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发病机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钦塘 《癌症》2009,28(8):791-804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在中国南方、台湾、新加坡及特定地域的其它国家或地区很常见的肿瘤,其发病因素尚不明确。目前,还未发现与NPC发生过程的遗传因素有关的主要基因;而一些环境因素可能与诱发NPC有关。如食用腌鱼和长期暴露于硫酸蒸汽,研究指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NPC发病机理密切相关。为了探索NPC与EBV之间的关系,我们建立了10个NPC细胞株。经过广泛研究,我们认为EBV通过IgA受体(分泌组分蛋白)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可能仅感染鼻咽肿瘤细胞,而不感染化生上皮细胞。我们发现EBV对于促进NPC进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并不参与启动及促进NPC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个已知与人类肿瘤相关的病毒。在多种上皮、间叶和淋巴造血肿瘤中可检测到EBV的存在,与淋巴瘤关系尤为密切,特别是与Burkitt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及NK/T细胞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相关。大量的研究报道以及临床数据表明,EBV及其编码的蛋白、微小RNA在诱导淋巴细胞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又复杂的作用,包括促进其增殖、抑制凋亡在内的多种信号通路中的蛋白。本文就近些年来EBV及EBV感染密切相关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了解EBV感染与其导致淋巴瘤的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EB病毒感染与子宫颈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EB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本文采用PCR法对40例宫颈癌的EB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29例有EB病毒感染(72.5%)。首次在国内报道了宫颈癌与EB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是一种人类疱疹病毒,与其它所有的疱疹病毒相同,患者初次感染后,呈终生携带状态。此病毒仅感染 B 淋巴细胞虽早已为人们熟知,但直至最近发现 B 淋巴细胞的血清补体 C_3d 受体——CR_2具有病毒受体作用后,对这一特殊感染倾  相似文献   

5.
EB病毒与乳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乳腺癌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长期作用、逐步发展的过程,已知的高危因素,如雌激素和生长激素过高,女性初潮过早、绝经过晚、绝经后肥胖、不恰当的激素治疗及个体的基因易感性等都在乳腺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主要有三种病毒:EB病毒(EBV)、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PV)、小鼠乳腺肿瘤病毒(MMTV)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病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癌基因c—erbB-2相关性。方法: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EBV编码的小RNA(EBER1);免疫组化法检测EBV阳性乳腺癌及EBV阴性乳腺癌标本癌基因c—erbB-2的表达状况。结果:18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检测到17例EBER1表达,阳性率为9.4%;而相应癌旁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BV感染,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EBV阳性乳腺癌组c—erbB-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EBV阴性(P〈0.01)。结论:部分乳腺癌患者EB病毒感染与癌基因c—erbB-2有-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胡超苏 《抗癌》2016,(2):24-25
不必对EB病毒太过恐惧
  ???鼻咽癌是我国尤其是南方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以前也叫“广东瘤”,因为我国广东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另外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等也为高发地区。  相似文献   

8.
Epstein-Barr病毒(EBV)的潜伏感染与鼻咽癌关系密切,在感染人体后长期潜伏,可表达多种基因,其潜伏膜蛋白(LMP)编码基因、EB病毒核抗原(EBNA)基因及EBV编码的小RNA(EBER)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致鼻咽癌。其中LMPl基因已被列为癌基因,通过激活转录核因子-κB(NF-κB)、激活蛋白1以及janus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信号传导通路而致瘤。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广西玉林地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郑毓,钟福华,韦立国1966年Oid等应用免疫扩散试验首次发现EB病毒与鼻咽癌有关’“,随后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证明鼻咽癌病人有EB病毒的各种抗体,特别是VCA—lgA和EA一IgA抗...  相似文献   

10.
Epstein-Barr病毒(EBV)的潜伏感染与鼻咽癌关系密切,在感染人体后长期潜伏,可表达多种基因,其潜伏膜蛋白(LMP)编码基因、EB病毒核抗原(EBNA)基因及EBV编码的小RNA(EBER)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致鼻咽癌。其中LMP1基因已被列为癌基因,通过激活转录核因子-κB(NF-κB)、激活蛋白1以及janus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信号传导通路而致瘤。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是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南方一些省市自治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广西、广东鼻咽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我国50年代以来对鼻咽癌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治疗进行了综合性研究,70年代发现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有关。为了进一步阐明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1989年我们在本地区范围内对与鼻咽癌患者的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以及有关因子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指原发于鼻咽腔部的恶性肿瘤。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NPC有着密切关系。EBV感染人体后,可通过多种特异性病毒抗原介导NPC的发生发展。目前的研究显示,针对NPC高危人群进行的多种EBV抗体标志物的联合筛查,在NPC的预防、诊断及随访中有着重要意义。EBV相关的最新NPC免疫治疗方式,如病毒相关疫苗,过继性免疫治疗等都展示出了较好的疗效及应用潜力。对NPC患者血清中病毒抗原滴度及EBV DNA的定量检测,为其预后和生存率的判断有着一定的帮助。本文就EBV感染与NPC诊治及预后判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5.
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的关系较为密切,但在不同地区、性别及不同年龄之间,HL患者中EBV的检出率存在着差异,本研究通过组织芯片及原位杂交技术研究福建地区HL患者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在福建地区收集74例组织病理学上诊断为HL组织标本,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原位分于杂交方法检测淋巴瘤组织中EBV编码的小RNA(EBV-encoded small RNA,EBER),确定EBV在淋巴瘤细胞中的存在,进而分析EBV感染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HL组织中EBER阳性的均为经典型HL患者,其EBV的检出率为51.4%(38/74),在HL各型中EBV的检出率以淋巴细胞消减型HL(lymphocyte depletion Hodgkin's lymphoma,LD)和混合型HL(mixed cellularity Hodgkin's lymphoma,MC)为高,7例LD中有5例阳性及28例MC有23例阳性,而结节硬化型HL(nodular sclerosis Hodgkin's lymphoma,NS)和淋巴细胞为主型HL(lymphocyte rich Hodgkin's lymphoma,LP)分别为18例有5例阳性和17例5例阳性.EBER在≤14岁儿童组中10例有9例阳性,在≥70岁老年组中8例有7例阳性,成人EBER阳性率为39.3%(22/56),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4,P<0.05).Ⅲ~Ⅳ期的HL患者EBV阳性率(76%,27/42)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33%,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P>0.05).男性HL患者的EBER阳性率为54.7%(29/55),而女性患者阳性率为42.7%(9/21),男女比例为1.3∶1.结论:福建地区HL的发病与EB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其中以HL中MC和LD与EB病毒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目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7.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8.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9.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0.
Xie ZD  Wang L  Lu D  Zhou CJ  Shen KL 《中华肿瘤杂志》2008,30(5):365-367
目的 研究EB病毒(EBV)与儿童淋巴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1996至2005年间的石蜡包埋、淋巴结来源的36例霍奇金淋巴瘤(HL)和5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理标本,以同期保存的4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L)病理标本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BV-LMP1,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V-EBERS,判断EBV的阳性率.结果 HL的EBV阳性检出率为72.2%(26/36),NHL的EBV阳性检出率为15.7%(8/51),RL的EBV阳性检出率为33.3%(15/45),3组间EBV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儿童HL与EBV感染密切相关;儿童NHL的EBV阳性检出率较低,可能与其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