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肝门胆管癌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15例平扫表现为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2例表现为肝门区胆管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增强扫描17例均有延迟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围型肝内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CT表现.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 例IHPCC 病人,均行 CT 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CT平扫病灶均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病灶内或病灶周围可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强化8例,轻度强化17例;延迟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表现.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是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MSCT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行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肝门部胆管癌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有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呈软藤状。胆管内肿块(5例),胆管壁局限增厚和管腔狭窄(12例),平扫均为等密度。增强扫描3例强化,14例延迟强化。结论:胆管壁局限增厚、胆管内肿块是肝门部胆管癌的较特征性CT征象,MSCT扫描结合薄层三维重建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CT表现,评价其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平扫表现为肝门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14例均有延迟强化;增强检查能更清楚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和胆管壁增厚。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管周围浸润型肝内胆管癌(PIICC)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6例PIICC患者的CT平扫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PIICC表现为沿胆管纵轴生长的树枝状肿块,伴周围胆管扩张,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呈持续性的延迟强化.肿瘤倾向沿胆管壁向肝门方向扩散,包绕门静脉分支并最终侵犯肝门部.结论 PIICC的生长方式、形态特征和生物学行为不同于常见的肿块型肝内胆管癌,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提高对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CT平扫所有病例均为单发低密度灶。CT增强扫描21例不均匀轻度强化,其中4例出现大片无强化低密度区,部分边缘强化,2例病灶延迟强化,17例肝内胆管扩张。结论CT是胆管细胞癌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不均匀强化病灶内可见胆管扩张是胆管细胞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分型在肝门胆管癌可切除性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MSCT定性诊断为肝门胆管癌的患者30例,对MSCT轴面图像及多平面重组(MPR)图像进行分析,评价肿瘤病灶的Bismuth-Codette分型及大体形态分型,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Bismuth-Corlette分型和不同大体形态分型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情况.结果 30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中,Bismuth-Corlette分型Ⅰ型、Ⅱ型、Ⅲa型、Ⅲb型和Ⅳ型分别为1、3、4、5和17例,其中17例行根治性切除术,Ⅰ型、Ⅱ型、Ⅲa型、Ⅲb型和Ⅳ型分别为1、2、1、4和9例,不同Bismuth-Corlette分型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875,P>0.05).MSCT对Bismuth-Corlette分型的总准确率达86.7%(26/30).大体形态分型为浸润型、外生肿块型及管内结节乳头型的患者分别为13、13和4例,分别有6、8和3例行根治性切除术,不同大体形态分型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83,P>0.05).MSCT对肿瘤大体形态分型的诊断准确率达100%(30/30).结论 MSCT能作出较为准确的Bismuth-Corlette分型及肿瘤大体形态分型诊断,为肿瘤可切除性的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eripheral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icc)是指发生在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多发生在肝内末梢胆管,肿瘤多呈少血供型,PICC在CT上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本文回顾性分析收集的我院11例自2003年11月~2007年11月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PICC患者的CT图像,旨在探讨其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PICC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特征,加深对IHPC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IHPCC的CT表现。结果:CT平扫12例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边界不清;病灶周围肝内胆管扩张5例;局部肝包膜回缩征象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病灶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延迟后病灶内部呈片状、分隔状或均匀强化。结论:IHPCC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长方式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方式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活检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动态CT表现。结果3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中,肿块形成型27例,围管浸润型5例,腔内生长型2例。肿块形成型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肿块24例,3例表现为等或高密度肿块;增强动脉期周边轻度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有增加,延迟期16例表现为均匀强化,11例表现为肿块周边不均匀强化,中央始终无强化。围管浸润型表现为胆管壁的不规整增厚2例,闭塞3例。2例腔内生长型表现为扩张胆管内强化结节。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生长方式的不同,有不同的CT表现。熟悉不同生长方式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动态CT表现,有利于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宁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0):1238-1240
目的探讨CT增强及延迟扫描诊断胆管细胞型肝癌的价值。方法对21例经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型肝癌做了CT平扫、增强及延迟扫描。结果CT平扫全部病灶为低密度,其中14例为囊性,7例为实质性且病灶内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14例囊性病变中有10例出现病灶边缘不连续的较薄环形增强,3例连续环行强化,门静脉期13例均无变化;1例无增强表现。7例实质性病变在增强1 m in后病灶轻度强化,3~8 m in后病灶出现延迟增强,密度等于或大于同层肝组织,扩张的胆管无变化。结论CT增强扫描囊性病灶边缘连续或不连续的薄环形强化且门静脉期无变化,实质性病灶延迟强化及病灶内胆管扩张是胆管型肝癌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PIHPCC)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5年经病理证实15例PIHPCC的CT平扫和强化表现。结果15例中肝左叶10例,右叶5例;单发12例,多发3例;病变直径3~12cm;圆形6例,分叶形9例,平扫低于肝实质,CT值8~29HU,7例见扩张胆管,1例钙化,2例结石;病变区轮廓膨突8例,萎陷7例。CT强化早期见周围不完全、内部条网状强化,延迟扫描强化显著。结论CT检查对PIHPCC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CT与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CT与MRI表现,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及定位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CT与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89%、100%;18例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MBI示肝门部软组织肿块16例,胆管壁浸润2例,门静脉受侵10例,淋巴结肿大8例;而相应的CT显示为11、0、5和6例。结论 CT与MRI是检查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MRI在显示肝门部肿块大小、范围,沿胆管壁浸润,门静脉侵犯及淋巴结肿大方面比CT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肝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肝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26例肝门胆管癌行常规上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在注入造影剂后30s、70s时分别行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另有15例加做了3~4min的延迟期扫描。肝门区采用3~5mm的薄层扫描。观察肿块的部位、大小、强化的特征和累及的范围。评价手术可切除性。结果 多期相扫描能发现所有病灶。动脉期16个病灶有强化。门脉期26个病灶均有强化,其中19个病灶明显强化。15个做延迟期扫描的病灶均有持续强化。可切除性评估的准确性为84. 62%。结论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结合薄层扫描技术可清晰显示病灶的部位和强化特征,明显提高了肝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估价的准确性,有助于术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15.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DSA表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分析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DSA表现 ,提高对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认识。方法  17例经病理证实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平扫及常规CT增强扫描 ,其中 6例加做病灶动态扫描 ,5例行DSA检查。结果 CT平扫所有病例均为单发低密度病灶 ,CT增强 17例不均匀轻度强化 ,其中 3例病灶出现大片低密度无强化区 ,部分边缘强化 ,2例病灶可见延迟强化区 ;15例肝内胆管扩张 ,其中 10例病灶内可见胆管扩张 ;DSA表现供血动脉轻、中度增粗、增多 ,僵直及肿瘤染色。结论 CT、DSA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 ,不均匀轻度强化病灶内可见胆管扩张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VCT增强扫描结合ERCP后扫描在肝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20例肝门胆管癌三期增强扫描及ERCP术后VCT扫描图像,并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判断肿瘤的部位和侵及范围,肝门部血管受侵情况,局部淋巴结及脏器转移情况;将分型及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行VCT三期增强扫描及ERCP术后扫描,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20例,定位分型准确16例。结论:应用VCT三期增强结合ERCP后扫描行胆系及血管重建可作为肝门胆管癌诊断及术前评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典型肝脓肿的CT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不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 ,重点是增强CT和动态增强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了 92例手术、穿刺抽吸或临床证实的肝脓肿病例的CT资料 ,92例均行CT平扫 ,65例行增强扫描 ,其中不典型CT表现的肝脓肿 2 6例。结果 不典型肝脓肿多见于细菌性肝脓肿的化脓性炎症期或脓肿形成初期 ,CT平扫多表现为低密度肿块 ,增强扫描可见 :(1)肿块缩小征 ;(2 )周围充血征 ;(3 )“簇状征” ;(4 )“花瓣征” ;(5 )延时强化征。结论 不典型肝脓肿CT平扫表现无特征性 ,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和延时扫描有一定特征性 ,可提高不典型肝脓肿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CT在儿童肝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12例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母细胞瘤的临床CT表现。结果肿瘤位于肝右叶5例,左叶1例,跨越左右叶6例。平扫肿瘤均呈单发低密度,巨大肿瘤内可见多发裂隙状及不规则形更低密度区;肿瘤内斑片、点线状钙化6例。增强扫描9例肿瘤动脉期呈多个结节状或片状强化,密度高于肝组织,门脉期病灶呈低密度;3例肿瘤动脉期、门脉期均呈低密度;包膜强化4例,瘤内可见迂曲血管3例,伴有腹水1例。结论肝母细胞瘤的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CT对肝母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