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有机钒络合物二 (2 -甲基 - 3-羟基 - 4-吡喃酮 )合氧钒 (IV) (简称BMHPOV)是硫酸氧钒和 2 -甲基 - 3-羟基 - 4-吡喃酮经络合而成 ,经研究证明钒对糖尿病大鼠模型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因无机钒酸盐对人体的毒性较大 ,吸收分布较差 ,在参考有关文献 ,进行实验的基础上 ,合成了BMHPOV。并对其进行了急性毒性测定 ,结果如下 :材料和方法1 动物和试剂  18~ 2 4 gLACA系昆明种小白鼠(由潍坊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二 (2 -甲基 - 3-羟基 - 4-吡喃酮 )合氧钒 ,自行合成品 ,以生理盐水配成 30 %溶液供实验用。2 实验方法 按改良寇氏…  相似文献   

2.
以硫酸氧钒和 2 -甲基 - 3-羟基 - 4-吡喃酮为原料 ,经络合而成二 (2 -甲基 - 3-羟基- 4-吡喃酮 ) (IV)合氧钒 ,总收率为 80 13%。  相似文献   

3.
猴菇菌培养物中二个新吡喃酮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猴菇菌(Hericium erinaceus Bull pers)培养物中分得4个晶体和1个液态化合物。经鉴定,其中二个是新化合物,命名为猴菇菌素Ⅲ(Ⅲ)和Ⅳ(Ⅳ),其化学结构分别定为6-甲基-2,5-二羟甲基-γ-吡喃酮(Ⅲ)和2-羟甲基-5-(1′-羟基)-乙基-γ-吡喃酮(Ⅳ)。其余三个晶体的化学结构分别为4-氯-3,5-二甲氧基苯甲酸-O-阿拉伯糖醇酯(Ⅰ),4-氯-3,5-二甲氧基苯甲酸甲酯(Ⅲ),4-氯-3,5-二甲氧基苯甲酸(Ⅴ)。  相似文献   

4.
合成本品可经两条途径制得。(1)2,3-二甲基苯胺与乙酰丙二酸二乙酯在1-氯萘中于240℃环合得3-乙酰基-4-羟基-7,8-二甲基喹啉-2(1H)-酮,然后在回流苯中,用乙醇钠方法与草酸二乙酯反应得乙基4-(4-羟基-7,8-二甲基-2-氧-1,2-二氢喹啉-3-基)-2,4-二氧丁酸酯,后者于100℃、在醋酸-浓盐酸中环合成5,6-二氢-7,8-二甲基-4,5-二氧-4H-吡喃并[3,2-c]喹啉-2-羧酸,继而与回流SOCl_2反应转化成相应的乙酰氯化物;最后用热的3-甲基丁醇处理得本品。  相似文献   

5.
从珊瑚兰(Galeola faberi Rolfe)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鉴定出五个脂溶性酚类衍生物(Ⅰ~Ⅴ)和三个水溶性酚类衍生物(Ⅵ~Ⅷ),即:对羟基苯甲醛(Ⅰ)、4,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Ⅱ)、2,4-二对羟苄基苯酚(Ⅲ)、5-甲氧基-3-(2-苯基-反-乙烯基)-2,4-二对羟苄基苯酚(Ⅳ)、对羟基苯甲醇(Ⅴ)、对羟甲基苯-β-D-吡喃葡萄糖甙(天麻素,Ⅵ)、二[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S)-(-)-2-异丙基苹果酸酯(Ⅶ)和二[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S)-(-)-2-仲丁基苹果酸酯(Ⅷ)。其中Ⅳ和Ⅷ为新化合物,Ⅲ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6.
化学名 (-)-(3R,4S,5S,6R,7R,9R,11R,12R,13S,14R)-4-[(2,6-二脱氧-3-C-甲基-3-O-甲基-α-L-核型-己吡喃糖基)氧]-14-乙基-12,13-二羟基-7-甲氧基-3,5,7,9,11,13-六甲基-6-[[3,4,6-三脱氧-3-(二甲胺基)-β-D-木型-己吡喃糖基]氧]氧杂环十四烷-2,10-二酮  相似文献   

7.
谢志翔  胡杨  李瀛 《中国药学》2004,13(2):115-118
目的合成天然产物(-)2,2-二甲基-3-羟基苯并二氢吡喃-6-甲酸甲酯(1).方法运用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化构筑手性的3-羟基苯并二氢吡喃.结果以4-羟基苯甲酸甲酯(2)为起始原料,完成了对天然产物(-)2,2-二甲基-3-羟基苯并二氢吡喃-6-甲酸甲酯(1)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并且确立了3-位羟基的绝对构型.结论运用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化构筑手性3-羟基苯并二氢吡喃是一个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决明子(Cassia obtusifolia L.)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多种色谱学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波谱学数据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决明子中共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甲基-5,10-二羟基-8-甲氧基-4H-萘[1,2-b]吡喃-4-酮-10-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demethylflavasperone gentiobioside(2)、去甲基红镰霉素-6-O-β-D-吡喃葡萄糖苷(3)、去甲基红镰霉素-6-O-β-D-(6'-O-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4)、nor-rubrofusarin gentiobioside(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本品为捷克布拉格药学及生物化学研究所开发的新药。化学名为5-[2-(N,N-二甲基氨基)乙氧基]-7-氧代-7H-苯并[c]芴盐酸盐。代号为VUFB-13468。合成二苯基酮(Ⅰ)与丁二酸二乙酯(Ⅱ)经Stoobe缩合生成2-(二苯基亚甲基)丁二酸(Ⅲ),Ⅲ在硫酸作用下生成3-苯基-1-氧代茚-2-基乙酸(Ⅳ)。Ⅳ与乙酐反应环合成5-乙酰氧基-7-氧代-7H-苯并[c]芴(Ⅴ)。  相似文献   

10.
茜草中蒽醌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茜草Rubia cordifolia L.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七个蒽醌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Ⅰ),1-羟基蒽醌(Ⅱ),1,2,4-三羟基蒽醌(Ⅲ),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β-D-吡喃葡萄糖甙(Ⅳ),1,2-二羟基蒽醌-2-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Ⅴ),1,3-二羟基-2-羟甲基蒽醌-3-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Ⅵ)及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3-O-β-D-吡喃木糖(1→2)-β-D-(6'-O-乙酰基)吡喃葡萄糖甙(Ⅶ).其中Ⅶ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由植物制得一类抗过敏剂含有(Ⅰ)和(Ⅱ)的衍生物。在(Ⅰ)式中:R_1=H,羟苯基或二羟基苯基;R_2=3-甲基-2-丁烯基,甲氧苯基,甲氧基羟基苯基或鼠李吡喃硅烷氧基;R_3=H,或3-甲基-2-丁烯基;R_4-H,3-甲基-2-丁烯基。(Ⅱ)式中Y=H或3-甲基-2-丁烯基。化合物(Ⅲ),R_5=3甲基-2-丁烯基或3-羟基-3-甲基丁基;化合物Ⅳ,R_6=如(V)式基团和R_7=H或3-甲基-2-丁烯基。  相似文献   

12.
周艺海 《抗感染药学》2010,7(3):194-196
目的:探讨第3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头孢匹胺的合成工艺。方法:以4-羟基-6-甲基-2-吡喃酮为原料合成(2R)-2-[(4-羟基-6-甲基-3-吡啶)甲酰胺基]-2-(4-羟基苯基)乙酸,再与侧链(6R,7R)-3-[(-甲基-1H-四唑-5-基)硫基]-7-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7-ACA-MMT)反应合成得最终产品头孢匹胺。结果:反应总收率为19.42%,化合物经过核共振氢谱(1H-NMR)、红外图谱(IR)确证结构为头孢匹胺。结论:头孢匹胺的合成工艺确定增强了产率,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3.
李医明  周卓轮  洪永福 《药学学报》1993,28(10):766-771
从珊瑚兰(Galeola faberi Rolfe)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鉴定出五个脂溶性酚类衍生物(Ⅰ~Ⅴ)和三个水溶性酚类衍生物(Ⅵ~Ⅷ),即:对羟基苯甲醛(Ⅰ)、4,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Ⅱ)、2,4-二对羟苄基苯酚(Ⅲ)、5-甲氧基-3-(2-苯基-反-乙烯基)-2,4-二对羟苄基苯酚(Ⅳ)、对羟基苯甲醇(Ⅴ)、对羟甲基苯-β-D-吡喃葡萄糖甙(天麻素,Ⅵ)、二[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S)-(-)-2-异丙基苹果酸酯(Ⅶ)和二[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S)-(-)-2-仲丁基苹果酸酯(Ⅷ)。其中Ⅳ和Ⅷ为新化合物,Ⅲ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腊果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重结晶和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黄腊果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基-2-甲基-4-吡喃酮(3-hydroxy-2-methyl-4-pyrone,1)、芥子醛(sinapaldehyde,2)、2-甲基-4-吡喃酮-3-O-β-D-吡喃葡萄糖苷(2-methyl-4-pyrone-3-O-β-D-glucopyr-anoside,3)、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7-O-β-D-葡萄糖苷(3,5-dimethoxyl-4-hydroxybenzoic acid-7-O-β-D-glucopyranoside,4)、胡萝卜苷(daucosterol,5)、β-谷甾醇(sitosterol,6)、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30-降甲基齐墩果-12,20(29)-二烯-28-羧酸(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30-norolean-12,20(29)-dien-28-oic acid,7)、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30-降甲基齐墩果-12,20(29)-二烯-28-羧酸(3-O-β-D-gluc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2)-α-D-glucopyranosyl-(1→3)-α-L-arabi-nopyranosyl-30-norolean-12,20(29)-dien-28-oic acid,8)。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木通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8为首次从黄腊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滇产干花豆(Fordia cauliflora Hemsl)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干花豆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羟基-3-甲氧基-6″,6″-二甲基吡喃(2″,3″∶7,8)黄酮(1),3-甲氧基-6-(3-甲基-2-丁烯氧基)-6″,6″-二甲基吡喃(2″,3″∶7,8)黄酮(2),3,6-二甲氧基-6″,6″-二甲基吡喃(2″,3″∶7,8)黄酮(3),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4),7,4′-二羟基异黄酮(5)和水黄皮素(6)。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2-氯甲基-3,4-二甲氧基吡啶盐酸盐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氯甲基 - 3,4-二甲氧基吡啶盐酸盐 (1 )是制备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的重要中间体。文献 [1,2 ]以3-羟基 - 2 -甲基吡啶为起始原料 ,经氧化、硝化、醚化制得 6,再经乙酸化、水解、氯化制得 1。文献 [3] 报道以 3-甲氧基 - 2 -甲基 - 4-吡啶酮 (3)为起始原料 ,经氯化、氧化、醚化制得 6再制得 1。由于 3-羟基 - 2 -甲基吡啶没有国产品 ,而以国产麦芽酚 (2 -甲基 - 3-羟基 -γ-吡喃酮 ,2 )通过两步反应可制得 3。因此 ,参照文献[1~ 3] ,并对其工艺进行改进 ,制备了 1。文献[4 ] 报道3的制备是在 Ag2 O存在以下以 CH3I醚化 ,本文改用硫酸二…  相似文献   

17.
鉴于甲雄甾烯诺龙[Methandrostenolone,去氢甲基睾丸素,即17β-羟基-17α甲基-甲基雄甾-1,4-二烯-3酮,(Ⅰ)]由化学或微生物合成过程中常含有与母体化合物相关的杂质[甲基睾丸素即17-β-羟基-17a-甲基雄甾一4一烯-3-酮,(Ⅱ);6d、17B-~-羟基17α-甲基雄甾-1,4-二烯-3-酮,(Ⅲ)和6β,17β-二羟基-17α-甲基雄甾-1,4-二烯-3酮,(Ⅳ)],致使现行的药典方法(英国药典及美国副药典所载多  相似文献   

18.
合成本品可由两个相关的路线合成而得。(1)4-羟基哌啶(Ⅰ)与对-叔丁基-ω-氯代丁基苯酮(Ⅱ)在热甲基异丁基丙酮中并在碳酸氢钠存在下缩合,得到1-[3-(4-叔丁基苯甲酰基)丙基]4-羟基哌啶(Ⅲ),Ⅲ再与二苯基甲基嗅(Ⅳ)在甲基异丁基丙酮中反应得到ebastine。(2)1-乙氧甲酰基-4-二苯基甲氧基哌啶(Ⅴ)用碱水解得到4-二苯基甲氧基哌啶(Ⅵ),后者再与Ⅱ反应得到ebastine。  相似文献   

19.
目的:合成罗格列酮氧钒配合物并进行表征。方法:取罗格列酮与五水硫酸氧钒(VOSO4·5H2O)在适当的条件下(溶剂为乙醇,反应pH值为6)合成罗格列酮氧钒配合物,运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确证。结果与结论:确证形成了新的化合物即罗格列酮氧钒配合物,配合物中罗格列酮的化学结构未发生变化,其中2个氧钒均与1个罗格列酮和3个水分子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硬棘软珊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3个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13-(2-羟基-3,4-二甲基-5-氧代-2,5-二氢呋喃-2-基)十三烷酸(1)、(S)-11-(2-羟基-3,4-二甲基-5-氧代-2,5-二氢呋喃-2-基)十一烷酸(2)、羟基二氢博伏内酯(3);1个嘌呤类化合物,鉴定为1,3-二甲基黄嘌呤(4);7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孕甾-20-烯-3-酮(5)、孕甾-1,4,20-三烯-3-酮(6)、3β-羟基-孕甾-20-烯(7)、3β-羟基-孕甾-5,20-二烯(8)、20-羟基-孕甾-1,4-二烯-3-酮(9)、20-羟基-孕甾-1-烯-3-酮(10)、17β-羟基-雄甾-1-烯-3-酮(11)。结论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是首次从该属软珊瑚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而硬棘软珊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甾体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