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刚亮,微明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接过来一听,又是妹妹小艾打来的。无非还是嘱咐姐姐要多回家看看爸爸妈妈、多注意身体之类的话。微明嘴里答应着,心里直嘀咕:小姝怎么变得罗嗦了?下午,正在上班的微明突然接到妹妹工友的电话,告诉她小艾服毒自杀已被送到医院抢救。微明急忙赶到医院,她不明白妹妹为什么会这样,医生告诉微 相似文献
2.
3.
危机干预热线电话中抑郁患者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危机干预中心建立六年来所接到的306名抑郁患来电按电话来源、性别、年龄、化、职业、婚姻状况、症状等七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来电多为年轻患,职业以未婚工人、学生为多,求诉症状多为兴趣减少、少愉快感、自我评价低及伴有自杀意念等。作因而建议专业热线咨询加大对这些抑郁高危群体有关抑郁症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采取相应对策帮助其度过抑郁状态,降低自杀率。 相似文献
4.
退休后的老人,从社会走向了家庭,生活也由职业型转变为休闲型,社会活动范围相对缩小,往往感到自己被社会遗忘,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失落感增强,突然觉得生活是灰色的,既无趣又无聊,不愿意多活动。流露消极悲观情绪,在老年人中表现为孤独、失落、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的大有人在。如果这些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调整和控制,极易引发情绪障碍和其他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5.
乐观主义对大学生抑郁与自杀意念关系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验大学生乐观主义在抑郁情绪与自杀意念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为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提供依据。方法用自杀意念问卷、贝克抑郁问卷(BDI)和乐观主义-悲观主义量表,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东地区4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 a内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9.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6,P>0.05);抑郁情绪水平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0.435,P<0.01),高抑郁者的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低抑郁者(χ2=40.344,P<0.01);乐观主义在抑郁情绪水平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R2=0.028,F(1,420)=15.541,P<0.01)。结论乐观主义人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情绪的影响,使个体少产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6.
7.
冬季抑郁症患者常将自己关在屋里,阴冷凄凉,患者感到有股无形的压力向自己袭来,食欲不振,夜间睡不香,多梦易醒,白天觉得疲惫不堪,头脑昏沉。有的则度日如年,甚至认为生不如死,产生自杀念头。那么怎样才能远离抑郁情绪的困扰呢?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与抑郁发生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预防与干预大学生自杀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2585名在校大学生,应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近1周内,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7.9%,抑郁的患病率为39.3%,抑郁水平与自杀意念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05,P〈0.001)。患有轻度抑郁(OR=4.34)、中度抑郁(OR=23.00)或重度抑郁(OR=349.85)的大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性均高于无抑郁症者。结论大学生抑郁水平与自杀意念密切相关,及时识别大学生抑郁症对预测与预防该人群自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与抑郁发生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预防与干预大学生自杀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2585名在校大学生,应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近1周内,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7.9%,抑郁的患病率为39.3%,抑郁水平与自杀意念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05,P<0.001)。患有轻度抑郁(OR=4.34)、中度抑郁(OR=23.00)或重度抑郁(OR=349.85)的大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性均高于无抑郁症者。结论大学生抑郁水平与自杀意念密切相关,及时识别大学生抑郁症对预测与预防该人群自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学生自我调节定向与抑郁焦虑症状和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预防自杀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某医科大学的新生2 251名,采用调节定向问卷(Regulatory Focus Questionnaire,RFQ)、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贝克绝望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BHS)、心理痛苦量表(Psychache Scale,PAS)和自杀行为问卷(Suicide Behaviors Questionnaire-Revised,SBQ)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大学新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高达20.4%,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1.2%,有抑郁-焦虑共病症状的大学生自杀风险增高5.85倍。女生比男生的预防定向得分更高,焦虑症状和自杀风险也更高(t值分别为4.84,2.18,5.57,P值均<0.05)。以预防定向为主要调节风格的大学生在抑郁焦虑症状和自杀风险得分上均高于以促进定向为主要调节风格者,且差异的效应量为... 相似文献
11.
研究大学生抑郁认知易感者对于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特征,为建立新的心理健康干预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医学院某选修课程的大学生644名为被试,发放认知方式问卷(Cognitive Style Questionnaire,CSQ)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SE-D)进行筛选,根据入组标准分别对抑郁认知易感者(CV组,49名)和非抑郁认知易感者(NCV组,50名)进行注意偏向的行为学测试.结果 644名学生中肯定具有抑郁症状的67名,检出率为10.4%;可能有抑郁症状的468人,占72.7%;抑郁认知易感组在识别悲伤情绪面孔时注意偏倚分高于非抑郁认知易感组(t=3.26,P<0.01),而对愉快情绪面孔的识别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P>0.05).结论 抑郁倾向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抑郁认知易感者对负性情绪刺激存在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2.
探讨重度抑郁情绪高中生发生自杀行为的认知功能机制及其在性别和自杀行为类别上的差异,为抑郁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对从合肥市某高中一、二年级在校生中筛选出的37例伴自杀行为的抑郁高中生(病例组),按性别、年级和自杀行为类别1∶1匹配原则,选取37名无自杀行为的抑郁情绪高中生为对照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完成分类数(Cc)(3.32±2.28与4.24±2.00)、错误应答数(Re)(56.43±19.33与47.30±16.43)、持续性应答数(Rp)(57.19±24.45与46.35±13.07)、持续性错误数(Rpe)(35.49±20.60与25.19±10.14)及概念化水平(Rfp)(51.78±20.05与65.38±21.11)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4,2.51,2.34,2.73,-2.88,P值均<0.05);其中女生病例组与对照组在Rp,Rpe及Rfp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2,2.81,2.17,P值均<0.05),而男生两组间在7个认知功能指标上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抑郁学生产生自杀计划可能与Cc,Rpe及Rfp相关联(P值均<0.05),发生自杀未遂可能与Cc,Rp及Rfp相关联,而自杀意念与7个认知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抑郁引发自杀行为可能与认知功能损伤有关,尤以抑郁女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14.
探讨农村中学生社会支持、抑郁、焦虑及自杀意念的关系,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降低自杀意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和整群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资中县山区的2所乡镇中学共2 217名初一和高一全部学生展开为期3年的追踪调查.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抑郁自评鲁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自编自杀意念的条目进行调查,通过构建一般及群组分析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变量间的关系.结果 中学生抑郁得分为(13.51±12.57)分,女生抑郁得分为(14.61±12.67)分,男生为(12.24±12.34)分;初中生社会支持得分为(35.49±5.88)分,高中生为(34.70±5.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6,2.67,P值均<0.05).抑郁、焦虑直接影响自杀意念,标准化效应分别为0.11(95%CI=0.06~0.16)、0.09(95%CI=0.05~0.14).抑郁、焦虑是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关系中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46(95%CI=-0.51~-0.41)、-0.21(95%CI=-0.27~0.16).学段在社会支持通过焦虑对自杀意念的间接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结论 农村中学生焦虑、抑郁在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关系中有中介效应,焦虑和抑郁干预是在低社会支持者中降低自杀意念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自杀意念与抑郁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青少年情绪较脆弱,受到挫折容易沮丧,又加上独立意识与现实问题的种种冲突,导致自杀率较高。心理学认为抑郁等不良情绪既是生活事件应激的后果,也是自杀行为较强的预测因素。研究中学生的自杀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对青少年心理教育措施的改进,制定危害青少年健康行为的早期干预措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精神支持疗法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支持疗法治疗更年期抑郁的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给予抗抑郁药物及精神支持疗法,对照组只服抗抑郁药物。采用HAMD、HAMA等量表为评定工具,分别于患者入组前、治疗1、2、4、6周末各评定一次,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HAMD、HAMA总分逐渐下降,在2、4、6周末,治疗组的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间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4.80、5.46,P均<0.05)。结论精神支持疗法能加强病人精神活动的防御能力,缓解心理压力,消除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自杀者亲友抑郁状况,探讨其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用序贯抽样方法抽取自杀死亡者并匹配正常对照,对109例自杀者亲友与128例正常对照亲友的抑郁自评量表(CES-D)得分及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自杀者亲友CES-D得分高于其对照的亲友(P=0.000),自杀者亲友患抑郁的风险是对照亲友的5.685倍;2组在年龄、性别比例、受教育年限、人格顺同性维度和家庭年均收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其中仅有家庭年均收入对CES-D得分有影响。自杀者的配偶和父母的CES-D得分均高于自杀者其他亲友(P=0.000,0.007)。自杀者亲友抑郁的影响因素由主到次为:人格神经质维度、是否与自杀者同住、距自杀事件的时间长短(以月计);这3个因素的OR及其95%CI分别为1.129(1.048~1.216),4.810(1.883~12.285),0.870(0.768~0.985)。结论自杀者亲友抑郁水平高于对照亲友,与自杀事件、收入低有关;对自杀者亲友进行干预有助于改善全民精神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8.
19.
了解高校大学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大学生的自杀干预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北京地区6所高校抽取的1 18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对影响大学生抑郁及自杀意念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有398名大学生存在抑郁状况,占33.56%;307名大学生有自杀意念,占25.89%.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状况、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专业以及专业满意度可直接影响自杀意念,路径系数分别为0.280,-0.105,0.194,-0.102;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宗教信仰、家庭和睦状况、心理服务利用意愿、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以及专业满意度可通过影响抑郁状况而间接影响自杀意念.结论 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比例较高.高校应加强自杀预警和干预体系,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冬季来临,寒风瑟瑟,草木凋零。此刻,一些人会变得情绪低落、懒慵乏力、嗜睡和贪食,对所有事情都兴趣降低。一旦冰雪融化、大地回春,他们的这些症状又会逐渐消失,情绪和精力也恢复了正常。这种现象称之为"冬季抑郁症",又称"季节性情绪失调症",是指因天气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抑郁症。在抑郁症患者眼中,整个世界就像是蒙上了一层黑纱,灰暗而压抑。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的抑郁症患者大约为3.4亿,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冠心病后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为了帮助在冬季严寒中有阴霾的朋友走出不适应的时期,重新迎接新年的灿烂阳光,本刊特邀我国两位著名的精神卫生与心理领域专家: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周东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郑毅主任为大家介绍什么是冬季抑郁和如何应对冬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