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位分娩中,胎头不论采取枕横位、枕后位或枕前位通过产道均可发生不均倾势(胎头侧屈),但是以枕横位前不均倾势多见,枕前位和枕后位则罕见。不均倾位可分为前不均倾位和后不均倾位两种。前不均倾即胎头取侧屈位以前顶骨入盆,前顶骨下降到耻骨联合后,由于耻骨联合后面平直,不具备骶骨前的凹陷,前顶骨则无退让的余地,即使并无头盆不称,但顶乳突径难以通过骨盆入口,致使后顶骨架于骶岬上无法入盆,如有头盆不称,则困难更大。随着产程进展,胎头侧屈加重,可使胎头前耳降至耻骨联合后,前肩不但降至耻骨联合上,且侧屈的胎头垫于后肩下,胎头无法入盆,故几乎均需以剖宫产结束分娩。后不均倾位即胎头同样为侧屈姿势,以后顶骨入盆,并滑入骶岬下,称为后不均倾势,这样胎头是以额乳突径通过产道,胎头后顶多数能滑过骶岬先入盆,利用骶骨凹陷向后退让,使前项能从耻骨联合滑下,使胎头成均倾势,再向前旋转,按枕前位完成分娩机转。  相似文献   

2.
枕横位中前不均倾位(简称前不均倾位)是指胎头前顶骨先入盆。由于耻骨弓内面平直,使后顶骨架在骶岬上,虽无头盆不称,但胎头旋转受阻,难以入盆。若宫缩加强,胎头侧屈加重(即使前顶骨和耳部滑过耻骨联合后,前肩抵于耻骨联合上方),则导致难产,但迄令仍没有被广大基层产科医生重视。为此,我们收集75例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3.
1 概述 胎头以枕横位入盆时,若胎头矢状缝不在骨盆入口的中轴横径上,称胎头倾势不均,当矢状缝靠近骶骨时前顶骨先露,称为胎头前不均倾势,简称前不均倾位.反之称后不均倾. 枕横位胎头以均倾势及后不均倾势入盆时是枕横位的正常转机,而前不均倾势入盆则胎头不能入盆,常需剖宫产结束分娩. 前不均倾位易被误诊和漏疹而延误治疗,造成产程延长,胎头被压于耻骨联合后,导致产妇膀胱水肿、血尿、产后尿潴留、宫颈前唇水肿及坏死,还可造成子宫下段撕裂、产后出血、产褥病率升高;对胎儿可造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 及死亡等.  相似文献   

4.
前不均倾位,是指枕横位时胎头前顶骨先露,矢状缝偏后。即胎头前顶骨先入盆后。由于耻骨联合内面平直,而无陷凹,后顶骨搁于骶骨岬之上形成病理性头盆不称,谓之前不均倾位。一、发病率我院1984~1990年,分娩总数为9805例,其中前不均倾位63例,占分娩总数的  相似文献   

5.
2004~2006年的收治前不均倾位65例,发生率1%,其发生原因与头盆不称相关,与持续性枕横位剖宫产比较,手术取头困难、子宫切口撕伤、新生窒息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新生儿窒息与取头极困难限制相关(P〈0.01)。前不均倾I豳床表现具有头位难产的共性,产前阴道检查扪到胎头产瘤位于前顶骨上可确诊。宜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头前不均倾位的产程处理。方法采用对比法将胎头前不均倾位与持续性枕横位剖宫产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中取头困难,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胎头前不均倾位是产科严重的头位难产,临床表现具有头位难产的共性,产前阴道检查扪及胎头产瘤位于前顶骨上可确诊,宜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7.
张力 《海南医学》2005,16(2):114-115
女性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临产头先露时胎头大多数以枕横位或枕斜位入盆,产时绝大多数胎儿在有效产力作用下,在产妇骨盆腔内旋转成枕前位娩出,当头先露不能以枕前位娩出的,称为头位难产。包括: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胎头高直位、前不均倾位、颜面位、额位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讨论持续性枕横位的处理.方法 根据患者的腹部检查与超声检查结合进行诊断并处理.结论 以枕横位入盆者,除外明显头盆不称后均应试产.第一产程:①警惕原发性宫缩乏力,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积极处理.②如果宫缩乏力,无头盆不称,并已进入活跃期,可行人工破膜及缩宫素催产;③活跃期停滞或延长是持续性枕横位最多见的表现,在活跃期可以及早采取侧卧位纠正胎位,多数可以促使枕横位转变为枕前位.第二产程:持续性枕横位先露达S+3或以下时,若徒手旋转胎头失败可以采用Kielland产钳旋转胎头至枕前位后产钳助娩,也可以用胎头吸引器旋转至枕前位,旋转的同时行牵引,如2次不成功则应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9.
胎头前不均倾位的早期诊断特点王琴立(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李健(附属第一医院)胎头前不均倾位是头位难产中重要而又误诊机会多的一种胎位。如处理不当,易造成母婴严重后果。应引起产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当枕横位时胎头以矢状缝与骨盆入口横径相一致,而前顶先入盆,...  相似文献   

10.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4年7月-2007年12月共有1124例产妇在我院住院分娩,由于胎头位置异常导致难产160例,其中有83例行阴道徒手旋转胎头位置而顺产。胎头位置异常包括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胎头高直位、前不均倾位、额位及高位,其中以枕横位及枕后位发生率最高。旋转条件为无明显头盆不对称,头盆评分≥7分;胎儿情况良好;产妇无高血压、妊高症及心、肺、肝、  相似文献   

11.
头先露时胎头不以枕前位俯屈通过产道称为胎头位置异常。胎头位置异常包括胎头高直位、不均倾位、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面先露等。胎头位置异常是引起难产的首要原因,降低胎头位置异常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我院对进入活跃期产程停滞的胎头位置异常的产妇施行了经阴道徒手旋转及经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的联合手法纠正胎头位置异常,使难产变为顺产,成功率达82.9%,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杨秀萍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8,18(11):1208-1209
158例头位难产中排除头盆不称后,胎头持续于枕横位的产妇,施行经阴道、腹中联合旋转胎头,结果135例转至枕前位,成功率达85.4%。说明头位难产中持性枕横位的可以人工纠正的,并非为剖宫产的绝对指征。  相似文献   

13.
胎头位置异常是头先露不能以枕前位分娩者。有因胎头在骨盆腔内旋转受阻的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有因胎头俯屈不良呈不同程度仰伸的面先露、额先露,还有高直位、前不均倾位等。临床其发生率占6%~7%,手术产率据全国难产协作组调查结果报告高达90.4%~93.6%。胎头位置异常往往难以早发现,发现晚加之处理不当对母婴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的处理流程和不同复位时机的手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03月31日我科109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处理流程和复位手法.结果 宫口开8cm或胎头S+2 前发现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应先指导产妇取胎背朝上的侧俯卧位,调整并加强宫缩,观察半小时到1小时仍不能自然复位再扩张宫口至8cm后行手转胎头复位.宫口开大8cm后及胎头S+2 后发现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者应立即调整宫缩并进行手转胎头复位,胎头S+2 前采用食中指尽可能分开,食指位于小囟门或大囟门处,中指位于矢状缝上,拟把胎头夹于两指之间进行复位,先露S+2 后,宜采用食中指分开呈30度或并拢置于联骨联合下进行复位.结论 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发现时机不同,处理流程和复位的手法不同,只要没有头盆不称,经过恰当及时的处理是可以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减轻母婴损伤.  相似文献   

15.
158例头位难产中排除头盆不称后,胎头持续于枕横位的产妇,施行经阴道、腹部联合旋转胎头.结果135例转至枕前位,成功串达854%.说明头位难产中持续性枕根位是可以人工纠正的,并非为创宜产的绝对指征.  相似文献   

16.
头位难产最常见的原因是持续枕横位/枕后位,适时采用手法旋转复位,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难产率,降低剖宫产率.本文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248例在不同时期旋转手法复位.使难产转为正常产,取得不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1 927例,难产628例,头位难产328例,占难产总数52.23%,其中248例宫口开大3.0厘米后出现产程延缓或停止,将248例随机分为3组(见表1). 1.2 手法复位指征 1)无明显头盆不称;2)胎膜已破;3)无胎儿宫内窘迫;4)阴道检查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高直位、颜面位、前不均倾位除外;5)无胎头血肿/明显胎头水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产程中改变产妇卧位矫正枕横位的效果。方法: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取宫口开大3~4cm诊断为枕横位无明显头盆不称、骨盆狭窄的初产妇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15例。研究组产妇在规律宫缩作用下,指导其取向胎背对侧方向的侧卧位,胎头在下降的过程中从枕横位逐渐转至枕前位而自然娩出,1例因胎窘行剖宫产;对照组13例胎儿从枕横位转至枕前位自然娩出,手术产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研究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在产程中改变产妇卧位可将枕横位转到枕前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选择头盆评分7至8分的枕后位100例、枕横位76例,与枕前位100例对照分析。头盆条件相同,骨盆入口平面产程停滞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枕后位和枕横位有可能形成相对性头盆不称。  相似文献   

19.
苏秀兰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5):148-148,154
胎头位置异常是构成难产的主要因素,而头位难产以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最常见。在处理产科枕后位及枕横位,除头盆不称、胎位不正等情况外,产钳、胎头吸引术,配合徒手旋转枕后位、枕横位的方法,可有效地纠正异常胎位,缩短产程,降低剖官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1 概述 当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入口前后径上时,称胎头高直位,又称正顶位.此时胎头呈不屈不伸之势,大小囟分别于前后径的两端.可分为高直前位和高直后位两种.高直后位是指胎儿枕骨位于骶岬前,又称枕骶位.高直前位是胎儿的枕骨在母体耻骨联合后方,又称枕耻位.高直位对母儿危害均较大,尤其是高直后位被认为是严重的胎位异常,需及早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