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识别、分析、评价新建工业X线探伤室可能产生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新建X线探伤室的屏蔽防护设计进行安全评价,从而预防、控制或消除该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潜在的职业病危害,保护作业人员及公众的健康安全。方法 采用综合评价法、类比法与经验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该新建工业X射线探伤室的选址与总体布局、设备安装、放射防护设施工程设计、辅助用室设置、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离辐射;经类比单位的相似项目的实际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放射防护有关规定;结论 该项目为放射性职业病危害一般建设项目,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见并预防的,在严格执行了放射卫生防护相关标准后,该新建X射线探伤室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新建工业探伤室现场的辐射检测和对放射防护设施及安全措施进行核查,以便有效控制潜在照射,将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程度降低到最低水平,从而保护探伤人员及公众的健康安全。方法 采用现场检测和检查表法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将获取资料与法律、法规标准要求进行比较,并对符合程度做出评价。结果 工业探伤室的选址与总体布局、设备安装、放射防护设施、辅助用室等;经现场检测及检查符合国家放射防护有关规定。结论 该建设项目工业探伤室放射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良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有效,达到了国家放射防护标准。正常运行情况下,对健康产生的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能够预防和控制潜在照射的发生,具备正式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辐射安全,在工业探伤中合理有效地应用射线技术。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及工业探伤的射线性质及防护要求。结果 分析总结了工业探伤室防护设计特点,对防护对象、射线装置使用情况、剂量限位分解、有效照射时间,射线源至控制点距离等细节问题进行探讨。结论 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是指导工业射线探伤防护设计的原则。
本文对工业射线探伤室防护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对防护对象、射线装置使用情况、剂量限制值的分解、有效照射时间、射线源至控制点的距离等细节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旨在供从事工业探伤室设计、环境评价、竣工验收等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某新建9 MeV电子加速器探伤室的辐射防护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和测量局(National Council on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Measurements,NCRP)的NCPR-51和NCPR-151报告中推荐的辐射屏蔽理论计算方法计算出探伤室屏蔽墙体的理论厚度和关注点剂量率,并与2021年实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某9 MeV电子直线加速器探伤室在运行期间,依据混凝土屏蔽墙设计值计算出墙体四周外30 cm处人员可达位置的剂量率在0.03~0.64μSv/h之间,屋顶外30 cm处的剂量率为10μSv/h。结论 结合屏蔽计算结果和实际现场监测测量结果,表明某新建9 MeV工业探伤电子加速器探伤室的辐射屏蔽设计、辐射安全防护装置和辐射防护管理措施符合我国工业探伤室的辐射防护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自贡市工业X射线探伤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效果评价,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评价规范,通过屏蔽计算和核实、工业X射线专用探伤室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工业X射线专用探伤室的设计、设置基本合理,防护措施有效,符合放射防护的要求。结论工业X射线探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效果评价工作的开展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规范建设单位放射卫生防护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现阶段全市工业X射线固定探伤室使用情况及放射卫生防护状况,为合理使用工业X射线机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工业X射线固定探伤室防护设施,使用FJ-347 A型x γ剂量仪和FD-3013B型xγ辐射仪对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进行剂量率监测,对照GBZ117-2006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全市6家企业11座工业X线固定探伤室及周围防护检测点合格率100%,有1个控制室门和2个工件门的泄漏辐射较高(主要原因是结合处密封不严).结论 全市的工业X射线固定探伤室防护现状较好,应加强防护管理和最优化设计的应用,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使用技能.  相似文献   

7.
刘先平  周龙成  郭鲁琼 《职业与健康》2013,29(5):558-559,561
目的 了解工业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螺旋钢管探伤的放射防护状况,评估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该企业2条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及2座探伤室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使用FJ-347A X γ剂量仪,按照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与方法对探伤现场进行防护检测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2座探伤室的操作位、探伤室小防护门、探伤室墙体外剂量率接近辐射本底水平,车间大防护门表面剂量率0.50~ 1.20μGy/h(低于国家标准限值2.5 μGy/h,);近2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均低于国家标准年限制的1/10.结论 该企业工业螺旋钢管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运行时,相关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工业X射线探伤室辐射防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燕 《职业与健康》2011,27(7):737-738
X射线探伤技术在航空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为了防止进行X射线探伤时对工作人员产生人身伤害,该文以中航工业某工程为例,从X射线探伤室屏蔽厚度的计算方法和探伤室的通风管道设计要点等方面介绍工业X射线探伤室的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某一在用沉井式X射线探伤室为研究对象,对探伤室周围的辐射剂量率水平进行监测,结合相关的标准,进行分析与评价。评估该类探伤室的设计方案的优势与不足,为加强这一类X射线探伤室辐射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合适的仪器对探伤室周围环境开展周围剂量当量率监测,以及依据屏蔽规范开展理论估算,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及估算结果开展评价。结果 沉井式探伤室使用场所周围关注点的辐射剂量率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 应当加强对非典型X射线探伤室的环境管理,防止造成辐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减少工业射线探伤室在评审时的意见分歧。方法对工业射线探伤室迷宫小门和储源间小门的屏蔽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9 MeV以下加速器探伤室,当采取"Z"型迷宫时,通常采取4 mm铅板小门已经满足要求;γ射线探伤机表面辐射对探伤人员的辐射总量指标贡献量很少,不需过度防护。结论探伤室迷宫小门的厚度需要经过计算确定;探伤室防护计算书应对储源间的设计限值给予说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无顶式工业X射线探伤室屏蔽厚度的计算,为探伤室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根本上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方法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及《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等,对无顶式工业X射线探伤室的屏蔽厚度进行了计算。结果 依据屏蔽厚度计算数值进行放射防护建设,用检测仪器监测探伤室墙外最大空气比释动能率为1.9 μGy/h。结论 监测得到的数据小于国家标准[3]中规定的公众处空气比释动能率,防护效果达到国家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从而验证了这种无顶式工业X射线探伤室屏蔽厚度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工业X射线探伤工作场所防护设计的效果进行论证评价.方法 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辐射防护的原则对某新建机房项目进行分析论证,对拟建场所布局、辐射源项、防护屏蔽及辐射防护管理设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新建机房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结论 拟建项目放射防护设施正常启用可保护工作人员与公众的放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滨州市工业X射线探伤防护状况及管理情况,探讨滨州市工业探伤放射防护管理模式,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方法对2012年滨州市工业探伤作业场所周围辐射水平以及外照射个人剂量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结果在18家存在工业探伤的单位中,探伤室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除部分探伤室的防护门和机房大门外较高外其他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放射工作人员持证率为70%,体检率70%,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率70%。结论放射防护主管部门应以法律为依据,以预防为主为指导方针,以放射防护监测、放射防护培训等手段进行管理,对探伤作业人员的辐照剂量进行控制,以使工业探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4.
现今工业X射线探伤技术已成为无损检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为了解和掌握X射线探伤防护状况,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我们对全市工业X射线专用探伤室探伤、现场探伤周围辐射水平、从事探伤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剂量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内容与方法1-1 基本情况全市共有45家工业X射线探伤单位,其中探伤室探伤39家,专用探伤室47个;现场探伤6家;39家探伤室探伤中有9家因探伤件较大等原因需进行现场探伤(本文称混合探伤)。共有各种不同型号的X射线探伤…  相似文献   

15.
张乙眉 《中国辐射卫生》2005,14(2):133-133,135
目的 对某企业的一台直线加速器探伤室的防护性能进行辐射安全性评价,并对探伤室的辐射安全设施进行检查。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与方法进行探伤室的安全性评价。结果 4MeV直线加速器探伤室的屏蔽防护和安全设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探伤室运行时,有关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石油螺旋钢管工业X射线在线探伤室及环境辐射剂量。方法 对X射线机和机房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使用FJ-347A X γ剂量仪,按照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与方法进行探伤室的防护监测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控制室操作位、探伤室墙体外未检出射线,防护门表面剂量率2.0 μGy/h,防护管理区(距轨道口20 m)剂量率 ≤ 4.0μGy/h。结论 该探伤室运行时,有关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某锅炉厂搬迁新建工业X射线探伤室工程项目的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利用现场调查资料、现场检测结果和该厂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该工业X射线探伤机房的选址、设计相对比较合理,符合放射防护的要求。结论 本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布置基本可以满足放射卫生学要求;本项目的X射线危害防护设施达到了竣工验收的基本要求,但对存在的问题应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工业X射线子午胎探伤检测系统的放射防护状况,评估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的影响。方法对该X射线子午胎检测系统及探伤室铅房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使用FJ-347A型xγ剂量仪和FD-3013B型γ辐射仪对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进行剂量率监测,对照GBZ117-2006,按照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与方法对探伤现场进行防护检测和辐射安全性评价。结果控制室的操作位、控制室小防护门、探伤室铅房大防护门表面剂量率0.22~0.40μGy/h(低于国家标准限值2.5μGy/h),探伤室铅房墙外表面剂量率接近辐射本底水平;近3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均低于国家标准年限值的1/10水平。结论该工业子午胎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运行时,相关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工业X射线探伤的放射卫生防护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工业X射线探伤的放射卫生防护现状。方法 对探伤作业场所的辐射水平和探伤人员的个人剂量进行监测。结果 专用探伤室的合格率仅为69%,现场探伤人员接受的年剂量当量是探伤室探伤人员的3倍以上。结论 应强调对专用探伤室的预防性卫生审查和对现场探伤的监督,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相似文献   

20.
外周血象检查结果是评价放射工作人员身体状况最简单、最常用的指标。为评价本市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了解低剂量水平工作条件下外周血象的变化的规律,我站每年对工业X线探伤人员进行体检。现将其中45名工龄在10年内的探伤人员的血象检查结果分析报导如下:l·一般情况45名工业X线探伤人员均为从事固定探伤室探伤。其中男性41名,女性4名;初始从事探伤年龄18~36岁,平均22.4岁。所有人员就业前体检均符合从事放射工作要求,工作后每年进行体检且血象资料完整。2.检查方法与评价标准于上午8~10时采集中指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