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从人工培养的鼠疫菌中分离和纯化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Pla)的方法.方法 分别用超声破碎、尿素提取与硫酸铵盐析相结合的方法(简称超声法、尿素法)提取Pla,并分别用离子交换、凝胶过滤两步层析相结合的高效液相色谱和制备电泳纯化Pla,对提取、纯化的Pla进行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检测.结果 鼠疫菌超声破碎上清50%~60%饱和硫酸铵沉淀和尿素浸渍菌粉上清0~10%饱和硫酸铵沉淀,均获得了3条蛋白带[相对分子质量(Mr)约31×103、35×103、37×103].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检测两种方法获得蛋白的溶圈直径分别为6.5、7.2 mm.用高效液相色谱纯化的Pla主要由Mr约31×103、35×1033、37×103的3条蛋白带组成,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检测溶圈直径为5.0 mm.制备电泳纯化的Pla主要由Mr约31×103、35×103、37×103的3条蛋白带组成.条带所在位置还有其他一些低浓度蛋白存在,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检测无溶圈出现.结论 超声法和尿素法可以提取到Pla,后者经高效液相色谱和制备电泳可以达到基本纯化.  相似文献   

9.
鼠疫菌弱毒株粗制鼠毒素含量及其SDS—PAGE电泳图形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刚  热娜 《地方病通报》1997,12(2):32-33
鼠疫菌EVparis的湿菌体和等湿菌体帛的菌粉,用2.5%NaCl浸洗可溶性蛋白质,硫酸 铵分段沉淀法制备粗制鼠毒素,收获量及其SDS-PAGE电泳形基本相同。用LB固体培养基增殖鼠疫菌弱毒株,每株培养面积300cm^2,收获湿功和体EVparis株0.6g,MⅡ40株、Otten株、A1122株1.2g,175株1.4g。不同菌株每克湿菌 体收获粗制鼠毒素的量分别为:MⅡ40sri9.34mg,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广泛分布着间颅鼠兔(Ochotona cansus),为研究其在疫源地内的宿主作用,我们以强毒鼠疫菌对该鼠兔作了感染试验。 试验的间颅鼠兔(简称鼠兔)捕自泽库县鼠疫流行区。对照的鼠兔捕自该县非鼠疫流行区。试验鼠疫毒株,系1954年分离自贵德县喜马拉雅旱獭体内的141号菌株。  相似文献   

11.
扳齿鼠(Bandicota indica),该鼠在瑞丽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中数量较少,但分布较广,据有关文献报道:广东、广西、福建均有该鼠分布,我省主要分布于滇西,滇南一带,为野栖鼠种,栖居地主要为竹根下掘洞栖居,水稻收割季节,曾发现该鼠迁往耕作地边高埂下掘洞窃食,食物以竹笋、水稻、花生、甘蔗等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鼠疫菌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方法优化离子交换、凝胶过滤,并将2种层析组合实现纯化。结果用高效液相色谱纯化的Pla主要由相对分子质量约31×10^3、35×10^3、37×10^3的3条蛋白带组成,占蛋白总量80%以上。结论Pla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可以达到基本纯化。  相似文献   

13.
Baltazard等氏于1963年在伊朗动物鼠疫强烈流行一年后的地区从鼠穴内的土壤中分离出鼠疫菌。而后来也有一些学者在另外一些疫源地内,甚至在不久前动物鼠疫强烈流行的地区调查被患病动物污染的鼠巢土壤,没有分离出鼠疫菌。根据以上两种不同研究结果,为了进一步证实鼠巢土壤存在鼠疫菌的情况和在不同条件下鼠疫菌的变异,我们进行了鼠巢底土的检菌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鼠疫菌检测技术在鼠疫实际监测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用细菌培养、反向血凝、金标、PCR和ELISA方法检测染疫动物脏器材料F1抗原,比较了不同方法在实际监测工作中的差异。结果细菌培养、ELISA、R IHA、PCR、金标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8(、8.19(、15.79(、15.20(、14.62(;以标准值为对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细菌培养:敏感度36.4%、特异度100%;ELISA敏感度63.6%、特异度100%;R IHA敏感度72.7%、特异度92.6%;PCR敏感度95.5%、特异度96.6%;金标敏感度81.8%、特异度95.3%。结论细菌培养在实际应用中,受到材料腐败程度影响较大,但能培养出鼠疫菌。反向血凝在应用中以其方便、迅速且成本较低,在大范围的疫源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胶体金法在应用中简单、准确、便捷,适用于现场操作。PCR技术在非典型鼠疫菌的检测中意义重大[1]。ELISA技术方便、快捷、特异性强,但对材料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5.
质粒是独立于寄主细菌染色体复制的双股链环状DNA分子。近年来证明,许多细菌特性是由质粒携带的基因控制。通过对鼠疫菌质粒的研究,给鼠疫菌的毒力,致病力及其毒力因子等理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现将有关鼠疫菌质粒的研究及其利用质粒或质粒的某个基因片段用做鼠疫的防治和科研诸方面的内容整理如下。1 鼠疫菌携带的质粒及分子量 鼠疫菌携带的质粒种类报道的较多,作者大致  相似文献   

16.
鼠疫耶尔森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一种烈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自1894年日本学者北里和法国学者耶尔森发现鼠疫菌以来,世界许多学者对鼠疫菌的形态结构、生化特征、毒力、毒力因子以及免疫学特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研究人员已将基因、蛋白质组学研究、生物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生物学技术运用到鼠疫的诊断、鉴定等防治、监测和科研工作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几十年来,鼠疫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了有效控制鼠疫的传播和流行,需要建立适应不同情况的检测技术,本文将对此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从基因组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1〕及同工酶两方面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的旋毛虫分离株进行了比较研究,长春株(犬株)与其它来自天津、西安、河南及云南各(猪)株存在着明显差异。本文用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技术对我国6株旋毛虫肌幼虫的可...  相似文献   

18.
鼠疫菌pH6抗原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KCNS解离、硫酸铵沉淀、电泳制备分离并纯化了鼠疫菌PH6抗原。SDS-PAGE图型显示,提取物单一蛋白,参照标准,推算其分子量约15kD。多数情况下,在其上方有一条含量较低、表征分子量约16kD的蛋白带,用F1单克隆抗体及15kD制备的抗血清分别进行测定,该蛋白仅能与15kD的抗血清产生高滴度反应,从而排除了其为F1抗原的可能性,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并indlerLK等的资料分析,该蛋白与提纯抗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印鼠客蚤叮咬带菌鼠,吸入弱毒鼠疫菌后,在体内可存活30天。再叮咬时可把鼠疫菌传给健康动物。而缓慢细蚤吸入弱毒鼠疫菌后,可在蚤体内大量繁殖,并存活20天。但叮咬健康动物,不能传播鼠疫,这与印鼠客蚤不同。  相似文献   

20.
<正>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简称鼠疫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是引起鼠疫的致病菌。鼠疫曾经三次在历史上造成了大规模的死亡,其中最著名的是黑死病,约在14世纪时在欧洲造成了大约2 500万人口的死亡。现在鼠疫仍然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都会发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因此对鼠疫菌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分型技术成为了鼠疫菌研究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快速、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