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应用自体骨髓移植(ABMT)38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BSCT)13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与自体骨髓联合移植15例。治疗白血病54例,恶性淋巴瘤1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用化疗加多抗甲素或C—CSF动员。移植物采用微波、阿克拉霉素净化处理。结果:两组动员方案均有良好动员效果。ABSCT组及联合移植组造血功能恢复比ABMT组快(P<0.05),合并症少。66例中,45例仍呈持续缓解(CCR),中位CCR时间32(5~98)个月,复发21例。3年无病生存率及复发率分别为68.5%及26.1%。结果表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ABSCT及联合移植具有造血功能恢复快,合并症少等优点。微波和阿克拉霉素体外净化移植物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净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移植前、后乙肝病毒 (HBV)感染对其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时植活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 1 990年 1月— 2 0 0 1年 5月间 1 8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 ,有HBV感染的 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HBV感染流行率 (未包括单纯HBsAb阳性者)分别为 1 3 / 1 85 ( 7.0 2 %)、48/ 1 85 ( 2 5 .95 %)。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HSC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中包括HBsAg( +)组和HBsAb( +)组在内的HBV感染组白细胞恢复到 1× 1 0 9/L所需的平均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的显著差异 (P >0 .0 5 ) ,乙肝病毒感染组白细胞恢复到 1× 1 0 9/L所需的平均天数为 ( 1 4 .5 4±5 .49)d。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的植活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来那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移植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血液科2015—2020年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2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年龄≤60岁组(n=24)与年龄>60岁组(n=18).按照化疗疗程数将患者分为疗程<6次组(n=27)和疗程≥6次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4例,随机分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细胞移植组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脉造影导管注入左、右冠状动脉。两组术前,术后l、3、6、12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组织B超看心肌协调性,6min步行试验。结果:术后6个月,细胞移植组6min步行路程增加,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肌协调性好,有显著差异。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MRI评价经冠状动脉途径移植猪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方法 8月龄中华小型猪14只[(27±3)kg],平均分成移植组与对照组.胶圈套扎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分叉以远90 min后松开,建成AMI模型.心肌梗死后1周进行细胞移植,将干细胞悬液(移植组:1×106/ml × 10 ml)或无血清培养液(DMEM)(对照组10 ml)经微导管注入前降支.AMI术后1周(基线)和MSCs移植后6周(终点)各行1次MR扫描,评价移植前后心脏形态、功能、心肌灌注及延迟增强.第2次MR扫描后立即处死动物,分别行冰冻切片、石蜡切片和电镜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在移植6周后左心室整体功能较前明显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平均射血分数(EF)值从(42.7±7.5)%升至(50.1±10.1)%(P<0.01),左心室节段运动异常数平均减少4个(P<0.01)、梗死面积减少3.2 cm2(P<0.01),心脏重量指数增加4.1 g/m2(P<0.05).病理证实移植组梗死区和梗死周边的病变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有大量存活心肌,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并且可见核大、边集,胞质丰富的幼稚细胞;在梗死区和梗死周边区组织的冰冻切片上可见4-6-二脒基二苯基吲哚(DAPI)阳性的移植细胞存活.免疫荧光检测进一步表明大部分DAPI阳性细胞表达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troponin T),并且表达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部分DAPI阳性细胞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移植组梗死周边区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2.0)、(4.9±1.3)个/高倍镜](P<0.01).结论 MRI可作为猪BM-MSCs在体移植前后评价其治疗效果的可靠影像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分析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联合自体骨髓移植 (ABM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经验。方法 APBSCT联合ABMT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 6 1例 ,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2 0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2 4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17例。结果 AML ,ALL ,NHL组的 3年及 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 (6 3.2± 10 .6 ) % ,(5 4.6±10 .3) % ;(32 .8± 12 .5 ) % ,(15 .4± 12 .4) % ;(75 .4± 11.3) % ,(73.2± 11.5 ) %。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 ,WBC恢复至 >0 .5× 10 9/L时中位天数 +12 .0d ,WBC >1.5× 10 9/L时中位天数 +14.0d。PLT最低降至 <30× 10 9/L者当恢复 >30× 10 9/L时的中位天数 +17.5d。全部患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零。 6 1例中至今死亡 14例 ,皆死于复发 ,主要为ALL患者。移植相关并发症以发热、肝功能受损最常见。结论 APBSCT联合ABM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优于常规化疗。  相似文献   

15.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细胞学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自体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与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骨髓重建造血功能的规律与差异。方法:观察了两组13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后骨髓造血重建的细胞学特点,其中,APBSCT6例,allPBSCT7例,结果:两组人在移植后在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下降与回升有一定规律,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建造血的速度与输入单个细胞(MNC)数有一定相关性,移植时病人状态及适时的对症支持治疗也是决定重建速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联合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胸段慢性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联合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的胸段慢性脊髓损伤患者27例,每位患者均接受4次干细胞悬液注射治疗,每周1次。收集患者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6周、6个月时的最低正常功能平面,ASIA残损分级,ASIA运动感觉评分,ASIA模拟视觉评分,Ashworth评分等资料并进行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6例患者左、右侧感觉最低正常功能平面出现下降(1或2个平面),5例患者两侧运动最低正常功能平面出现下降(下降1个平面2例,2个平面1例,10个平面1例,11个平面1例)。治疗后6周,ASIA残损分级由A级变为B级4例,由A级变为C级1例,由B级变为C级1例,ASIA残损分级变化率为22.2%(6/27);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ASIA残损分级由A级变为B级1例,ASIA分级总的变化率为25.9%(7/27)。治疗后6周、6个月时ASIA下肢运动评分分别为1.7±2.9、3.1±3.6,明显高于治疗前(0.5±1.5,P<0.05)。治疗后6周、6个月时ASIA感觉(轻触)评分分别为68.8±14.4、70.5±14.4,ASIA感觉(针刺)评分分别为68.4±14.7、70.2±14.4,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分别为66.6±13.7、67.0±13.6,P<0.05)。治疗前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为1.8±1.5,与治疗后6周(1.6±1.2)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治疗后6个月(1.1±0.8,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联合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胸段慢性脊髓损伤患者ASIA残损分级和运动感觉功能,并可部分促进慢性脊髓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自2007年7月-2011年1月,对45例患者实施父母供子女的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43例患者造血重建成功,2例患者植入失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为62.2%,其中急性GVHD发生率为40.0%,慢性GVHD发生率为22.2%。与母亲作为供者相比,父亲作为供者时患者GVHD的发生率较低。GVHD的发生率与供者年龄、HLA配型相合位点数目有关。移植后并发的感染中以血源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肺部感染为多。随访6个月~4年,移植成功的43例患者中共死亡6例,主要死因为感染和原始疾病复发,患者存活率86.7%。7例患者采用联合脐血移植,与单纯采用亲代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相比,其造血重建时间提前,GVHD发生率占总发生率的7.14%。结论亲代间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治疗血液病有效,应选择HLA配型相合位点数目较多、男性、年轻供者。亲代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血移植,造血重建较快、GVHD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心减压植骨联合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临床疗效。方法:根据ARCO的骨坏死分期标准,选取I~Ⅱ期病人28例,其中进行中心减压植骨联合干细胞移植的治疗组15例,单纯中心减压植骨的对照组13例。治疗组经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集及分离、中心减压注人造血干细胞以及松质骨植入几步完成,而对照组仅进行中心减压。结果:在术后18个月随访中,治疗组髋关节疼痛指数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对患侧髋关节行磁共振检查和Harris评分,治疗组评分从55.91&#177;9.70上升为81.98&#177;10.95,而对照组从56.75&#177;7.65上升到67.14&#177;10.95,两组比较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O.01)。结论:中心减压植骨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安全、有效,但还需要进行大样本及长期随访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身照射联合高剂量化疗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全身和造血系统影响的特点和治疗,为急性放射病的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64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系统观察急性照射及大剂量化疗后患者血液学改变及临床不良反应,并分析其骨髓重建特点。结果 移植相关病死率3.12%。移植后随访9~72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8±3.3)%, (89.8±4.7)%和(81.7±6.9)%。全身照射联合高剂量化疗后,所有患者均出现了血液学不良反应,以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最为明显,白细胞总数最低值为(0.18±0.13) ×109个/L,血小板最低值为(14.48±8.85)×109个/L;在造血干细胞支持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应用后,均可恢复。此外患者不同程度出现消化道反应、感染、肝功能受损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经相关治疗后好转。结论以TBI联合高剂量化疗为预处理,随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治疗效果好,并且其临床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过程,为急性放射病的救治提供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0.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严重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及探讨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晚期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动员分离外周血CD34 干细胞,多点注射干细胞悬液于晚期缺血患肢肌肉内,观察3~12个月,进行各项指标评估。结果: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肢疼痛、肢冷、间歇性跛行、溃疡等症状明显缓解,足趾皮温、踝肱指数、末梢血流波幅升高,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晚期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减轻疼痛,改善缺血症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