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广西浦北县农村社区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艺  姜喜  何文真  黄有敏  马倩 《广西医学》2012,34(12):1625-1628
目的了解浦北县农村社区高血压发病特点,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浦北县3个镇11个农村社区35岁以上人群5 591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并记录其性别、年龄、血压情况,并对其中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情况、高血压卫生知识水平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等进行统计。结果 5 591名调查对象中,高血压粗患病率为44.5%,男性患病率为46.1%,高于女性的43.0%(P<0.05);无论男性或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1);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61.4%、56.4%和10.6%;75岁以上年龄段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较低,而治疗率升高。结论浦北县农村社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较低,需根据不同社区、地理环境、年龄、性别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行社区综合干预,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社区综合干预对1级高血压人群血压影响的研究,了解其对血压和医药费用等方面的控制效果,进一步规范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探索1级高血压人群社区绿色防治方法。方法在济南市天桥区北村街道办事处某社区按照性别分层、系统抽样随机抽取1级高血压人群200人,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男50人,女50人)。干预组采取社区综合干预、多方合作、规范健康管理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案,随访3年血压、血脂、血糖等生物学指标。另外,分析人群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的变化,并分析医药费用控制情况。结果 (1)干预后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空腹血糖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胆固醇和体质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27.0%和29.0%,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9,P=0.753);干预后两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上升为98.0%和83.0%,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7,P=0.001)。(3)干预后两组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96.9%(95/98)和80.0%(80/100),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32,P<0.01)。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多方合作管理是一种绿色防治方法,对1级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有良好效果,并可明显提高社区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而且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人群心血脑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滨州市城市社区≥60岁老年人且符合高血压伴糖尿病人群共654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26例)和对照组(328例)。干预组采取综合干预方案进行干预,包括定期随访、生活方式干预及监督用药等综合措施干预12个月,对照组维持日常生活及医疗状态。每3个月记录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随访24个月观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收缩压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血压达标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两组干预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干预组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24个月,干预组共有19例(5.82%)不良事件发生,而对照组发生34例(10.3%),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社区综合干预可改变多种风险因素,促使血压、血糖及血脂达标,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区居民高血压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状况,探讨高危人群高血压知识宣传的策略与措施.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安阳钢铁公司社区选择40岁以上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高血压诊断标准、预防措施遗传性和并发症知识调查.结果:共调查40岁以上居民1 789人(男性738人,女性1 051人),在4种高血压知识综合知晓率中,男性为25.88%,女性为21.69%(x2=4.24,P=0.04)高血压的综合知晓率随着文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调查对象14.09%从未测过血压,16.49%最近1 a未测过血压.结论:安钢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女性和50岁以下中青年人群,并且提高全民教育文化水平有助于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病人的病因分析及干预指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琴花  仁欠 《当代医学》2010,16(14):116-116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辖区的人群针对高血压发病情况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患者的病因及干预指导。结果对社区1443户4810人进行了入户健康调查,发现高血压病人占调查人口数的38.6%,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25.8%。结论加强健康宣教,培养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血压人群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本辖区两个社区35岁以上人群进行健康普查,检出的627例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中一个社区有组织、有计划地按照《深圳市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项目工作手册》进行健康教育和干预。结果:经过社区卫生服务平台综合干预后,患者危险因素知晓率明显升高(P<0.01),生活方式、行为及防治的依从性显著升高(P<0.01),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患者用于高血压病药物治疗的年平均费用降低(P<0.01)。结论: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平台综合干预能显著提高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在社区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弥晓娟 《重庆医学》2012,41(15):1541-154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隶属于本院群众路社区服务中心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中选择年龄60岁以上、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280例,随机抽取法平均分为观察组140例,行综合医疗干预,对照组140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相关知识技能知晓率和依从性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的依从性均优于医疗前(P<0.05);两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相关知识技能知晓率和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以作为人群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吕君 《吉林医学》2012,33(35):7699-7700
目的:通过对65岁以上社区居民的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掌握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进一步深入开展心血管病病因的早期科学防治。方法:将65岁以上居民按自愿原则,分批到指定社区进行体检,汇总分析各年龄组的吸烟、饮酒、BMI、血压和血糖等异常情况。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的超重、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P<0.05),而高血糖无明显变化。女性的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P<0.05),而超重、高血糖无明显变化。在发病因素中,年龄、吸烟、饮酒与超重是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我国老年人仍是慢性病的高危人群,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组的健康状况,制定针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采取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和提高社区老年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赵虹  郑美华  党群△ 《广东医学》2021,42(5):603-607
目的 采用综合干预手段评价天津市北辰区高危人群及高血压人群规范化持续化管理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抽取天津市北辰区35~75岁常住居民1 500名研究对象,先进行基线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按照高血压分级管理将其分为一般人群、高危人群、高血压人群。通过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优化生活方式,指导规律性用药,控制危险因素等进行为期3年追踪随访,分析干预前后对高血压知识了解程度、高血压防治态度、行为改变、检测与高血压发生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与干预前(30.87%)相比,干预后对高血压诊断标准了解程度提升到5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25,P<0.05);危险因素了解程度上在家族史、吸烟、饮酒、肥胖、饮食习惯(高脂、多盐)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心脏病高血压并发症了解程度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治疗手段了解程度上:与干预前相比,长期监测血压与青年期防治了解程度上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生活方式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低糖饮食、低盐饮食、低脂饮食及定期监测血压方面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吸烟、饮酒、控制体重、参加锻炼方面与干预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发生相关指标,与干预前相比,高危人群中收缩压、舒张压和LDL-C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高血压人群中收缩压、舒张压、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干预前后北辰区居民对高血压防治态度进行比较分析。与干预前相比(有必要预防54.73%,接受宣传55.33%,改变不良嗜好52.90%,愿意参加健康教育44.80%),干预后(有必要预防70.51%,接受宣传91.16%,改变不良嗜好76.10%,愿意参加健康教育89.50%)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能加强社区对高血压诊疗意识,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0.
孟莹 《吉林医学》2012,33(24):5313
目的:分析在社区开展高血压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针对264例高血压患者开展综合干预活动,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及治疗指导,分析患者在接受干预后的血压变化以及认知、遵医情况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血压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稳定(P<0.01),舒张压维持在(84.27±9.14)mm Hg(1 mm Hg=0.1333 kPa)水平,收缩压维持在(137.98±10.75)mm H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认知及遵医嘱情况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认知正确率为84.8%、医嘱遵从率为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开展综合干预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医嘱遵从情况,加强对血压水平的控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广西柳州市三级医院及社区医院医护人员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分析并比较两者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的发病风险。方法选取在广西柳州市某医院进行体检的年龄>35岁三级医院及社区医院医护人员2423例。对受检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及生化检查,对其中35~59岁人群采用"国人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评估10年ICVD发病风险。结果三级医院≥55岁年龄构成多于社区医院,而40~44岁,45~49岁的占比少于社区医院(P<0.001)。三级医院女性医护人员多于社区医院(P<0.01)。三级医院医护人员的体质量、BMI、收缩压、舒张压、TC、FBG及10年患病危险度水平,高胆固醇血症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社区人员(P<0.001)。三级医院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及≥55岁的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10年ICVD发病风险均高于社区医院(P<0.001)。45~49岁年龄段三级医院女性医护人员的高血压及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高于社区医院(P<0.05)。三级医院50~54岁年龄段极低危风险人群占比低于社区医院(P<0.001),同时,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5岁年龄段极低危风险人群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分组中,三级医院在各年龄段的绝对发病人数均高于社区人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西柳州市三级医院医护心血管危险因素患病率高,35~59岁人群10年ICVD发病风险较大,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中老年性病艾滋病社区干预模式。方法在南昌市青山湖区选择4个中老年人口较集聚的社区为研究现场,50岁以上的男性中老年人(居住3个月以上)作为研究对象。每个社区各随机选择50名研究对象完成基线调查后,采用"信息传播+行为参与+行为激励"模式进行为期2年的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后,再次在各社区随机选择50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目标人群对坚持使用安全套和保持一个性伴可以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认为中老年人中没有婚外性行为、吸毒、同性性行为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干预前显著增高(P<0.05),干预前后目标人群接受免费性病艾滋病检测的依从率均为100.0%,并发现了1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者。结论在社区中老年中采取"信息传播+行为参与+行为激励"模式进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目标人群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和检测性病和HIV的依从性。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57例7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进行无创性检测,并与45例相同年龄的健康老人对比。发现老年高血压组收缩压(SP)、舒张压(DP)、每搏搏出量(SV),心脏指数(CI)、左室有效泵力指数(VPEI)、及左室能量利用率(VEUR)比老年健康组明显增高(P<0.001)。而总周阻力(TPR)、血液粘度(h)则无改变(P>0.05)。此外,还发现老年高血压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均与心输出量(SV)密切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911和0.4554。  相似文献   

14.
武汉地区高血压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及认知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文化层次高血压病患者的认知水平和不良生活方式,为开展针对高血压病知识教育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或代填封闭式问卷方式,对2001年1月至2002年3月武汉地区8所医院1027名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生活习惯及高血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结果在生活方式上,具有不良心理因素人群的比例较高.其中,有较大心理压力者占63.2%,事业心或好胜心强者占50.3%,两者在高等文化组中更为突出(P<0.01);在低等文化组中,完全不参加锻炼者的比例和吸烟率均显著高于高等文化组(P<0.01,P<0.05);饮酒率在低、中等文化组中也显著高于高等文化组(P<0.05,P<0.01).在高血压病认知方面,低、中等文化组均表现出较低的认知率,尤其对运动、吸烟、盐及饮酒与高血压病关系的认识,与高等文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整个调查人群对血压控制水平、高血压并发症的认知率普遍较低,分别为19.7%、7.9%.结论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着不良生活习惯和对本病相关知识较低的认知水平,在低、中等文化组中尤显突出,应急需加强该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泰安市农村高血压发病情况。方法在86万社区农村人口中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被抽样的35岁及以上人口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6.04%,标化患病率为24.38%,Ⅰ级高血压患病率为15.73%,Ⅱ级高血压患病率为7.53%,Ⅲ级高血压患病率为2.96%。各类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为22.23%。高血压的知晓率为65.6%,治疗率为23.12%,控制率为8.29%。正常人群中有23.6%的人具有高血压高危因素。结论需普及预防高血压的知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高血压者进行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的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社区干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对10个不同社区的646例正常高值血压者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并进行1年的社区综合管理及健康干预。结果:该646例正常高值血压者经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干预后,知、信、行的掌握人数较干预前明显增多,知识掌握人数增长32.81%,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良行为(吸烟、饮酒、氯化钠摄入过多、饮食不合理、不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较干预前显著减少(P〈0.01);血压控制水平比干预前明显改善(P〈0.01);体重指数则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经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综合管理进行社区干预,能够减少该人群的不良行为习惯,建立科学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促进和维护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远程动态血压监测下综合干预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1月—2016年9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在广州市抽取41家社区服务中心的1 000例高血压患者。患者与社区全科医生签约,享受“一对一”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具有长传功能的新型高血压远程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由健康管理员、家庭医生、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比较患者干预期间的血压控制情况、健康行为和BM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954例高血压患者完成了18个月的随访。干预6个月后患者收缩压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舒张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干预6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8个月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干预12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患者的血压控制率逐渐升高(P<0.05)。干预18个月后患者缺乏运动的比例和BMI低于干预前,每次锻炼时间长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吸烟、饮酒的比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症情况、吸烟情况、BMI是患者血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远程动态血压监测下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年龄、合并症情况、吸烟情况、BMI是该模式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职业人群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职业人群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功能社区航天部实验工厂在岗职工908例,2005年11月-2007年10月期间,按照北京市《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指南》,通过社区卫生健康促进网络,充分利用功能社区的现有卫生资源,分别对非高血压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患者进行一、二、三级预防为主的社区综合防治,比较干预前、后职业人群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高血压危险因素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随机调查在岗职工中480例,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8例高血压高危人群干预前、后摄入高脂、高盐饮食、过量饮酒、少运动等危险因素检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吸烟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6例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75,P<0.05)。结论以北京市《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指南》为依据,通过社区卫生健康促进网络,充分利用功能社区的现有卫生资源,对职业人群进行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0~2015年广西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高血压检出情况,为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2010~2015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参加健康体检人员的高血压检出情况.结果2010~2015年健康体检总人数为561354人,男319593人,女241761人,年龄8~100岁;检出高血压88965例(15.85%),其中男性67867例,女性21098例;2010~2015年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13.27%、15.33%、15.34%、19.51%、16.16%、14.26%;各年度高血压检出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P<0.001);≤30岁、31~40岁、41~50岁、≥51岁高血压检出依次为6549例(1.17%)、14606例(2.60%)、27966例(4.98%)、39844例(7.50%),各年度各年龄段高血压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1岁以上人群检出率较高(P<0.001);轻、中、重体力劳动人群的高血压检出分别为58430例(10.41%)、20601例(3.67%)、9934例(1.77%),各年度不同体力人群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体力人群的检出率最高.结论 体检人群高血压检出率较高,并且男性、轻体力劳动人群检出率更高,应重点关注男性、中青年、轻体力人群的血压情况,针对性开展个性化综合干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