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二十四史》作为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医学、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史料。文章采用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二十四史》中的针灸教育史料。通过分析所收集的史料可见,我国古代针灸医学教育体制大致可以分成两个系统,即民间医学教育系统和官办医学教育系统。在民间医学教育系统中,主要教育模式有:师徒传授、家传、自学。官办医学教育系统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开始出现了官方针灸专科教育,历经宋、金、元、明,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民间医学教育系统与官办医学教育系统两者互学共进,共同促进了我国古代针灸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苏敬、王焘两位著名唐代医药名家,不仅在编修医著、传承发扬中医药学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其医学教育思想也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医药名家的主流医学传承意识形态,如"仁者爱人、自觉担当"、"兼容并蓄、唯实求真"、"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等,具有典型的时代代表性。本文对两位著名医家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当前医学教育的重要启示,为深化我国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效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石刻医学,内容丰富,其中包含了珍贵的古代防疫知识,涉及疫病的理论知识、治疗方法、预防知识等,是研究古代中医药防疫思想的重要史料,同时还蕴含了大医精诚的医学思想、多彩的民俗文化,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去传承、保护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我国古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医学教育得到了社会足够的重视和全面发展,并在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该篇论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宋代医学教育兴盛的原因,展现了宋代社会文化的独特风貌,也为进一步了解、研究宋代的文人通医现象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医全科医学是基于中医思维的临床二级学科,它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移植现代全科医学的理念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发展方向。中医学医学思想中贯穿着全科医学的印记,中医基本理论是中医全科医学的精髓。中医古代就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社区和家庭,多采取各科兼通的医学教育,登堂入室的行医模式。笔者从中医全科医学的思想,教育和实践模式阐述其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历史悠久,作为一门发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医学,当代中医教育必然受到古代医学体系的影响。本文即从古代医学考核制度出发,深入分析当时医学考核体系呈现出的特色,为当今中医考试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民间医学教育形式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彩霞 《中医教育》2008,27(2):33-36
我国古代的医学知识非常丰富,许多宝贵的经验一直流传至今。在医学知识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民间医学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代民间医学教育的形式有口耳相传式、师徒式、家传式、自学式、私淑式、私学式、学术交流式、团体式。通过对中国古代民间丰富多样的医学教育形式的探讨,以期为今天医学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献调研、收集与整理的成果,探讨了海南古代医药卫生类文献的内涵、外延,分析了其在时间、体裁、内容、馆藏上的分布及相关特征,并以与医药卫生有关的特产药材、医学教育、卫生行政、流行病疫情、医学人物、医学著作等内容为类别,分述了相关古代文献收集、整理的标准、方法、体例及成果概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的医学教育与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的符合度。方法随机选择100例规培生调查问卷,与100例临床医学五年级本科生调查问卷对照,分析其结果。结果 2组在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交流技能、临床技能以及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等方面与GMER的要求符合度比较好,在信息管理、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方面符合度较差。结论规培生的医学教育与GMER的符合度基本较好,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古代极其丰富的心理学思想进行研究与总结,促进中医心理学的弘扬和发展。内容:对古代医学专著《内经》和心理医学大师张子和与孙思邈的心理思想进行阐释。结果:为中医心理学的临床应用和提高疗效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毛兵  李宁  吴滨 《中医教育》2005,24(6):43-46
通过对医学教育面临的基本问题和临床实习教学所存在困难的分析以及就目前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实习教育改革、建立教育评估的方法及体会,提出为适应21世纪社会与医疗环境的快速变化及世界性的医学教育思潮(特别是全球医学毕业生最低医学基本七项要求),实习教育的改革理念应是:促进医学生在知识、技术、态度的均衡发展,培养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伦理道德修养,强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培养团队合作、终生学习能力.通过改革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高等教育必须遵循中医教育自身规律,发展的核心主题是传承创新,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在探索中医教育的实践中,创新中医经典教学体系,强化中医药知识传承;抓临床教育,打好中医临床实践功底;融合师承教育,不断优化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机制;致力“英才教育”,积极提升研究生培养整体水平。中医药教育要突出自身特点,把握特殊规律,探索中医药教育多元化模式,汲取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高等中医药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结合针灸类课程相关教学环节的特点,探索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针灸类课程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医德医风等思想政治元素,强化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坚定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将强化立德树人等方面有机地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去,积极构建针灸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路径,从而固化到各教学环节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周杰  范晔 《中医药导报》2012,18(7):127-128
从西方导师制的发展、中医传承的特色,对导师制实行4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与探讨。目前中医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基本是模仿现代医学的教育模式,本科生主要实行班主任或辅导员制。中医、西医学科性质不同,理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中医传统的师徒相授的教育模式,有值得借鉴之处。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融合了两者的优势,是对两种教育模式进行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在家治疗休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尽快恢复自理能力。方法:选择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来急诊注射室注射鲑降钙素或依降钙素的病人68例,采用自身对照,以进行健康教育前为对照,首先评估病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需求,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最后评价教育结果。结果:在健康教育前,病人及家属掌握了一些健康生活方式,但是由于没有医务人员反复督促,病人及家属忽略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康复的重要性。通过健康教育后,认知度显著提高,并得到实施。结论: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有20%左右发生骨折,而骨折发生将有80%致残,导致患者被迫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生存质量下降,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但能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早日恢复自理能力,而且对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也起作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录     
解释培养目标的概念,说明培养目标在学生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意义及制定培养目标的原则.对我国医学生培养目标进行反思,指出其中存在目标过高和重医轻文2个主要倾向,并讨论本科医学教育是培养医生,还是培养医学毕业生;是基础教育,还是专业教育的性质问题.提出4个方面的建议:本科医学生的目标定位、制订培养目标需要处理好的4个关系、转变教育思想及制订配套的教育测量与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50年代起,国际中医药教育稳步发展。新世纪以来,国际中医药教育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化,分布范围日趋扩张化,专业设置、培养层次、办学模式日趋多样化,教育内容逐步标准化与规范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国际中医药教育呈现了自发性与灵活性、集聚性与辐射性、时代性与梯度性并存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总结古代中医学术传承的主要形式:师承教育、学校教育、书院讲学、自学通医,并从学术继承和创新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其与医家、学派学说的关系,以寻求现代中医教育与古代医学传承的契合点:①古代医学传承的教育观、人才观与现代中医教育思想相结合;②古代的书院讲学在现代中医教育的延伸。以期为今天的中医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前沿学科,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已成为新世纪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我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实际,对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初步探讨和总结,以期建立规范、完善的双语教学模式,并对双语教学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可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教育思想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深化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的先导,只有完成了新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才能形成适应新世纪的需要,符合教育规律的改革和建设思路。从认识中医学教育改革的市场经济体制、医学教育、卫生需求变化、院校合并调整等背景出发,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应从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教学方法内容的深入探索、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等4方面的基础工作入手,变革中医教育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