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忠民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8):1368-1370
目的:分析了解恶性肿瘤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找出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9月~2002年9月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按统一设计的调查项目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率为8.5%,明显高于同期其他住院患者的感染率3.83%,P<0.001;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39.39%)为主,其次为下呼吸道(30.30%),胃肠道(18.18%),泌尿道(4.55%);感染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随住院时间延长而延长;医院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细菌35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57.20%,革兰氏阳性菌占17.1%,真菌占25.71%.结论:医院感染随年龄的增长,住院周期的延长而增加.放、化疗综合者其感染率显著高于单一治疗,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可溶性Fas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血浆sFas值,并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涂片中骨髓瘤细胞数作相关分析.同时测定其中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前后sFas水平.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sFa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36±6.87)μg/L,vs(5.58±2.78)μg/L,P<0.01].其中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前sFas水平显著高于化疗后完全缓解时(P<0.01).此外,骨髓涂片中骨髓瘤细胞数高者(≥15%)sFas水平显著高于骨髓瘤细胞数低者(<15%)[(13.86±7.10)μg/L,vs(6.36士3.34)μg/L,P<0.01].结论提示血浆sFas 水平升高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VMTP方案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难治性或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别或先后采用MP方案及VMCP方案进行化疗,每隔4周施行一次,观察疗效及药物毒副作用.结果2例获得部分缓解,6例出现进步,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1.5%;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HP为主的VMTP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34例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误诊漏诊原因.方法:对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脏损害的发生率为39.1%(18/46),以慢性肾功能不全最常见.骨髓浆细胞数量和尿本-周蛋白与肾功能损害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P<0.01),贫血、β1-MG及多发性骨损害与肾脏损害有相关关系(P<0.05).首发症状缺乏特异性,误诊率70.6%.结论:骨髓浆细胞增殖及尿链蛋白产生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肾脏损害的主要原因.对于不明原因的贫血、骨痛、蛋白尿、高球蛋白血症和骨折,应及时进行本-周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电泳测定,多部位的骨髓穿刺、活检和骨X线摄片,避免误诊漏诊.联合化疗及保护肾功能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医院肺炎发病与预后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化疗后医院肺炎的发病率、致病菌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以常规方法留痰培养,使用梅里埃细菌全自动鉴定系统鉴定细菌,并用Kirby-Bautr法做普通药敏试验。结果:27.3%的患者化疗后发热,11.3%的患者发生肺炎。68份阳性培养共检出13个菌属,72株细菌和两种霉菌。单一细菌的感染率为76.5%,两种细菌的感染率为23.5%,合并霉菌感染率为22.1%。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率显著搞于革兰氏阳性菌(P<0.01)。结论:肿瘤患者化疗后医院肺炎发病率较高,其致病菌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菌,而且多数对氨基苷类抗生素、哌拉西林和诺氟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90(HSP90)mRNA、β2-微球蛋白(β2-MG)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9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骨髓瘤组,并分为ISS I期26例、ISS II期36例、ISS III期32例;同期选取9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HSP90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β2-MG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HSP90 mRNA与β2-MG水平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与血清HSP90 mRNA、β2-MG表达水平的关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骨髓瘤组血清HSP90 mRNA、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多发性骨髓瘤ISS III期患者血清HSP90 mRNA、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ISS II期和ISS I期患者,ISS II期患者血清HSP90 mRNA、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ISS I期患者(P<0.00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HSP90 mRNA与β2-MG水平呈正相关(r=0.630,P<0.001)。HSP90 mRNA高表达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年生存率(35.42%)明显低于HSP90 mRNA低表达患者(63.04%)(P<0.01);β2-MG高表达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年生存率(35.56%)明显低于β2-MG低表达患者(61.22%)(P<0.05)。血清HSP90 mRNA、β2-MG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SP90 mRNA、β2-MG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检测二者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病情评价及预后评估有潜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预防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FN-γ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PAD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带状疱疹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IFN-γ、IL-6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患者(20.0%)(P<0.01);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及乏力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伐昔洛韦能够有效预防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期间带状疱疹的发生,不影响化疗的疗效,同时安全性较高,并能够调节IFN-γ、IL-6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白血病(AL)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9年间住院的116例老年A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致病菌和易感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人组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人组116例中发生医院感染73例(62.9 %),感染死亡38例(52.1 %),明显高于同期非老年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以口腔和呼吸道感染为主;多部位感染、重症感染高于非老年人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时间及住院季节是老年人AL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AL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感染死亡率高,外周血ANC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天数及住院季节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发热时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例AML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IL-8、IL-6水平。结果:血清IL-8和IL-6水平在AML患者发热第1天均升高,其中病原学检查阳性组显著高于原因不明发热组(P均<0.002)和仅有临床感染证据组(P均<0.05),仅有临床感染证据组也较原因不明发热组增高(P均<0.02),且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者较革兰氏阳性菌感染者增高明显(P均<0.01);IL-8和IL-6呈显著正相关(r=0.841,P<0.001),并均与体温呈正相关(r=0.447和0.570,P<0.005和P<0.001);并发败血症死亡患者的血清IL-8、IL-6水平呈持续增高。结论:应用夹心法ELISA联合检测血清IL-8、IL-6水平,将有助于确定AML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发热时的早期感染及其严重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促进骨髓造血功能重建和对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有计划用药,追踪观察分析研究。结果 AL初治患者应用rhG-CSF组化疗后ANC<0.5×109/L的持续时间为(8.4±2.1)d,医院感染持续时间为(8.5±4.8)d,短于对照组的(14.6±4.6)d和(12.8±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AL巩固治疗患者应用rhG-CSF组化疗后ANC<0.5×109/L的持续时间为(5.6±1.6)d,医院感染持续时间为(5.2±2.3)d,短于对照组的(11.0±2.4)d和(10.5±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医院感染率AL初治和巩固治疗患者应用rhG-CSF组分别为80.00 %和42.86 %,对照组为87.50 %和58.3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国产rhG-CSF能够促进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的重建 ,缩短医院感染持续时间,而不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开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的288例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8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1例,感染率为14.24%;感染部位分布:肺部27例、颅内7例、泌尿系3例、血液2例、切口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中输血是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部位、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手术中输血是颅内肿瘤开颅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内肿瘤开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4.24%,主要感染部位是肺部,实施幕下肿瘤手术、手术中输血和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大于2 d 的患者颅内肿瘤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较高,应采取合理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和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肿瘤专科医院恶性肿瘤院内感染1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化疗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化疗科住院的3 316例患者中123例发生院内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感染部位、感染致病菌、患者年龄、肿瘤期别、住院时间等,并初步探讨院内感染的防治。结果本组院内感染率、病死率为3.8%、17.1%。感染与年龄、肿瘤期别、抗肿瘤治疗和侵袭性操作密切相关。感染主要部位是下呼吸道、泌尿道,分别占53.7%、16.3%。病原体阳性患者112例,共检出致病菌株127例,有9例为合并几种菌感染。感染主要菌种为革兰氏阴性菌占67株(52.8%),其中前3位是肺炎鲍曼不动杆菌18株(14.2%),克雷伯菌16株(12.6%),铜绿色假单胞菌14株(11.0%)。真菌36株(28.3%);革兰氏阳性菌24株(18.9%),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常由条件致病菌引起,住院时间长、放化疗结合、老年及晚期肿瘤患者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院内感染,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68例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资料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率为3.1%,真菌感染发生部位依次为呼吸道(60.3%)、消化道(22%)、泌尿道(10.3%)等,病原体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63.2%)、热带假丝酵母菌(14.7%)、光滑假丝酵母菌(7.3%)、克柔假丝酵母菌(5.8%)。结论: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真菌感染以呼吸道部位最多、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采取化学治疗合并医院感染的24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送检的感染性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感染的部位、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构成比及不同种类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呼吸道所占比例最高,137例占57.1%,泌尿道感染次之,54例占22.5%;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162株占67.5%,革兰阳性菌次之63株占26.3%,真菌15株占6.2%;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林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林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真菌对氟康唑、氟胞嘧啶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对于化疗后合并院内感染的肺癌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能够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其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的2775例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7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216例并发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7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0.93%;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21株占56.0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68株占31.48%,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27株占12.5%,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216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中,肺癌患者最多,占44.91%;肿瘤分期以Ⅳ期患者感染为主,占56.48%;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放化疗、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应用、激素的使用等。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因此针对易感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孙月丽  赵擎宇 《癌症》2009,28(5):543-548
背景与目的: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不仅给肿瘤的治疗带来困难,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主要对发生医院感染的肿瘤住院患者的易感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2007年发生医院感染的95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XCEL8.0和SPSS10.0对医院感染一般情况、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952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分离出了病原菌794例,检出率为83.4%。其中检出革兰阴性杆菌321例,占所有病原菌的40.4%,主要是大肠埃希菌感染;真菌265例,占33.4%,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革兰阳性球菌208例,占26.2%,主要是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感染。药敏结果提示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敏感,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则在90%以上: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此次调查中没有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细菌,而对氨苄西林耐药严重:真菌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及氟胞嘧啶敏感,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稍差。结论: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2007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临床用药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真菌感染和细菌耐药,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60例肿瘤患者中因化疗导致粒细胞缺乏后死亡的10例患者为病例组,粒细胞缺乏后治愈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粒细胞缺乏发现时ECOGPS评分〉2分,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合并Ⅲ-Ⅳ度消化道反应,粒细胞缺乏后最低中性粒细胞〈0.1×10 9/L以及粒细胞缺乏时食欲差是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粒细胞缺乏发现时PS评分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000、0.044)。结论:粒细胞缺乏发现时PS〉2分,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是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节律性化疗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研究。方法对8例初治伴严重并发症老年MM患者均给予节律性化疗:硼替佐米1mg/m^2·qw+地塞米松10mg/qw,4周为1个疗程(VD),休息1个月,重复上述方案,共化疗6个疗程。结果8例患者中有效率为100%。1~2个疗程后完全缓解6例,完全缓解率为75%,另2例患者化疗1~2个疗程后获得部分缓解,但分别于化疗后6个月一1年死于感染和出血。结论硼替佐米节律性化疗对伴有严重并发症的MM患者,疗效显著,且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节律性化疗在MM中的作用机制与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是否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院内感染的细菌培养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分析2003年3月-2013年5月10年间治疗的110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资料,观察院内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状况。结果:在110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中,28例感染泌尿系统疾病,占25.5%;尿潴留感染者37例,占33.6%;其他并发症感染者为5例,占4.5%。分离出9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占34.3%;革兰阴性菌50株,占50.5%;其他菌种15株,占15.2%。感染的病原菌以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真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药物耐药性强,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强。所有病原菌对庆大霉素耐药性强,对去甲万古霉素耐药性最低,尤其是革兰阴性菌。结论: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应正确掌握病原菌的感染分布状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术后中心静脉导管(CVC)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寻求有效的预防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住院的大肠癌手术患者(手术组)留置CVC的感染情况,并分析感染的相关因素。与同时期62例术后化疗患者(化疗组)留置CVC的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组中7例(7.00%)发生CVC相关性真菌感染,其中6例单纯CVC感染,1例同时合并真菌血症。7例患者均为念珠菌感染,主要为近平滑念珠菌57.1%(4/7)。其感染与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有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肿瘤大小、分期、导管留置时间和置管位置无关。6例患者拔除CVC后感染自愈,1例真菌血症患者抗真菌治疗后痊愈。化疗组没有患者发生导管相关真菌感染,与手术组感染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5。结论:大肠癌手术后CVC相关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近平滑念珠菌,吻合口瘘可能是其高危因素,及时拔除感染的CVC,可有效地防治导管相关的血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