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葡多酚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王传现  钟进义 《营养学报》2001,23(2):170-173
目的 : 探讨葡多酚 ( GPC)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 : 采用电子自旋共振 ( ESR)和自旋捕集技术直接测定不同浓度 GPC对 Fenton反应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 (· OH)、光照核黄素 /EDTA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 ( O·2 )及 Fe2 + 启动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产生的脂类自由基 ( LOO· )清除作用。结果 :  GPC浓度为 1 mg/L、1 0 mg/L、1 0 0 mg/L、1 0 0 0 mg/L对·OH的清除率 ( % )依次为 9.0、2 0 .6、47.7、57.7,对 O·2 的清除率 ( % )分别为 1 0 .9、1 7.0、50 .9、72 .1 ,对LOO·的清除率 ( % )依次为 39.8、49.6、65.9、71 .4。葡多酚对· OH、O·2 及 LOO· 50 %的清除浓度 ( IC50 值 )分别为 1 2 8.9mg/L、89.4mg/L、1 0 .4mg/L。结论 : 葡多酚对三种活性氧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 ,其中 LOO· >O·2 >· OH。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p,p'DDE、β-BHC单独及其联合作用对离体培养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6只18~20日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支持细胞原代培养2d后,调整细胞密度为10<'3>~10<'4>个/孔.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DMSO,溶剂对照)、10、30、50、70μmoL/L的p,p'-...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评价天然抗氧化剂对羟基自由基致DNA损伤保护作用的改进方法。方法将一定浓度的DNA(0.8mg/ml)、H2O2(0.2mmol/L)和抗坏血酸(1mmol/L)溶液混合,用50mmol/LpH7.4磷酸缓冲液(PBS)补足至终体积为1ml。样品组加入抗氧化剂,阳性组不加抗氧化剂。以预先与EDTA(1mmol/L)混合的FeSO4(1mmol/L)启动Fenton反应,37℃温育30min,温育结束后加入10%的三氯乙酸溶液1mL终止反应,再加入1.0%的硫代巴比妥酸溶液1ml,混匀,80℃水浴加热30min,冷却后用3ml正丁醇萃取,移取正丁醇萃取液在532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在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攻击DNA的体系中加入羟基自由基清除剂,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的吸光度下降,表明自由基清除剂对羟基自由基致DNA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结论该法可用于评价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对羟基自由基致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分光光度法体外羟自由基测定的优化条件与实际应用的意义,为羟自由基的体外检测与抗氧化剂的筛选提供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经典的硫酸亚铁(FeSO4)与过氧化氢(H2O2)Fenton反应,以二甲亚砜(DMSO)为羟自由基捕捉剂,对原有的实验方法作了改进;通过试验确定该检测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适宜的范围。结果测定条件达最大吸收峰,37℃水浴10min、10mmol/LHCl、3.6mmol/L硫酸亚铁、24mmol/L过氧化氢和60mmol/LDMSO,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实验方案。结论通过剂量-反应关系、稳定性、重复性和与已知的羟自由基清除剂作用的研究证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比较我国水源水和饮用水微囊藻毒素-LR(MC-LR)污染导致的非致癌健康风险。[方法]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我国水源水和饮用水中MC-LR质量浓度(简称为浓度)数据,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评价模型进行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 1998年至2016年间我国湖泊(水库)水中MC-LR浓度范围为ND~54.898μg/L,HQ范围为0~50.996;江河水中MC-LR浓度范围为ND~1.360μg/L,HQ范围为0~1.263;井水中MC-LR浓度范围为ND~0.780μg/L,HQ范围为0~0.725;水厂出厂水中MC-LR浓度范围为ND~1.270μg/L,HQ范围为0~1.180;末梢水中MC-LR浓度范围为ND~0.860μg/L,HQ范围为0~0.799;瓶(桶)装水中MC-LR浓度范围为ND~0.795μg/L,HQ范围为0~0.738。可见我国湖泊(水库)水、江河水和出厂水HQ最大值都大于1,可能存在MC-LR污染导致的非致癌健康风险;而井水、末梢水和瓶(桶)装水HQ范围都小于1,非致癌健康风险都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值得注意的是瓶(桶)装水中MC-LR非致癌健康风险水平并不比末梢水小。[结论]需要加强我国湖泊(水库)水、江河水和出厂水中MC-LR污染监测和防护以及瓶(桶)装水中微囊藻毒素污染的健康风险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二甲苯和微囊藻毒素-LR(MC-LR)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作用.方法 将斑马鱼胚胎分为对照(培养液)组和MC-LR单独染毒(25~1 000 μg/L)组及二甲苯单独染毒(2.5~40 mg/L)组以及MC-LR(25~400 μg/L)+二甲苯(2.5~40 mg/L)联合染毒组,每组36个.测定斑马鱼胚胎的死亡情况、孵化情况以及畸形情况,并测定斑马鱼幼鱼平均速度.结果 当MC-LR和二甲苯的浓度分别达到100 μg/L和5 mg/L时,会对胚胎造成致死作用.随着二甲苯和(或)MC-LR染毒浓度的升高,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和畸形率均呈升高趋势,而幼鱼的运动速度减慢.结论 二甲苯和MC-LR对斑马鱼胚胎具有致死、致畸作用,并影响斑马鱼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微囊藻毒素-LR(MC-LR)对人肝癌HT17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调整HT17细胞密度为1×104/孔,分别设终浓度为0(溶剂对照,0.1%DMSO)、0.05、0.1、0.2、0.4、0.8、2.0、5.0μmol/L的MC-LR染毒组和去铁敏(DFO,1 mmol/L)染毒组以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非细胞毒性剂量的微囊藻毒素-LR(MC-LR)对人肝癌HepG2细胞活性氧(ROS)生成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调整HepG2细胞的密度为1×104/孔,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溶剂对照,0.1% DMSO)、3、10、30、100 μmol/L的MC-LR溶液染毒4、24h。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淀山湖环境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LR)污染现况及与环境污染因子的相关性。方法于2016年3—9月间在上海淀山湖青浦界内依据地理位置和功能不同设立5个水质监测点,每月进行水样采集,涵盖淀山湖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依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地表水Ⅲ类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估,对MC-LR与环境污染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淀山湖污染物MC-LR为(13.98±16.99)ng/L,与总磷、总氮有相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磷为(0.16±0.04)mg/L,总氮为(3.02±1.23)mg/L,氨氮为(0.82±0.52)mg/L,均超过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高锰酸盐指数为(4.98±0.65)mg/L、叶绿素为(5.66±3.29)mg/L和MC-LR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结论淀山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LR)与环境水体中总磷总氮相关性显著,与其他营养物质相关性不明显。淀山湖水体总体质量有所改善,但总磷总氮超标,水质呈中度营养化,早期监测总磷和总氮对评价MC-LR污染有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局部振动对家兔外周血中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局部振动对家兔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为低强度组 (接振强度 3 .0 3m/s2 ) ,中强度组 (接振强度 6.13m/s2 ) ,高强度组 (接振强度 12 .2 5m/s2 )和 1个对照组 ,分别于接振 10、2 0、3 0d测定各组家兔血中MDA浓度、SOD活力和GSH Px活力。 [结果 ]接振后 10、2 0、3 0d的MDA浓度分别为 :低强度组 ( 3 .77± 0 .3 4) μmol/L、( 4 .16± 0 .3 0 ) μmol/L、( 4 .3 9± 0 .3 1) μmol/L ;中强度组 ( 4 .12± 0 .3 5 ) μmol/L、( 4 .3 8± 0 .3 4) μmol/L、( 4 .5 4± 0 .42 ) μmol/L ;高强度组 ( 4 .13± 0 .3 2 ) μmol/L、( 4 .5 8± 0 .47) μmol/L、( 4 .99± 0 .70 ) μmol/L。SOD活力分别为 :低强度组 ( 82 994± 10 70 1)U/L、( 86113± 860 2 )U/L、( 8873 7± 75 48)U/L ;中强度组 ( 880 5 0± 9196)U/L、( 915 13± 7114 )U/L、( 93 60 8± 8842 )U/L ;高强度组 ( 895 5 3± 12 677)U/L、( 942 46± 14 480 )U/L、( 963 19± 13 981)U/L。GSH Px活力分别为 :低强度组 ( 780 4± 846)U/L、( 82 5 9± 414 )U/L、( 842 7± 2 90 )U/L ;中强度组 ( 82 11± 765 )U/L、( 8465± 462 )U/L、( 90 76± 75 3 )U/L ;高强度组 ( 8984± 63 9)U/L、( 93 0 2± 62 5 )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