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榆社县传染病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榆社县2003~2012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全县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共计4024例,年均发病率306.55/10万;2003~2012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各种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呼吸道传染病为83.62/10万,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65.49/10万,肠道传染病为22.19/]O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76.29/10万。年均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结核、布病、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痢疾、流行性腮腺炎。结论2003~2012年榆社县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发病构成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次是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肺结核、布病、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是榆社县的主要传染病,肺结核发病呈下降趋势,布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1997-2006年广安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安市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安市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安市1997-006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甲类1种,乙类18种)99740例,年均发病率为225.72/10万。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83.33/10万,居首位。血源及性接触传播疾病年均发病率为75.36/10万,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0.16/10万,居第3位。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年均发病率为6.67/10万,居第4位。结论广安市10年间甲乙类传染病呈下降趋势,2004年后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绥中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绥中县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6280例,年均发病率为101.40/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43.88/10万,居各类传染病之首;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5.75/10万,居各类传染病第2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2.35/10万;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36/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出血热。结论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是绥中县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出血热则为重点防治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湘西自治州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湘西州1990~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10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171269例,年均发病率为325.87/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合计死亡680例,年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29/10万、0.40%。年均报告发病率,肠道传染病为170.03/10万,呼吸道传染病为102.85/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46.67/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5.90/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与痢疾、伤寒、甲肝等肠道传染病发病数减少和肺结核、乙肝、梅毒等发病数增加有关。[结论]1990~2010年湘西自治州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对广东省韶关市1951-1995年急性传染病的发病动态及其规律进行分析.四十四年来总发病率从1951年1700.54/十万下降至1995年的274.36/十万。以50年代总发病水平最高,60年代至70年代下降缓慢,8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0-1995年发病率大幅度下降。50年代发病构成中自然疫至及虫媒传染病居首位.呼吸道传染病次之,消化道传染病居第三;60年代呼吸道传染病跃居第一,而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退居第二;80年代则呼吸道与肠道传染病并列前茅,而90年代肠道传染病占绝对优势。今后应加强疾病监测.扩太监测内容,监测项目应以传染病为重.尤其是肠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县35年来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分析了解病的发生发展规律。35年来共发生传染病19种336年次,其中呼吸道感染病的发生发展137年次,肠道传染病111年欠,虫媒传染病7年次,动物源性传染病50年次,性传播疾病5年次。总发病51804例,平均发病率703.51/10万。麻疹。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肝炎等肠道传染病相对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清远市清新区2008--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清远市清新区2008--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1606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72.40/10万:报告的乙、丙类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0.50%(9716例);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25.54%(4101例);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13.52%(2172例);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O.44%(71例)。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手足口病(6063例)、其他感染性腹泻(3103例)、肺结核(2855例)、梅毒(1108例)、流行性腮腺炎(877例),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53.85/10万、129.92/10万、119.53/10万、46.39/10万、36.72/10万。结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梅毒和流行性腮腺炎是清新区近年需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今后应重点加强对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8.
对广东省韶关市1951-1995年急性传染病的发病动态及其规律进行分析,四十四年来总发病率从1951年1700.54/十万下降至1995年的274.36/十万。以50年代总发病水平最高,60年代至70年代下降缓慢,8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0-1995年发病率大幅度下降。50年代发病构成中自然疫源及虫煤传染病居首位,呼吸道传染病次之,消化道传染病居第三;明年代呼吸道传染病跃居第一,而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退居第二;80年代则呼吸道与肠道传染病并列前茅,而90年代肠道传染病占绝对优势。今后应加强疾病监测,扩大监测内容,监测项目应以传染病为重,尤其是肠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近5年连州市女性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为今后制定女性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6—2010年连州市女性法定传染病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连州市共报告女性法定传染病16种,报告病例3422例,年发病率介于189.87/10万-583.64/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312.00/10万。各类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累计报告1523例,占各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4.51%;其次为肠道传染病,累计报告1182例,占各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4.5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累计报告709例,占各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20.72%;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累计报告8例,占各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0.23%。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疾病为其他感染性腹泻(758例)、肺结核(733例)、流行性腮腺炎(733例)、梅毒(408例)和病毒性肝炎(243例)。结论连州市女性的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必须加大对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并加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河南油田5年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桢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684-1685
目的:了解河南油田2000-2004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变化趋势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油田2000-2004年5年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4年共报告各类传染病16种,累计报告病例达682例。年发病率最高的是2004年为210.80/10万,最低的是2000年为125.93/10万,年均发病率为159.80/10万。5年间各类传染病发病以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共报告308例,占总发病数的45.16%;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主要传染病以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为主,发病率分别为56.70/10^5,36.79/10^5,22.96/10^5和14.76/10^5。结论:河南油田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得到较好控制,今后的防治工作应以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同时还必须加强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和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三都县传染病流行状况,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三都县1998--2007年传染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998--2007年全县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4种8584例,死亡87例,丙类传染病6种697例,死亡15例,共计发病9281例,死亡102例,年均发病率为299.93/10万,年均死亡率为3.29/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为92.62/10万~166.85/10万,年均发病率为123.51/10万,居各类传染病之首;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由1998年的48.37/10万上升到2007年的98.22/10万,年均发病率为105.64/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2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为14.66/10万~78.64/10万,年均发病率为38.29/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3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由1998年的14.4/10万上升到2007年的40.69/10万,年均发病率为32.47/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4位。结论10年间,三都县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有小幅度下降,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浙江省岱山县1956-1999年传染病死亡谱及各个年代传染病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各个年代传染病死亡疫情分布特点。方法:数据来源于岱山县1956-1999年传染病报告系统,传染病死亡12种733例,分析各个年代的传染病死亡率,死亡病种变化,死亡季节分布,比较传染病发病与死亡的关系。结果:44年来岱山县传染病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由50年代的55.59/10万下降到90年代的0.49/10万,死亡病种70年代以前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80年代以后以肠道传染病为主,传染病死亡季节分布与发病季节基本一致,死亡率与传染病发病率呈正相关。结论:1956-1999年岱山县传染病死亡谱发生了根本变化,当前传染病死亡病种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应积极做好相应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洪涝灾害后疫病易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揭示洪涝灾害对疫病发生与流行的影响因素,探讨防治对策,总结大灾之年无大疫的成功经验,现将咸宁市1998年灾后疫病防制作一介绍,以供同道参考。1 灾后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概况 1998年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甲、乙二类18种共7138例,总报告发病率为261.70/10万,比1997年上升16.72%。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占35.29%,肠道传染病占43.97%,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占3.77%,血源性及性传播传染病占16.97%;呼吸道传染病以肺结核为主占87.34%,肠道传染病以痢疾为主占65.7%。灾区报告的总发病率为304.27/10万,非灾区为  相似文献   

14.
南昌县1994~200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南昌县十年来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南昌县1994~2003年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所获得的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4~2003年南昌县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52.45/10万~225.75/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98.01/10万。十年间肠道传染病一直居高不下,发病率为117.79/10万~180.14/10万;呼吸道传染病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中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达31.87/10万。占呼吸道传染病总数的82.96%;性病发病率在经历了1998、1999年快速增长后,近几年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结论 南昌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要加大对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同时还必须加强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宜州市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宜州市2006~2010 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 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7 种11 137例,年均发病率为369.49/10 万,呈下降趋势;死亡100 例,年均死亡率3.33/10 万.年均发病率,肠道传染病为45.09/10 万,呼吸道传染病为178.03/10 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144.77/10 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1.26/10 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趋势,是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宜昌近1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宜昌市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宜昌市2003.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27种168927例,年平均发病率427.11/10万,死亡464例,年均死亡率1.17/10万,病死率0.27%。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57.65/10万,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49.05/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17.28/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13/10万。结论宜昌市手足121、流行性腮腺炎等丙类传染病上升明显,乙肝、艾滋病、梅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是当前重点防治传染病,输入性传染病仍需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从化市近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及变化趋势,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从化市1998—2007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8—2007年从化市共报告传染病24种10997例,年发病率为138.81/10万~281.39/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207.67/10万,甲、乙类传染病近3年有所上升,丙类传染病波动于15.95/10万-80.56/10万之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不断下降,发病率为10.12/10万~67.20/10万,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率为62.68/10万-146.05/10万,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发病率较低,发病率为0.94/10万-9.17/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为26.83/10万-74.78/10万。结论从化市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效果显著,今后必须加大对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力度,同时注意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加强对受社会因素影响较大的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宽城区2008-2012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宽城区2008-2012年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宽城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19种8693例,死亡1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19.9213/10万。年平均发病率居前十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梅毒、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淋病。呼吸道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36.0234/10万,居各类传染病的首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播疾病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98.5567/10万、84.1253/10万和1.3719/10万。5年问,宽城区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播疾病保持相对稳定水平,但艾滋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结论影响本地区人群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肺结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梅毒,重点加强辖区内常见高发传染病防控的同时,应密切关注新发传染病的发病趋势,调整防控策略,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和掌握1956年~2005年以来发定传染病病谱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对信阳市湃河区50年(1956年~2006年)来传染病病谱进行分析。结果50年间传染病病谱发生变化,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计免相关传染病下降更甚。由1954年~1965年发病率8918.32/10万,比后4个时期分别下降:13.46%(1966年-1975年,7717.63/10万),88.99%(1976年~1985年,982.34/10万),96.61%(1986—1995年,302.37/10万)和97.58%(1996年~2005年,215.45%)。计免相关病从1956年~1965年发病率1427.20/10万,降至1996年~2005年的7.75/10万,与前相比,分别下降67.67%,93.54%,99.26%和99.46%。传染病分类构成:1956年~1965年发病率排序为呼吸道病占居第一位(流脑和麻疹),1966年~1975年呼吸道疾病退居第三位,虫媒疾病(疟疾)升至第一位,1976年~1985年虫媒传播疾病(疟疾)仍居榜首,其他两类居第二、三位,1986年~1995年呼吸道疾病大幅度下降,反而肠道传染病又开始升高居第一位,经血和性传播疾病发病率跃居第二位。1996年~2005年经血与性传播病中增加艾滋病及其感染报告病种,肺结核病1997年开始报告.排序中居第一、二位。自然病源及虫媒传播疾病、肠道传染病居第三、四位。结论防治策略应与时俱进,根据不同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坚持突出重点,综合防治,长期斗争,反复落实,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20.
衢州市18年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衢州市18年以来传染病发病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8年来共报告各类传染病156351例,平均发病率368.9/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肠道传染病和虫媒、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结论]应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制力度,降低发病,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