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的 HRCT 征象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提高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111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肺腺癌69例,肺鳞癌30例,小细胞肺癌12例。进行 HRCT 扫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及 NSE)检测,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 HRCT 征象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111例肺癌中分叶征102例,毛刺征59例,胸膜凹陷征49例,血管集束征26例,空泡征55例。CEA 在肺腺癌中的浓度最高[(13.43±24.81)ng/mL],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浓度最高[(17.81±31.21)ng/mL],NSE 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浓度值最高[(47.48±57.32)ng/mL]。不同 HRCT 征象的肺癌 CEA 浓度和 CY-FRA21-1浓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 CEA 浓度没有统计学差异。肺鳞癌的 CYFRA21-1浓度高于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P <0.05)。小细胞肺癌 NSE 浓度显著高于肺鳞癌和肺腺癌(P <0.05)。结论:CEA、CYFRA21-1和NSE 平均浓度值最的依次是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CYFRA21-1浓度、NSE 浓度的显著升高分别提示肺鳞癌、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性较大。有胸膜凹陷征的小细胞肺癌 NSE 的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煤工尘肺小叶间隔线在高分辨率CT(HRCT)上的基本形态和病理基础。方法28例有煤尘接触史的尸解全肺标本,固定、干燥,进行冠状面HRCT扫描。选取HRCT上线样影丰富的肺标本薄片进行冠状面大切片(50~150μm)和组织学切片(5~8μm)制作。分析比较小叶间隔线在HRCT上的形态。结果28例肺标本中HRCT扫描发现23例有不同类型的小叶间隔线。以规则型小叶间隔线为主10例,无尘肺9例、Ⅰ期1例;以不规则型小叶间隔线为主10例,无尘肺2例、Ⅰ期2例、Ⅱ期6例;破坏型小叶间隔3例,Ⅱ期2例、Ⅲ期1例。规则型与不规则型(q=4.3831,P=0.0024)、规则型与破坏型小叶间隔线(q=5.4715,P=0.0006)在不同期别煤工尘肺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上规则型小叶间隔线主要表现为小叶间隔水肿(10/10)、小叶间隔内炎性渗出(8/10)和局限于小叶间隔内的纤维化(9/10);不规则型小叶间隔线主要表现为小叶间隔内及邻近小叶实质煤尘沉积(13/16)和纤维化突破小叶间隔(1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值均〈0.05)。破坏型小叶间隔线是由于纤维融合块、肺气肿等造成小叶间隔线移位和破坏。结论规则型、不规则型和破坏型小叶间隔线并存于各期煤工尘肺和煤尘接触者中,其代表的是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不同量的煤尘沉积。  相似文献   

4.
煤工尘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认识煤工尘肺 (coalworker′spneumoconiosis ,CWP)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表现、病理形态及对CWP合并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CWP尸检离体肺脏 12例 ,制成充气膨胀固定标本 ,行CT扫描 ,观察淋巴结大小及病理改变。 (2 )CWP 71例 ,CWP合并肺癌 2 2例 ,观察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表现。结果  (1)单纯型CWP的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以 3级纤维化改变多见 ,4级纤维化仅见于复杂型。 1例复杂型CWP的淋巴结累及邻近的支气管和血管 ,并与肺内进行性大块纤维化 (progressivemassivefibrosis ,PMF)融合。 (2 )复杂型CWP平均每例淋巴结数多于单纯型(t=4 0 0 9,P <0 0 1)。在分布上 ,7区淋巴结肿大最多见。其次依次为 10R、5、4L及 4R区。CWP淋巴结短径均 <3cm ,>2cm者占 7 4%。 (3)淋巴结钙化发生率为 6 1 1% ,蛋壳状钙化仅占 14 7%。(4)CWP合并肺癌的淋巴结短径 >2cm者占 2 0 8% ,比CWP多见 (χ2 =2 1 5 97,P <0 0 1) ;>3cm者为 7 6 %。结论 CWP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短径于 1cm大小已有尘性纤维化及煤矽结节形成。短径 >2cm的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在CWP合并肺癌多见 ,>3cm的淋巴结对CWP合并肺癌与PMF的鉴别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周围型肺癌(以下简称肺癌)螺旋CT征象与组织病理学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原发性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及组织病理类型,对各种CT征象及其组织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对照。结果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病灶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鳞癌病灶的分叶征较其他组织学类型病灶多见(P<0.05),且多伴有肺炎;腺癌病灶的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较其他组织学类型病灶多见(P<0.05),且多伴有胸腔积液;肺泡癌病灶的空泡征较其他组织学类型病灶多见。不同病理类型病灶的平扫CT值,增强60s后CT值及CT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与组织病理类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CT检查可为周围型肺癌初步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征象和动态CT增强表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术前行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并观察其征象并测量感兴趣区CT值。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表达抗体CD34,并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肿瘤微血管密度与周围型肺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CT影像上肿瘤直径、分叶征、棘状突起、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纵隔淋巴结转移均有密切相关(P<0.05),而与毛刺征无关(P>0.05);肺腺癌的强化幅度略高于鳞癌,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与鳞癌的强化幅度均与其MVD值呈正相关(r=0.619,P<0.05;r=0.586,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CT征象和动态CT增强有助于对肺癌的血管密度和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癌病理特征、CT征象与EGFR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住院患者96例,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接受肺薄层高分辨率CT检查,并于术后进行组织病理分析确诊为肺腺癌。所有病灶均进行EGFR基因检测,统计患者临床病理、组织病理以及CT检测表现,分析其与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经分析存在EGFR基因突变患者46例,EGFR基因未突变50例,主要为19号外显子和21号外显子突变,无吸烟者EGFR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于吸烟者(P <0.05);病灶直径3 cm以下EGFR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于3 cm及以上(P <0.05),有胸腺侵犯者EGFR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于无胸腺侵犯者(P <0.05);病灶含实性成分灶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纯磨玻璃病灶(P <0.05),有毛刺征灶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无毛刺征灶病灶(P <0.05),有胸膜凹陷征灶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无胸膜凹陷征灶(P <0.05); EGFR基因突变患者TTP、BV水平高于EGFR基因未突变者(P <0.05)。结论病灶直径在3 cm以下,存在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癌临床病理类型与肿瘤CT征象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肺癌病理及CT征象,行统计学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 CT征象中,磨玻璃征发生率最高(24.17%),其次是空洞(14.17%),钙化发生率最低,仅为5.83%;腺癌磨玻璃征发生率(46.51%)远高于鳞癌(9.26%)和小细胞癌(17.39%),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肿瘤CT边缘征象,分叶和毛刺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5.83%、51.67%,其次胸膜凹陷征(31.67%)、血管集束征(20.83%);腺癌发生胸膜凹陷征明显高于其他2组(55.81%,24.07%,4.3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腺癌分叶、毛刺以及血管集束征发生率较鳞癌和小细胞癌高.CT上腺癌磨玻璃征和胸膜凹陷征明显高于鳞癌和小细胞癌(P<0.01).结论 肺癌的CT征象与临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肺癌CT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肺癌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表达与CT征象相关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5例肺癌及35例肺良性病变行CT扫描,并应用P-V法对其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研究COX-2、VEGF、MVD表达水平与CT征象、肺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COX-2、VEGF、MVD表达水平分别为(64.8±13.8)%、(76.4±14.1)%、(62.5±14.6)个/HP,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肺癌COX-2、VEGF、MVD表达水平与CT征象、肺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密切相关,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COX-2、VEGF、MVD可作为早期诊断肺癌,估计肿瘤预后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征。CT征象可以反映肺癌的血供特点,可用来推测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SCC-Ag浓度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周围型肺癌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SCC-Ag资料,对比分析其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SCC-Ag关系。结果:30例腺癌血清SCC-Ag浓度为(1.04±0.75)ng/ml,11例鳞癌血清SCC-Ag浓度为(5.57±5.39)ng/ml,腺癌与鳞癌血清SCC-Ag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癌的分化程度与血清SCC-Ag浓度相关系数r值为0.269。有空泡征或毛玻璃征的肺癌,其血清SCC-Ag浓度较无空泡征或毛玻璃征的肺癌低。肺癌有无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瘤体直径≥3 cm、毛刺征、支气管气相、增强值≥20 HU、空洞、钙化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与血清SCC-A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癌Ki-67抗原阳性百分率与血清SCC-Ag浓度相关系数r值为0.118。26例p53表达阳性肺癌SCC-Ag浓度(1.70±2.11)ng/ml,22例p53表达阴性肺癌SCC-Ag浓度(2.49±4.17)ng/ml。结论:肺癌的空泡征或毛玻璃征与其血清SCC-Ag浓度有一定负相关性;肺癌的分化程度、Ki-67抗原及p53表达与血清SCC-Ag浓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呼吸系统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EA、CYFRA21—1、NSE作为肺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研究20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13l例确诊肺癌患者血清CEA、CYFRA21—1、NSE水平。结果与肺良性疾病比较,肺癌患者血清CEA、CYFRA21-1、NSE水平显著升高(P〈0.001)。CYFRA21-1水平在非小细胞患者血清中显著高于小细胞患者(P〈0.05)。CEA水平在肺腺癌患者中显著高于其它病理类型肺癌患者(P〈O.01)。NSE水平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显著高于非小细胞患者fP〈0.05)。CEA和CYFRA21-1水平在肺癌患者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54%和53.7%),CYFRA21—1在检测肺癌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84%),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比单一检测某种肿瘤标志物具有更高的敏感度。结论血清CEA、CYFRA21-1、NSE是有助于诊断肺癌的标志物,联合检测标志物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联合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不同病理类型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164例早期肺癌患者(肺癌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同期参加体检的78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肺癌组男性94例、女性70例,年龄(52.4±3.6)岁;其中,腺癌90例、鳞癌62例、小细胞癌12例。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比较2组间和不同病理类型患者间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确诊肺癌的“金标准”,分别计算HRCT、5种肿瘤标志物、HRCT+5种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肺癌组的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07~30.460,均P<0.001)。腺癌患者的血清CEA、CA125水平均高于鳞癌和小细胞癌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12~4.326,均P<0.001)。鳞癌患者的血清CEA、CA125水平与小细胞癌患者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42、1.256,均P>0.05)。腺癌与鳞癌患者的NSE和CYFRA21-1水平均低于小细胞癌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42~11.534,均P<0.001)。HRCT+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5.62%,特异度为96.43%,准确率为98.65%,均高于任意一种单独诊断(χ2=55.823、48.652、62.718,均P<0.001)。 结论 HRCT联合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提高对早期肺癌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对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CT表现与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滴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周围型肺癌CT表现与血清CYFRA21-1滴度资料,对比分析CT表现与血清CYFRA21-1滴度的关系.结果 28例瘤体直径≥3cm肺癌血清CYFRA21-1滴度(7.24±3.50) ng/ml,20例瘤体直径<3cm肺癌血清CYFRA21-1滴度(4.80±4.18)ng/ml,两组血清CYFRA21-1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伴有空洞肺癌血清CYFRA21-1滴度(8.39±4.14)ng/m1,44例无空洞肺癌血清CYFRA21-1滴度(6.13±4.00)ng/ml,两组血清CYFRA21-1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癌有无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支气管气相、增强CT值≥20HU,"空泡征"、"毛玻璃征"、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与其血清CYFRA21-1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瘤体大小和空洞与其血清CYFRA21-1滴度有一定关系,瘤体直径≥3cm或伴有空洞的肺癌血清CYFRA21-1滴度较瘤体直径<3cm或无空洞的肺癌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中央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及肺鳞癌(squamous carcinoma,SC)的CT表现,探讨各自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SCLC及S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为SCLC组30例,SC组31例,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与肺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肺癌患者166例,病理分类为腺癌81例,鳞癌44例,小细胞癌l4例,腺鳞癌l2例,复合性小细胞癌11例,其他4例;无转移109例,有转移57例。以同期医院体检健康者36例作为正常对照者。用γ放射免疫测定肺癌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CEA、CA15-3、NSE和CYFRA21-1含量,同时比较各期肺癌之间、有无转移之间这些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和阳性率,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Ⅰ期者占10.24%(17/166),Ⅱ期者占7.23%(12/166),Ⅲ期者占36.75%(61/166),Ⅳ期者占45.78%(76/166)。随肺癌分期增加,各肿瘤标志物血清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肺癌分期越晚,肿瘤标志物阳性率越高(P<0.05)。57例(27.67%)肺癌确诊发生转移,转移后肿瘤标志物(CEA、CA15-3和CYFRA21-1)含量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P<0.01)。以对照组和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联合检测CEA、CA15-3、NSE和CYFRA21-1含量优于单一检测,其灵敏度(71.93%)提高和假阴性(28.07%)降低,但特异度(97.25%)、假阳性(2.75%)无明显变化。结论检测CEA、CA15-3、NSE和CYFRA21-1含量对肺癌分期和转移有一定临床意义,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16.
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以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的CT及相关临床资料。58例周围型小肺癌中包括鳞状细胞癌6例,腺癌13例,细支气管肺泡癌25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混合性腺癌13例。结果CT扫描显示各种征象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分叶征44例(75.9%),毛刺征40例(69.0%),血管集束征30例(51.7%),胸膜凹陷征30例(51.7%),空泡或空气支气管征24例(41.4%),磨玻璃征或晕征9例(15.5%)。增强后均有明显(I〉20HU)不均匀强化。结论分叶征、毛刺征合并上述其他一项以上征象出现时提示周围型肺癌的可能性大。靶扫描可以提高显示小肺癌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17.
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的大小与CT增强幅度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6 7例周围型肺癌,测量其直径和CT增强幅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 7例肺癌增强幅度是30 . 2±3 .7HU。依病灶直径大小分为4组,增强幅度分别是2 9 .3±3. 7HU、31 .2±4 . 1HU、30 . 8±2 9HU及2 .8 4±5 .1HU。结论:周围型肺癌CT增强幅度与病灶大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磨玻璃密度(GCO)小肺癌的CT表现与病理类型相关性。方法:搜集43例(45个)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pGGO)或混合磨玻璃密度(mGGO)的周围型小肺癌,根据GGO占整个病灶比例的不同分三型,分别与病理对照。并有12个小肺癌术前行中长期动态观察。结果:I型(GGO成分占91%-100%)11个,病理均为细支气管肺泡癌(BAC);II型(GGO成分占51%。90%)21个,BAC11,BAC伴高分化腺癌4个,高分化腺癌4个,中分化腺癌2个;Ⅲ型(GGO成分占≤50%)13个,BAC3个,中分化腺癌5个,低分化腺癌3个,低分化鳞癌2个;通过三型间比较发现GGO所占比例越高,小肺癌的病理分化越好,GGO成分占≥50%时,病理多数为BAC(22/32);同时对部分小肺癌术前中长期动态观察及术后随访,发现肿瘤生长缓慢、预后良好。结论:局限性GGO不仅是周围型肺癌的重要征象之一,而且通过半定量分析GGO所占比例的多少,能一定程度上预测其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倍增时间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VEGF和MVD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关系。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腺癌17例,鳞癌15例)采用LDP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标本中VEGF和MVD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术前CT征象的关系。结果VEGF与MVD值呈正相关关系(r=0 6 91,P <0 0 1) ,VEGF和MVD表达与周围型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 >0 0 5 ) ,与肿瘤的大小、分叶征、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胸腔积液等CT征象均有关(P <0 0 5 )而与毛刺征无关(P >0 0 5 )。结论周围型肺癌的部分CT征象与VEGF和MVD表达密切相关,当肿瘤直径>3cm、或出现分叶征、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胸腔积液等征象,提示肿瘤可能有较高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