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血化瘀药是治疗血瘀证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检查的进展,对血瘀证的病理改变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因而对活血化瘀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有较大的扩展。1 现代医学对血瘀证的认识现代医学认为血瘀证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于血液流变性质和血管病理改变所致。常表现为:①血液循环障碍(包括微循环)所造成的人体组织的血瘀、血栓、出血、水肿等改变。②炎症所造成的组织变性、坏死、萎缩、增生等病变。③组织无限制的增生或细胞分化不良。④局部组织的代谢发生障碍以及由此产生的病理反应。总之,血瘀证是…  相似文献   

2.
何仁强 《海南医学》2003,14(2):76-77
近年来 ,随着活血化瘀的广泛运用 ,笔者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 :1 理论依据陈伯煊等人认为慢性肾炎的发病因素不外免疫性炎症反应与凝血障碍。吴万根等人认为慢性肾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 ,有血液流变学异常。而从中医辩证看 ,其中医病机多属正虚邪实 ,其邪以血瘀为主。这与有关资料证明血瘀主要与血循环和凝血障碍有关基本一致。现代医学对活血化瘀的药理研究表明 :活血化瘀药的主要作用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降低血脂及抑制动脉硬化 ,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 ,改变机体的免疫功能 ,对血凝和纤溶及炎症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3.
艾灸对血瘀证活血化瘀作用的研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艾灸活血化瘀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寒凝、热毒、气虚、血虚”等4种血瘀证大鼠模型,分别观察灸治“肾俞”穴对其血液流变性、自由基代谢、免疫功能和微循环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艾灸能改善模型的血液流变性与微循环、调节血管舒缩活动、纠正自由基代谢紊乱、提高免疫功能、保护胸腺和抑制其细胞凋亡、调整体液及神经递质水平、促进内环境的稳定,起到祛风散寒、解毒化瘀、培元扶正、行气活血的作用。结论:艾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作用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以理论与临床为依据,从中、西医两方面对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痛进行阐述,认为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改善血液流变学与血管内皮功能;血瘀证是高血压病情发展的必然转归,提出活血化瘀法是高血压比较重要的治法,在其治疗过程中处于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血瘀证目征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瘀证球结膜微血管特点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探讨目征机理.方法:按1986年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和1988年北京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上制定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血瘀组与非血瘀组,拍摄球结膜图像,检测18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对各组血瘀证诊断记分(包括症状积分和血液流变积分)、血瘀证目征积分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在血瘀证诊断记分、血瘀证目征积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诊断记分、目征积分与血液流变学中全血黏度、血沉、纤维蛋白原、血栓长度、血栓干重等关系密切.结论:血瘀证目征是诊断血瘀证的有效方法,目征与高黏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YMB注射液抗移植物慢性失功(chronic allogra ft dysfunction, CAD)的作用机理,作者选取传统活血化瘀中药复方丹参注射液 (FDI)为阳性对照,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考察中药YMB注射液对正常大鼠及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药YMB注射液对正常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无影响,但能有效降低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和还原全血粘度.提示YMB注射液可能通过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度而在抗慢性排斥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血脉相关"理论指的是血和脉共同构成一个维持和调节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功能系统,涵盖了血和脉之间的多重关系.在诸多血脉病变中,尤以血瘀最能体现血与脉相互作用的病理变化,在血瘀证的形成过程中,存在血液形质改变和脉络流通失常两个最主要因素."活血脉、化瘀滞"的活血化瘀类方药对血瘀证确有疗效,说明血液瘀滞和脉络瘀阻是血瘀证的核心病机."血脉相关"理论还可以阐释不同疾病血瘀证的"同证异象",而复杂系统下血瘀证的整体性特征、演化规律及其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则需要在"病证结合"原则的指导下,考虑疾病的特异性.因此,厘清"血脉相关"理论体系,以典型疾病为切入点,从血液和脉络双重视角出发,考虑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于深入理解血瘀证内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以血瘀证为多见,治疗当活血化瘀。近年对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法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原发性痛经血瘀证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活化、血液流变学、微循环障碍及血流动力学等密切相关。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可通过降低月经期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及改善血瘀证指标而起到多靶点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各科疾病对活血化瘀法的广泛应用与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与血瘀的存在有着密切关系。并且临床亦证明,各期高血压兼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亦较一般单纯应用平肝潜阳、滋补肝肾、化湿除痰等法的疗效有所提高。鉴于这种情况,进一步探讨血瘀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无疑对高血压病的病机认识和治疗途径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将这一问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结合人群特点和环境因素,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血管活性物质的代谢等方面,对南方地区血瘀证的发病机理、血液理化特性及高粘血症的证治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①南方地区血瘀证普遍存在气病与痰湿病理特点,行气、祛湿药有类似活血化瘀药理效应,②血瘀...  相似文献   

11.
血瘀证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证型,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和转归,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冠心病血瘀证的重要病理基础。现主要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血瘀的关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冠心病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相关性研究以及活血化瘀药物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从现代医学角度剖析中医理论,将冠心病血瘀证的病理研究转向了微观的客观化层面,揭示了冠心病血瘀证的本质,为进一步探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血瘀证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证型,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和转归,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冠心病血瘀证的重要病理基础。现主要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血瘀的关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冠心病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相关性研究以及活血化瘀药物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从现代医学角度剖析中医理论,将冠心病血瘀证的病理研究转向了微观的客观化层面,揭示了冠心病血瘀证的本质,为进一步探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用以治疗血瘀证的基本疗法。近年来,各地在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中也广泛地应用这一疗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各地有关报导简述如下: 一、血液系统病证与瘀血的关系祖国医学的血瘀学说与现代医学的血液系统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血液系统疾病在临床上所表现的出血、贫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以及全身衰竭等症状。可归属于中医的“血证”、“发斑”、“症积”、“虚劳”等范畴。而这些病证的形成,均与瘀血有关。血证的形成与瘀血内阻有关:血证是指血液不循经脉运行而产生出血的病证。其产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多属本虚标实,标实多为血瘀;现代医学已证明,本病早期就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治疗上活血化瘀法应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5.
试论阴虚血瘀及滋阴活血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内经》理论出发,通过分析津液与血液的关系,瘀血形成的机理,研究阴虚与血瘀的内在联系,发现阴虚和血瘀可互为因果,阴虚血瘀证治疗上采用滋阴活血法,综合运用滋阴药和活血化瘀药,可以达到滋阴活血,阻断微观血瘀证和阴虚证内在联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血瘀理论源自《内经》,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血瘀证研究已经成为中西医结合最紧密的研究领域之一。在气滞、气虚、痰凝、阳虚、血热、外伤等致瘀因素作用下,血瘀证患者会产生血液及血管两方面的病理变化,这些变化与肿瘤的形成和转移有一定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衍生出了运用活血化瘀法抗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目前血瘀证的造模方法主要有仿照病因病机造模和重复病理过程造模两种,但能够全面体现血瘀证四诊要点的复合模型暂时还未出现。舌诊是血瘀证诊断的一个核心环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舌色、舌苔、舌质、舌下络脉等领域,但评价标准和方法尚在摸索当中。  相似文献   

17.
血瘀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瘀理论源自《内经》,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血瘀证研究已经成为中西医结合最紧密的研究领域之一。在气滞、气虚、痰凝、阳虚、血热、外伤等致瘀因素作用下,血瘀证患者会产生血液及血管两方面的病理变化,这些变化与肿瘤的形成和转移有一定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衍生出了运用活血化瘀法抗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目前血瘀证的造模方法主要有仿照病因病机造模和重复病理过程造模两种,但能够全面体现血瘀证四诊要点的复合模型暂时还未出现。舌诊是血瘀证诊断的一个核心环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舌色、舌苔、舌质、舌下络脉等领域,但评价标准和方法尚在摸索当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临床中,"血瘀"是一种病理产物,主要因身体内的游血导致,包括停滞在脏腑中的血液以及血脉中的血液,这些淤血会直接或间接的对患者身体的脏腑器官产生作用,进而影响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方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气血津液、经络为主要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辨证治疗的特点。中医认为,在人体受到某些损害后产生的病理代谢产物即可成为瘀,在血液形成的同时阻碍气血正常运行。结果中医临床主张应用活血化瘀方式治疗,不但能够有效改善血瘀情况,并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中医治疗中,活血化瘀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治疗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2]。笔者以本院收治的200例患者(2012年2月至2015年9月)为研究对象进行入组研究,探究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1]。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前列腺素水平升高有关,其它因素也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痛经。本病以血瘀证多见,研究发现血管舒缩功能改变,血液有形成分及血液变形性与流动学的改变及其他因素等可相互作用,促进血瘀证形成,使子宫局部缺血缺氧而疼痛。活血化瘀法对本病发挥多靶点调控作用,既可降低致痛物质,又可改善血瘀证指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自由基是一种能独立存在的,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未成对电子的任何原子或原子团,具有高度反应活性的粒子[1]。正常情况下机体内存在清除自由基的酶系统,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以及非酶系统,如维生素E、维生素C、血浆铜蓝蛋白和尿酸等,从而使体内自由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