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石蜡组织中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human equilibritive nucleosidetransporter 1,hENT1)mRNA表达水平与接受吉西他滨方案化疗的患者临床病理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ENT1 mRNA表达水平,并比较其表达水平与接受吉西他滨化疗的患者临床病理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hENT1 mRNA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及肿瘤病理特征无相关性。结果:hENT1 mRNA高表达组患者经含吉西他滨方案化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7.5月、总生存期36月,两组间无进展生存期(P=0.420)、总生存期(P=0.707)。但是从生存曲线分析,hENT1 mRNA高表达的NSCLC患者可能从吉西他滨治疗中获益,可能获得更长无进展生存期的趋势。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与肺癌患者总生存期(P=0.02)、无进展生存期(P=0.008)显著相关。hENT1 mRNA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病理特征无相关性,可能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无关。结论:hENT1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含吉西他滨药物化疗的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肿瘤组织的分期可能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RT-PCR法检测STMN1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石蜡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紫杉醇治疗疗效以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135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正常肺组织中STMN1 mRNA的表达,探讨STMN1 mRNA表达水平与紫杉醇类药物化疗效果的关系。通过随访STMN1 mRNA不同表达水平的患者,探讨STMN1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STMN1 mRNA表达水平在肺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21)。STMN1 mRNA低表达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13.0个月,而高表达者为8.0个月(P=0.037)。紫杉醇类化疗方案在STMN1 mRNA 高表达组中的疗效显著低于 STMN 1 mRNA 低表达组(P=0.028),而在无紫杉醇类化疗患者中,两组之间疗效评价差异没有显著性(P=0.912)。结论:STMN1 mR-NA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STMN1 mRNA高表达与较短的生存期相关,STMN1 mRNA表达水平与紫杉醇类药物化疗效果有关。mRNA高表达组的患者化疗疗效较差,提示STMN1 mRNA高表达对紫杉醇耐药。  相似文献   

3.
曹宝山  朱翔  尹文琤  陈森  王墨培  马力文  梁莉 《肿瘤》2012,32(11):919-924
目的:通过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一线含铂化疗方案疗效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一线含铂方案化疗的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患者组织标本中Nrf2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Nrf2表达与一线含铂化疗方案的疗效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Nrf2的表达存在个体差异,总阳性率为34%(17/50);其中年龄≥70岁患者Nrf2的阳性率为58.3%(7/12),明显高于<70岁患者的26.3%(10/38)(P=0.041);发生远处转移患者中Nrf2阳性率为46.7%(14/30),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患者的15.0%(3/20)(P=0.02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Nrf2表达与患者的年龄(r=0.370,P=0.020)、远处转移(r=0.289,P=0.042)、化疗疗效(r=0.315,P=0.026)、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r=-0.393,P=0.006)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r=-0.309,P=0.029)均有相关性。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Nrf2表达是一线含铂化疗方案疗效和PF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Nrf2的表达是预测含铂方案疗效和PFS的独立预测因素,其有望成为临床上选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方案的理想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的表达水平。结果76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84%,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吸烟指数无关;ERCC1表达阳性组化疗有效率(17.86%)低于阴性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表达阳性组中位生存期(MST)(10个月)短于阴性组(14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蛋白表达水平是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一个预测指标,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AG-1 324位点 (C-T, rs11551682) 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对含铂类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关系, 探讨其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方案选择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 方法对142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BAG-1 324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 采用紫杉醇/顺铂 (TP) 或长春瑞滨/顺铂 (NP) 的方案化疗, 3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用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含铂化疗方案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14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 BAG-1 codon324存在3种等位基因型,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 77.46%(110/142)、 C/T 22.54% (32/142) 和T/T 0例; 含铂化疗方案总有效率 (CR+PR) 为32.39%, 其中CR 4例, PR 42例, SD 55例, PD41例。携带BAG-1 codon 324 C/C基因型的个体对含铂化疗方案的化疗敏感性是BAG-1 codon324 C/T基因型携带者的2.852倍(95%CI 1.133~7.182, P=0.026); 携带BAG-1 codon324 C/C基因型患者与C/T基因型患者PFS、 OS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5.7个月 vs 5.3个月, P=0.002; 8.1个月 vs 7.7个月, P=0.013)。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 BAG-1 Codon324位点基因型为C/T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是C/C基因型患者的1.870倍 (P=0.002)。结论: BAG-1 codon324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含铂化疗方案的化疗敏感性相关, 携带C/T基因型患者可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P型铜转运ATP酶(ATP7A)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9例未接受手术及放疗而只接受含顺铂方案一线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TP7A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ATP7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ATP7A的免疫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细胞质, ATP7A的标本阳性率为41.6%(37/89), 而在间质及正常肺组织均未见表达; ATP7A表达状态与含顺铂方案的化疗反应及组织分化分级呈正相关(P=0.001, P=0.039), 而与年龄(P=0.469)、性别(P=0.442)、分期(P=0.436)、PS(P=0.361)、组织学分型(P=0.670)及CEA水平(P=0.661)无关; 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ATP7A阳性表达的患者总生存(OS)低于ATP7A阴性表达患者(P=0.021);单因素分析显示ATP7A、分期、PS、CEA水平和组织分化分级和OS呈正相关(P值=0.021、P=0.019、P=0.004、P=0.022、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ATP7A、分期、CEA水平和组织分化分级是接受含铂方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子(P=0.045、P=0.001、P=0.003、P=0.009)。  结论  ATP7A在大部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 ATP7A表达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分化分级、含铂方案化疗疗效及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 提示ATP7A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以作为含铂方案化疗的疗效预测因子及生存期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肺瘤平膏合并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例健康受试者和3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DC亚群、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含量。所有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n=18)和化疗组(n=19),中医组即在化疗的同时接受中药肺瘤平膏治疗,化疗组为单纯接受化疗。[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髓系树突状细胞(MDC)较正常人低表达(0.72±0.08VS0.56±0.18)(P〈0.01),机体免疫功能显著下降。中医组患者MDC含量(0.93±0.23VS0.33±0.24)、MDC/LDC比值(2.97±1.56VS1.39±0.57)较化疗组提高(P〈0.01),中医组CD3^+(72.53±6.25VS65.26±10.66)、CD4^+细胞数量(41.44±10.86VS31.56±7.58)、NK细胞含量(25.23±13.45VS16.5±11.30)及CD4^+/CD8^+比值(1.92±0.64VS1.07±0.49)均提高,CD8+细胞含量(25.60±9.46VS32.19±8.67)则下降(P〈0.05)。[结论]中药肺瘤平膏结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有调整体内免疫反应向Th1方向极化,从而调动细胞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的表达及其与铂类化疗药物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蛋白表达。所有患者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化疗。结果 69例晚期NSCLC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9.13%(27/69),鳞癌为41.94%(13/31),腺癌为36.84%(14/38),ERCC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无关(χ2=0.1859,P=0.6663)。鳞癌患者ERCC1蛋白表达阴性者化疗有效率为44.44%,ERCC1阳性者化疗有效率为7.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8);腺癌患者ERCC1表达阴性者化疗有效率为33.33%,ERCC1表达阳性者化疗有效率为21.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82)。不论鳞癌还是腺癌患者,ERCC1表达对患者生存期均无明显影响(P均〉0.05)。结论 ERCC1蛋白表达与晚期NSCLC患者的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尤其是鳞癌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一线GC方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83例,均接受吉西他滨1250mg/m2(38例)或1000mg/m2(45例)联合卡铂(AUC=5)化疗。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和比较。[结果]吉西他滨高剂量组(1250mg/m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2个月,低剂量组(1000mg/m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8个月(P=0.67),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4.5个月和15.8个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5)。两组有效率分别为31.6%和35.6%(P=0.7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9%和73.3%(P=0.55)。吉西他滨高剂量组血小板降低比例高于低剂量组。[结论]与1250mg/m2化疗组相比,吉西他滨1000mg/m2联合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生存期相当,但不良反应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RCC1、β-tubulin Ⅲ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辅助化疗药物铂类、紫杉类的相关性,为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辅助化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β-tubulin Ⅲ在89例手术完全切除并行含铂辅助化疗的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行数据处理,回顾性分析ERCC1、β-tubulin Ⅲ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β-tubulin 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1%,53.9%.ERCC1表达阴性者在含铂化疗组有更长的无瘤生存期(P=0.000)和总生存期(P=0.000);β-tubulin Ⅲ表达阴性者在含紫杉类化疗药物组有更长的无瘤生存期(P=0.003)和总生存期(P=0.004).ERCC1和β-tubulin Ⅲ表达均阴性者在铂类联合紫杉类化疗组有更长的无瘤生存期(P=0.000)和总生存期(P=0.001).结论:ERCC1表达阳性、组织病理分化低、全肺切除是影响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危险因素.ERCC1的表达与铂类化疗相关,β-tubulin Ⅲ的表达与紫杉类化疗相关,表达阴性者预后较好;ERCC1、β-tubulin Ⅲ表达均阴性者在铂类联合紫杉类化疗组中预后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表达水平与铂类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 和 ASCO 数据库。纳入的文献均为公开发表的全文文献,所有数据均从原文获得。收集关于接受铂类化疗方案的 NSCLC 患者 BRCA1的表达水平(高表达/阳性与低表达/阴性)与化疗反应率的文章。采用 Cochrane 协作网RevMan 5.2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项研究,共1273例患者。其中 BRCA1高表达/阳性患者720例,铂类化疗有效患者243例,总有效率33.75%。BRCA1低表达/阴性患者553例,铂类化疗有效患者244例,总有效率44.12%。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不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 =0.03,I2=4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合并 OR 值为0.63,95% CI 为0.50-0.80,Z =4.09,P ﹤0.0001。结论:在 NSCLC 患者中,BRCA1低表达/阴性者接受铂类化疗的疗效优于 BRCA1高表达/阳性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诊断NSCLC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治NSCLC患者40例及健康志愿者50例,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CK19mRNA,相对定量分析结果。结果: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CK19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29/40)、14.0%(7/50),差异显著(P〈0.05);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9±0.44、0.28±0.12,有显著差异(P〈0.05)。阳性表达率与原发肿瘤部位、原发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无相关性;相对表达量在中央型、T3+T4、Ⅲ期+Ⅳ期及低分化患者数值较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鳞癌患者高于腺癌,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K19mRNA作为Real—time RT—PCR法检测NSCLC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记物,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但特异性仍需提高,应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研究及随访。相对定量分析是一种值得推荐、准确简便的荧光实时相对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静  荣福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3):491-494
目的:探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区域淋巴结及外周血LunxmRNA表达对肺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43例初治NSCLC患者、2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的外周血和术前经TBNA所获得的区域淋巴结,及10例健康人外周血的LunxmRNA表达。结果:NSCLC患者外周血LunxmRNA表达阳性率为51.16%(22/43);术前获得的64枚区域淋巴结LunxmRNA阳性率为93.75%(60/64),与病理阳性率70.31%(45/64)比较有显著差异;区域淋巴结Lunx的检出率要比常规病理和外周血Lunx的检出率高(P〈0.01)。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与细胞分化程度、术前临床分期均存在密切关系(P〈0.05)。而对照组的所有标本只有1枚淋巴结检出LunxmRNA。结论:检测外周血和术前区域淋巴结LunxmRNA表达可作为诊断早期NSCLC患者微转移的参考指标,有助于完善病理C-TNM分期并指导临床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EG-1基因表达下调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373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人MTDH/AEG-1(NM-178812)为靶标设计shRNA序列,慢病毒介导将AEG-1 shRNA转染至胶质瘤U373细胞中。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测定转染前后AEG-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克隆形成实验评估AEG-1基因下调后U373细胞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AEG-1下调后U373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结果:通过慢病毒介导的shRNA转染,构建了AEG-1表达稳定下调的U373-shAEG-1细胞系,有效抑制了胶质瘤U373细胞中AEG-1的表达(抑制率84%,P<0.05),增加了凋亡细胞的比例(13.07%±0.28%,P<0.05),并提高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比例(58.18%,P<0.01),且AEG-1基因表达下调后U373细胞的D0值 (1.60Gy) 和Dq值 (1.06Gy)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细胞(P<0.05)。结论:下调AEG-1可以增强人脑胶质瘤U373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及干预细胞周期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循环癌细胞的Lunx mRNA表达情况,探讨全身化疗对外周血循环癌细胞的影响。 方法 NSCLC组为63例中晚期NSCLC患者,化疗方案为含铂类的两药联合方案,化疗2周期后评价客观疗效。分别在化疗前、化疗1周期后、化疗2周期后抽取外周血静脉血。肺部良性疾病患者10例和健康志愿者10例为对照组。用RT PCR法检测外周血中循环癌细胞Lunx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NSCLC组化疗前外周血Lunx mRNA阳性表达率为73.02%,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均没有表达。外周血循环癌细胞Lunx mRNA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不同病理类型、行为状态评分的关系不密切,而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4)。化疗完成2周期的60例中CR 0例,PR 21例、SD 23例、PD16例。外周血Lunx mRNA阳性率在化疗1周期和2周期后均为38.33%,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0)。Lunx mRNA阳性率在PR、SD、PD三个亚组分别为23.81%、26.09%、75.00%,PR组和SD组的阳性率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0),而PD组与化疗前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 结论 Lunx mRNA是检测NSCLC外周血微转移的良好分子标志物。患者临床分期越晚,外周血循环癌细胞阳性率越高。全身化疗可显著降低有效或稳定患者的外周血循环癌细胞检出率,对病情进展的患者则没有作用,而且这种变化在化疗初始阶段即已出现,可帮助我们提前判断化疗对病情的控制情况,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2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24在73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D24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正常肺对照组中CD 2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2%和30%,两者差异显著(p=0.001).CD24的表达在各个临床病理参数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CD24高表达患者的死亡风险较低表达者明显升高(RR=2.20,95%CI=1.023-4.731,P=0.044),累积生存率显著降低(P=0.036),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CD24的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5).结论:CD2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增高,其表达对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和意义。方法:应用RT-PCR及Western-blot印记法检测30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15名健康对照组血清HMGB1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血清HMGB1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在非小细胞肺癌中,HMGB1的表达与TNM分期和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均<0.05),但与吸烟、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均>0.05)。高、中、低分化肺癌中HMGB1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43±0.10)、(0.75±0.31)、(0.98±0.24),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病例中HMGB1蛋白的表达量为(0.62±0.29),明显低于Ⅲ、Ⅳ期(0.85±0.32)(P<0.05)。结论:HMGB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与肺癌TNM分期及细胞分化有关,可能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和预后判断的一种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以探讨ET-1、VEGF在肺癌组织血管形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40例NSCLC组织标本中ET-1、VEGF的表达及MVD。结果:ET-1、VEGF在NSCLC组织表达率分别为55%(22/40)、62%(25/40),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8%(1/12)、0%(0/12)及正常对照组(0/10)、(0/10)(P〈0.01);ET-1、VEGF表达阳性组MVD(26.23±3.52、23.40±5.29)显著高于ET-1、VEGF表达阴性组(15.46±4.85、16.40±3.85);ET-1、VEGF表达和MVD在低、中、高分化癌中存在显著差异[ET-1(0.212±0.031vs0.147±0.015VS0.103±0.032)、VEGF(0.267±0.023VS0.166±0.021vs0.112±0.012)、MVD(26.75±3.20VS23.14±3.38VS16.15±3.22)](P〈0.01或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ET-1、VEGF表达和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ET-1(0.198±0.037VS0.141±0.032)、VEGF(0.256±0.022VS0.154±0.037)、MVD(27.62±3.58VS17.13±3.13)](P〈0.01或P〈0.05)。结论:ET-1、VEGF调控肺癌组织血管形成,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单药多西他赛作为二线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3例经病理和(或)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曾用含有铂类方案化疗,治疗后复发或进展接受多西他赛75rag/甜静滴1小时,第一天,每3周重复。结果:可评价疗效33例中,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12.1%(4/33),稳定(SD)51.5%(17/33),进展(PD)36.4%(12/33),有效率12.1%(4/33),中位生存期8.5个月,1年生存率33.3%(11/33)。不良反应主要是血液学毒性,可以耐受。结论:多西他赛单药用于二线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抑制细胞(MDSCs)的比例及其对CD8+T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30例NSCLC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抗体染色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MDSCs中CDllb、CD14和CD33的表达;磁珠分选法分离、纯化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s及健康者外周血中的CD8+T细胞,1∶1共培养72小时,用ELISA法测定24、48、72小时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NF-γ水平.结果:30例进展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为(25.1±16.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8.2±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观察到MDSCs比例与患者年龄、性别、分期及病理类型有关(P >0.05);ELISA法显示:与CD8+T细胞单独培养组相比,MDSCs与CD8+T细胞组共培养24、48、72小时的培养上清IFN-γ水平由(201.3±14.57) ng/ml逐渐下降为(163.33±7.77) ng/ml、(132.0±6.9) ng/ml和(79.67±7.09) ng/ml,明显降低(P<0.05).结论:进展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MDSCs的比例较健康者明显升高,且对CD8+T细胞有抑制作用,MDSCs增多可能是NSCLC患者发生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