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易天江  张钢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637-1638
对69例住院留观手足口病患儿,按入院时检测外周白细胞(WBC)参考值水平随机分成白细胞增高组(增高组)39例和白细胞正常组(正常组)30例;检测治疗前血糖和治疗前后白细胞,观察病情及生化指标演变转化规律和不良反应,从中探讨对手足口病临床诊治指导和预后的价值。两组患儿均予喜炎平或炎琥宁、痰热清、利巴韦林及水溶性维生素对症治疗,白细胞明显增高或CRP明显增高者予抗生素治疗,主要是常规用头孢呋辛钠,其中对头孢类过敏者用克林霉素常规量治疗。白细胞增高组与白细胞正常组相比,并不会延长发热手足口病治愈出院时间,而是缩短治愈出院时间,两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增高组平均体温恢复时间则长于正常组,两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外周白细胞平均数相比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说明该两组病例都能够使白细胞迅速恢复正常水平。该方案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不因白细胞增高而延长治愈出院时间,而平均退热时间则稍长,对临床医师估计病情预后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对手足口病患儿的外周白细胞(WBC)检测记录与对应热程关系分析,指导临床医师对患儿病情预后演变规律的估计,有利于对诊疗方案的设计和医患沟通。方法对贺州市人民医院于2012年5~7月的65例有发热症状的住院及留院观察手足口病患儿,按入院时检测外周白细胞(WBC)参考值水平分成白细胞增高组(增高组)38例和白细胞正常组(正常组)27例;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记录入院前后发热时间和入院前后体温恢复时间,记录热程,从中探讨外周白细胞与热程的关联性。揭示病情演变转化规律,并记录不良反应。两组患儿均予喜炎平或炎琥宁、痰热清、利巴韦林及水溶性维生素对症治疗,白细胞明显增高或 CRP 明显增高者予抗生素治疗,主要是常规用头孢呋辛钠,其中对头孢类过敏者用克林霉素常规量治疗。结果白细胞增高组与白细胞正常组相比,增高组平均热程长于正常组平均热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高组平均治愈出院时间则短于正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细胞增高组手足口病患儿热程长于白细胞正常组,而平均治愈出院时间则优于白细胞正常组。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血常规及动态变化与病情及预后趋势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令良  康乐 《临床医学》2011,31(7):81-8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EV71)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改变与病情的关系,探讨早期重症病例以上血象的动态变化与预后趋势的关系。方法 216例门诊与住院病例按病情分为:(Ⅰ组)危重组17例、(Ⅱ组)早期重症组167例、(Ⅲ组)普通组32例。分别比较三组年龄、病程、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其中早期重症组病例12~24 h后复查血常规1次,根据以上血象的动态变化进一步分为:A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增高组49例;B组,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比值增高组53例;C组,白细胞下降及淋巴细胞比值增高组67例。结果①不同病情病例年龄、病程、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各项指标统计分析:病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8,P〉0.05),年龄、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4.9,14.15,25.98;P〈0.01)。②A组,49例中4例发展为危重症病例,危重症转化率8.16%,B组与C组,危重症转化率均为0,A组危重症转化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足口病(EV71)病情与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相关,病情越重、血象越高;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动态比值变化对预后趋势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服鲨肝醇治疗幼儿急疹(ES)并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至2013年6月ES并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及炎琥宁静脉滴注,退热及补液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鲨肝醇口服,进行对照评价。结果两组的ES总病程大致相同(P〉0.05);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发热第1天正常,在病程第4天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明显下降,两组在病程第7天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都有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恢复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鲨肝醇口服治疗ES并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不能缩短ES病程,粒细胞减少会在短期内恢复正常,无需鲨肝醇口服升白细胞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n=61)和病毒感染组(n=64)。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小儿6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小儿的血液标本的血清CRP、PA水平及WBC计数和分类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病毒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小儿在血清CRP水平和PA水平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细菌感染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PA水平则显著低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小儿在WBC计数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的WBC计数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小儿的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病毒感染组患儿的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小儿的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细菌感染组(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升高以及PA水平的降低都可以作为诊断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参考依据,而淋巴细胞比例的上升可作为诊断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参考依据,临床医生应综合应用这些指标进行鉴别诊断以选择恰当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董懿珍 《临床医学》2012,32(10):105-106
目的了解开封市儿童医院手足口病区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因,对抗菌药物对部分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意义进行研究,探讨抗菌药物科学管理依据。方法通过查阅病历,收集手足口病历250份,以入院后第1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接受常规治疗者为空白组,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接受常规治疗者为对照组,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除接受常规治疗外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者为观察组,对三组患儿入院第1天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出院前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最后转归情况、住院天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入院第1天三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高于空白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3 d后三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最终转归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不是合并细菌感染的指征,抗菌药物使用无意义,应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331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例,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发病占83.69%;男女发病比例为1.88:1。②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四种类型:a、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同时减少(54.68%);b、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比率明显增高〉75%,中性粒细胞数减少(25.98%);c、白细胞总数减少,分类正常,中性粒细胞数可减少或正常(13.29%);d、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比率降低,中性粒细胞数正常(6.04%)。③病程第1周内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占77.64%。白细胞总数减少者75.83%在1周内恢复,而中性粒细胞减少者一周内恢复者仅占59.52%。(垒)伴发疾病中呼吸道疾病占82.18%,幼儿急疹次之占5.44%。⑤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其次为肺炎支原体。结论①男性婴幼儿、学龄前期患儿为高发人群。②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多发。③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类型与淋巴细胞有很大关系,外周血淋巴细胞比率增高可能是一种保护性的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幼儿急疹外周血象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出疹前后有血常规记录的幼儿急疹患儿的资料,比较出疹前和发疹期的血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结果 60例患儿出疹前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数大多低于正常;出疹后白细胞数略有回升,但中性粒细胞数下降明显,绝对值大于1.0×109 L-1者很少,出疹前后白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性粒细胞在出疹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幼儿急疹出疹前后,中性粒细胞数明显下降与病毒感染致机体出现抗病原过程的免疫反应有直接关系,属于一种保护性机制,区别于一般小儿发热,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莫扬  李智山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2):2044-2045
目的研究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探讨其免疫功能改变。方法以临床确诊并入住ICU的4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并与30例正常儿童进行比对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抗凝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CD3+CD19-)、辅助T细胞Th(CD3+CD4+)、抑制T细胞Ts(CD3+CD8+)、B细胞(CD3-CD19+)和NK细胞(CD3-CD56+)的相对计数,并计算Th/Ts值。结果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Th细胞、Ts细胞的百分率下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细胞的百分率则显著增高(P〈0.05);而两组间NK细胞百分率及Th/Ts细胞比值的变化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出现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患者外周白细胞检查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足口患者实验室检查外周白细胞并进行分析。方法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我院门诊或住院的手足几病患儿322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普通病例280例,重症病例42例,进行外周白细胞检查。结果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白细胞计数以减少为主160例,占普通病例总例数57.14%;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以增高为主30例,占重症病例总例数71.42%。普通病例中性粒细胞以减少为主175例,占普通病例总例数62.5%;重症病例中性粒细胞以增高为主32例,占重症病例总例数76.19。普通病例淋巴细胞以增高为主196例,占普通病例总例数70.00%,重症病例淋巴细胞以减少为主22例,占重症病例总例数52.38%。结论在临床诊治手足口病患儿时观察外周白细胞对手足口病的临床指导意义明显,普通病例白细胞计数以减少和正常为主,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重症病例自细胞计数以增多为主,白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临床应用中由于部分疾病临床表现不确切,如表现为普通病例但白细胞计数以增多为主,白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有出现或加重可能,指导临床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Notch信号通路在手足口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6月-201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病房和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住的82例手足口病患儿,设为手足口病组,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分为单纯组和脑炎组,对照组为外科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患儿40例,将其流行病学、临床理化特征、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和Notch配体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足口病组患儿具有更低的外周血CD3+细胞、CD3+CD4+细胞和CD3+CD8+细胞水平,更高的CD3-CD19+细胞水平(P<0.05);手足口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tch配体Dll1和Dll4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单纯组和脑炎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ll4表达和CD3+、CD3+CD8+淋巴细胞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CD3-CD19+淋巴细胞表达呈正相关(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ll4表达与脑脊液中WBC总数和总蛋白含量(S-TP)呈正相关(P<0.05)。结论 Notch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手足口病的发病;Notch配体Dll4与外周血CD3+、CD3+CD8+和CD3-CD19+淋巴细胞有较强的相关性,可能通过影响这些免疫细胞的数量和状态从而影响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的重症手足口患儿外周血中内皮素-1、TNF-α的水平,探讨其变化在EV71感染致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意义。方法以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将手足口病2、3、4期的30、30、16例患儿设为研究1、2、3组,同时设手足口病普通对照组(30例)和健康对照组(30名)。收集各研究组患儿急性期、好转期、恢复期以及普通对照组患儿急性期和健康对照组儿童的外周血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其血浆中内皮素-1及TNF-α的水平。结果研究1组各时间段血浆中内皮素-1水平变化不明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3组急性期血浆中内皮素-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并随着病情的加重呈上升趋势(P<0.05)。随着病情好转恢复,研究2、3组血浆中内皮素-1水平逐渐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与急性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研究组急性期血浆中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并随着临床分期的加重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好转恢复,研究1、2组血浆中TNF-α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研究3组则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对照组急性期血浆中内皮素-1、TNF-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细胞因子内皮素-1、TNF-α可能参与了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的损害机制,外周血中内皮素-1、TNF-α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儿病情的进展程度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白细胞(WBC)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按年龄把小于或等于1岁的患儿分为第1组,>1岁的患儿为第2组.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入院时血浆CRP及外周血WB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9例中男孩18例,女孩11例,男∶女为1.8∶1.0.≤1岁患儿11例,占37.9%,>1岁患儿18例,占62.1%.第2组患儿血清CRP浓度[(21.666 7±15.695 6)mg/L]较第1组高[(10.090 9±10.329 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 1).而两组的外周血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 8).结论 男孩患手足口病比例较高,年龄大的儿童比年龄小的儿童容易患手足口病,且血清CRP浓度也较高,但两组患儿外周血WBC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治疗前、后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100例RV肠炎患儿(A组)和60例健康小儿(B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异型淋巴细胞的数量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在治疗前A组患儿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M以及Ig G水平明显下降。在治疗后A组患儿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的水平明显上升。结论 RV肠炎患儿在治疗前、后进行异型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有助于对病毒感染的判断及了解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和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手足口病(HFMD)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儿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按照住院号的单双数,将本院收治的86例重症HFMD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2组均接受HFMD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肌注mNGF。比较2组神经系统损伤相关症状的消失时间,评价治疗前及治疗3、7d时神经功能评分及治疗前后白细胞及肌酸激酶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呕吐、易惊、肢体抖动、肌无力和嗜睡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7d时,2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白细胞及肌酸激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2组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对于HFMD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患儿,给予mNGF可有效促进受损神经组织的修复,改善神经功能,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血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指标联合检测在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应用.方法 利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385例HFMD患儿治疗前外周血IgA、IgM、IgG、C3、C4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H)含量.结果 HFMD患儿外周血IgA、C3、C4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1),IgG明显降低( P〈0.05),CRPH明显升高( P〈0.05),IgM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FMD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对患儿诊断治疗方面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手足口病患儿机体免疫功能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将236例HFMD患儿分为3组,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组(EV71组)99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感染110例(CoxA16组),有严重合并症的患儿27例纳入重症组。另将24例疝气患儿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患儿外周血各类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差异。结果HFMD患儿CD3^+、CD3^+CD4^+亚群百分比较对照组下降,且重症患儿更为明显(P<0.05)。CD3^+ CD8^+亚群百分比仅重症组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CD3^-CD16^+ CD56^+亚群百分比较EV71组、CoxA16组和对照组升高(P<0.05)。HFMD患儿CD3^-CD19^+、CD19^+CD23^+亚群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且EV71组升高更明显(P<0.05)。HFMD患儿CD4^+CD25^+ T亚群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MD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CD3^+、CD3^+CD8^+和CD3^-CD16^+CD56^+亚群百分比检测可用于监测HFMD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免疫功能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10年5~10月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病房诊治的119例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的T淋巴细胞亚群,对其中96例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确定病原.对不同样本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患儿CD3+、CD4+、CD8+绝对数均数随着患儿年龄组的增长而下降.重症病例各T淋巴细胞亚群均数值均低于普通病例(P <0.05),其中重症组CD3+、CD4+、CD8+绝对数分别(1 989.17±1 224.08)×106/L,(1 027.00±771.87)×106/L,(734.00±438.99)×106/L,普通病例组分别为(2 918.08±2 221.74)×106/L,(1 560.38±742.94)×106/L,(1 010.37±687.67)×106/L,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病毒(EV)71阳性与阴性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化学法测定70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其中普通型50例,重症型20例)和1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多巴胺(DA)水平,并分析其与血糖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清NE、E、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Ev71感染组的血清NE水平显著高于普通Ev71感染组(P〈0.05),但两组间血清E和DA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重症EV71感染组的血糖和白细胞水平、头颅和上颈髓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普通EV71感染组(P〈0.05)。重症EV71感染患儿的血清NE水平与血糖、白细胞计数及头颅和上颈髓MRI病变之间均呈正相关,而血清E和DA水平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儿茶酚胺水平显著增加,其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可作为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疗效。方法将60例HFM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包括辅以Vit C、Vit B6以及补充电解质等,观察组同时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3-0.5 m L·kg^-1·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 L中静脉滴注,1次·d^-1;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3-10万U·kg^-1·d^-1,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g·kg^-1·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 L中静脉滴注,1次·d^-1。2组均3 d为1个疗程。对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退疹、进食、溃疡愈合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2组均未发生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小儿HFMD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