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嗜人按蚊(A.anthropaphagus)是中华按蚊的近缘种。1984年柳朝潘等证明嗜人按蚊对恶性疟原虫的敏感性高于中华按蚊,为江淮间恶性疟的主要传播媒介,同年尤显策等在豫南14个县52个点开展该蚊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豫南地区嗜人按蚊空间分布与土壤关系和种群数量年际变化与降水关系的调查结果。通过不同土壤区的对比调查,证实了嗜人按蚊主要分布在黄棕壤性水稻土区,在水稻生长季节可向附近潮土性水稻区散布。通过二个点的连续调查和固始县十年恶性疟发病情况分析,证明了嗜人按蚊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受当年6—8月份降水量的直接影响,当该阶段降水量减少到350毫米以下时其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嗜人按蚊分布于我国北纬33°以南地区,其偏吸人血,对疟原虫敏感,自然感染率高,是重要传疟媒介之一。1985年在深圳市发现有嗜人按蚊分布,随后在1987年解剖出子孢子阳性蚊子,进一步证实是当地的主要传疟媒介。我市邻近深圳,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与之相似,为了解是否有嗜人按蚊,我们于1987、1989和1990年对我市部分疟区进行了嗜人按蚊分布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嗜人按蚊和广东省嗜人按蚊的实验室驯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辽宁省嗜人按蚊、广东省嗜人按蚊进行人工驯化 ,使之达到能在实验室自然交配、大量繁殖。方法 控制实验条件 ,采用人工强迫交配的方法结合实验室常规饲养。结果 历时 3 .5个月和 5个月 ,对广东省嗜人按蚊和辽宁省嗜人按蚊分别进行了 3代和 4代的人工交配 ,此后 ,两种按蚊均能达到蚊笼内自然交配 ,种群数量逐渐增多 ,现已连续养育至第 12代。结论 辽宁省嗜人按蚊和广东省嗜人按蚊人工驯化成功。  相似文献   

5.
当前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传疟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比较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传疟作用,1982~1987年选择安徽、广西,四川、广东四省各1~2个点作系统研究.通过人工感染、昆虫学、寄生虫学等调查表明,嗜人按蚊为髙效媒介,其传疟作用比中华按蚊高20倍,而且是传播恶性疟的主要媒介,凡有嗜人按蚊存在的地区,当地疟疾均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嗜人按蚊(An.anthropophagus)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该蚊偏家栖、嗜吸人血,其传播能量20倍于中华按蚊,是我省西南大部份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之一。斯氏按蚊(An.stephensi),是东南亚等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为实验室最常用蚊种之一。迄今,关于这两种按蚊对溴氰菊酯敏感性测定的报道较少,为此,我们进行了本项实验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嗜人按蚊在云南省昭通地区的分布和防制后的变化特征。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分析,了解云南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嗜人按蚊的分布范围、种群密度和传病关系;在5个乡12个村调查了解该蚊的分布特征;选择2个监测点开展防制后的种群密度监测。结果嗜人按蚊分布于全省35个县,但主要在滇东北8个县起传疟作用,其影响人口占全省人口的8.0%。嗜人按蚊防制后的平均密度为0.2只/人工小时,比防制前下降了99.5%~99.3%;平均50顶蚊帐的密度为0.08只;半通宵叮人率为0.13只/(人·夜)。8个嗜人按蚊传播县防制后期有5个继续发现嗜人按蚊,疟疾发病率亦由1980年的10.32/万下降到1997年的1.01/万。结论采用DDT滞留喷洒和菊酯类浸泡蚊帐效果显著,经控制后的嗜人按蚊分布范围、密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三明市1978~1987年在88个乡、217个村进行了嗜人按蚊的分布调查。人房内共捕按蚊15159只,其中中华按蚊13600只占89.72%,嗜人按蚊1535只占10.13%,余为贵阳按蚊16只,棋斑按蚊7只,日月潭按蚊1只。牛房内共捕获按蚊28412只,其中中华按蚊28124只占99.16%,贵阳按蚊148只占0.52%,棋斑按蚊70只占0.25%,嗜人按蚊20只只占0.07%。嗜人按蚊分布于本市16个乡、34个村的丘陵和山凹地带,其优势区多为新开发的林区、山路和偏僻山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嗜人按蚊地理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综合分析了四川省嗜人按蚊地理分布与水系、人口密度、耕地类型、土壤以及海拨高度的关系:①该蚊主要分布在岷江流域、盆地南部长江干流区以及沱江水系。各水系该蚊在人房按蚊中所占比例存在差异,岷江、长江干流在50%以上,分别为53.86%、61.90%。②人口密度在100 ̄600人以上/hm^2地带,该蚊分布最广泛;1971 ̄1980年期间,人口密度在600人以上/hm^2,该蚊分布的比例高达45.7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国嗜人按蚊的分布 ,判定辽宁法库县、广东横琴岛可疑嗜人按蚊和四川嗜人按蚊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有无种间差异 ,是否为同一蚊种。方法 采用遗传学方法进行人工杂交 /自然交配 ,并对杂交后的子代进行多腺染色体制片观察。结果 辽宁法库县、广东横琴岛可疑嗜人按蚊与四川嗜人按蚊亲代杂交、回交、子代自交均能产生正常子代 ,并能大量繁殖。子代唾腺染色体制片观察未发现不联会现象。结论 辽宁法库县、广东横琴岛可疑嗜人按蚊与四川嗜人按蚊不存在生殖隔离 ,也无种间差异 ,系不同地域分布的同一种嗜人按蚊。  相似文献   

11.
溴氰菊酯是1974年合成的第三代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残效长和广谱杀虫作用。嗜人按蚊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偏家栖、嗜吸人血,其传播能量20倍于中华按蚊,是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之一。斯氏按蚊是东南亚等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为实验最常用的蚊种之一。迄今,尚未见有溴氰菊酯对这两种按蚊的毒性测定的报道。为此,进行了本实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目的建立辽宁嗜人按蚊和广东嗜人按蚊实验室品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人工交配繁殖,控温、控湿,加强自然光照,幼虫饲以颗粒小鱼饲料,成蚊以豚鼠饲血。对两地嗜人按蚊生长发育不同时期进行逐日记录观察。结果:控温、控湿在28℃±2℃、75%~85%,以及充足光照的情况下,两种嗜人按蚊平均孵化率、幼虫成活率、蛹化率、羽化率,辽宁嗜人按蚊为74.10%、84.44%、91.26%、92.70%;广东嗜人按蚊为79.93%、77.88%、92.87%、96.07%。现已养育繁殖37个世代。结论:辽宁嗜人按蚊和广东嗜人按蚊实验室种群建立后,生物学特性稳定,可用于嗜人按蚊的多种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83~1984年,豫南局部地区恶性疟爆发流行,淮滨县张庄乡是发病较高的地区。该乡1983年疟疾年带虫发病率为5163.2/万,其中恶性疟为3549.4/万,嗜人按蚊在人帐内组成比占80%以上。1985~1986年,该乡实施DDT室内滞留喷洒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残存嗜人按蚊清除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清除残存嗜人按蚊,阻断疾病传播。方法:搜索残存嗜人按蚊,实施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复查所有嗜人按蚊分布点,评价清除效果。结果:1989-1994年,于建阳、武夷山、邵武、顺昌和三元等县(市、区)发现残存嗜人按蚊分布点42个,嗜人按蚊占人房按蚊组成的26.20%。2001年完成闽北地区灭蚊后全部嗜人按蚊分布点的复查工作,95.80%分布点经2-3次以上反复性复查,最多达12次,所有复查点均未再捕获嗜人按景。1988年清除工作前,分布区疟疾发病1381例,年发病率为4.47/万。采取措施后,疟疾发病率显著下降,1995年后,嗜人按蚊分布区未再发生疟疾暴发流行。1998-2001年,未发现当地疟疾感染者。结论:闽北地区嗜人按蚊巳被清除,当地疟疾传播得到有效阻断。  相似文献   

15.
鄂中江汉平原结合部嗜人按蚊延伸范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嗜人按蚊向江汉平原区延伸的范围。方法:以浅丘平原结合部嗜人按蚊村点为起点向江汉平原腹地垂直定点、定距离调查,捕捉人房及帐内按蚊,按照蚊卵及成蚊形态鉴定蚊种。结果:共调查24个村点,捕按蚊2988只,除在原嗜人按蚊村点发现嗜人按蚊外,相距嗜人按蚊村点2~40km、面积约260km2内均未发现该蚊。结论:浅丘与平原结合部的嗜人按蚊未向江汉平原腹地延伸。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广东嗜人按蚊的分布范围及其分布的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方法:人、牛饵诱捕及现场调查。结果:该蚊在广东分布局限,呈点、片状,以低山丘陵区为主,并喜分布于酸性土质;水体丰富,遮阴良好的沟溪、甘蔗地和香蕉地是其主要滋生地;气候以温暖湿润、阳光充沛为特点。流行区居民人均收入低,经济状况不佳;主要耕种双季稻、甘蔗、香蕉等农作物,农药使用量大,结论:该蚊的滋生地已由水稻改变为经济作物田及遮阴良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嗜人按蚊分布、生态与传疟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查明湖北省嗜人按蚊分布范围、生态习性与传疟作用。方法 :全省定点和扩大范围调查嗜人按蚊分布 ,以卵块和成蚊形态鉴定蚊种 ,观察嗜人按蚊成蚊的生态及传疟能量。结果 :全省调查 4 2个县 (市区场 ) 2 87个乡镇 1151个村 ,捕获按蚊 574 4 8只 ,鉴定 4 6 130只 ,其中嗜人按蚊 396 7只 ,中华按蚊 4 2 0 14只 ,八代按蚊 149只 ,在 19个县 (市区场 ) 10 4个乡镇 6 96个村发现有嗜人按蚊分布。范围人口约 1456万 ,面积 4 .6万km2 。嗜人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在 0~ 2时 ,白天主要栖息在人房 ,其次为牛房及猪栏 ,构成比依次为 84 .4 0 %、10 .30 %、9.2 5% ,少数栖息于室外。该蚊吸人血指数为 0 .86 8。传疟能量 5~ 11月平均为 0 .0 6 6 7,比同域中华按蚊 (0 .0 0 15)高 4 4 .4 7倍。结论 :嗜人按蚊分布在大洪山麓与桐柏山之间的低山、丘陵、岗地及江汉平原结合部 ,是鄂中疟疾的重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闽北嗜人按蚊的分布特征。方法 1998-2000年对建阳市9个村的嗜人按蚊调查点和童游镇回瑶村的病原和媒介监测点进行调查。结果 童游镇3年血检发热病人7705例,年血检率5.5%,未查到疟原虫阳性者,学龄儿童间接荧光抗体检测804例,仅发现阳性5例。回瑶村媒介监测匀未捕获嗜人按蚊,仅捕获中华按蚊。结论 嗜人按蚊分布区经几次灭蚊,在基本消灭后,疟疾疫情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研究在液氮中低温保存嗜人按蚊卵,比较不同温度下储存嗜人按蚊卵的孵化率,探索长期保存嗜人按蚊卵的方法。方法 将嗜人按蚊卵直接或加冷冻保护剂(甘油、二甲基亚砜)在液氮中冷冻24h后,入水孵化,观察其孵化情况;在不同温度下保存嗜人按蚊卵不同天数后,入水孵化,比较其孵化情况。结果 无冷冻保护剂组有2 枚蚊卵孵化,加冷冻保护剂组无蚊卵孵化;在7天内(18±1)℃储存的蚊卵孵化率最高,达71.33%—76.48%。储存温度在(18—37)℃时,有92.48%的蚊卵在入水3天内孵化出来。结论 可以通过液氮低温冷冻保存嗜人按蚊卵,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2 在常规嗜人按蚊饲养中,蚊卵在18℃储存7天以内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嗜人按蚊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我国辽宁省嗜人按蚊在成虫前期的发育时间和传疟能量上与江苏省嗜人按蚊的差异。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相同的饲养法和体外人工感染法,分别观察辽宁嗜人按蚊和江苏嗜人按蚊的孵化率、蛹化率、羽化率和蚊胃卵囊阳性率、唾液腺子孢子阳性率等指标。结果辽宁嗜人按蚊和江苏嗜人按蚊卵孵化期平均为3.66d和3.84d。孵化率分别为76.O%和74.3%;幼虫期平均为6.67d和8.26d,蛹化率分别为94.7%和96.0%;蛹期平均为1.60d和1.72d,羽化率分别为97.2%和98.6%;蚊胃卵囊阳性率分别为25.1%和28.1%;唾液腺子胞子阳性率分别为8.4%和10.7%。结论辽宁省的嗜人按蚊在幼虫发育时间和传疟能量上与江苏省嗜人按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值均〉0.05)。因此,在疟疾流行季节应加强对当地媒介监测,防止疟疾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