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应用密闭式吸痰管和开放式吸痰管对成人心外科术后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外科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159例,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组(n=77)和开放式吸痰组(n=8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第1,2,3天的白细胞计数,拔管前痰培养阳性率及总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密闭式吸痰组与开放式吸痰组的白细胞计数在术后当天[(10.42±3.81)×10^9/L比(9.44±3.36)×10^9/L]和第1天[(12.03±3.87)×10^9/L比(11.32±3.59)×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718,-1.188;P〉0.05);而密闭式吸痰组白细胞计数术后第2天[(16.14±5.78)×10^9/L比(14.81±3.68)×10^9/L]、第3天[(15.09±5.91)×10^9/L比(12.65±3.18)×10^9/L]高于开放式吸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044,-2.409;P〈0.05)。密闭式吸痰组痰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开放式吸痰组(12.2%比1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9,P=0.72),总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开放式吸痰组[(14.48±4.71)h比(12.15±4.4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4,P=0.003)。结论密闭式吸痰管的吸痰效果不及开放式吸痰管,由于吸痰不彻底导致的细菌定植发生率较高,从而导致肺部感染率增加。而且对于心外科术后短期带管的患者来说,密闭式吸痰装置的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气管内吸痰方式对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 ICU)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比较两种气管内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结果吸痰后,观察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吸痰过程中,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方式可有效降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低体重婴幼儿气管插管内径(ID)细,吸痰难度大,对吸痰管有特殊要求。目前使用的不同种类的吸痰管中,即使是小号的或专为婴幼儿购进的吸痰管,也常由于外径(OD)粗、材质硬、开口多、连接不便等原因,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给婴幼儿气管内吸痰造成一定的困难。为此,作者制作了一种专为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88例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按吸痰方式分为开放式吸痰组和密闭式吸痰组各44例,比较两种吸痰方式对动脉血气和气体交换代谢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痰时间和吸痰前后血性痰、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①开放式吸痰组患者PaO2、SaO2、SpO2显著降低,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闭式吸痰组患者PaO2、SaO2、SpO2亦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密闭式吸痰组吸痰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吸痰后血性痰和肺部感染患者数均高于吸痰前(P<0.05),且密闭式吸痰组吸痰后血性痰和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开放式吸痰组(P<0.05).结论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较开放式气管内吸痰对ARDS患者动脉血气影响小,血性痰和肺部感染率低,且节约时间,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更适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气管内吸痰的方式。方法采用静脉注射油酸制备动物ARDS模型;每只犬随机选择使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2种吸痰方式。于吸痰前后记录血流动力学等监测指标的数据。结果OS和CS后,犬平均肺动脉压(MPAP)与吸痰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OS后平均动脉压(MAP)显著升高(P<0.05)。结论OS、CS均可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本研究提示,在护理工作中,对ARDS机械通气者应重视吸痰引起的继发性损害,加强吸痰前后血流动力学等监测。  相似文献   

6.
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更适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犬气管内吸痰的方式。方法采用静脉注射油酸制备犬ARDS模型;每只犬随机选择使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2种吸痰方式。于吸痰前后记录呼吸力学监测指标的数据。结果OS和CS后,犬吸气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力(Pmean)与吸痰前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OS后肺动态顺应性(CD)、静态顺应性(CS)显著下降(P<0.05)。结论OS、CS均可影响气道压力;OS后降低肺顺应性。本研究提示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吸痰前后气道压力等监测;对ARDS机械通气犬吸痰时选择CS方式更适宜和安全。  相似文献   

7.
经鼻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患者吸痰的方法.方法:将78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规范组40例和常规组38例,规范组控制吸痰管插入深度,随吸痰管插入深度调节负压,适时吸痰,加强气道湿化,加强口腔护理等;常规组按临床一般吸痰方法吸痰.比较两组患者痰液性状、痰量、痰痂、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等变化以及两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心率、血压、SaO2的变化和舒适程度的反应.结果:常规组患者黄色粘稠痰者占60.5%,痰量>80ml占57.9%,痰痂形成占63.2%,细菌培养阳性占57.9%,肺部感染占52.6%;而规范组患者分别为30%,37.5%,5%,12.5%,17.5%.规范组患者的心率、血压、SaO2变化少于常规组,舒适情况优于常规组.结论:规范吸痰可有效改善痰液性状、减少痰量及痰痂、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有效提高患者吸痰时的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8.
不同吸痰方式对肺不张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吸痰方式对肺不张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重症监护室(ICU)的肺不张并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密闭式吸痰(closed endotraeheal suctioning,CS)组13例和开放式吸痰(open endotracheal suctioning,OS)组11例。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方式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3min和20min后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潮气量(Vt)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02)的变化。结果OS组吸痰后3rain与吸痰前1min比较,RR、Ppeak、Pplat显著增高(P〈0.05),PaO2显著下降(P〈0.05);OS组吸痰后20rain与吸痰前1min比较,RR仍显著增高(P〈0.05),PaO2显著下降(P〈0.05);CS组吸痰前后上述各参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CS组同时段比较,OS组吸痰后RR、Ppeak、Pplat显著增高(P〈0.05),PaO2显著下降(P〈0.05)。结论机械通气的肺不张患者使用CS较之OS能较好地维持机体氧合状态,保持气道压力的相对稳定,对肺不张患者选择CS方式更适宜和安全。  相似文献   

9.
李礼娟 《齐鲁护理杂志》2010,(2):124-124,F0003
2008年12月-2009年4月,我们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行吸痰护理前应用利多卡因,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更适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犬气管内吸痰的方式.方法采用静脉注射油酸制备犬ARDS模型;每只犬随机选择使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2种吸痰方式.于吸痰前后记录呼吸力学监测指标的数据.结果OS和CS后,犬吸气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力(Pmean)与吸痰前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OS后肺动态顺应性(CD)、静态顺应性(Cs)显著下降(P<0.05).结论OS、CS均可影响气道压力;OS后降低肺顺应性.本研究提示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吸痰前后气道压力等监测;对ARDS机械通气犬吸痰时选择CS方式更适宜和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吸痰方式对肺不张病人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肺不张并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密闭式吸痰(CS)组(n=13)和开放式吸痰(OS)组(n=11)。观察两组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3min、20min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OS组吸痰后3min、20min与吸痰前1min比较,PaO2、SaO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组吸痰前后上述参数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S组同时段比较,OS组吸痰后PaO2、SaO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不张病人选择CS方式吸痰能较好地维持机体氧合状态。  相似文献   

12.
小儿气管内吸痰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气管内吸引是利用负压的作用,经吸痰管将气管内的痰液及误吸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通气,抢救生命。由于小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呼吸道分泌旺盛,同时气管黏膜易于受损,如何有效的吸痰,保障患儿的安全是许多学者一直在研究的问题。现将有关小儿气管内吸痰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改良吸痰法在ICU气管切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验改良吸痰法在降低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55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观察组采用传统的吸痰法,试验组采用改良吸痰法,分别于气管切开后7天、14天留取痰标本培养。结果观察组和试验组相比,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吸痰法对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确实有效。  相似文献   

14.
周柳红 《全科护理》2011,(2):182-182
气管插管已成为呼吸衰竭病人的主要抢救治疗手段,实施气管插管的病人依靠气管内吸痰,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良好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我科2010年4月3日给1例病人行气管插管术成功后初次吸痰时出现吸痰管取出困难,吸痰管在气管插管内停留1 min左右,难以取出。现将原因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浅层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新生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浅层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新生儿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将100例重症监护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吸痰法,观察组50例实施浅层吸痰法.比较2组新生儿吸痰前、吸痰时、吸痰后3 min的心率、呼吸、血压、皮血氧饱和度;观察2组气道黏膜损伤,吸痰后患儿烦躁、呕吐,气管插管脱出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吸痰时...  相似文献   

16.
经口气管插管吸痰方法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琼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9):1876-1877
目的:探讨吸痰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气道护理的影响。方法:对10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根据吸痰方法随机分为规范组51例和常规组55例。规范组要求吸痰管带负压插入吸引,适时吸痰,加强气道湿化,有效排痰,吸痰管金霉素眼膏润滑,加强口腔护理等。常规组按临床一般吸痰方法吸痰。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痰液性状、痰量、痰痂,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等变化。结果:常规吸痰组患者黄色粘稠痰者占69.09%,痰量>80ml占70.91%,痰痂形成占61.82%,细菌培养阳性占65.45%,肺部感染占52.73%,而规范组患者分别为31.37%、25.49%、5.88%、21.57%、23.53%,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规范吸痰,可有效改善痰液性状,减少痰量及痰痂,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7.
熊英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93-94
目的:比较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与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将54例ARDS并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分为OS组26例和CS组2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变化情况和吸痰耗费时间。结果:OS组吸痰后PaO2、SaO2较吸痰前显著下降(P<0.05),CS组吸痰前后PaO2、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后动脉血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组吸痰时间(162.4±18.8)s,CS组(93.6±12.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较OS对ARDS患者动脉血气影响小,临床应用较安全,且可节约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经鼻气管插管吸痰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吸痰方法对经鼻气管插管气道护理的影响,提高经鼻气管插管气道护理质量。方法对120例经鼻气管插管病人根据吸痰方法随机分组为规范组58例和常规组62例,规范组要求:控制吸痰管插入深度,随吸痰管插入深度调节负压,适时吸痰,加强气道湿化,吸痰管金霉素眼膏润滑,加强口腔护理等;常规组按临床一般吸痰方法吸痰。比较观察两组病人痰液性状、痰量、痰痂、痰细菌培养、肺部感染等变化。结果常规吸痰组病人黄色粘稠痰者占69.35%,痰量〉80ml占70.97%,痰痂形成占61.29%.细菌培养阳性占64.52%.肺部感染占51.61%.而规范组病人分别为31.03%,25.86%,5.17%,20.69%,22.41%,P〈0.005。结论规范吸痰,可有效改善痰液性状、减少痰量及痰痂、减少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9.
傅丽萍  徐雯  傅娟  谢超  孙红果  杨琴燕   《护理与康复》2016,15(7):661-662
目的观察一次性组合吸痰管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7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组合吸痰管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对两组护士操作耗时及患者舌苔转薄率、口腔异味发生率、口腔细菌感染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士行口腔护理操作耗时明显较对照组缩短,患者舌苔转薄情况优于对照组,发生口腔异味、口腔细菌感染等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一次性组合吸痰管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86例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病人的吸痰护理中通过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正确的吸痰方法等措施,均成功地吸出痰液,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