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盆底功能障碍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底是指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而言,这些组织除执行对抗腹压和承托内脏的功能外,还在消化管和尿生殖管出口处构成复杂的纤维一肌性复合体,对分娩、排尿及排便运动做精细调节。盆底的主要功能一是支托盆腔脏器,二是控制排便,二者互有依赖。若支托功能不足则发生各种松弛下降类病变,可阻塞出口;若控制功能不足,可发生失禁,但控制功能过强,亦可阻塞出口。故从便秘的角度分,可将其分为盆底松弛综合征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二者以往统称为出口梗阻综合征。目前归类于盆底功能障碍的疾病有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或外脱垂、会阴下降综合征、盆底疝、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等。现将该类疾病的辨证施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汪俊华  汪平洋 《中医杂志》2003,44(9):682-683
<正〉盆底松弛综合征是老年妇女一种慢性疾病,近年来我们用益气补肾法治疗96例,获得满意疗效,经比较明显优于益气法对照组,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盆底与肛门病学》制定如下诊断标准:(1)年龄在50岁以上老年妇女;(2)症状:主要表现为出口处的阻塞性排便症状,如粪便并不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处梗阻,排空不全,里急后重,会阴坠胀,需手助排便,压力性尿失禁;(3)体征:盆底多呈薄弱外观,臀沟变浅,嘱作排便动作时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超声检查诊断排卵期盆腔积液对盆腔炎诊治工作的价值。方法:根据超声扫描显示女性盆腔生殖器官清晰度的不同,分别采用腹部超声或阴道超声检查、或腹部超声加阴道超声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以清晰显示子宫及子宫内膜,卵巢位置、形态、大小、成熟卵泡的大小及卵泡排出过程,子宫直肠陷凹内积液的形态、范围、回声等。结果:本站采用超声诊断仪为11080例生育期女性人群检查盆腔生殖器官,扫查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排卵期子宫内膜特征、卵泡排出过程的变化及盆底生理陷凹内游离液性暗区回声变化的特征,有105例符合排卵期盆腔积液的诊断。结论:超声诊断排卵期盆腔积液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直肠肛管肿瘤(包括肛瘘恶变)需行Miles术(APR),而会阴切除术(PR)是APR重要组成部分.因PR涉及盆底会阴脏器多,解剖结构复杂,术野狭小,显露及操作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5例PROLIFT系统进行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探讨该方法的疗效。方法:时比分析我院15例施行全盆底重建术与17例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术中时间及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盆底重建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管留置时间重建组也短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经阴道PROLIFT全盆底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早期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联合穴位埋线对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聚乙二醇4 000散治疗,观察组采用腹针疗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的排便症状积分及治疗前后肛管静息压(ARP)、直肠静息压(RRP)等肛肠动力学及肛门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术后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排便时间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 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ARP、RR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改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腹针疗法联合穴位埋线可以明显改善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的排便情况,有效恢复患者肛门功能,提高肛门内括约肌张性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7.
耻骨直肠肌痉挛性便秘是一种以耻骨直肠肌痉挛性收缩,致使盆底出口处梗阻为特征的排便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笔者自创三联疗法(即:中药熏洗、长强穴穴位注射联合红外线照射)保守治疗本病46例,疗程短、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二联术(消痔灵注射术、肛门环缩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Ⅲ度直肠脱垂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联合二联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二联术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直肠肛管测压结果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二联术治疗Ⅲ度直肠脱垂在改善症状,直肠肛管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静息压方面优于单用二联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病,病灶多位于盆腔脏器,也可发生在宫颈、阴道、会阴和腹部手术切口。与剖腹手术相关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较常见的盆腔外内膜异位症,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并不多见,但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不同于盆腔内异症,现将我院5年来收治的10例切口内异症病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出口梗阻性便秘是指粪便通过直肠或肛管时受阻导致排便困难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排便困难,大便干燥或不干,排便不尽感为主症。按其病理特点结合排粪造影结果将出口梗阻性便秘分为两大类:盆底松弛综合症和盆底失弛缓综合症。盆底松弛综合症(称弛缓型便秘)是局部组织结构松弛:盆底失弛缓综合症(称失弛缓型便秘)是肛管紧缩,耻骨直肠肌肥厚。结合临床其他症状,按中医理论辨证,弛缓型便秘总为虚证,多为气虚阳虚或阴血亏少:失弛缓型便秘多为实证,多为气秘或热秘。按此分类中医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FOOC)答疗效和途径。方法:对181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在术前已明确具体病因,行微创手术、硬化剂注射及使用肛管扩张器、口服六味安消胶囊等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结果:治愈179例,有效1例,无效1例。结论: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在术前行肛门直肠测压、排粪造影和胃肠通过时间测定,可以明确该型便秘的具体原因。将该型便秘分为两类:一是盆底松弛性(包括直肠内套叠或直肠粘膜脱垂、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综合征),二是盆底痉挛性(包括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盆底痉挛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手术方式固定,疗效确切,创伤小,远期效果明显,其与单纯西医手术对照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是最常见的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引起FPFD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肛提肌群松弛,进而导致盆腔脏器移动度增加,引起尿失禁等系列症状。本研究通过温针灸治疗SUI,观察其临床疗效,并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治疗前后Valsava状态下膀胱颈移动度(BND)变化,客观评估温针灸治疗SUI的疗效。方法筛选35例符合条件患者,分别测量治疗前后BND,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温针灸治疗SUI患者症状不同程度改善,超声观察BND均减小。结论①温针灸治疗SUI可改善患者排尿和控尿能力并减小BND。②经会阴盆底超声可精确测量治疗前后BND,客观评估温针灸治疗SUI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长强、承山穴位埋线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2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静脉镇痛组,观察2组术后疼痛始发时间及术后8 h、24h、48 h、3 d、7 d及首次排便时的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疼痛始发时间及术后8 h、24 h的疼痛强度,静脉镇痛组明显优于穴位埋线组。术后48 h、首次排便的疼痛强度,静脉镇痛组与穴位埋线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3 d、7 d的疼痛强度,穴位埋线组明显轻于静脉镇痛组。而静脉镇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穴位埋线组。结论在术后早期,静脉镇痛效果较好,但不良反应较多。而穴位埋线镇痛时间更长,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直肠前突又叫直肠膨出,即直肠前壁突出,亦称直肠前膨出。常由直肠阴道纵隔松弛,直肠壁突入阴道内形成,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本病多见于慢性便秘致腹内压长期增高的女性、多产妇、排便习惯不良者、老年女性会阴松弛等。传统手术治疗多采用经阴道或肛门行直肠前突修补术,存在手术创伤大、愈合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笔者观察2009年3月-2012年5月采用微创痔疮手术(PPH术)治疗直肠前突73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72例,随机分成穴位埋线组和针刺组,每组各36例。穴位埋线组选取血海、三阴交、地机、子宫和关元进行埋线治疗,每2周1次,连续治疗6次;针刺组选取与穴位埋线组相同的穴位,每周针刺3次,每次留针30 min,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1个月经周期后的经期最痛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水平。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经期最痛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水平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后穴位埋线组的经期最痛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水平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痛经情况,但远期效果穴位埋线优于针刺。  相似文献   

16.
高通气综合征是由于通气过度,超过生理代谢需求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其特征是临床症状可以由过度通气激发试验复制出来。我们用穴位埋线治疗32例高通气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中医证候规律,并给予相应的中药及针灸辨证治疗,探讨中医药治疗POP的临床效验。方法:对197例POP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并对各证候类型辨证治以中药及针灸疗法,治疗前后进行症状积分评价、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和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调查、会阴肌肉疲劳度测试。结果:197例患者中,气虚型106例(53.8%),肾阴虚35例(17.8%),肾阳虚型50例(25.4%),肝胆湿热型6例(3%)。气虚型、肾阴虚型、肾阳虚型Ⅰ、Ⅱ度脱垂的患者经过治疗后膀胱、肠道、盆腔的症状都获得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会阴肌肉疲劳度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POP中医证候分型以气虚、肾虚为主,气虚证是盆腔脏器脱垂的主要证型。中医药疗法能减轻POP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女性疾病,又称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而引起的盆腔器官位置和功能异常.流行病学调查,有46.5%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急迫性和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时使患者陷入尴尬境地,妨碍社交,因此有人称之为"社交癌".目前治疗主要依靠手术.传统的手术方式如阴式子宫切除、阴道壁修补术等多是将薄弱的组织加固,并不能提高对抗腹压的强度,治疗后复发需再次手术比例高达13%.人工网膜植入盆底重建术是近年来治疗盆底组织膨出的一项新手术.自2007 年6 月开展盆底重建术治疗盆底器官脱垂,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女性的盆底组织对维持盆腔脏器正常生理状态和功能有特殊重要意义;当盆底组织受到损伤出现病理变化时盆腔脏器乃至相应器官的生理状态及功能发生病理变化,盆腔脏器(下尿道、生殖器、下消化道等)出现功能障碍,患者出现系列临床有关症状,该类疾病称之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常见而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分娩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损伤.如果盆底肌肉因妊娠与分娩受损伤不能及时恢复,则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并发症高,针对这些原因我院妇产科护理人员,通过对剖宫产患者实施护理组长一对一的盆底康复锻炼方法指导及健康教育、剖宫产术后当天按要求做凯格keg尔运动、出院前一天由护理组长再次评估患者行盆底肌锻炼方法的掌握情况及进一步指导在家坚持盆底功能的康复锻炼,并嘱咐产后42天回院进行盆底肌肉检测和进一步治疗,明显地减少了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盆底器官主要包括子宫、阴道、膀胱、尿道及直肠,由于盆底肌肉、筋膜及子宫韧带的支持作用,使它们保持在相对固定的位置。因各种原因引起盆底肌肉、筋膜及子宫韧带损伤,未能很好恢复,或因其它原因导致其张力减低使支持功能薄弱时,盆底器官发生移位,称为盆底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本课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讨盆腔脏器脱垂的中医“证”的规律及其与现代医学相关指标的关系,为辨证提供坚实基础,对临床的准确辨证及预防、治疗提供客观依据。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