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丙种球蛋白防治川崎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血清诱导人单核细胞表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链蛋白PDGF-B的影响;观察丙种球蛋白作用后的单核细胞条件2基(MCM)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方法。结果 川崎病患儿血清有强烈诱导单核细胞表达PDGF-B,川崎病患儿血清作用后的MCM则能显著促进内皮细胞凋亡。川崎病患儿血清的上述作用能够被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作用后的MCM所抑制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机理及其预防探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机理及丙种球蛋白对其防治作用。方法应用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核酸杂交和流式细胞分析方法。结果川崎病患儿血清能够强烈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链蛋白;经川崎病血清作用后的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ECM)亦能显著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PDGF受体mRNA,并强烈诱导平滑肌细胞增殖。丙种球蛋白则能显著抑制川崎病血清的上述诱导作用。结论PDGF-PDGF受体途径激活参与了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成;丙种球蛋白的防治作用与抑制PDGF-PDGF受体途径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CD40L在川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CD40L在儿童川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用流式细胞技术及ELISA法检测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表达CD40L水平、细胞凋亡率及可生CD40L(sCD40L)对单核细胞株THP-1产生TNF-α的影响。结果:KD表达CD40L明显增高;存在淋巴细胞凋亡延迟;患儿PBMC培养上清(可能含有sCD40L)可诱导THP-1产生高浓度TNF-α。抗CD40L单抗可纠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影响及人血丙种球蛋白对上述过程的调节作用。方法 血管内皮细胞 (ECV- 30 4 )培养分为单独培养组、正常血清组、川崎病血清组、川崎病血清 人血丙种球蛋白组。应用明胶酶谱法、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MMP 9活性和蛋白水平 ,RT- PCR法测定MMP 9mRNA表达。结果 川崎病血清组MMP- 9活性、蛋白浓度及mRNA表达水平均较单独培养组和正常血清组明显升高 (P <0 .0 1 ) ;而人血丙种球蛋白能显著抑制川崎病血清的上述诱导作用 (P <0 .0 1 )。结论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MMP -9增加 ,可能参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 ;人血丙种球蛋白防治冠状动脉损伤机制 ,可能与抑制内皮细胞表达MMP- 9有关。  相似文献   

5.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急性川崎病患儿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通过观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对川崎病(KD)患儿淋巴细胞凋亡(APO)的影响,进一步探讨IVIG对免疫性疾病的作用机理。对26例川崎病患儿和20名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抗-CD3单克隆抗体刺激培养不同时间(0,12,24,48,72小时)APO百分率和DNA片断化分析,2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IVIG治疗组(n=16)和阿司匹林治疗组(n=10),并对PBMC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KD患儿APO百分率和DNA片断化较正常儿童明显降低(P<0.001)和延迟;IVIG治疗后,降低的APO百分率和延迟的DNA片断化被逆转,同时与单用阿司匹林组比较,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下调(P<0.001)。外周血淋巴细胞APO下调可能参与了KD的发病。IVIG治疗KD的机理可能部分归于对被抑制的淋巴细胞APO的逆转。IVIG对其它淋巴细胞凋亡不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可能存在同样机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调节新生儿B细胞免疫球蛋白释放的机制。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IVIG(5mg/ml)作用后的脐血淋巴细胞及成人外周血标本的CD40与CD40配体(CD40L)的表达。结果(1)“休止”状态下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可表达类似于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CD40分子。(2)IVIG不改变rIL4激活后的CBMC中CD40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比。(3)佛波醇乙酯及钙离子导入剂活化后的CBMC不表达CD40L。在植物血凝素诱导CBMC后,继续予以IL2及佛波醇乙酯结合钙离子导入剂的诱导,CBMC始表达CD40L。(4)IVIG可促进活化后CBMC的CD40L表达。结论推测IVIG抑制B细胞抗体释放的同时,产生了针对T细胞的反馈信号,刺激了CD40L表达的增加,但在B细胞上的CD40或其他共刺激信号及有关的细胞因子缺乏配合的情况下,CD40L表达的增加并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脐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新生儿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的机制。方法以健康成人为对照,采用凋亡细胞计数、片段DNA分析、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凋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CBMC自发或经抗CD3单克隆抗体刺激较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易发生凋亡;(2)CBMC与成人PBMCBcl2阳性细胞率差异无明显意义;(3)白细胞介素1、干扰素γ对CBMC的凋亡无明显作用,白细胞介素2可部分或全部纠正CBMC凋亡;(4)蛋白抑制剂放线菌酮可迅速诱导CBMC和成人PBMC发生凋亡。结论易于凋亡可能是新生儿T淋巴细胞发育不成熟的另一重要特征,其凋亡途径为Bcl2非依赖途径,白细胞介素2对维持CBMC生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其与KD冠状动脉病变(CAD)之间的关系。采用ELISA测定KD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将KD并CAD组与无CAD组进行比较,结果KD患儿血清TNF-α和IL-6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在KD并CAD组患儿亦高于无CAD组患儿(P〈0.05),而IL-6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别(P〉0.05),提示TNF-α和IL-6皆参与了KD的发生,而TNF-α在KD患儿CAD中,可能起到比IL-6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急性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是否存在淋巴细胞凋亡延迟。方法 用荧光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技术(FACS)检测经抗CD3 单克隆抗体刺激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凋亡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与正常儿童比较,急性期HSP患儿PBMC的凋亡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存在淋巴细胞凋亡延迟现象。结论 推测HSP患儿的淋巴细胞凋亡延迟可能为HSP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患儿血清趋化因子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血清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活化调节蛋白(RANTES)水平与川崎病及其发生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关系及意义,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6例健康体检儿童及52例川崎病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血清MCP-1、RANTES水平。结果显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MCP-1、RANTE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1);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CAL)患儿急性期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者(P<0.01);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明显降低川崎病患儿血清MCP-1、RANTES水平(P<0.01)。提示趋化因子MCP-1、RANTES可能参与川崎病的免疫发病机制,急性期血清MCP-1水平可作为判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一个指标;降低趋化因子水平是IVIG治疗川崎病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对脐静脉内皮细胞血栓调节蛋白(TM)表达影响,探讨TM蛋白在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集KD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制备血清,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M水平,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M mRNA表达情况。结果KD患儿血清组TM mRNA表达明显下降,丙种球蛋白干预后内皮细胞TM mRNA表达明显上升。而KD患儿血清组细胞培养上清TM蛋白水平升高,丙种球蛋白干预后TM水平下降。结论KD急性期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在受到循环多种炎性介质刺激后损伤,TM表达减少。丙种球蛋白能显著抑制KD血清炎性介质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存在生长障碍,尤其是难治性病例这一现象更明显。本研究测定了活动期PNS患儿血清生长激素(GH)基础值,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浓度,旨在观察PNS时GHIGFs轴变化,阐...  相似文献   

13.
小儿全身性癫痫与髓鞘碱性蛋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脑脊液(CSF)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了解小儿全身性癫痫是否引致髓鞘和血脑屏障(BBB)的破坏,方法 采用简易MBPELISA法对47 小儿全身性癫痫病患儿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作MBP定量测定。结果 在一个月内有全身性癫痫发作的患儿其CSF和血清MBP含量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小儿全身性癫痫发作可导致CSF和血清MBP升高,提示大脑器质性损伤和BBB  相似文献   

14.
黄芪对哮喘患儿IFN-γ、IL-4及IgG亚类体外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探讨中药黄芪对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检测了在体外培养系统中加入黄芪水提剂后,13例哮喘患儿及1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FN-γ、IL-4及IgG亚类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黄芪明显促进PHA诱导的PBMC产生IFN-γ及PWM诱导的PBMC产生IgG1、IgG2和IgG3;但对PBMC产生IL-4及IgG4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黄芪可调节TH1及TH2细胞的部分功能,具有预防哮喘的感染诱因及调节患儿免疫功能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毅  郭履  马力 《中华儿科杂志》1998,36(6):331-333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对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受体竞争结合、核酸分子杂交、免疫组化等方法,从蛋白质和(或)基因表达水平系统观察了GH及其受体(GHR)、IGF多肽(IGFI、I)、受体(IGFIR、IR)和结合蛋白(IGFBP16)在小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胸腺和淋巴结的表达、分布与调节。结果GHR在PBL的表达呈年龄相关的变化;胸腺、淋巴结和PBL都有GH合成细胞,且GH缺乏患儿与正常人无异;IGFs多肽、受体和结合蛋白基因在儿童胸腺和淋巴结均有不同水平的表达,提示它们在免疫器官局部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形式产生和发挥作用。结论GHIGF对于影响和调节小儿免疫系统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长激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以NK细胞、白细胞介素(IL)1α和IL2活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及TNFαmRNA表达等为指标,对去垂体大鼠及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在GH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⑴去垂体鼠淋巴细胞数量、NK细胞活性、IL1α和IL2活性均明显下降,GH可使上述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⑵去垂体鼠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的TNFα合成明显降低,巨噬细胞TNFαmRNA表达亦大幅度下降,GH可使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的TNFα合成增高2.5倍以上,TNFαmRNA表达亦明显增高;⑶GHD患儿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经GH治疗3个月后恢复到正常水平;⑷GHD患儿IL1α和IL2活性偏低,治疗后两者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GH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肾病综合征患儿骨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66例不同病期肾病综合征(NS)患儿血清钙离子(ICa)、骨钙素(BGP)、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骨密度(BMC)及腕骨X线变化。结果表明:①NS患儿存在骨代谢异常;②在反映骨代谢变化时,BGP及NTX较BMC、X线摄片敏感,可作为肾性骨病早期改变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白三烯受体途径在川崎病血管免疫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急性期血清和同时加入丙种球蛋白的上述血清对单核细胞产生白三烯B4(LTB4)的影响及不同条件单核细胞培养基(MCM)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白三烯受体2(BLT2)的影响,了解LTB4-BLT2途径在KD血管免疫损伤中的作用及Ig减轻血管免疫损伤的机制。方法分别用健康、KD急性期和KD急性期儿童血清加Ig作用于人单核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CM中LTB4质量浓度改变,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MCM作用下内皮细胞表达BLT2状况。结果1.与健康儿童血清组比较,急性期KD血清组MCM上清中LTB4质量浓度明显增高(P〈0.01)。加入Ig的急性期KD血清MCM上清中LTB4质量浓度和急性期KD血清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2.与健康儿童血清刺激MCM比较,KD急性期血清刺激的MCM,能显著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高表达BLT2(P〈0.01);而加入Ig则能显著抑制KD急性期血清MCM上述作用(P〈0.01)。结论LTB4-BLT2途径参与KD血管炎免疫损伤过程,丙种球蛋白能阻断LTB4-BLT2途径激活是其减轻KD血管免疫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介素(IL)4基因修饰对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的体外生物学特性、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伤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基因转染法将人IL4cDNA导入Raji株并筛选获得高效价表达IL4的克隆,观察IL4表达克隆形态学特征、体外增殖反应及其诱导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反应和IL2、干扰素(IFN)γ基因表达及CTL杀伤活性。结果IL4基因修饰对Raji的体外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影响,但明显促进正常人PBMC增殖及IL2、IFNγ基因表达,其诱导建立的CTL杀伤活性明显增强,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为30∶1时,IL4基因修饰可使Raji细胞诱导的CTL杀伤活性上升2~3倍。结论外源性IL4基因表达产物可能作用于瘤细胞和(或)PBMC,通过诱导IL2、IFNγ等细胞因子促进CTL反应,并增强其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20.
自体移植物抗宿主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应用小剂量短疗程环孢菌素A(CsA)(1mg/kg·d,共28天),可在60%~75%的病例中诱导产生自体移植物抗宿主病(autoGVHD)。在此过程中,胸腺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病的效应细胞大多是能识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抗原(小鼠为Ⅰ区相关抗原,即Ⅰa)的T细胞受体(TCR)α、β+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也有少数为CD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MHCⅡCLIP复合物可能是该效应细胞的靶抗原。初步研究表明,CsA诱导的autoGVHD具有强大的抗瘤作用。其抗瘤作用的强弱与GVHD的严重程度及瘤细胞表面MHCⅡ类抗原的表达有关。CsA与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2(IL2)合用可增强autoGVHD的抗瘤作用。这项研究为防止autoHSCT后肿瘤的复发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