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皮肤病患者镇静的护理要点。方法:将60例需行镇静处理的住院皮肤病患者随机分为右关托咪定组(D组)、咪达唑仑组(M组)各30例,记录两组患者镇静12h的Ramsay评分值、镇静满意度、镇静期间相关并发症(心动过缓、呼吸抑制、低血压、谵妄)的发生率,并对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右美托咪定组Ramsay评分值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但右关托咪定组镇静满意度显著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需要处理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的呼吸抑制与谵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美托咪定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相比较,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更好的镇静选择,对于改善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与眯达唑仑在ICU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应用镇静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对80例ICU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时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镇静,同时观察镇静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并观察两种镇静药物的不同。结果右美托咪啶治疗后,神志逐渐稳定,呼吸频率、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亦明显改善;右美托咪定不良反应较咪达唑仑少。结论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均可作为ICU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理想的镇静剂,尤其是右美托咪啶,只要合理实施治疗方案,更能使ICU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患者取得满意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镇痛、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2012年1月—2014年10月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镇痛组(A组)和针药复合镇痛组(B组),每组25例。A组患者予以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镇痛镇静,B组患者予以电针(神庭穴及印堂穴)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效果欠佳时均加用盐酸吗啡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静态及动态视觉模拟评分(VAS)、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 O2)水平;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盐酸右美托咪定、盐酸吗啡注射液用量,镇痛满意率,镇静满意率,治疗期间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静态及动态VAS评分、SAS评分、MAP、HR、Sp 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右美托咪定及盐酸吗啡注射液的用量减少(P0.05),镇痛满意率提高(P0.05),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也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镇静满意率,低血压、谵妄、腹胀、呕吐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复合的镇痛方式能减少传统镇痛药物的用量,减少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镇静对肺挫伤机械通气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9例需要行机械通气的肺挫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咪达唑仑镇静,观察组45例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比较2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5 d后TNF-α、IL-6均较治疗前、治疗后1 d显著下降(P均0.05);观察组在治疗后6 h、24 h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48 h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挫伤患者行机械通气时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咪达唑仑镇静对患者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镇静对急性肺损伤患者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临床作用。方法将84例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与右美托咪定组42例,2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镇静。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抽取2组患者外周肘静脉血,检测血清T细胞分化亚群(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指标(Ig G、Ig A、Ig M)以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观察治疗14 d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第7天,2组血清T细胞分化亚群、免疫球蛋白与炎性反应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2组间血清T细胞分化亚群、免疫球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右美托咪定组CRP、IL-6、PCT、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P均<0.05)。咪达唑仑组镇静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但低血压、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均<0.05),停药后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2组患者7 d脱机率、14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第7天,咪达唑仑组谷草转氨酶、血清肌酐值均显著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均<0.05),14 d脱机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14 d临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住院费用及ICU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急性肺损伤ICU有创机械通气镇静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各脏器炎性损伤,有助于患者临床结局的良好转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方案对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8例行机械通气的脓毒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按脓毒症治疗指南予综合治疗,按镇静方案的不同分为右美托咪定组33例和电针+右美托咪定组35例,2组分别相应给予右美托咪定和电针+右美托咪定两种镇静治疗方案,对比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镇静达标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及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电针+右美托咪定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0. 05),而严重心动过缓、谵妄发生率有低于右美托咪定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电针+右美托咪定组达标时间和停药后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右美托咪定组(P均<0. 05),镇静达标率有高于右美托咪定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电针+右美托咪定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留住时间均较右美托咪定组显著缩短,ICU总治疗费用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对行机械通气的脓毒症患者实施电针联合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方案不良反应少,且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留住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阳江市中医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比较两组的镇静效果(起效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8%)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疗效显著,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成药天王补心丹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8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2例。2组均常规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镇静、镇痛,治疗组加用天王补心丹。观察两组镇静镇痛药物用量,机械通气(MV)时间,以及低血压、心动过缓、谵妄、恶心等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使患者达到镇静及镇痛目标评分,治疗组更易唤醒及保持安静。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咪达唑仑用量(ug·kg-1·h-1)明显减少(P0.01),芬太尼用量(ug·kg-1·h-1)明显减少(P0.05),MV时间(d)明显缩短(P0.01),停用镇静剂后拔管时间(h)明显缩短(P0.05),低血压发生率、心动过缓发生率、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王补心丹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满意,易唤醒,谵妄发生率低,可缩短MV时间、停用镇静剂后拔管时间,且给药途径方便,价格低,可作为理想的ICU中成药镇静剂推广到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沙坪坝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机械通气患者1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镇静,观察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镇静。结果:观察组患者咪达唑仑用量、理想镇静所需时间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等指标表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低于对照组的20.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天王补心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作用.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自贡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镇静、镇痛等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王补心丹.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镇静镇痛药物用量,机械通气(MV)时间,以及低血压、心动过缓、谵妄、恶心等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两组均能使患者达到镇静及镇痛目标评分,治疗组更易唤醒及保持安静.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咪达唑仑用量[(9.51±5.87)、(20.01±6.24)] μg/kg·h-1,及芬太尼用量[(0.22±0.13)、(0.32±0.12)] μg/kg·h-1均明显减少(P<0.01或0.05);机械通气(MV)时间[(7.13±6.25)d、(12.85±9.13)d],及停用镇静剂后拔管时间[(4.35±2.57)h、(8.79±4.02) h]均明显缩短(P<0.01);低血压发生率、心动过缓发生率、谵妄发生率及恶心发生率均明显降低(x2=12.34、6.321、10.657、12.34,P< 0.05).结论 天王补心丹对慢性阻塞性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满意,易唤醒,谵妄发生率低,可缩短MV时间、停用镇静剂后拔管时间,减少咪达唑仑用量约50%,减少芬太尼用量约30%.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啶在ICU中颅脑外伤躁动患者镇静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颅脑外伤躁动患者随机等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记录药物达标时间及给药前(t1)及给药后10 min(t2)、1 h(t3)、2 h(t4)、6 h(t5)和次日清晨7点(t6)的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药物起效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1与用药后各点相比SAS、RSS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t1—t6的GCS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及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口干、低血压、高血压、谵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啶用于ICU中颅脑外伤躁动患者镇静是安全的,能带来满意镇静效果,2种药物镇静过程中无明显的呼吸抑制,右美托咪啶具有一定程度下降血压和减慢心率作用,但在治疗剂量内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在急诊手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诊手外科手术5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脉动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改良清醒镇静评分(OAA/S)、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追加芬太尼的量,清醒时间;记录术中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术中MAP、HR、OAA/S、VAS下降(P0.05);右美托咪定组追加芬太尼的量小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急诊手外科手术,可以镇静、镇痛、减少麻醉药用量,增加术中心血管稳定性,且不延长苏醒时间,是很好的麻醉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胸科患者术后辅助用药的护理。方法:胸科患者术后辅助右美托咪定(Dex),护理过程中观察疼痛评分(VAS)、警觉/镇静评分(OAA/S)、寒颤、躁动的发生率。结果:右美托咪定组VAS、寒颤、躁动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胸科患者术后辅助用药,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辅助治疗机械通气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效果。方法将19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为2组,M组95例应用咪达唑仑镇静镇痛,M+F组95例应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镇静后,2组Ramsay评分均在合理的镇静范围。M+F组镇静后2h、4 h、6 h、8 h、10 h、12 h Ramsay评分较M组更接近理想的镇静终点(P均<0.05)。2组PAED评分与FLACC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随着镇静时间的延长PAED评分与FLACC评分降低幅度更明显(P均<0.05);M+F组镇静后2 h、4 h、6 h、8 h、10 h、12 h PAED评分与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M组(P均<0.05)。M+F组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准确完成指令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早于M组(P均<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M组(P均<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可明显缓解患儿的疼痛,发挥良好的镇静作用,减轻躁动,还能缩短苏醒时间和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需行手术治疗的小儿30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0例。A组、B组、C组分别于术前30 min给予0.5μg/kg、1μg/kg的右美托咪定、0.4 mL生理盐水,均给予等剂量芬太尼、咪达唑仑、丙泊酚、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术中给予七氟烷吸入、间断静注芬太尼及顺-阿曲库铵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于40~60之间,术毕前10 min停止七氟烷吸入。比较3组滴鼻前、滴鼻后30 min、拔管时、拔管后10 min OAA/S评分;记录3组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统计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A、B组滴鼻后30 min、拔管时、拔管后10 min OAA/S评分均更低(P均0.05),且B组明显低于A组(P均0.05);3组患儿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C组比较,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降低,且A组、B组心动过速、高血压、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均0.05)。结论术前30 min右美托咪定1μg/kg滴鼻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可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镇静效果更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抚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有益干预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机械通气,随机分成2组,两组患者均常规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镇静、镇痛,实验组加用抚触治疗。观察两组镇静镇痛药物用量以及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能使患者达到镇静及镇痛,实验组更能保持安静。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减少(P0.05),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低血压发生率、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机械通气过程中运用抚触治疗有利于镇静,并减少镇静药物使用过量导致的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关托咪定辅助麻醉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在全麻下行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均行全凭静脉全麻+硬膜外麻醉,试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照组则给予同体积外观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躁动及疼痛情况等。结果:试验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躁动发生率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镇静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降低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躁动发生率,缩短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同时减少丙泊酚、芬太尼的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方联合咪达唑仑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40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采取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均给予咪达唑仑注射液持续泵入,观察组联合使用中药自拟方。采用Ramsay评分标准对2组的镇静效果进行评分,观察2组的镇静效果。同时对用药前后呼吸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详细记录2组患者的咪达唑仑用量、达到理想镇静所需的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以及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用药后,观察组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咪达唑仑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达到理想镇静所需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各呼吸动力学指标值及血压下降、恶心、谵妄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药自拟方可起到联合镇静的作用,同时可减轻咪达唑仑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镇静中应用右美托咪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襄城县人 民医院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 60 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 30)、观察组(n = 30)。 对照组患者选用咪达唑仑进行常规镇静,观察组则选用右美托咪定行镇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镇静有效性、安全性。 结果:镇静后,观察组患者的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量表(RA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接受镇静后,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起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早期目标导向镇静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治疗相较常规镇静的效果及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用于全麻苏醒期躁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麻苏醒期出现躁动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一组为丙泊酚-芬太尼组(F组),一组为丙泊酚-右美托咪啶组(D组),每组30例,监测用药前(t0)、即时(t1)、10 min(t2)、20 min(t3)MAP、HR、Sp(O2),用药前后苏醒期躁动程度用Riker镇静-躁动(SA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2组药物处理苏醒期躁动都有显著效果,在t2时点2组Sp(O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躁动评分在t3时点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对治疗全麻苏醒期躁动都有效,但芬太尼对呼吸有抑制,有造成缺氧风险,而右美托咪啶对呼吸循环无影响,更适合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