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女,8岁。幼小时因患走马疳造成左侧外鼻及上唇、颊部洞穿性缺损。局部检查:左侧外鼻及上唇、颊部洞穿性缺损3×4cm,从鼻根部至鼻翼、鼻小柱、下部鼻中隔缺损。上唇唇红组织完整,左侧鼻底部残留0.3cm宽疤痕组织。前颌缺失,与鼻腔相通,上齿残缺不全。左侧眶下区明显凹陷,上颌骨与颧骨部分缺损。洞穿缺损左侧周围疤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17岁,出生时即发现左内眦与鼻根间有一管状突出物,有分泌物溢出,1岁时在外院诊断为"皮赘",予以单纯切除.于1999年来我科就诊,检查有以下特征:①左内眦部与鼻根间有一约1.5cm长的陈旧性切口瘢痕.②左下睑缘近内眦部有一约0.5cm长的全层缺损、裂隙.③右侧鼻发育正常.④左侧鼻缺损.⑤头颅CT检查见:左侧额窦未发育,左侧筛窦、上颌窦、鼻道发育不良(图1).  相似文献   

3.
1996年,我们应用同一额部扩张皮瓣制作鼻衬里及行外鼻再造术一例,取得满意效果。病例男,21岁。因煤矿爆炸致全鼻缺损及面部瘢痕10个月入院。查体:全鼻至鼻根部缺损,鼻中隔及鼻骨部分缺损,双侧下鼻甲外露,粘膜充血被以脓性分泌物;鼻周多处瘢痕,质硬;面部散在煤粉沉积,以面颊部为重;上唇外翻;左下睑部分缺损。手术方法术前两周每日用0.25%氯霉素眼药水及副肾素麻黄素滴鼻液滴鼻3次,3%双氧水清洁鼻腔1次。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手术:于额部发际中部做长4cm 切口,于额肌下层分离全额区皮瓣,下至眉弓上缘,置入300ml 长方形皮肤扩张器,同时以中厚植皮术矫正上唇外翻。术后经3个月共注水530ml 扩张后行Ⅱ期手术:于额部左侧设计6cm×6cm 梨形瓣做为衬里,蒂为同侧颞浅动脉额支。右侧设计以双侧滑车上动脉为蒂之斜行三叶瓣8cm×8cm 为外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患者 ,男 ,17岁 ,出生时即发现左内眦与鼻根间有一管状突出物 ,有分泌物溢出 ,1岁时在外院诊断为“皮赘” ,予以单纯切除。于 1999年来我科就诊 ,检查有以下特征 :①左内眦部与鼻根间有一约 1.5cm长的陈旧性切口瘢痕。②左下睑缘近内眦部有一约 0 .5cm长的全层缺损、裂隙。③右侧鼻发育正常。④左侧鼻缺损。⑤头颅CT检查见 :左侧额窦未发育 ,左侧筛窦、上颌窦、鼻道发育不良 (图 1)。患者父母生育三子 ,其余二子均正常。其母孕期身体健康 ,患者足月顺产 ,除面部畸形外 ,其他脏器均正常。父母非近亲结婚 ,无其他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眦动脉为蒂的鼻唇沟皮瓣修复鼻多个亚单位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鼻亚单位缺损患者均采用内眦动脉为蒂的鼻唇沟皮瓣修复,创面面积为1.1 cm×1.5 cm~2.5 cm×4.0 cm。根据缺损面积,在鼻唇沟处设计包括内眦动脉走行在内的蒂在上方的皮瓣,沿设计线切开至浅筋膜,于肌层掀起皮瓣;在无张力的情况下旋转皮瓣至创面,缝合创口。结果本组共19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且全部完成一期修复手术,外形良好,无瘢痕增生。结论采用内眦动脉为蒂的鼻唇沟皮瓣,可以利用面颊部与鼻唇部的天然皱褶,很好地隐藏术后瘢痕,且具有血供丰富的特点,是一种可用于鼻多个亚单位修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患儿男 ,8岁 ,出生时即发现鼻翼下段及上唇正中皮肤裂开 ,双眼间距过宽 ,前额部皮肤隆起约鸭蛋大小 ,1岁时曾在外院行鼻裂及唇裂修复术 ,但颅面部其他畸形随年龄加重。未曾伴有头痛 ,头昏等颅内高压症状。体检 :身体发育较同龄儿差 ,双眼内眦间距 7 4cm ,双眼骨性间距 6 0cm鼻背至前额顶明显膨胀隆起 ,质硬 ,额部中缝处可扪及骨性缺损。鼻背及上唇瘢痕 ,上牙槽嵴正中裂 ,上唇双唇系带 ,双眼复视。头颅骨及眼眶正位X线片显示 :双眶分离 ,IOD :6 0cm ,额骨中线区可见 2 5cm× 3 0cm密度减低区 ,额骨垂直部可见 2 0cm× 1 5cm…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16岁。先天性双侧唇裂于14年前曾作唇裂修补术。术后右侧切口从鼻底至唇缘裂开,仅红唇与少量白唇相连,右鼻翼宽平,鼻尖、鼻小柱向左侧倾斜,右侧鼻孔至上唇缘有2×2.5cm倒三角形组织缺损区,右上唇较左上唇约短3mm。在眶下神经阻滞麻醉下,切除创缘瘢痕,使鼻前孔底两侧创缘剩余组织相加等于左侧鼻底宽度。在左侧上唇创缘设计并切取一尖端向下的倒立三角瓣。全唇切开上唇,包括上唇系带及下鼻嵴根部的连接。再于创缘右侧偏上,作一横切口,使右上唇形  相似文献   

8.
病例女,13岁。生后数月因发热经乡医针刺人中穴后严重感染,造成全鼻和上唇缺损。检查:外鼻完全缺损,鼻中隔洞穿性缺损,鼻甲外露,上唇中央部除■唇外余均缺损。眉间至发际额部缘为3.5cm。双侧滑■上与颞浅动脉额支搏动有力。Ⅰ期手术:额部置入长方形组织扩张器两个,左侧容积为60ml,右侧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烧伤后鼻及邻位组织缺损的最佳修复方法 及效果. 方法 1999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单位采用额部扩张皮瓣、上臂带蒂皮瓣、耳后反流轴型岛状皮瓣及鼻唇沟皮瓣,修复烧伤后鼻部及邻位组织缺损畸形患者12例,其中全鼻缺损4例,鼻部分缺损8例.12例患者巾鼻缺损伴面颊部瘢痕3例,伴额部瘢痕5例,伴上唇外翻及上唇大部分缺损共5例.皮瓣面积3.0cm × 1.5 cm~10.0 cm×8.0 cm. 结果 采用额部扩张皮瓣修复5例、上臂带带皮瓣修复3例、耳后反流轴型岛状皮瓣修复1例、鼻唇沟皮瓣修复3例.1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7年,患者鼻的功能及外形均明显改善. 结论 额部皮瓣为修复烧伤后鼻缺损的首选皮瓣.面部严重烧伤,瘢痕明显,不能选择局部皮瓣或邻位皮瓣时,可考虑应用上臂带蒂皮瓣、耳后反流轴型岛状皮瓣等修复.  相似文献   

10.
女 ,10岁。先天性左侧面斜裂。左内眦向下移位畸形 ,内眦宽 0 4cm ,泪阜暴露。左鼻侧缺损宽 0 2~ 0 4cm ,长2 0cm ,鼻粘膜暴露。左鼻翼外侧游离、向上牵拉畸形。左上唇隐裂 (图 1)。左侧面颊、颧部较对侧低陷。上颌骨和鼻骨中侧存在着一裂隙 ,最宽处约 4mm ,最窄处约 2mm ,无眶上裂及腭裂存在。1 手术 在患侧内眦设计一Z形瓣 ,上水平线与健侧内眦等高。在相当于鼻翼沟处设计一弧形切线 ,沿鼻侧裂边缘上行 ,在鼻侧形成上下两个三角瓣 ,环鼻侧裂下行 ,在相当于健侧鼻翼下缘水平 ,折向外上 ,在颊侧作一与鼻翼沟切线等长的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改良旋转鼻唇沟皮瓣用于上唇亚单位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对10位病损位于上唇,范围大于所在上唇亚单位的50%,激光治疗无效或疤痕瘢痕形成的葡萄酒色斑/血管瘤患者,进行改良的旋转鼻唇沟皮瓣修复上唇亚单位缺损。结果 所有鼻唇沟皮瓣均存活,未出现皮瓣尖端坏死,瘢痕均隐藏于鼻旁、鼻唇沟、鼻基底、人中嵴和上唇处,效果满意。结论 利用改良的旋转鼻唇沟皮瓣可以从功能、美观两个方面进行上唇表浅组织缺损的亚单位修复,是一种理想且可靠的上唇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介绍 某男 ,1 7岁。出生时即发现左内眦与鼻根间有一管状突出物 ,有分泌物溢出。 1岁时在外院诊断为“皮赘” ,予以单纯切除。于 1 999年来我科就诊 ,检查有以下特征 :左内眦部与鼻根间有一约 1 .5cm长的陈旧性切口瘢痕 ;左下睑缘近内眦部有一约 0 .5cm长的全层缺损、裂隙 ,左侧鼻缺如 ,右侧鼻发育正常 (图 1 ) ;头颅CT检查见 :左侧额窦未发育 ,左侧筛窦、上颌窦、鼻道发育不良。患者父母生育三子 ,其余二子均正常。其母孕期身体健康 ,患者足月顺产 ,除面部畸形外 ,其他脏器均正常。父母非近亲结婚 ,无其他家族遗传史。患者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眉间斧形皮瓣修复内眦部及其邻近的鼻根部皮肤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浙江绍兴第二医院整形美容科共收治5例内眦部及其邻近的鼻根部皮肤肿瘤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48~61岁。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大小为0.9 cm×0.8 cm~2.0 cm×1.8 cm。根据缺损修复的需要,于眉间区域设计并切取斧形皮瓣,根据血供情况,皮瓣蒂部宽度与斧刃长的比例为1∶3~1∶2,将内眦动脉于内眦角处的穿支血管包含在蒂部时,蒂宽可进一步缩窄。旋转推进斧形皮瓣修复内眦部及其邻近的鼻根部皮肤缺损。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本组5例眉间斧形皮瓣均顺利成活,修复内眦部皮肤缺损3例,蒂宽为皮瓣长的1/2;修复内眦旁鼻根部皮肤缺损2例,蒂宽为皮瓣长的1/3。皮瓣面积为1.8 cm×1.0 cm~4.0 cm×2.0 cm。术后皮瓣成活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短期内两眉间距均有一定缩窄。随访2~2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较好,切口瘢痕纤细、平坦,对于修复内眦部病例,皮瓣的上睑部分略厚,其余病例皮瓣厚薄适中。两眉间距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皮肤逐步松弛而获得较大改善,所有患者皮肤肿瘤均无复发。医患双方对手术效果均很满意。结论眉间斧形皮瓣的质地、色泽和厚度与内眦部及其邻近的鼻根部较为接近,血供可靠,简单易行,是修复内眦部及其邻近的鼻根部皮肤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重睑线切口内眦赘皮无瘢痕矫正术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 探索内眦处无遗留瘢痕、效果确切的内眦赘皮矫正术式.方法 利用重睑线切口,近内眦处皮肤选择性做锯齿状切开以缓解皮肤张力.内眦部潜行分离形成一皮下盲腔,在盲腔内将内眦部起点错位的眼轮匝肌等软组织彻底切除,将内眦部皮肤在皮下盲腔内缝合固定到鼻侧深层组织,使皮肤向深层折叠,从而显露部分或全部内眦.结果 102例上睑型内眦赘皮患者,术后内眦赘皮消失,泪阜部分显露,内呲自然,无遗留瘢痕.仅1例内眦赘皮复发,系内眦部皮下固定缝线松脱所致,予以埋线缝合法得以修复.结论 本术式内眦处不遗留瘢痕,矫正效果确切,手术操作简单,适用于矫正轻、中、重度性上睑型内眦赘皮.  相似文献   

15.
报告1例男性,52岁农民,一年前因外伤致鼻尖、鼻小柱、左侧鼻翼全层大部和右侧鼻翼部分缺损。鼻尖有1.5×0.6cm瘢痕区,左鼻翼全层缺损1.0×1.3cm,右鼻翼全层缺损0.3×0.5cm,鼻小柱缩短到0.3cm。鼻外形塌陷、丑陋。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先将鼻尖瘢痕连同  相似文献   

16.
王景文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663-1663
1病例介绍 1.1基本情况:某男,19岁,学生。因同学之间发生争执,不慎被酒瓶划伤鼻面部,经当地医院救治,予清创缝合。因左侧鼻翼部分缺损未能治疗,故3天后转入我院。入院检查:意识清楚。鼻部左侧,自内眦下方沿鼻唇沟至左上唇,见伤口己用3#黑丝线缝合数针,皮肤创缘被折叠缝合,针距不整,宽窄不:左侧鼻翼部分缺损,被痂皮覆盖。入院诊断:鼻面外伤缝合术后,左侧鼻翼部分缺损(图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鼻小柱基底侧方联合上唇移位皮瓣修复轻度单侧上唇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8年3月,收治8例轻度单侧上唇外翻畸形患者.男女各4例,年龄18~51岁.左侧5例,右侧3例.均为外伤缝合术后或未缝合瘢痕愈合后挛缩牵拉造成上唇外翻,为术后或伤愈后1~5年,平均2.5年.术中应用大小为1.5 cm×1.4 cm~1.6 cm×1.5 cm鼻小柱基底侧方联合上唇移位皮瓣矫正外翻畸形.结果 术后8例皮瓣成活良好,切口均Ⅰ期愈合,上唇外翻畸形矫正良好.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9.9个月.患者唇部瘢痕无增生,残留线形瘢痕,鼻孔基本对称,鼻小柱无明显偏移.结论 鼻小柱基底侧方联合上唇移位皮瓣手术简便,创伤小,继发畸形小,是修复轻度单侧上唇外翻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病例男,19岁,学生.因同学之间发生争执,致被酒瓶划伤左鼻和面部,经当地医院救治,清创缝合.因左侧鼻翼部分缺损未能治疗,故于3 d后转入我院.检查:鼻部左侧,自内眦下方沿鼻唇沟至左上唇伤口已缝合,但皮肤创缘对合不整齐,左侧鼻翼部分缺损,被血痂覆盖.入院后,局部麻醉下拆除所有缝线,给予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彻底清洗后清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由式岛状穿支皮瓣修复内眦及鼻根区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采用自由式穿支皮瓣修复内眦及鼻根区皮肤缺损患者21例,其中良性肿瘤6例,基底细胞癌10例,鳞状细胞癌5例。根据缺损创面的大小设计自由式岛状穿支皮瓣,包括以滑车上动脉为蒂的额部皮瓣,内眦动脉或鼻旁动脉为蒂的鼻唇沟皮瓣等;皮瓣大小为1.0 cm×2.2 cm~2.6 cm×3.5 cm。结果 21例患者自由式岛状穿支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24个月,皮瓣外形良好,皮瓣色泽与缺损区接近,质地较柔软,睑裂闭合良好,供区瘢痕不明显。其中2例因皮瓣臃肿行二期修整术。结论自由式岛状穿支皮瓣修复内眦及鼻根区缺损创面,具有血供可靠,色泽质地与受区相近的特点,且皮瓣设计灵活,手术时间短,供区损伤较小,是修复内眦及鼻根区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维族,16岁,面部畸形伴右侧鼻腔不通气16年。专科检查所见:面部畸形,右侧距眉内端2cm处见2cm×1cm×1cm骨性隆起,无压痛及波动。鼻外观畸形,鼻根部增宽、扁平、轻度凹陷。双侧内眦间距增宽为5·5cm,左眼内眦距鼻正中线为2cm,右眼内眦距鼻正中线为3·5cm;左眼睑裂长为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