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10月25日15时52分,本中心值班室接本辖区某医院报告,该医院收治分布在本辖区四所高校66名患者出现高热、腹泻、呕吐、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疑似食物中毒.本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患者呕吐物、腹泻物及剩余食物等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综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判定是一起由肠炎沙门菌污染糕点制品引起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
一起由巴布亚纳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 2月 ,我室在一起集体聚餐引起食物中毒的病人粪便中检出巴布亚纳沙门菌。入院病人 2 7例 ,在 8例患者送检标本便中检出 4株该菌。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 7例病人于餐后相继 1 2d发病 ,以食物中毒 ,急性肠炎入院。临术表现为腹痛、腹泻、伴有恶心、呕吐。大便为稀水样便。无脓血及里急后重感。经抗菌治疗 ,静脉滴注阿米卡星 ,氨苄西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 5d先后痊愈出院。细菌学鉴定 :取病人粪便直接接种 ,S .S ,伊红美蓝 ,血琼脂平板 ,置 37℃ 1 8~ 2 4h培养后 ,挑取单个可疑菌落移种克氏双糖斜面。该菌在S .S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石亚素  童国忠 《疾病监测》2004,19(4):137-139
沙门菌属种类繁多,抗原结构复杂,是人和动物重要的肠道致病菌,也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2003年9月舟山市某职业学校发生学生食物中毒,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证实为德尔卑沙门菌引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一起食物中毒所检出4株肠炎沙门菌的鉴定结果,探讨沙门菌的病原学特征以及检测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学检验分析,确认这起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菌所导致的。这次食物中毒所分离的4株菌为肠炎沙门菌。目前,沙门菌是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细菌之一,检测部门应该探索先进的检测方法,力求提高沙门菌的检出率,尽可能杜绝沙门菌的传染源(尤其是人源),降低食物中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2003年6月10日本市瓦窝镇卢屯村某村民为女儿过周岁生日,120人就餐,19人食用奶油蛋糕.10~31 h内19人相继发病,其余未进食奶油蛋糕者均未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初期为稀便,后为水样便)、头疼、发热(高热37.5~39.2 ℃)、全身乏力等症状.发病与进食量有关,量多者,病情重,潜伏期亦较短;发病与年龄亦有关,年龄小者,病情重,病程较长.现场调查奶油蛋糕为本市元台镇某蛋糕店加工.该店无冷藏设施,容器具无消毒措施,裱花间无空气消毒设施,极易使细菌生长繁殖,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患者某些检测指标变化和后果。方法对2016年5月25日成都市某高校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患者的大便标本进行致病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并对患者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D-D)进行监测。结果 69例患者均由被韦太夫雷登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引起中毒,69例中毒者的大便标本均检测到了韦太夫雷登沙门菌,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有高热、腹痛、腹泻,同时伴有水样便;91.3%的患者血常规出现不同程度的WBC升高,20.3%的患者大便出现白细胞(WBC)增多,所有患者的CRP均出现异常增高,部分患者的PCT、D-D及凝血功能出现异常。结论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导致的食物中毒病情严重,部分患者生理功能出现严重改变,危及生命,在加强食品卫生的同时,应特别注意该种细菌带给人类生命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2007年6月,本院从一起使用豆腐皮拌凉菜引起急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标本以及患者新鲜粪便标本中分别分离培养出20株肠炎沙门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7年6月,本院从一起使用豆腐皮拌凉菜引起急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标本以及患者新鲜粪便标本中分别分离培养出20株肠炎沙门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食物中毒致病因子,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4-2010进行分离鉴定,采用DL-96细菌测试系统进行生化反应及药敏试验。结果:从12份标本中检出4株沙门菌Ⅱ,检出率为33.33%,分别来自2份水样便、1份肥肉和1份夹心油炸豆腐。4株沙门菌Ⅱ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氨曲南、美罗培南等均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呋辛、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四环素、美满霉素等均耐药,耐药率达47.37%。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沙门菌Ⅱ引起的食物中毒,该菌对9种抗生素具有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查明一起学校食物中毒的可疑食物、致病因子及感染源,并采取控制措施。方法主动搜索所有符合病例定义的患者并逐一进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次事件病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每例病例的同班选择4~5名对照,分析导致本次事件的可疑食物;采集病例、可疑食物、饮用水、食物制作环节、食堂从业人员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本次食物中毒的罹患率为5.01%,85.45%的班级有病例发生。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是否食用过凉卤菜(OR=2.64,95%CI:1.81~3.85,P0.001)和主要饮用瓶装水(OR=0.37,95%CI:0.25~0.56,P0.001)两个因素的O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28名患者的肛拭中检出4株鼠伤寒沙门菌,4株均归入Ribo Group PVUII 515-6-S-1,且相互间相似率90%,属同一来源菌株。结论本次疫情的可疑食物为由校外无证作坊制作后在学校食堂售卖的凉卤菜,致病因子确认为鼠伤寒沙门菌,移除可疑食物后,未出现新发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查明内蒙古某市某村发生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规模,调查可疑危险因素及其污染来源,控制疫情蔓延. 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主动搜索,采集患者肛拭子及粪便样品、可疑食品及环境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分离菌株进行生化和血清学鉴定,PFGE分子分型和药敏检测. 结果 共出现43例感染病例,均参加了2014年5月6日的婚宴聚餐.19份检测样品中从7份患者肛拭子分离到肠炎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蜡样芽孢杆菌检测阴性.7株肠炎沙门菌XbaⅠ酶切后的PFGE谱型完全相同,说明感染菌株来自同一个克隆,即有共同的感染源头.PulseNet China数据库比对分析显示,本次疫情菌株的PFGE图谱与我国肠炎沙门菌分离株中常见的PFGE带型JEGX01.CN0002 完全相同. 结果 此次事件为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感染菌株具有国内优势的PFGE带型.  相似文献   

12.
本次事件共有81名儿童患病,罹患率为48.2%,主要症状为发热(100%)、腹泻(98.8%)、腹痛(97.5%)、呕吐(69.1%);从患者粪便和食物蛋炒饭中分离的肠炎沙门菌PFGE图谱完全一致,且与生鸡蛋涂抹样品中分离株的相似度为96.2%,提示为一起由鸡蛋中的肠炎沙门菌污染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3.
<正>据统计,国内报道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沙门菌引起的占70%~80%[1-2],其中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中,超过90%是肉类等动物性产品。2014年8月,广州市发生一起因为食用蛋糕店被污染的蛋糕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认这是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对有关标本的病原检测与同源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8月下午10点广州市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市某小区数人出现腹痛、腹泻并伴有发热症状到医院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005年增城市一起误诊为伤寒的肠炎沙门菌引起的学校食物中毒暴发特征。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及病例对照方法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培养和肥达反应检测。结果该起疫情共报告病例22例,其中11例患者肥达反应抗“O”、抗“H”抗体升高超过11∶60,19例患者进行粪便培养,检出4例肠炎沙门菌阳性。所有病例均有病前在学校食堂就餐史,未能采集到可疑中毒食物,通过病例对照调查分析鸡腿为可疑中毒食物,病例与对照的肥达反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为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排除伤寒。  相似文献   

15.
一起由婴儿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5月9日22:10左右,永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胜利路卫生院报告,该院辖区堂皇坝村卫生室收治5例疑似食物中毒的患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测,证实为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和婴儿沙门菌共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病原学检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本研究采用改良分子信标-实时PCR快速检测方法和核酸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深圳市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准确溯源。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0月,无锡市区某卤菜店经营的卤菜,使食用者中有48人在12小时内发生程度不等的食物中毒。患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经医院采用抗生素、补液等抢救治疗措施,所有病人均于2日内恢复健康。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认为系一起由溶藻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吴爱萍  汪皓秋  郑伟  张蔚  郑丽芳  王晓燕  李琳  俞骅 《疾病监测》2013,28(12):1027-1029
目的 了解两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相关性,确定传染源及传播路径。方法 对采集的215份样本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将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27株肠炎沙门菌,其中4株分离自留样食品,3株分离自厨师,20株分离自患者。PFGE图谱显示27株菌中有26株条带完全一致,1株菌与其他26株菌有1个条带的差异,两者相似性为96.3%。结论 两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是冷菜制作过程中受到携带肠炎沙门菌厨师的污染。PFGE技术适用于食物中毒事件中传染源的追踪及传播路径的明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传统的鉴定方法和细菌生化鉴定系统检测手段相结合,对一起食物中毒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按照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和WS/T13—1996((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检验分离病菌,用传统方法结合细菌生化鉴定仪检测手段,同时测定患者血清效价,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中毒原因。结果在两份食品中分离到可疑菌,经传统生化分型和血清学试验,采用ATB细菌鉴定仪鉴定,为韦太夫雷登沙门氏菌。测定4份患者血清效价,恢复期滴度均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l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本起食物中毒由韦太夫雷登沙门氏菌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