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内吸痰致气道粘膜损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气管内吸痰导致粘膜损伤的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将48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24),实验组采取改进后的吸痰护理,对照组采取传统吸痰护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吸痰后气道粘膜损伤的发生率P<0.05。结论改进后吸痰护理能有效减少或避免发生气道粘膜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不同吸引负压对小儿吸痰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吸痰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吸痰的目的是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吸痰常用的吸引负压为成人300~400mmHg(40.0~53.3kPa),小儿〈300mmHg(40.0kPa),由于吸痰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吸引负压太大容易损伤口鼻腔粘膜,吸引负压太小,痰液吸不干净,达不到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通过对小儿不同年龄阶段设置不同的吸引负压范围,既达到彻底吸净痰液又可减少患儿粘膜损伤。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两种吸痰方法对婴幼儿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程度,损伤出血程度及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0~2岁住院患儿施行一次性婴幼儿吸痰管吸痰为A组,另选40例0~2岁住院患儿施行7号静脉输液头皮针吸痰为B组。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在取痰培养+药敏标本防止细菌污染无差异;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损伤出血及深部吸痰效果差异显著。结论:用7号静脉输液头皮针吸痰明显减轻痛苦、减少粘膜损伤出血,易清除深部痰液。  相似文献   

4.
王倩  王永瑜  马洁 《大家健康》2016,(5):205-206
目的:研究两种吸痰方法对婴幼儿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程度,损伤出血程度及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0~2岁住院患儿施行一次性婴幼儿吸痰管吸痰为A组,另选40例0~2岁住院患儿施行7号静脉输液头皮针吸痰为B组.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在取痰培养+药敏标本防止细菌污染无差异;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损伤出血及深部吸痰效果差异显著.结论:用7号静脉输液头皮针吸痰明显减轻痛苦、减少粘膜损伤出血,易清除深部痰液.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机的探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雪影 《华夏医学》2004,17(5):712-713
机械通气是救治各种原因引起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正压机械通气妨碍纤毛运动,影响痰液排出,因此,吸痰成为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护理任务,吸痰过于频繁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粘膜损伤,增加肺部感染机会,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通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律失常,因此临床上抓住吸痰时机,适时吸痰,从而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借助吸痰管保留在气道法暂时替代气管插管达到辅助通气的效果.方法 将一次性吸痰管在吸痰时插入气管内并保留.结果 减轻患者因反复多次吸痰造成口鼻腔粘膜损伤破裂,同时吸净疫液并保留吸痰管的方法,达到辅助通气、提高氧饱和度的效果.结论 借助吸痰管保留在气道内的方法暂时替代气管插管达到辅助通气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生儿采用不同吸痰方法的效果和气道粘膜损伤。方法:将10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58例,男32例,女26例,采用常规负压吸痰;观察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吸痰过程中结合应用解除负压等方法,观察两种吸痰方法效果及对气道粘膜损伤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吸痰方法明显优于常规组(P0.005)。结论:对新生儿吸痰时结合应用解除负压的方法对粘膜损伤较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吸痰是基础护理中基本的技术操作。以往我们吸痰采用橡皮导管,其管径大(最细的导管约2.7mm),且表面光滑度低,小儿有时插管困难,对呼吸道粘膜刺激较大,因为小儿呼吸道粘膜柔嫩,毛细血管丰富,自身抵抗力低。反复插管,易损伤呼吸道粘膜,给患儿造成很大痛苦。1996年4月,因没有无菌细导管,偶尔用头皮针塑料管尝试吸痰获得成功。至今已有56例,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电吸引器吸痰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呼吸道痰液较多,粘稠而不易咳出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排痰困难的病人.尤其是对昏迷病人应用较广泛.如果对上述病人使用电动吸引器吸痰不适当,或操作粗暴,往往会给病人造成人为的气道损伤,加重病情的恶化.根据粘膜组织的病理生理特点、气道粘膜组织受到一定的机械性,物理性及化学性刺激,很容易出现水肿和充血.因而粘膜充血水肿可使气道内径变窄.这样更不利于痰液的排除和气体的流通,反而给病人造成呼吸困难,或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根据我们在临床上使用电动吸引器吸痰的体会和观察,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吸痰法的吸痰效果以及对患者黏膜损伤程度的比较.方法:将112位病人随机分为口鼻吸痰组和口咽通气管吸痰组.结果:口咽通气管吸痰组病人吸痰效果优于口鼻吸痰组,口咽通气管组气道粘膜损伤小于口鼻吸痰组.结论:口咽通气管吸痰优于口鼻吸痰.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吸痰这一操作的正确安全与否,是呼吸道护理的关键。在吸痰过程中,因供氧中断可导致缺氧或低氧血症,吸痰时间过长,其他的并发症如:气管痉挛、心律失常、颅内压升高,呼吸道粘膜损伤,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平均动脉压升高  相似文献   

12.
气管内吸痰时存在问题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吸痰时存在的问题1.1 低氧血症 吸痰时可以带走氧气,吸引前、中、后不给高氧合,高充气作气管内吸引,吸痰时负压过高、时间过长、吸痰管外径过粗等均可造成低氧血症。1.2 心律失常 文献研究表明:尽管给高氧合、高充气后吸痰仍可并发呼吸节律和心律失常等变化。这可能由于儿茶酚胺释放增多或导管插入气管而刺激其接受器所致。大部分节律变化为窦性心律转为心动过速,最常见为房性早搏。1.3 气管壁损伤 吸痰管插入本身就可引起支气管壁损伤,吸痰管越粗、插入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负压越大,对支气管粘膜的损伤越严重。1.4 肺不张、支气…  相似文献   

13.
赵晓丽  张延红  刘岩  来锦  白雪  柴淑慧 《河北医学》2013,(11):1748-1750
目的:探讨临床上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做好患者的气道管理。方法:掌握吸痰时机、方法和技巧,再配合良好的气道湿化和心理干预措施。结果:对60例气管切开术患者应用与常规吸痰不同的吸痰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使一次插管吸净率高,延长了吸痰间隔时间,减少吸痰次数,避免呼吸道粘膜频繁刺激,减轻吸痰对呼吸道粘膜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既是一种人性化吸痰方法。也是气管切开后气道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常见一些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且无咳痰能力的患儿 ,除给予抗感染、化痰等治疗外 ,通常还配以吸痰等辅助措施。此类患儿特点是 :年龄小 ,多在3岁以下 ;呼吸道狭窄且粘膜娇嫩 ,耐受能力较差、痛觉敏感等。对于此类患儿 ,如果使用普通的吸痰管 ,则患儿的不适感强烈 ,且容易损伤呼吸道粘膜、甚至出血。为此 ,我们在实践中试用一次性静脉输液头皮针管给患儿吸痰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果患儿的痰液粘度为“稠” ,则所需要的负压吸引力相对较大 ,约 0 .0 4MPa ,则采用吸痰器衔接一次性静脉输液头皮针管的方式进行吸痰 ;如果患儿痰液为…  相似文献   

15.
肺部感染是重度烧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烧伤后患者全身反应较差,特别是伴有吸人性损伤的患者,咳嗽反射减弱,121鼻腔粘膜及支气管内纤毛功能受损,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不能自行排出是造成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55例严重烧伤患者(烧伤面积〉50%)排痰的护理与观察,总结了以下三种不同形式的排痰法:体位引流排痰法、湿化雾化排痰法及吸痰引流排痰法。有效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了肺部并发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贺明红 《甘肃医药》2011,(9):554-555
气道护理是受到普遍关注的临床问题之一。气道护理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和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适当的肺泡通气功能、氧合作用和气体交换功能,排痰是气道护理中最基本、最常规的护理干预。而吸痰法是最为快速、有效的气道排痰方法。常规的电动吸引器噪音大、对呼吸道粘膜损伤大、尤其上呼吸道浅部痰液,病人不易于接受。我科于2007年至今,应用吸耳球连接吸痰管,进行气道排痰,对126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实施,此法吸痰同时辅以扣击法、胸廓震动法、及加压胸壁法,收效显著,该方法对呼吸道粘膜损伤小,病人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7.
刘樾  董政  袁寿忠  潘维诚 《广东医学》2008,29(7):1134-1134
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可因反复多次吸痰损伤,气管黏膜脱落,气管套管在气管内活动损伤,造成气管内壁糜烂,出现血管破裂,造成气管内出血,甚至出现窒息,我院从1999~2007年开始使用立止血加入湿化液中经气管内持续给药治疗上述情况所致气管内出血,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 传统的新生儿吸痰均使用小儿吸痰器或简易人工吸痰器,将普通的电动吸引器用于新生儿吸痰未见报导。鉴于基层医院只购置普通电动吸引器而缺少小儿吸痰器的情况,我科自1993年开始,将电动吸引器用于新生儿吸痰100例,1例因咽喉粘膜损伤,经局部涂龙胆紫一次治愈,99例无任何并发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道护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多需气道重建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吸痰是护理操作和治疗手段 的关键,而吸痰的合理有效安全将直接影响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文章对49例颅脑损伤患者吸痰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探讨比较合理有效安全的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探讨使用盐酸氨溴索替代糖皮质激素在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气道阻塞时的疗效.方法:6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盐酸氨溴索,对照组给予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连用5天.结果:两组在咳嗽缓解、喘憋消失、哮鸣音消失和湿罗音消失时间上无显著差别(P>0.1).在机械吸痰的总次数上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与氢化可的松滤珀酸钠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气道阻塞时,有同样疗效,可减少糖皮质激素在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的应用.盐酸氨溴索组在机械吸痰次数上较糖皮质激素组明显减少,从而避免了采取反复机械吸痰给患儿造成的恐惧及呼吸道粘膜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