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新玲  罗晓春 《护理研究》2005,19(9):1697-1697
静脉留置针(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Y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潍坊医学院护理本科自考操作规程规定:进针见回血后稍退少许针芯,继续进针。将软管全部送入,然后一手固定针柄,另一手退出针芯。此举在进针过程中易穿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  相似文献   

2.
刘新玲  罗晓春 《护理研究》2005,19(19):1697-1697
静脉留置针(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Y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潍坊医学院护理本科自考操作规程规定:进针见回血后稍退少许针芯,继续进针,将软管全部送入,然后一手固定针柄,另一手退出针芯.此举在进针过程中易穿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为了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液体输入而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在工作中发现,有一部分患者留置针输液滴入不畅,但并未发生输液外渗及管腔堵塞的情况。现针对此种现象采用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并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软管两种不同留置长度对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1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和试验组110例。均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按照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规范将软管全部置入血管,试验组则将软管外露1~2mm。比较2组留置针的堵管发生率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堵管发生率和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试验组(27.45%比12.73%,18.63%比6.36%,均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将软管外露1~2mm,能减少堵管及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改善留置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的两种使用方法在预防化疗药物导致静脉炎中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住院首次化疗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静脉留置针非留置60例,对照组为静脉留置针60例,首次化疗结束后总结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静脉留置针非留置在预防化疗药物导致静脉炎中有显著效果。结论使用化疗药物应用静脉留置针非留置,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小儿静脉留置针最佳留置时间,笔者从本院儿科2004年2—12月应用的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用细菌学方法来初步确定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时间,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临床治疗,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其特点是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而不易穿破血管壁,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方法。方法 将 10 0例婴幼儿随机分成两组 ,采用改进法为观察组 ,75例 ,运用常规方法为对照组 ,2 5例。结果 两组婴幼儿静脉留置针成功率经 χ2检验 ,χ2 =15 .5 9,P<0 .0 1,留置时间经 t检验 ,t=36 .3,P<0 .0 1有显著性差异 ;塞管、局部发红情况经χ2 检验 ,P>0 .0 5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于 10°角进入皮肤 ,浅而渐深进入血管 ,回血后送软管为可行的婴幼儿留置针穿刺方法 ;高浓度肝素一次性封管既可减少工作量 ,也能长时间地维持软管通畅。增加必要措施 ,做好陪护健康教育成为婴幼儿固定留置针重要的一关。  相似文献   

9.
静脉留置针常规留置时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常规留置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观察分析了100例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的病人。结果:静脉留置针常规留置时间为3-5天。结论:加强对静脉留置针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1999年2~7月使用B-D亚洲有限公司的第二代静脉留置针共160人次,其中Y型25例、直型135例。年龄为1d~12岁;穿刺部位多为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封管液为1ml生理盐水含有肝素钠50^U-100^U;保留时间为0.5~7d。穿刺失败15例,仅保留0.5d内的5例,留置失败率为12.5%。其原因可能为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为了确定小儿静脉留置针最佳留置时间,笔者从本院儿科2004年2-12月应用的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用细菌学方法来初步确定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时间,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院儿科2004年2-12月应用的小儿静脉留置针中随机选取了87例留置针标本体内段,送细菌室作培养,其中分5 d 35例,7 d 37例,9 d 15例,年龄在出生3 d~7岁,部位分别为头皮45例,手背25例,脚背和大隐静脉17例,疾病用药无差异。二、方法1.材料。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型号为24G,肝素帽和美国进口明尼苏达矿业制造(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供应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护士对于《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执行情况,初步探索此规定在不同专科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单盲观察法对方便抽样选取的2014年11月1日~2015年4月1日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肝胆外科+基本外科、心内科、儿科、急诊科执行留置针穿刺且留置针敷贴记录穿刺时间准确、留置到拔针期间没有出现意外拔管的住院患者800例进行观察,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在以上科室工作并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的护士进行访谈.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的录入和分析并采用x2检验.结果 肝胆外科+基本外科、心内科、儿科、急诊科留置针留置时间合格率分别为96%、97%、93%、98%,经x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置时间合格率需要进一步提高.结论 各专科留置时间有共性又有专科特性,需进一步加强护士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培训和教育,以规范临床静脉留置时间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张玉贞 《护理学报》2008,15(5):29-29
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近年常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在减少局部渗漏的发生、避免反复穿刺造成患儿痛苦和护理人员工作量加大等方面均有优势。但由于留置针由套管和针芯配套而成,目前即使最小号的留置针(24 G),也比一次性头皮针针梗粗得多,静脉穿刺难度也相应提高。因此,我院改进了小儿留置针静脉穿刺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张玉友  贺红玫 《家庭护士》2009,7(19):1750-1750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是以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柔韧性好,可随血管的形状弯曲,对血管刺激性小,可减少液体外渗[1],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同时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和护士职业针刺伤的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临床中越来越受到广大护理工作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因素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静脉留置针病人50例,从老年与中青年、危重患者与一般患者、高渗液体与低渗液体、封管液、无菌操作、穿刺部位等分析留置时间的变化。结果 留置时间不受穿刺部位的影响(P>0.05),但与液体渗透压,封管液,患者的抵抗力及无菌操作有关(P<0.05)。输注高渗液体病人穿刺部位肿胀发生率较高。结论 静脉留置针不受穿刺部位的影响,只要治疗及病情需要可随时选择静脉留置;输入高渗液体建议3d更换1次留置针部位,并适当活动留置肢体,以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0例次患者在留置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判断及分析。结果:静脉炎出现的时间95%在7—8天。结论:选择6天作为静脉留置针的安全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留置针在新生儿治疗中不同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265例新生儿分为两组,A组139例经头皮静脉穿刺,B组126例经四肢静脉穿刺。观察比较两组留置针使用时间、局部有无红肿、脱针、液体外渗和不滴情况以及停止使用留置针的原因。结果 B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A组、外渗率与局部红肿率则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妥善固定的情况下,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效果优于头皮静脉。  相似文献   

19.
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的效果。方法将静脉留置针患者20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前臂穿刺)107例,对照组(手背穿刺)98例,从留置时间、留置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接受程度比较两种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结果两组留置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接受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前臂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优于手背静脉,应成为静脉留置针的最适宜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20.
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的因素有留置部位、穿刺技巧、固定方法、封管技术、静脉炎的预防、健康指导等.提出根据不同年龄选择留置部位,熟练的穿刺技巧、妥善固定、采用正确封管技术、个性化的宣教,可有效延长小儿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