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郭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11):1396-1398
目的:观察、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收治的409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对患者资料、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细菌培养检测阳性率为60.77%,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最多;操作原因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肠道原因。结论重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给予存在高危因素患者重点关注,是保障行腹膜透析治疗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我院近5a来对188例终末期尿毒症病人进行了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男性102例,女性86例,共计透析45028病人月,人均239病人月。其中住院确诊为腹膜炎的为57例,占3085%;并发腹膜炎平均为95病人月;人均透析为135病人月,其中细菌性腹膜炎8596%;难治性和霉菌性腹膜炎1021%;化学性腹膜炎345%;1周内治愈14例,占2456%;封管24例,占4210%;早期拔管7例,占1228%;改血液透析6例,占1052%;因家庭经济状况拒绝治疗出院4人,占701%;转他院2人,占350%。在封管、拔管的31例中,有1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心衰、呼衰,4例死于脑血管意外。余根据临…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两种初始经验治疗方案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腹膜透析且发生腹膜炎的3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始抗菌治疗方案分为A方案组(万古霉素联合1种覆盖G-菌药物)和B方案组(头孢唑林联合1种覆盖G-菌药物),初始治疗采用A方案198例,B方案105例,其他方案59例。比较两组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中,G+菌为主要病原菌(66.11%)。两组患者的初始治疗有效率、3周后治疗有效率、总住院天数、抗菌药使用天数和转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功指标除治疗后血尿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外(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初始经验治疗方案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疗效相当,且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6.
7.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3岁,于2009年5月份在我院明确为慢性肾脏病5期,给予行腹透置管术,后一直规律行腹膜透析,后多次感染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此次于2014年1月4日因"维持性腹膜透析4年余,发现腹透液混浊1天"入院,入院查体:T36.8℃,Bp 150/95 mmHg,神清,精神尚可,慢性病容,贫血貌,心肺听诊无殊,右下腹可见一腹透管,隧道口有少许渗出,隧道口评分1分,腹软,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患者居家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腹膜炎的措施。方法对1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腹膜透析发生腹膜炎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无菌观念淡薄、操作不规范、导管护理不佳及居室环境污染等是造成腹膜炎的主要原因。结论护理人员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或及其家属进行再培训、纠正不规范的操作方法、加强饮食指导及导管出口处护理等,可以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提高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不全终末期尿毒症以来 ,腹膜炎一直是透析的主要并发症 ,也是导致腹膜透析失败危及病人生命的主要原因。本文报告 1 989年 4月~ 1 999年 4月的 676例因慢性肾功不全尿毒症而行腹膜透析治疗并发腹膜炎的 1 87例患者的临床诊疗体会。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1 87例 ,其中男 1 3 2例、女 55例 ,年龄 5~ 1 0 8岁 ,平均年龄 63 7岁 ,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98例占 52 1 4 % ,糖尿病 57例占 3 0 4 8% ,多囊肾1 7例占 9 0 9% ,高血压肾病 1 5例占 8 0 2 %。发生腹膜炎的时间国产管平均为 9 5个病人月 ,进口…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腹膜透析患者33例的蛋白质丢失情况,发现个体差异较大。所丢失蛋白质的多少与透析方式、透析时间、透析液含糖浓度、是否应用血管活性物质以及是否合并有腹膜炎等因素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表面积、血浆蛋白浓度以及大多数基础病因关系不大。此外还发现,各种蛋白质丢失的量与该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密切相关:即蛋白质的分子量越小,则该蛋白进入透析液内的量越多。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腹膜炎细菌耐药及抗生素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腹水细菌分布及抗感染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999-2003年的SBP且腹水培养阳性的患者44例,对其细菌分布、耐药及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4例腹水培养出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G^-)杆菌为主,占88.64%(39/44),其中大肠杆菌明显居多,占G^-杆菌71.79%(28/39);大肠杆菌、气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90%的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敏感,大肠杆菌对二种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三嗪、头孢噻肟耐药,耐药率分别为11.54%和12.50%。结论目前临床治疗SBP在药敏结果报告之前宜经验选用三代头孢菌素,个别危重患者可选用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对颈动脉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01至2019-01医院收治的CAPD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测定CIMT,根据CIMT不同分为两组:增厚组CIMT≥1.0 mm,正常组CIMT<1.0 mm,观察两组患者血磷(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等指标差异。结果 CAPD患者中CIMT增厚的检出率为45.8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患者年龄、糖尿病患数、血磷、hs-CRP、IL-6、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PD患者的血磷(P=0.003, OR=1.113)、hs-CRP (P=0.001, OR=1.148)、IL-6(P=0.016, OR=1.056)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APD患者中CIMT增厚与血磷、hs-CRP、IL-6等因子有关,是CAPD患者出现血管钙化,进而出现心血管事件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徐新艳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13,(8):8-10
目的分析我院2011年与2012年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以便掌握院内感染的控制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两年的分离菌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ATB—Expression半自动微生物分析/药敏系统及配套的细菌鉴定卡和药敏卡进行测定;部分手工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2011年全院总标本量22177份,标本阳性数为5601例,检出率为25.3%,2012年全院总标本量22020份。标本阳性数为6614例,检出率为30.0%。两年检出量排名前6位的微生物均为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2012年我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其耐药率比上一年明显上升,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定、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由2011年的32.4%、33.1%、36.0%上升到2012年的43.1%、46.0%、45.7%,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由2011年的33.5%、32.9%、43.3%、39.9%和41.1%上升到2012年的44.9%、44.4%、46.6%、49.8%和47.8%。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甙类、碳氢霉烯类和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比上一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氢霉烯类的耐药率比上一年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5.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多病因性及心衰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多病因性及心衰类型,为临床老年慢性心衰的多元化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科2008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206例老年心衰患者,根据不同年龄段分成3组,对其多病因构成特点、心衰类型进行临床分析,并根据超声心动图对E/A、EF的测定结果进行心功能判断。结果老年心衰患者中,94.7%为多病因,基础疾病以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为主,合并疾病以COPD、糖尿病、心律失常为主,常见老年人心衰主要以舒张性心衰为主,占66.99%。结论老年心衰患者主要以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等为主要基础疾病,且主要以舒张性心衰为主,在治疗上应考虑到心衰的多病因性,进行多元化及个体化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呼吸道病原菌特征及耐药性,为术后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送检胸外科住院患者合格痰液标本793份,进行菌株分离、培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793份合格痰标本中共检出406株病原菌,检出阳性率51.2%,其中G-杆菌297株,占73.2%,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G+球菌78株,占19.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1株,占7.6%,以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试验提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G+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结论胸外科肿瘤患者携带多种病原菌,易产生耐药株。术后应根据药敏实验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核苷(酸)类似物是临床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最常用的药物,但长期应用可引发病毒耐药,导致治疗失败。基因变异检测及表型耐药分析是发现和鉴定HBV耐药的基本方法,前者主要是应用基因测序或线性反向探针杂交等方法,检出已知的病毒耐药相关突变,后者则是在体外细胞水平确定携带有变异基因的HBV毒株对病毒复制力及核苷(酸)类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是鉴定复杂与特殊HBV耐药变异的基本手段。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建立了敏感、特异、经济、高效的HBV基因型检测方法,进而建立了可靠的HBV复制力和表型耐药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样本分析,实现了对HBV耐药的早期发现及对新的非典型HBV耐药相关突变株的鉴定。我们近期在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和应答不佳的患者中检测到多种特殊和复杂HBV耐药相关突变,并结合临床资料,进一步对代表性变异株进行病毒复制力和表型耐药分析,取得了多项重要发现:①从大样本中检出和鉴定了多种多重耐药HBV变异株,并发现联合用药可协同抑制多重耐药HBV变异株的体外复制;②HBV rtL229替换可作为补偿变异,恢复拉米夫定耐药变异株rtM204I的病毒复制力;③rtM204Q是一种新的拉米夫定耐药相关突变;④rtA181C+rtL180M+rtM204V与恩替卡韦耐药相关;⑤同一耐药患者血清HBV虽检出耐药变异,但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中的HBV cccDNA仍以原始野生株为优势种群,提示PBMCs为体内HBV野生株的"存储库",参与HBV肝外感染。上述发现对深入揭示HBV耐药变异的临床特点和发生机制,辅助临床合理制定并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单成启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5,19(1):74-77
综述了70年代以来抗疟药研究的进展,介绍了抗疟新药甲氟喹、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咯萘啶、卤泛群及配伍用药治疗抗氯喹恶性疟临床研究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调查我院烧伤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状况并对其感染菌耐药性进行体外药敏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及指导.方法 采用细菌、真菌常规生化编码方法进行细菌、真菌鉴定,用K-B纸片法监测其耐药率.结果 从138例静脉导管中分离出83株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占36.15%,居第一位,铜绿假单胞菌21株,占25.31%,居第二位,不动杆菌10株,占12.06%,居第三位.这三种病原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有很高的耐药率.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是烧伤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以耐药株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