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DNA倍体分析乳腺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DNA倍体及细胞周期分析在乳腺肿瘤诊断上的价值。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5 0例乳腺肿瘤的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 结果  10例纤维瘤都为二倍体、且CV <4 .0 % ;4 0例乳腺癌的二倍体发生率占 35 % ,CV >5 .0 % ,异倍体占 6 5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乳腺癌组DNA指数 (DI)、S期细胞比率 (SPF)、细胞增殖指数 (PI)、DNA量值分布、G0 / 1峰值 (CV)均高于正常组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乳腺癌DI值随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高。 结论 异倍体、SPF、PI、DI、G0 / 1峰值 (CV)的增高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DNA含量及倍体水平.20例乳腺良性病变均为二倍体,90例乳腺癌中异倍体肿瘤75例(83.3%),二倍体肿瘤15例(16.7%);Ⅰ,Ⅱ,Ⅲ,各级不同恶性程度肿瘤的DNA指数(DI)分别为1.23±0.14,1.32±0.18和1.61±0.30;5年存活组与死亡组DI值分别为1.21±0.19和1.53±0.28.细胞增殖周期分析表明二倍体肿瘤和异倍体肿瘤分别以G_0/G_1期细胞和S+G_2 M期细胞占的比例较高.本文未发现肿瘤体积及组织类型(WHO)与DI值的相关性.提示检测DNA含量和细胞增殖周期,对评估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其生物学行为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DNA倍体及细胞增殖活性在肿瘤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32例乳腺肿瘤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结果 乳腺癌的异倍体率高达 70 % ,纤维腺瘤均为二倍体 ,乳腺癌细胞的 DNA指数 (DI)与纤维腺瘤的 DI有显著差异 (P<0 .0 1 ) ;细胞周期分析发现乳腺癌增殖活性 (S期百分比或增殖指数 ,PI)明显高于纤维腺瘤 (P<0 .0 1 ) ;乳腺癌 DI随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高 (P<0 .0 5 ) ;腋淋巴结有转移组 DI、PI高于无转移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异倍体及高增殖活性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将单个细胞涂片连续进行~3HTdR-放射自显术和福尔根反应,先计算银粒标记的增殖细胞(S,G_2)的比例,再用细胞光度法测量未标记细胞(GI)的福尔根光密度。虽然受PHA刺激的活性淋巴细胞的标记指数达30.17%,但幼年性息肉不能参入同位素,各种腺瘤性息肉和腺瘤中只有少数标记细胞。以前中期(4C)淋巴细胞的相对DNA含量(24.06±2.67)为衡量标准,在与二倍体值(2C,12.03)比较后算出测量细胞的DI。5例幼年性息肉细胞的DNA含量为二倍体值(平均12.06,DT=1.00),5例腺瘤性息肉和腺瘤为超二倍体值(平均14.36,DI=1.19)。两类息肉的DNA含量差异显著。鉴于前者与腺癌无关,后者易于癌变。因此,不正常DNA含量或非整倍体性可能是细胞癌变的征兆。  相似文献   

5.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22例卵巢上次性癌石蜡包埋标本进行了DNA含量测定,每例测2~5个标本,以了解原发肿瘤不同区域、原发癌与转移病灶DNA含量是否一致。结果原发肿瘤内不同区域其DNA指数(DNA index,DI)相同,原发癌与转移灶的DNA指数在14例病人中有13例相同,7例双侧卵巢肿瘤中5例两侧DI不同。本文认为卵巢肿瘤细胞的DNA含量是一个稳定的指标,同一病人肿瘤不同部位DI变异(DNA异质性)可能与肿瘤的多中心发生有关,对每例病人应多点取材测定。  相似文献   

6.
进行~3H—TdR放射自显影术和福尔根细胞光度法分析大肠癌的细胞DNA含量。DNA异倍体程度以DJ定值。外周淋巴细胞选为倍体水平的基准。我们结果显示,10例大肠癌的全部细胞(G_0,G_1,S G_2)有非二倍体DNA 6.11-12.61(DI=0.85-1.74)。此外,在7例癌细胞的放射自显影中,标记指数LI=2.2%-12.4%,在上述相同制片中。6例癌的末标记细胞(G_0·G_1)呈现DI=0.98-1.36,其中3例癌为二倍体水平,其余3例癌有超二倍体DNA含量,这与静止淋巴细胞的二倍体值差异显著。认为非整倍体可能是大肠癌重要的预后因子,倍体值测量可能成为大肠癌临床估计的有效辅助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和扫描显微分光光度计(microspectrophotometry,MSP)对88例大肠癌和腺瘤以及83例正常结肠粘膜的细胞核进行DNA含量测定、倍体分析和细胞周期研究,所获数据与临床病理指标和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作比较.结果正常结肠粘膜的细胞核DNA含量均为二倍体,DNA指数(DI)为1.00±0.10,MSP直方图为I型.大肠腺瘤的细胞核DNA含量明显低于大肠癌组(P<0.01),而与正常结肠粘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细胞核面积与大肠癌组无显著差异(P>0.05).83例大肠癌细胞中异倍体检出率为68.68%,DI>1.10或<0.90,癌细胞核DNA含量与细胞核面积显著相关(r=0.71,P<0.01).随着Dukes分期的升高,异倍体检出率上升,二者呈正相关.细胞周期分析表明二倍体癌DNA合成期分数(SPF)介于正常结肠粘膜和异倍体癌之间.异倍体癌病人的术前CEA水平显著高于二倍体癌(P<0.05).FCM的DI值与MSP的模态均值(MV)有很好的相关性(r=0.73,P<0.01),异倍体癌符合率达95%,然而二倍体癌符合率仅50%.结论DNA含量的检测有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倍体分析与CEA在评估大肠癌预后是一致的;FCM与MSP的联合应用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细胞DNA含量与形态学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和扫描显微分光光度计(microspectrophotometry,MSP)对88例大肠癌和腺瘤以及83例正常结肠粘膜的细胞核进行DNA含量测定、倍体分析和细胞周期研究,所获数据与临床病理指标和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作比较.结果正常结肠粘膜的细胞核DNA含量均为二倍体,DNA指数(DI)为1.00±0.10,MSP直方图为I型.大肠腺瘤的细胞核DNA含量明显低于大肠癌组(P<0.01),而与正常结肠粘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细胞核面积与大肠癌组无显著差异(P>0.05).83例大肠癌细胞中异倍体检出率为68.68%,DI>1.10或<0.90,癌细胞核DNA含量与细胞核面积显著相关(r=0.71,P<0.01).随着Dukes分期的升高,异倍体检出率上升,二者呈正相关.细胞周期分析表明二倍体癌DNA合成期分数(SPF)介于正常结肠粘膜和异倍体癌之间.异倍体癌病人的术前CEA水平显著高于二倍体癌(P<0.05).FCM的DI值与MSP的模态均值(MV)有很好的相关性(r=0.73,P<0.01),异倍体癌符合率达95%,然而二倍体癌符合率仅50%.结论DNA含量的检测有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倍体分析与CEA在评估大肠癌预后是一致的;FCM与MSP的联合应用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液细胞DNA含量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患者分为恶性及结核性两组,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胸液中的DNA含量。结果30例恶性胸腔积液组中22例出现异倍体,2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组中1例出现异倍体;恶性胸腔积液组DI为1.43±0.52,异倍体阳性率73.3%;对照组结核性胸腔积液DI为0.96±0.08,异倍体阳性率5.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流式细胞术(FCM)进行DNA异倍体含量分析是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恶性和非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区别。 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对 2 37例恶性肿瘤患者和 148例非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细胞的DNA含量进行了检测 ,并对二者的DNA指数 (DI)、DNA倍体类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水平 (Apo)和增殖活性 (SPF)做了对比分析。 结果 :2 37例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的DI值为1.0 8± 0 .2 3,DNA异倍体检出率为 18.99% ;148例非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的DI值为 1.0 0± 0 ,DNA倍体类型均为二倍体。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的Apo和SPF均显著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正常组织 (P <0 .0 5 )。即使剔除DNA异倍体病例 ,其Apo和SPF仍显著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的正常组织 (P <0 .0 5和P <0 .0 1)。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癌旁远处组织DNA二倍体细胞的Apo和SPF显著高于非恶性肿瘤正常组织 ,不能真正代表正常组织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白血病MICM分型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MICM)探讨白血病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用骨髓细胞形态及组织化学染色分析作FAB分型诊断;流式细胞术(FCM)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标记技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分化抗原,短期培养法与直接法G显带染色体组型分析。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共检测出异常抗原表达急性白血病7例,47例FAB分型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5例伴有淋系相关抗原表达。15例FAB分型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中2例伴有髓系相关抗原表达,2例ALL呈T,B相关抗原混合表达。急性白血病中检出46,XY,t(8;21)等染色体畸变和bcr/abl融合基因,20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中Ph染色体阳性16例,7例伴有复杂染色体核型变异,5例检出bcr/abl融合基因,Ph染色体阴性的CML中,1例检测出bcr/abl融合基因,3例为夏杂染色体核型变异。伴有异常抗原表达的急性白血病化疗一疗程完全缓解(CR)率和二疗程总CR率均低于呈单系相关抗原表达的急性白血病(P<0.05),伴复杂核型变异的CML急变时间短于Ph阳性的CML(P<0.05),结论:白血病的MICM分型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异倍体检出率,细胞周期时分布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4例成人AL骨髓细胞DNA倍体及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结果 (1)成人AL异倍体检出率为35.19%,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为35.55Z%,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33.33%。(2)12例初诊检出异倍体中83.33%达CR时异倍体消失。(3)19例初诊时检出的异倍体中亚二倍体占73.68%,超二倍体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在恶性血液病诊断及其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5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分为急淋(ALL)、急非淋(ANLL)、慢粒(CML)、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分别测定血清IL-8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中CML组尚进行了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各组的血清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HL组的血清IL-8水平高于HD组(P<0.01)和其余各疾病组(P<0.05),且经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HD组的血清IL-8水平低于ALL、ANLL和CML组(P<0.05).结论:测定血清IL-8水平可作为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指标,亦可作为区分HD和NHL的参考指标,在CML的病程中观察血清IL-8的动态变化可能有助于对病情变化以及对治疗反应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三方面系统观察了31例初治成人急性白血病,结果表明,形态学与细胞化学符合率84%,FAB分型与免疫学分型符合率93.5%,FAB分型与MIC分型符合率为96.8%,免疫学分型与MIC分型符合率亦为96.8%。在27例AML中,淋巴细胞抗原阳性(Ly~+-AML)6例,占22.2%。31例急性白血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5例,占48.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Wilms瘤基因1(wt1) mRNA定量联合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监测微小残留病灶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qRT-PCR)检测35例AML患者的wt1表达水平;将患者根据不同亚型分组检测;并且对9例缓解和4例复发患者进行随访,检测wt1表达水平.采用FCM分析AML中微小残留病灶(MRD)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ML病例组wt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诊的各种AML亚型中,M2亚型wt1表达水平最高,M6亚型wt1表达水平最低.9 例随访患者提示在达到完全缓解时wt1表达水平下降,而4例随访复发患者在复发时再次升高.FCM检测MRD在不同阶段异常髓系细胞比例明显不同.联合qRT-PCR和FCM技术对MRD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大提高,两者具有一致性;利用ROC曲线对复发病例进行分析得到的监测阈值为3.33%.结论 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wt1 mRNA定量联合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可用于监测MRD、评估治疗效果、预后及预测疾病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7.
流式细胞术在人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流式细胞仪 (Flowcytometry,FCM)检测急性白血病 (AL)细胞表面抗原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FCM为基础 ,应用一组三色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 (Monocolonalantibody,MoAb)对 14例AL患者进行免疫分型。结果 :5例为双表型 ,即同时表达二系抗原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3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2例 ) ;9例为系列专一性 (即仅表达一系抗原 ,AML 6例 ,ALL 3例 )。结论 :双表型较系列专一型预后差 ;FCM法具有测定细胞量大 ,快速和准确的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CD304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初诊的32例B-ALL细胞CD304和相关白血病抗原表达、5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和10例良性血液病对照者细胞CD304的表达;21份初诊时融合基因和CD304共阳性的治疗后B-ALL样本,FCM和PCR检测微小残留病(MRD)水平,比较两者符合率。结果:BCR-ABL1阳性病人CD304表达阳性率高于E2A-PBX1和融合基因阴性病人(P<0.05)。5例T-ALL细胞和10例对照者B细胞上CD304均阴性表达,初诊43.75%(14/32)B-ALL病人CD304阳性表达:10例BCR-ABL阳性(12例)、1例TEL-AML1阳性和3例融合基因阴性(14例)病人CD304阳性表达,而3例E2A-PBX1阳性和2例MLL/AF4阳性病人CD304阴性表达。CD304阳性病人B-ALL细胞CD66c表达频率升高(P<0.01)。21例MRD中,PCR阳性11份,FCM阳性10份,共阳性10份,与PCR结果比较,FCM阳性符合率为91%,总符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B7分子表达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BALL)发病机制的的关系。方法 Ficoll 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患者及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体外培养 2 4h后 ,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细胞膜表达B7.1、B7.2表达的百分率 ;BALL组与正常对照组作组间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BALL组B7.1、B7.2表达及B7.1、B7.2双表达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人 (P <0 .0 5 )。结论 BALL外周血B细胞B7分子的表达存在缺陷 ,可能是BALL的发病机制之一及白血病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Acute leukemia is a disease of high heterogene-ity.The accurate classification of each individual pa-tient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rapy and prognosis[1,2 ] .To study the significance of CD45 / side scatter( CD45 / SSC) gating 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 FCM)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acute leukemia,weused this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immunopheno-types of 1 39cases of acute leukemia.1 MATERIALSAND METHODS1 .1  PatientsAll the patients were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from April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