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5例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资料,给予患者米非司酮10mg/d,连用6个月,疗程结束后对所有停药后随访6个月。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疼痛程度、月经周期、经期、子宫体积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所有患者痛经程度用药后较用药前明显减低,月经异常明显改善;减少了病情对患者活动程度的影响,明显改善并提高了患者的活动能力;缩小了患者的子宫体积,治疗前后患者在的疼痛程度、痛经分级、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子宫体积上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能减轻患者病经和减少患者月经量,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五味散,每日一次,连续六个月,经期停用.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痛经缓解,有效率为76.7%;月经量较治疗前减少(P<0.05),月经周期及经期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症可以有效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且安全无副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例经临床表现、B超或MRI检查后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应用Seldinger’s技术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1,3,6,12个月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和子宫体积变化。结果治疗后8例痛经完全消失,1例缓解,1例复发,月经量均明显减少(P<0.01),而月经周期无明显变化,血红蛋白升高(P<0.05),子宫体积明显缩小(P<0.01)。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一种疗效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温脐化湿汤加减对寒湿凝滞型子宫腺肌病(AM)相关疼痛治疗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研究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观察51例寒湿凝滞型子宫腺肌病患者治疗前后痛经评分、排卵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慢性盆腔痛(CPP)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月经情况评分、子宫体积大小及局限型子宫腺肌病病灶面积大小,并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结果:经6周期治疗,患者治疗后痛经评分、排卵痛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CPP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月经情况评分、局限型子宫腺肌病病灶面积及血清CA125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子宫体积大小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温脐化湿汤可显著改善寒湿凝滞型子宫腺肌病相关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内异宁联合针灸顺应月经周期节律干预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优化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5例子宫肌腺病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3例和中药组32例。两组均予复方内异宁顺应月经周期节律进行加减内服,针药组除服用中药外于经前7天至经行第2天联合针刺、艾灸治疗,观察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痛经程度、痛经强度(VAS视觉模拟)及痛经时间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后,针药组与中药组的PP集、ITT集临床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经程度、痛经强度、痛经时间两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针药组优于中药组。结论复方内异宁联合针灸能改善患者痛经程度与强度,缩短疼痛的时间,可作为子宫腺肌病的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伴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辨证为气滞血瘀型且伴有痛经症状子宫腺肌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汤加减方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程度评分的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19%、95.2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痛经程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汤加减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伴痛经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五味散治疗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中药五味散口服;对照组30例,予米非司酮口服。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的73.3%;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减轻痛经程度,缩短经期,减少月经量及缩小子宫体积。结论:五味散治疗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淤法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2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玉莲  金季玲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2037-2038
目的观察采用活血化淤法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于平时服用桂枝茯苓丸加味,于经前1周至经行结束服用失笑散加味,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两方配伍分期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痛经、经量增多方面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差异,但对于经期延长这一症状改善程度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结论该方法治疗子宫腺肌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痛经及经量过多的症状,而对于经期延长的治疗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扩大观察例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化瘀止痛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前列腺素(PGF_(2α)、PGE_2)、催产素(OT)影响。方法:对20例患者以化瘀止痛方(组成:五灵脂、三七、没药、木香、延胡索、乌药、白芍、浙贝母、猫爪草、甘草)口服治疗,对治疗前后症状进行评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经期血清PGF_(2α)、PGE_2、OT值。结果:患者治疗期间痛经明显减轻,总有效率为90%;治疗后症状改善积分、痛经程度积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经期血清PGF_(2α)、PGE_2和OT水平与痛经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经期血清PGF_(2α)、PGE_2和OT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痛经其痛经程度与经期血清PGF_(2α)、PGE_2和OT水平呈正相关;化瘀止痛方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其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作用机理可能与调控经期血清PGF_(2α)、PGE_2和O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达菲林加曼月乐联合葛根二仙汤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效果。方法:12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组A用达菲林治疗;对照组B用达菲林联合曼月乐治疗;观察组应用达菲林加曼月乐联合葛根二仙汤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3组治疗3月后均闭经,但痛经程度明显减轻,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子宫内膜厚度变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观察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及痛经程度与对照组A、对照组B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对照组A子宫体积增大,月经量增多,痛经程度增加,观察组与对照组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对照组A子宫体积增大,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月经量增多,痛经程度增加,观察组与对照组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菲林加曼月乐联合葛根二仙汤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活血消瘕胶囊与化瘀止痛胶囊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口服活血消瘸胶囊与化瘀止痛胶囊)与对照组(31例,口服米非司酮),比较两组痛经、子宫大小及血清CA125、血液流变性、ET-1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痛经症状明显改善,两组疗效相近;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明显缩小、血清CA125值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ET-1水平改善明显。结论活血消瘢胶囊与化瘀止痛胶囊分期治疗子宫腺肌病能缓解痛经症状、缩小增大的子宫,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浆中ET-1含量,改善体内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液微循环,使局部异位内膜萎缩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配伍米非司酮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绝经前期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非经期口服桂枝茯苓胶囊,连续使用3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各评价指标、患者主观不良感受或副作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平均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缩小率分别为60.0%、44.30%,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83.30%,随访6个月观察组子宫肌瘤反弹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配伍米非司酮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明显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复发反弹率低,远期疗效确切,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可能是一种较为优化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肾逐瘀汤配合脐疗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子宫腺肌病痛经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自拟补肾逐瘀汤配合脐疗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出现1例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7例,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70.5%,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自拟补肾逐瘀汤配合脐疗方案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可以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自拟桂苓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拟桂苓汤联合米非司酮自拟桂苓汤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桂苓汤口服,同时配合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独服用米非司酮,剂量与病程与治疗组相同。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桂苓汤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有较好疗效,尤其适用于肌瘤小、经期长、经量多的患者。该药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可行的肌瘤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隔药饼灸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隔药饼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内美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及治疗后3个月痛经程度及痛经时间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及6个月后痛经程度评分及痛经时间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痛经程度评分及痛经时间优于治疗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痛经程度评分及痛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痛经程度及痛经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隔药饼灸与常规口服西药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症均有效。在缓解痛经的起效速度上,常规口服西药治疗占优势,但针刺联合隔药饼灸治疗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口服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优化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诊疗流程,并观察其临床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基于已应用于临床的子宫腺肌病中医综合方案,参考该病种的中西医指南和共识,建立本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流程,结合临床分组验证,设痛经组、月经异常组、备孕组,以中医综合方案为基础方案规范治疗,连续3个月,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月经量评分、血清癌抗原125(CA125)水平测定。结果:以生育需求(备孕、不孕)、临床主诉(痛经、月经异常)为诊疗两级分流点,构建了子宫腺肌病临床诊疗流程,共纳入患者60例,治疗后三组的VAS评分、月经量评分及血清CA125水平均明显降低,各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诊疗流程指导和规范了该病种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应用,突出和聚焦了中医药治疗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化瘀消结方对子宫腺肌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子宫腺肌病介入术后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仅采用介入手术治疗,术后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组20例,在介入术后给予化瘀消结方水煎剂,观察治疗前后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血清CA125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6个月后,在月经量、痛经程度、CA125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化瘀消结方治疗介入术后子宫腺肌病,可缓解痛经、月经过多等症状,缓解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腹痛、发热、病灶复发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予中药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片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予小剂量米非司酮片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血红蛋白(Hgb)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随访6个月比较2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76.1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FSH、LH、PRL及E2水平减低,Hgb水平升高,子宫内膜厚度减少,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SH、Hgb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8.70%,对照组41.18%,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贫血症状,改善性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且复发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观察。方法:经妇科检查及B超确诊的42例适合保守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月经周期的第1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10mg,每日1次,在月经干净后同时服用桂枝茯苓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观察治疗后子宫肌瘤大小变化及临床症状指标。结果: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肌瘤平均体积缩小,血红蛋白上升,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减葫芦巴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疗效及血清CA125的影响。方法:运用加减葫芦巴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病)痛经患者40例,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在症状、体征变化、生活质量及CA125等指标的改变。结果:40例患者总有效率95%,治疗前后CA125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减葫芦巴丸可有效缓解内异症(腺肌病)患者痛经症状,降低血清CA125水平,是治疗该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