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及脑转移灶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临床治疗3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的根治性切除治疗21例;接受γ-刀照射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治疗16例.观察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8~26个月).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和γ-刀照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8个月和12.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12/21)和56.25%(9/16).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病例应采取手术处理;至于脑部转移灶的处理,γ-刀的使用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及脑转移灶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临床治疗3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的根治性切除治疗21例;接受γ-刀照射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治疗16例.观察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8~26个月).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和γ-刀照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8个月和12.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12/21)和56.25%(9/16).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病例应采取手术处理;至于脑部转移灶的处理,γ-刀的使用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及脑转移灶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临床治疗3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的根治性切除治疗21例;接受γ-刀照射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治疗16例.观察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8~26个月).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和γ-刀照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8个月和12.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12/21)和56.25%(9/16).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病例应采取手术处理;至于脑部转移灶的处理,γ-刀的使用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及脑转移灶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临床治疗3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的根治性切除治疗21例;接受γ-刀照射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治疗16例.观察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8~26个月).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和γ-刀照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8个月和12.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12/21)和56.25%(9/16).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病例应采取手术处理;至于脑部转移灶的处理,γ-刀的使用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及脑转移灶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临床治疗3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的根治性切除治疗21例;接受γ-刀照射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治疗16例.观察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8~26个月).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和γ-刀照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8个月和12.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12/21)和56.25%(9/16).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病例应采取手术处理;至于脑部转移灶的处理,γ-刀的使用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及脑转移灶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临床治疗3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的根治性切除治疗21例;接受γ-刀照射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治疗16例.观察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8~26个月).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和γ-刀照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8个月和12.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12/21)和56.25%(9/16).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病例应采取手术处理;至于脑部转移灶的处理,γ-刀的使用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及脑转移灶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临床治疗3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的根治性切除治疗21例;接受γ-刀照射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治疗16例.观察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8~26个月).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和γ-刀照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8个月和12.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12/21)和56.25%(9/16).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病例应采取手术处理;至于脑部转移灶的处理,γ-刀的使用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及脑转移灶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临床治疗3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的根治性切除治疗21例;接受γ-刀照射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治疗16例.观察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8~26个月).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和γ-刀照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8个月和12.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12/21)和56.25%(9/16).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病例应采取手术处理;至于脑部转移灶的处理,γ-刀的使用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及脑转移灶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临床治疗3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的根治性切除治疗21例;接受γ-刀照射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治疗16例.观察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8~26个月).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和γ-刀照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8个月和12.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12/21)和56.25%(9/16).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病例应采取手术处理;至于脑部转移灶的处理,γ-刀的使用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及脑转移灶的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临床治疗3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的根治性切除治疗21例;接受γ-刀照射脑转移瘤加肺部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治疗16例.观察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8~26个月).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和γ-刀照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8个月和12.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12/21)和56.25%(9/16).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孤立性脑转移灶的病例应采取手术处理;至于脑部转移灶的处理,γ-刀的使用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MRI图像获取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情况,获取肿瘤重点转移区域。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获取MRI原始数据,手动勾画肿瘤区域,获取基于体素水平的肿瘤转移频率;使用TFCE非参数分析计算统计值,进行排列测试提取肿瘤区域中的重点区域。结果 共3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频率分布图显示同一体素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病例数最大值为8,最高频率为22.86%,位于顶叶枕叶交界处后正中线,而非参数分析显示显著的簇位于侧脑室旁基底节区的灰白质交界处。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倾向于转移至后颅窝与基底节区,对脑转移癌MRI检查的分析可以为临床治疗过程提供辅助。  相似文献   

12.
正临床上,约50%左右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在首诊时即发现合并有全身转移~([1-3]),已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肺癌术后患者,也有接近30.0%~75.0%最终出现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4-5])。然而,并非所有的转移都是全身多发、广泛性、不可治愈的,在合并远处器官转移的NSCLC患者中,约有7.0%的患者表现为肺外孤立性转移,且相当长时间处于这种相对稳定状态~([6])。随着PET/CT、  相似文献   

13.
14.
非小细胞肺癌跳跃性纵隔淋巴结转移及其廓清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跳跃性纵隔淋巴结转移(跳跃性N2)的特点及转移方式,为制定合理的纵隔淋巴结廓清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121例(广州军区总医院1996-1999年101例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1999-2000年20例)经系统性淋巴结廓清后病理证实为N2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跳跃性N2与非跳跃性N2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跳跃性N2 23例(19.0%,其中腺癌18例(78.3%)。跳跃性N2患者中平均每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组为1.1组,明显低于非跳跃性N2的3.1组。肺上叶肿瘤跳跃性N2多位于第4或第5组淋巴结,肺下叶肿瘤跳跃性N2多位于第7和第8组淋巴结。结论:跳跃性N2是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独特亚群。在行肺上叶癌根治术时,应常规清扫第4和第5组淋巴结;在行肺下叶癌根治术时,应常规清扫第7和第8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肺癌合并脑转移病人同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88~1996年共收治肺癌合并脑转移病人28例,其中18例在全麻下同期行肺切除加脑转移瘤切除,术后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5例,女3例;年龄43~65岁,平均52岁。18例中12例因头痛、呕吐、乏力、视力模糊、复视等症状...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治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对于一部分特定部位的寡转移肺癌实施肺部手术以及转移灶的局部治疗能使其生存获益。脑寡转移病人预后最优,生存期11.8~94.8个月,5年生存率达11.0%~36.8%;脑部手术与立体定向放疗处理脑转移灶的效果相当,脑转移灶的局部治疗通常先于肺部手术进行。肾上腺寡转移病人生存期12~66个月,5年生存率为10.2%~34.0%,其中同侧肾上腺转移可能更优;采用腹腔镜手术先行处理肾上腺转移灶是可行的方法;骨转移病人生存总体较差,但孤立椎体转移的病人经外科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可达20个月,全椎体切除术是可选择的椎体转移灶处理方式。肺部病灶分期为T1-2,N0-1也是获得更优预后的有利因素。在肺部病灶病理分期为T1-2,N0-1的情况下,对原发灶实施手术切除,并且对转移灶进行局部治疗的脑寡转移、同侧肾上腺转移以及孤立椎体转移病人生存能够获益。  相似文献   

17.
肺癌合并脑转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对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1999年5月~2005年5月,我院对21例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切除脑转移灶+化疗+切除肺部肿瘤+化疗/放疗,并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年生存率为75.0%(12/16),2年37.5%(6/16),3年12.5%(2/16),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肺癌合并脑转移虽属Ⅳ期肺癌,但由于其转移部位的特殊性,治疗效果仍较好,但必须正确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方式和规律,以探讨其隆突下淋巴结合理的手术清扫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11年10月河南省肿瘤医院60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切除加系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8例,女220例;平均年龄62.3(45~78)岁。肿瘤位于左肺上叶122例、左肺下叶119例、右肺上叶158例、右肺中叶40例和右肺下叶169例;隆突下淋巴结转移118例(19.4%)。病理类型:鳞癌244例,腺癌285例,其它癌79例。分析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与肺部肿瘤的部位、病理类型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不同肿瘤部位间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右肺下叶肺癌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比率[45.8%(54/118)]最高;腺癌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比率[55.9%(66/118)]最高,其次为鳞癌(P=0.034)。随着肿瘤T分期的发展,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加大,并且左右肺中下叶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大于肺上叶癌患者。结论肿瘤位于左肺或右肺上叶、临床T分期为cT1以内的鳞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9.
正侵犯脊柱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第7版肺癌TNM分期中,归为T4期肿瘤,过去曾被视为手术禁忌~([1])。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联合应用,符合肿瘤学原则的整块手术切除得以实现,明显提高了侵犯脊柱的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2-7])。一、历史沿革肺沟各处的NSCLC均可侵犯脊柱,但胸廓入口处的NSCLC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更容易侵犯脊柱,  相似文献   

20.
非小细胞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 C)隐匿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基因诊断方法。 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 PCR) ,检测 30例 NSCL C患者 (实验组 ,N0 , a~ b期 )手术后病理诊断为阴性的 138枚纵隔淋巴结中 MU C1基因 m RNA的表达 ,并用 30枚肺良性疾病的局部淋巴结作阴性对照 (阴性对照组 ) ,用 30枚经病理证实有转移的 NSCL C纵隔淋巴结作阳性对照 (阳性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随访 ,用χ2 检验比较 MUC1基因 m RNA阳性者和阴性者的预后差别。 结果 阴性对照组 30枚肺良性疾病的局部淋巴结均无 MUC1基因 m RNA表达 (特异性为 10 0 % ) ,阳性对照组 30枚经病理证实有转移癌的肺癌纵隔淋巴结中 2 6枚检测到 MUC1基因 m RNA的表达 (敏感性为 87% )。实验组 9例患者的 11枚淋巴结中检测到 MU C1基因 m RNA表达 (检出率 8.0 % ) ,患者的分期上调为 a期。实验组中 MUC1基因 m RNA阳性患者预后不良 ,随访 2年有 4例复发、转移或死亡 ;MUC1基因 m RNA阴性者仅 1例转移 (P<0 .0 5 )。 结论 应用 RT- PCR法检测纵隔淋巴结中 MU C1基因 m RNA的表达可以诊断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