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莉 《现代护理》2008,14(2):280-280
中心静脉置管是指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插管,穿刺途径主要是锁骨下、颈内、颈外、股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等。为危重病人的药物治疗、TPN及长期输液提供了安全、可靠、有效的途径,减少了反复浅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理工作量,避免了高渗液体及刺激性药物对血管壁的损伤,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但在插管过程中也出现了个别置管不到位的问题,现就1例经颈外静脉插管至颈内静脉的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3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我科以往大多采用颈内静脉途径置管,为了不同患者的治疗需要,自2005年10月以来,我们分别采用了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和股静脉途径置管,现就3种不同途径穿刺过程并发症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种种穿刺测压导管的临床普及,深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插管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深静脉穿刺主要途径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由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监测的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准确、可靠,故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4.
杨慧华 《护理研究》2006,20(6):1572-1572
经颈内静脉置管是中心静脉置管中最常用的途径之一,是各种危重病人及围手术期病人救治的常用技术。因颈部解剖复杂,颈内静脉邻近颈总动脉,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操作的难度大且有较多并发症发生。我院1996年-2005年10月共施行中段颈内静脉穿刺置管1670例,发生与导管有关的并发症21例(1.26%),其中严重且罕见并发症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B超引导下的颈内静脉穿刺术是中心静脉置管方法中的一种特殊定位穿刺术。中心静脉置管法通常采用的是颈外静脉穿刺术,但是由于一些病人血管走行变异或危重病人血容量不足,在送管过程中很困难,往往是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改选颈内静脉,颈内静脉可以根据解剖定位,触摸到颈内静脉搏动最明显处偏外0.5cm~1.0cm处为颈外静脉,但此操作一次成功率较低,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甚至造成并发症的发生。为了提高颈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在2003年2月-2005年1月期间,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术,对42例病人做颈内静脉穿刺,其中成功41例,失败1例。具体的操作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贵要静脉与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贵要静脉与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的合理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1例贵要静脉穿刺置管组和36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从输液滴速、置管并发症、病人满意程度3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颈外静脉置管组输液滴速明显快于贵要静脉置管组(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18);贵要静脉组病人满意程度明显高于颈外静脉组(P<0.001).[结论]对于长期化疗和静脉输液病人应首选贵要静脉置管,而在抢救危重病人或液体需求量大的病人应给予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病人有效护理的方法,提高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延长导管使用的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消化内科38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病人实施输液及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38例病人,穿刺置管一次成功35例,2例因颈外静脉显露不良,更换另一侧颈外静脉而穿刺成功,1例未能成功;导管留置时间3~72 d,平均28 d;无一例发生气胸、血肿等并发症.结论 对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病人进行精心的护理,可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延长留置导管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锁骨下静脉上位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上位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透析通路的优缺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98例急需血液透析患者先后采用锁骨下静脉上位置管68例,颈内静脉置管30例.观察两种插管途经的穿刺成功率、完成插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血流量及Kt/V值等.结果锁骨下静脉上位穿刺成功率94.1%,显著高于颈内静脉80.0%(P<0.01),完成插管时间亦优于颈内静脉(P<0.05);锁骨下静脉上位插管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颈内静脉插管(P<0.05),锁骨下静脉上位置管的血流量不足、感染及导管堵塞发生率均低于颈内静脉置管(P<0.05),两部位插管的Kt/V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对而言,锁骨下静脉上位插管是一种更理想的临时性血液通路.  相似文献   

9.
肖玉兰 《家庭护士》2007,5(3):54-55
血液病病人常常需要多疗程化疗和长期静脉输液,由于反复穿刺和化疗药物刺激引起静脉炎、硬化、闭塞,给周围静脉穿刺带来很大困难,操作不慎可使化疗药物外渗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有的化疗药物由于刺激性大必须通过大静脉给药,颈内静脉置管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解决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这一难题,现总结我科37例血液病病人采用颈内静脉置管化疗的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入上腔静脉是苏联第一外科医院,从1969年开始采用血管内插管的治疗方法。50年代开始我国曾有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输液的治疗方法,由于受当时医疗设备和操作条件的限制未能引起重视和推广。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70年代开始采用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治疗方法,并被临床广泛应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入上腔静脉,自80年代以来临床应用最广泛。因颈内静脉管径1.3cm,较颈外及锁骨下静脉粗大,且解剖位置变异较少[1]。同时穿刺的方法技术及材料不断地更新,减轻了病人因反复静脉穿刺的痛…  相似文献   

11.
贵要静脉与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贵要静脉与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的合理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1例贵要静脉穿刺置管组和36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组从输液滴速、置管并发症、病人满意程度3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颈外静脉置管组输液滴速明显快于贵要静脉置管组(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18);贵要静脉组病人满意程度明显高于颈外静脉组(P〈0.001)。[结论]对于长期化疗和静脉输液病人应首选贵要静脉置管,而在抢救危重病人或液体需求量大的病人应给予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2.
冯福祥  师新梅 《全科护理》2013,(33):3103-3104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病人股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间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探寻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入路.[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使用股静脉和颈内静脉临时导管行血液透析的120例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股静脉组60例和颈内静脉组60例,比较两组病人穿刺置管时间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颈内静脉组和股静脉组置管所需时间分别为13.57 min±2.73 min和9.86 min±1.69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0.0%和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相比,血液透析病人股静脉穿刺置管时间较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3.
颈外静脉两种置管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梅  李太富  关健伟 《护理研究》2004,18(11):988-989
[目的 ]预防和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方法 ]对 82例颈外静脉插管病人进行两种穿刺定位置管。A组进针点选择在病人颈外静脉充盈的上 1/3处 ,置管深度 15cm左右 ;B组进针点为A组穿刺点下 2cm处 ,置管深度 :右侧 10cm~ 16cm ,左侧为 16cm~ 2 0cm。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保留时间、滴入速度及局部症状。 [结果 ]B组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滴入速度快 ,明显优于A组。 [结论 ]明确颈外静脉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颈外静脉两种置管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预防和减少药物时血管的刺激。[方法]时82例颈外静脉插管病人进行两种穿刺定位置管。A组进针点选择在病人颈外静脉充盈的上1/3处,置管深度15cm左右;B组进针点为A组穿刺点下2cm处,置管深度:右侧10cm~16cm,左侧为16cm~20cm。观察两坦穿刺成功率、保留时间、滴入速度及局部症状。[结果]B组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滴入速度快,明显优于A组。[结论]明确颈外静脉解剖位置和操作要领,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自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入上腔静脉,是临床上测量中心静脉压,进行胃肠外营养,输注化疗药物,快速扩容的有效途径.颈内静脉管径1.3cm,较颈外及锁骨下静脉粗大,且解剖位置变异较少,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现将我科2004年2月至2004年6月,行颈内静脉置管41例的操作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叶美珍 《天津护理》2006,14(5):267-268
以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主要途径是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等。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若操作不当易损伤动脉、胸膜等发生并发症;股静脉靠近会阴,容易污染而发生导管感染并发症,尤其对长期卧床、大小便不能自理者,不宜长期留管。而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  相似文献   

17.
<正>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属于一种从颈内静脉进行穿刺,然后插管使导管尖端放置在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因其具备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于癌症化疗、静脉输液等患者。尤其对于癌症患者的反复化疗,中心静脉置管可避免化疗药物刺激和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血管损伤,属于一种良好的静脉给药途径。但当处理不当,仍然会出现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的有效护理的方法,缩短危重病人的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ICU89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病人实施输液及护理措施。结果:89例病人,穿刺置管一次成功81例,5例因颈外静脉显露不良,更换另一侧颈外静脉而穿刺成功,3例未能成功。结论:对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的使用,可短时间内建立快速静脉通路,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人费用,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颈内静脉置管体位的探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心静脉置管可通过很多途径 ,但颈内静脉的体表标志相对明显 ,操作方便 ,而且并发症较少 ,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1] 。但在临床上重危病人常常受穿刺体位的限制 ,不能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我们从 1 997年以来 ,对颈内静脉置管的体位进行改良 ,采用半卧位或低半卧位进行颈内静脉置管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特别适用于因胸闷、心悸、气急不能平卧位进行置管的危重病人。1 临床资料1 997年 1 0月~ 2 0 0 2年 1 2月 ,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96例 ,其中半卧位置管 33例 ,低半卧位6 3例。男 6 2例 ,女 34例 ,年龄 2 3~ 89岁 ,置…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为20例肘部静脉穿刺失败或肘部静脉无穿刺条件的患儿经颈外静脉通路 PICC 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掌握颈部的解剖结构、掌握颈外静脉的解剖位置、做好 PICC 的护理等措施。20例患儿均置管成功,其中一次性颈外穿刺置管成功15例(右侧颈外静脉13例,左侧颈外静脉2例);2例右侧穿刺失败后转至对侧穿刺成功;1例右侧颈外静脉穿刺送管受阻改为对侧穿刺置管成功;2例左侧颈外静脉穿刺成功后错位至同侧腋静脉和对侧颈内静脉,重新调整后成功。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例,堵管1例,意外拔管1例;导管留置时间为2月~10月。认为经颈外静脉穿刺置入 PICC 弥补了肘部静脉无法穿刺或穿刺失败的不足,是困难血管患儿使用 PICC 的备选方案,其使用安全可行;熟练掌握穿刺和维护技巧可以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