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CHD)患者血脂以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将总胆固醇(TC)≥4.68mmol.L-1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1的126例CH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在同时进行CHD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每晚口服辛伐他汀。1年后复查血脂,并对临床事件做随机登记,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C、LDL-C和TG明显下降(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TC、LDL-C和TG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HDL-C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TC及LDL-C水平,同时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类、胆红素及尿酸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类、胆红素和尿酸(UA)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3例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和UA并与对照组6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CHD组血清TB和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血清UA、TC、TG、LDL-C及L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HDL-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脂类和UA水平升高、胆红素水平降低是CHD发病的危险因素,测定血清脂类、UA和胆红素对CHD诊断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老年冠心病(CHD)合并高血压(EH)患者血脂水平,检测48例老年CHD并EH患者6项血脂指标,与48例健康老年人比较,结果显示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_(100)(APoB_(10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_1(APoA_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CHD并EH组患者存在显著的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血脂、IL-6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5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及120例中青年危重症患者在入院后24 h内抽取静脉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ELISA法对血清IL-6进行测定。同时对老年危重症患者组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入院后第1个24 h的APACHEⅡ评分进行分组:分值≥20分的危重症患者共63例为组Ⅰ;分值<20分的87例为组Ⅱ。同时选择健康老年体检者40例(年龄>60岁)作为老年正常对照组。随访2周,分为死亡组(41例)及生存组(109例)。结果组ⅠTC和HDL-C水平比组Ⅱ低(P<0.05或P<0.01),组ⅠIL-6水平比组Ⅱ高(P<0.01)。死亡组APACHEⅡ分值较生存组高(P<0.01),而HDL-C水平则较生存组低(P<0.01),IL-6水平则较生存组高(P<0.01)。老年危重症患者血脂入院第一天最低,入院后各监测点血脂均比老年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老年危重症患者入院后各监测点血脂均低于同时段的中青年危重患者(P<0.05)。15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血清TC、HDL-C水平与IL-6、APACHEⅡ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IL-6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危重症患者更易出现血脂紊乱,其可能与体内炎症反应有关。血脂水平降低、IL-6水平升高对老年危重症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HD患者92例为CHD组和健康成人4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清晨空腹血脂水平及TNF-α,根据血脂水平将CHD组分为血脂正常组37例和血脂异常组55例两个亚组,比较各组间TNF-α和血脂各项水平,并对CHD组和对照组TNF-α及血脂各项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及其两个亚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示冠心病组TNF-α和TC、TG、LDL-C、VLDL-C呈正相关关系(P<0.05或0.01),而与HDL-C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TNF-α参与了CHD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TNF-α和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血脂的异常增强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C /H DL-C)与老年腔隙性脑梗塞(LI)发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利用全自动生化仪监测静脉血脂中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TC /H D L-C比值,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1)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T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DL-C 及T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LI组的TC /HDL-C比值为4.38±1.29,对照组为3.79±0.81,L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LI的危险因素有TC /HDL-C比值、LDL-C及收缩压。 结论 :血脂紊乱与LI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其中 TC/HDL-C比值较单项血脂检测更具敏感性,是腔隙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灌胃给药对去势雌性SD大鼠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只4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及药物组,药物组进行戊酸雌二醇灌胃给药;14周后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雌二醇(E2)及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药物组血清E2水平明显高于去势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去势组血清E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5);药物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去势对照组(P<0.05),LDL-C水平明显低于去势对照组(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势对照组HDL-C和LDL-C水平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TG、TC及F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戊酸雌二醇可以改善血脂,升高去势大鼠HDL-C及降低LDL-C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5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成血脂康组(28例)和安慰剂组(28例),另外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DN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血脂康组加用血脂康0.6 g/次,3次/d;安慰剂组加用外形相同含淀粉的胶囊,0.6 g/次,3次/d,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观察3组受试者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脂康组和安慰剂组早期DN患者TG、TC、LDL-C、V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血清SOD显著下降,MDA水平上升(P<0.05);血脂康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TG、TC、LDL-C、VLDL-C、MDA水平及UAE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HDL-C水平及血清SOD活性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安慰剂处理前、后患者血脂、血清SOD、MDA及UAE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DN患者存在血脂紊乱和氧化应激,血脂康可调节早期DN患者血脂紊乱,并改善氧化应激,降低UAER,对早期DN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9.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恩绩 《海南医学》2005,16(8):64-65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CHD)及其亚型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CHD患者52例与正常对照者32例,再据冠心病分型将冠心病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6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6例,测定血清胆红素和血脂水平。结果(1)CHD组及AMI组、UAP组的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AMI组和UA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CHD组的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LD-C)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时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脂的水平,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24例CHD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健康人血清,分别测定其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并计算TC/HDL-C比值。结果CHD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TC、TG、LDL-C、ApoB、TC/HDL-C均显著增高,而HDL-C、ApoA1显著降低。结论hs-CRP与血脂均为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标志物,二者联合检测对CHD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糖、血脂的变化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对30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检测。结果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C、TG,LDL-C、FPG、2hPG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P<0.01或0.05)。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与血糖、血脂异常有关,它们共同参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32例结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他汀治疗效果的研究,探讨此类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和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临床和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的32例冠心病患者在基线水平、患癌后手术前和手术后阿托伐他汀治疗6月测定其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广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水平.对照组为30例血脂检查TC均≥5.70 mmol/L的冠心病患者.结果 30例对照组患者在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个月后,TC、TG、LDL-C均显著下降,并一直持续至12个月(P<0-01),而HDL-C和Lp(a)没有显著变化.32例结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基线水平的TC、TG、LDL-C和HDL-C在其癌症确诊后均明显降低(P<0.01),而Lp(a)却增高(P<0.05),术后继续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TC、TG和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HDL-C升高(P<0.05),Lp(a)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对照组TC和LDL-C显著高于癌症组(P<0.05),后者Lp(a)显著增高(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癌症组LDL-C和HDL-C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TC和Lp(a)水平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Lp(a)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其抗肿瘤效应有关,合并冠心病的直结肠癌患者血脂谱的变化为在此类患者中进行调脂治疗的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课胚.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对30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检测.结果绝经后女性CH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C、T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HDL-C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与血脂异常有关,它参与绝经后女性CH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血型及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359例绝经后女性,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79例及对照组180例。两组分别在固定时间下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型、性激素五项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的FSH、TC、HDL-C增高(p<0.01),E2、HDL-C下降明显(p<0.01)。冠心病组的 ABO 血型分布为 A > B> O >AB,与对照组为 O > B>A > AB 。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组间O 型与A 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2与TC、LDL-C、A型血与冠心病发生呈负相关性(p<0.01),与HDL、O型血呈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女性体内E2水平、血型与LDL-C水平一样同为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糖耐量减退(IGT)患者血糖与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按照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建议的新标准筛选IGT患者496例(即IGT组),糖耐量正常人群1514例(即对照组),并对两者的空腹血浆葡萄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TC/HDL-C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IGT患者组的FBG、TG、TC/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C、LDL-C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IGT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彭云珠  郭涛  郑圆圆  杨萍  华宝桐  潘家华  赵玲 《重庆医学》2012,41(16):1601-1603
目的了解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改变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住院病历资料的方式,研究206例发生AMI的冠心病患者(AMI组)和240例未发生AMI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部分血液生化指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并对部分AMI组患者进行回访调查。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三酰甘油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概率与年龄、HDL-C两种因素有关(P<0.05),其中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1.922),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1.4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成功回访的112例AMI患者1年内发生不良事件概率与年龄和住院期间LDL-C水平有关(P<0.05),与住院期间LDL-C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287),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672)。结论发生AMI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较未发生AMI患者低,AMI患者住院期间及1年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与血脂水平、年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叶云  张爽  江泳  黄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8):1023-1026
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与病人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肝硬化病人一般资料,根据病人有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分为观察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82例)和对照组(肝硬化,123例)。比较2组病人一般资料和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进行ROC曲线分析。根据观察组病人上消化道出血量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分析血脂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2组病人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病人TC、LDL-C和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1);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大于单一指标诊断,其中当TC≤2.69 mmol/L,HDL-C≤0.98 mmol/L,LDL-C≤1.61 mmol/L,肝硬化病人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均会增加(P < 0.01);2组病人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症组病人TC、LDL-C和HDL-C水平均高于重症组(P < 0.05~P < 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G与疾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0.05),TC、LDL-C和HDL-C均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 < 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血脂水平显著降低,且均与出血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可作为肝硬化病人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化降糖配合罗格列酮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影响。方法:将72例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给予强化降糖治疗,观察组36例给予强化降糖配合罗格列酮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并随访12个月以上。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统计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的69.44%(P<0.05);2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均有降低(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均有升高(P<0.05~P<0.01),且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的下降幅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的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随访期间,观察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22.22%,低于对照组的44.44%(P<0.05)。结论:强化降糖配合罗格列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可明显改善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