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血清瘦素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老年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DM-NDR)组60例;DR组62例,其中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NPDR)40例及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组22例;健康对照组60名,测定血清瘦素、颈动脉IMT及斑块等,进行瘦素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DM-DR组瘦素水平高于DM-NDR组(t=3.21,P<0.01);PDR组血清瘦素浓度高于NPDR组(t=2.23,P<0.05)、NDR组(t=2.85,P<0.01)。老年DM-DR组颈动脉IMT厚度较DM-NDR组增厚(t=2.38,P<0.05)。在以瘦素水平为因变量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中,入选的变量为:病程(β=0.353,P=0.026)、BMI(β=0.2813,P=0.004)、HOMA-R(β=0.189,P=0.009)、IMT(β=1.109,P=0.043)。结论老年DM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IMT显著相关。瘦素水平受病程、BMI、HOMA-R、IMT影响,可以反映DR的进展过程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460 C/T和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Met72Thr T/C基因多态性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运用高分辨率溶解(HRM)曲线法分析77例健康对照人群和160例糖尿病视网膜患者(包括6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和92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基因型,比较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PEDF Met72Thr T/C基因多态性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无相关性。(2)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VEGF-460CC基因型频率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PDR组和对照组(P<0.05)。(3)等位基因C携带的基因型的PDR发病率是TT基因型的2.39倍。(4)VEGF-460C/T基因多态性以及病程是2型糖尿病发生PDR的危险因素。(5)VEGF-460C/T和PEDF Met72Thr T/C两者基因多态性对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VEGF-460C/T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PDR发生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PDR的易感基因。VEGF和PEDF基因型的交互作用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清VEGF和TNF-α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宇  袁军  陈鹏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8):32-3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55例DR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水平,其中,非增生性DR(NPDR)26例,增生性DR(PDR)29例.并与43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和同期3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DR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明显高于NDR患者,且PDR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NPDR患者(P<0.05).结论 VEGF和TNF-α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和TNF-α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价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散瞳眼底镜检查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作为分组金标准,在2型糖尿病患者群中测定93例存在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轻度非增殖性DR(NPDR),中重度NPDR和增殖性DR(PDR)组及138例尚未出现视网膜病变患者(对照组)ET-1和ICAM-1水平。结果ET-1和ICAM-1水平在不同临床分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T-1与病程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ICAM-1与ET-1、NPDR、PDR相关。结论检测ICAM-1和ET-1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DR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血清C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将其分为三组,即: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40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42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8例。以电化学发光法对所有患者空腹血清C肽进行测定。结果 三组患者空腹血清C肽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血清C肽含量会由于病变程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血清C肽水平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血清高迁移族蛋白B1(HMB1)的临床表达水平和相关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眼科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共计40例,其中12例患者为单一糖尿病未出现合并视网膜病变(DR0),13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及15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额外选取10例正常人,对患者及正常人体内血清HMGB1水平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分析血脂、HB、血糖与各组HMGB1联系。结果对比各组HMGB1水平发现,糖尿病患者普遍高于正常人水平,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单一糖尿病未出现合并视网膜病变组比较,HMGB1水平呈明显升高状态,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MGB1与HbAcl呈现正相关(r=0.722,P<0.01)。与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高密度脂蛋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MGB1水平为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炎性变化的主导因素,糖代谢异常可导致其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单支病变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糖化低密度脂蛋白(G-LDL)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9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单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按病变狭窄程度分为50%<狭窄程度≤70%组(A组,62例)及狭窄程度>70%组(B组,32例),同时选择30例造影结果阴性的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中血清HbAlc及G-LDL浓度,并对3组对象血清HbA1c及G-LDL浓度表达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A组和B组患者血清HbAlc[(2.68±1.47)、(5.35±1.81)μg/L]及G-LDL[(96.45±15.26)、(75.80±10.41)μg/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34±0.16)、(13.56±6.37)μg/L](P<0.05),B组HbA1c及G-LD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冠心病单支病变患者血清HbA1c及G-LDL过度表达,并且其表达水平同冠心病单支病变狭窄程度有关,检测血清HbA1c及G-LDL有助于评估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血清SDF-1,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和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98例,将其按照是否存在视网膜病变分成视网膜病变组(DR)和非视网膜病变组(NDR),并将视网膜病变分成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和增值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这几组研究对象展开血清SDF-1,VEGF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比较发现,NDR、PDR、BDR组VEGF水平均较健康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PDR、BDR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PDR、BDR组SDF-1水平均较健康组和NDR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PDR组SDF-1水平高于BDR组(P<0.05)。结论血清SDF-1,VEGF均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对血清SDF-1,VEGF水平进行检测对于临床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清IV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之间的关系。 方法 143例 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并依据视网膜病变情况分为三组:无视网膜病变组(NDR)58例,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BDR)47例,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38例。同时设健康体检者55人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其血清IVC、LN的含量。所有检测者均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体重指数,分析病例组血清IVC、LN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结果 (1)血清IV-C水平:三组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间比较,PDR组高于BDR组,BDR组高于NDR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血清LN水平:BDR组、PDR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NDR组与对照组比较,增高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间比较,PDR组高于BDR组,BDR组高于NDR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VC、LN、病程是DR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血清IVC、LN与DR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IVC、LN水平,有助于估计DR病变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中Ⅳ型胶原(C-Ⅳ)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1例糖尿病(DM)患者(男48例,女33例)的血清C-Ⅳ和LN含量,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9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16例,并以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用直线相关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C-Ⅳ、LN与其它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81例DM患者血清C-Ⅳ[(74.6±24.2μg/L]、LN[(137.1±29.5)μ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5.4±7.9)、(98.6±15.4)μg/L,P<0.01];DM各亚组患者血清C-Ⅳ、L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DM各组间血清C-Ⅳ、LN水平随尿白蛋白量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直线相关分折提示血清LN及C-Ⅳ水平均与BUN、Cr、HbA1C、UAER相关(P<0.05,P<0.01),血清C-Ⅳ、LN水平与FBG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C-Ⅳ、LN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病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C-Ⅳ、LN、HbA1c、UAER可能更早、更全面地反映DN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血清瘦素、艾帕素(Apelin)、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Vaspin)水平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病人介入治疗后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因ASO行介入治疗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39例和无复发组8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病人术前血清瘦素、艾帕素、Vaspin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SO病人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瘦素、艾帕素、Vaspin水平对ASO病人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合并糖尿病比例、完全闭塞病变比例、单纯行球囊扩张术比例、血管病变长度显著高于无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前血清瘦素(9.48±2.03)μg/L水平显著高于无复发组(5.01±1.54)μg/L,血清艾帕素(1.19±0.34)μg/L、Vaspin(0.31±0.17)μg/L水平显著低于无复发组(1.76±0.62)μg/L、(0.43±0.12)μg/L(P<0.05)。与未合并糖尿病、血管病变长...  相似文献   

12.
华文  杨硕 《中国医药》2010,5(8):759-761
目的筛选出较为可靠的细胞因子作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检测指标。方法对23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和24例新鲜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外周血和玻璃体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试验组)的玻璃体液中的VEGF和IL-8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而TGF.B: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TGF-β2、IL-8、VEGF水平分别为(69.53±2.94)、(95.23±6.55)、(45.39±4.86)μg/L,对照组分别为(87.32±3.21)、(77.42±5.03)、(37.784-2.09)μg/L,P〈0.01或P〈0.05]。试验组外周静脉血中IL-8浓度(94.91±7.37)μg/L,高于对照组的(77.42±5.03)μg/L。只有玻璃体与血清中IL-8呈明显正相关(r=0.9522,P〈0.01)。结论IL-8有可能成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郑宝忠  任晓军  冯凭  赵洪林 《天津医药》2004,32(11):671-673
目的:研究正常人群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的关系。方法:以我市体检人群中的300例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体质量分为正常组155例和肥胖组142例,测定血清瘦素(RIA法)、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臀围。结果:正常组的血清瘦素水平不服从正态分布,中位数6.66μg/L,正常组81例女性瘦素中位数为8.89μg/L,双侧90%瘦素浓度范围为5.43~15.39μg/L;74例男性瘦素中位数为3.15μg/L,双侧90%瘦素浓度范围为0.25~9.99μg/L。BMI与性别因素对血清瘦素水平均有显著影响,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肥胖组的血清瘦素水平呈正态分布,男性血清瘦素为(9.14±4.77)μg/L;女性血清瘦素为(19.34±10.90)μg/L。女性和男性的BMI、WHR均与瘦素浓度呈线性相关。结论:血清瘦素浓度性别差异显著,与BMI及WHR显著相关,肥胖组血清瘦素浓度比正常组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4.
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CRP与血脂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CRP、血脂变化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将26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背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分为三组,分别测定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CRP、TG、TC、LDL-C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0.05或P<0.01),血HDL-C明显低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0.05或P<0.01),且CRP、TG、TC、LDL-C水平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结论CRP,脂质紊乱作为危险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炎症状态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接受治疗的DR患者80例作为DR组,将其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和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组。另选取同期治疗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糖尿病组。检测各组的血清PGE2、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VEGF的水平。结果 DR组的糖尿病病程长于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IL-1β、TNF-α、VEGF、PGE2水平均高于糖尿病组(P<0.05);PDR组的糖尿病病程长于NPDR组,空腹血糖、HbA1c、IL-1β、TNF-α、VEGF、PGE2水平均高于NPDR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DR患者血清PGE2水平与IL-1β、TNF-α、VEGF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显示,血清IL-1β、TNF-α、VEGF、PGE2水平过高以及糖尿病病程过长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瘦素水平变化规律。方法 检测对照组、无肾病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各 30例血清瘦素、胰岛素、Ⅳ型胶原及血糖浓度 ,分析瘦素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无肾病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血清瘦素浓度分别为 7 51± 3 77μg/L、8 31± 4 80 μg/L及 1 0 36±5 1 1 μg/L ,糖尿病肾病组显著高于无肾病糖尿病组 (t=2 2 1 ,P <0 0 5)及对照组 (t =2 75 ,P <0 0 1 ) ,而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瘦素浓度与体重指数、胰岛素呈正相关 (r =0 2 4 ,P <0 0 5 ;r =0 36 ,P <0 0 1 )。结论 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血清瘦素浓度已升高 ,提示肾脏清除瘦素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VEGF、ES、TSP水平与眼底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某院收治的无眼底病变糖尿病患者4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0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某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40例作为参照对象。结果: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VEGF水平高于无眼底病变糖尿病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参照组(P0.05),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ES水平低于无眼底病变糖尿病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参照组(P0.05),各组TSP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眼底病变呈正相关(r=0.456,P0.05),与ES、TSP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r=0.122,r=0.212,P0.05)。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VEGF、ES、TSP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且会通过调节VEGF水平影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 48只Wistar大鼠,其中对照组(15只)、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21只)、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12只);结合视网膜消化铺片,利用CDFI研究其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在PDR组,CRA的平均流速(MV)减低显著,搏动指数(PI)增高明显,视网膜中央静脉(CRV)内径增宽;与NPDR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呈现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69-17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水平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AC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时期60例健康正常者作为对照,对比两组之间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同时统计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的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CT、D-二聚体水平。结果对照组的血清PCT、D-二聚体水平分别是(0.034±0.004)μg/L、(0.082±0.012)mg/L,而观察组患者的两指标水平分别是(0.073±0.007)μg/L、(0.324±0.03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单支冠脉病变血清PCT、D-二聚体水平分别是(0.065±0.005)μg/L、(0.301±0.029)mg/L,双支冠脉病变分别为(0.070±0.006)μg/L、(0.317±0.033)mg/L,三支冠脉病变分别为(0.075±0.008)μg/L、(0.341±0.037)mg/L,三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的血清PCT、D-二聚体水平和正常人群相比有明显的升高趋势。而ACS患者中冠脉病变支数和血清PCT、D-二聚体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洋地黄素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穗  凌云 《天津医药》1998,26(5):268-270
探讨血清内洋地黄素浓度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内洋地黄素水平为(0.49±0.16)μg/L,明显高于正常人(0.22±0.11)μg/L(P<0.01).提示内洋地黄素可能参与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发心血管病的NID-DM患者内洋地黄素浓度为(0.52±0.18)μg/L,亦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0.43±0.10)μg/L(P<0.05),进一步提示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机制之一可能是内洋地黄素的释放增多。结果还显示,内洋地黄素水平与病程无关。内洋地黄素是通过其缩血管效应和刺激平滑肌增生作用促进糖尿病并发的心血管疾患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