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告应用骨水泥充填骨肿瘤切除或刮除术后缺损43例的初步观察,方法简便,近期效果满意。男24例,女19例;年龄7~63岁,平均27.7岁。本文治疗的肿瘤有骨巨细胞瘤、内生软骨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骨嗜酸性肉芽肿、骨纤维结构不良、骨化性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软骨瘤、软骨肉瘤、骨髓浆细胞瘤、骨恶纤、骨转移癌等。随访40例,平均时间32个月,除2例复发外,均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骨科临床中 ,孤立性骨囊肿并不少见 ,传统方法是手术刮除、自体骨移植填塞。自 2 0 0 0年 3月至2 0 0 3年 3月 ,我们采用山西医用组织库提供的同种异体骨治疗孤立性骨囊肿 4 0例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收治孤立性骨囊肿 4 0例。男性 2 4例 ,女性 16例 ,年龄 10~ 31岁 ,平均 2 4岁 ;其中肱骨上段 8例 ,股骨上段 12例 ,股骨大粗隆部 12例 ,桡骨下段 8例。1 2 手术方法 :行刮除植骨术 ,手术主要是开窗、彻底刮除病灶加植骨。术前根据影像学结果正确定位 ,根据患者年龄、全身情况和病变部位等选用相应麻醉方式 ;常规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儿童肱骨巨大动脉瘤样骨囊肿局部刮除,再取自体髂骨植骨或用金世植骨灵植骨后,用外固定器螺杆替代传统的小夹板固定。方法 笔者将近25年收治的54例病人,随机分为甲乙两组进行治疗。甲组为小夹板固定组27例,乙组为外固定器螺杆治疗27例。结果 甲组有6例过早擅自解除夹板,导致延期愈合。延迟愈合率为11%,治愈率为39%。而乙组有2例过早活动,也致延迟愈合,延迟愈合率为3.7%,治愈率为46%。结论 小儿肱骨一旦确诊为动脉瘤样骨囊肿,囊肿局部刮除后,应首先考虑使用外固定器螺杆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自1980年~1990年我们对常见侵袭性良性肿瘤(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软骨母细胞瘤)采取肿瘤彻底切除骨水泥充填瘤腔的方法共治33例,其中获3年以上的随访25例。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①一般情况:25例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9—62岁,平均40.5岁。胫骨上端10例,股骨下端5例,股骨上端4例,肱骨上端4例,尺骨上端2例。肿瘤经病理检查巨细  相似文献   

5.
王顺利 《医药世界》2010,(7):694-695
目的评价跟骨骨囊肿手术治疗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瘤体刮除、瘤腔灭活和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合并病理骨折应用跟骨金属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8~24(平均20)个月。术后自体骨移植3个月、异体骨移植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块与周围正常骨质基本融合,但异体骨移植仍能看到植骨块影的轮廓。随访期内均无复发。结论跟骨骨囊肿瘤体刮除、瘤腔灭活和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合并病理骨折应用跟骨金属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灶潜行刮除植骨治疗股骨远端骨骺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股骨远端骨骺软骨母细胞瘤资料完整的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12岁(6~7岁),均行病灶潜行刮除植骨术。结果本组病例的9例患者均行不破坏骺板和关节软骨的病灶潜行刮除植骨术,随访时间12~142个月,平均随访77.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病灶潜行刮除植骨术治疗股骨远端骨骺软骨母细胞瘤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骨的一种膨胀性、溶骨性、腔内充满血液的良性病变.1950年 Jaffe 和 Lichensten 在单纯性骨囊肿的病例中发现囊内有活动性血液,并且 X 线检查具有“气球”样特点,因而称之为动脉瘤样骨囊肿。这种疾病国内鲜见报告,我院自1985年至1980年共收治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5岁、14岁和58岁。发病部位:左下颌骨双尖牙区;上腭骨;右上颌骨侵及筛窦。治疗效果:选用手术根治术切除病变骨体,其中一例侵及筛窦病例术后放疗,并观察3个月,未见复发,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动脉瘤性骨囊肿,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少见的良性骨瘤样病变。性别一般无明显差异。发病部位以四肢长骨多见,其它部位亦可发病。我院于1981~1986年收治6例动脉瘤性骨囊肿,均为病理证实。6例中,最小7岁,最大30岁,4例在26岁以下;男2例,女4例。发病部位:长骨3例,其中1例合并骨巨细胞瘤;短管状骨3例,即2例跟骨、1例第五掌骨。发生于第五掌骨处的动脉瘤性骨囊肿具有典型的X线表现,绝大部分病例X线表现为溶骨性膨胀性改变,内呈多囊性、肥皂泡沫样或磨砂玻璃样改变,且临床又无典型的体征。本组6例中,有的术前临床诊断为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巨细胞瘤。术前诊断有时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9.
软骨母细胞瘤是少见的原发性骨肿瘤,到1983年,世界文献报告约600例,国内到1984年报告约75例。我们收集16例报告于下。临床资料本文16例中,男12例,女4例。发病年龄6个月~32岁。发病部位为股骨5例,胫骨4例,肱骨、距骨各2例,跟骨、颞骨、髌骨各1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单纯刮除1例,刮除植骨12例,肿瘤段切除带血管腓骨移植及全膝关节替换各1例,截肢1例。随访时间7个月~14年7个月,除1例截肢术后7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002~2009年在本院诊治的41例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损31例,骨质破坏较轻行病灶刮除,瘤壁灭活,自体和(或)异体骨、人工骨植骨12例;病变范围较大或合并病理性骨折行病灶刮除,瘤壁灭活,自体和(或)异体骨、人工骨植骨后行内固定19例,其中带肌蒂髂骨瓣3例。内固定方法包括股骨颈病理性骨折空心加压螺纹钛钉内固定,粗隆间病理性骨折DHS、PFN内固定或倒LCP内固定。恶性骨肿瘤10例,原发性恶性肿瘤行广泛切除人工假体置换4例;转移性病灶切除,骨水泥充填,DHS或PFN内固定4例;原发恶性肿瘤髋关节离断术2例。结果: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损31例中2例失访,29例随访12~48个月,平均32个月,均获得满意功能恢复。1例骨巨细胞瘤局部复发后再手术。原发性恶性肿瘤6例,随访12~30个月,其中1例死亡,余未见局部复发,生活均可自理,可独立行走。转移性骨肿瘤4例,其中2例于1年内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再次病理性骨折。结论:应根据股骨近端肿瘤的病理性质、病变范围选择个体化治疗,以减少局部复发,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骨囊肿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病灶刮除后植骨。1979年Scalictti首先报道类固醇局部注射治疗骨囊肿,现已被国内广泛采用。我院自1991年以来采用此方法收治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0岁—14岁。发生部位:肱骨上端3例,股骨中上1/3处2例,距骨1例。患者主诉患处隐痛,活动患肢或负重后酸痛加重。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12.
我科近年应用人工骨 (HAP)治疗儿童四肢良性骨肿瘤 12例 ,随访 13例 ,其中复发 4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3例 ,男 6例 ,女 7例 ,年龄 1~ 13岁 ,平均 6.6岁。发病部位 :胫骨 6例 ,肱骨 3例 ,股骨 2例 ,尺骨 2例。病种 :骨纤维结构不良 6例 ,骨囊肿 5例 ,软骨粘液纤维瘤 1例 ,骨肉瘤 (成纤维型 )误诊为纤维瘤 1例。2 治疗方法与结果将骨病变组织刮除 ,植入颗粒状人工骨加自体骨 10例 ,颗粒状人工骨与块状人工骨加自体骨 2例 ,单纯颗粒状人工骨 1例。结果 :随访 6个月~ 5年 5个月 ,平均 2年 8个月 ,复发 4例 ,其中骨纤维结构不良…  相似文献   

13.
陈保俊  王淦 《江苏医药》1997,23(9):644-644
原发性骨胸壁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我院1975年11月至1995年10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骨胸壁肿瘤63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63例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7~61岁。良性组平均年龄34.3岁,恶性组平均年龄45.2岁。病程14天~20年,其中良性组病程平均23.8个月,恶性组平均7.6个月。主诉胸痛34例,胸壁肿块36例,二者均有18例。本组肋骨肿瘤58例,胸骨肿瘤5例。按病理分类良性肋骨肿瘤52例中软骨瘤20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4例,骨软骨瘤5例,骨囊肿4例,骨嗜伊红性肉芽肿4例,巨细胞瘤2例,骨纤维瘤、血管瘤和黄色瘤各1例;恶性肋骨肿瘤…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3例软骨母细胞瘤,年龄12~33岁,平均21.8岁,男7例,女6例。手术前全部误诊,误诊为骨巨细胞瘤10例,骨肉瘤2例和内生软骨瘤1例。手术后病理误诊3例,经再次手术活检方确定。12例病灶刮除加植骨,随访3年~21年,10例未复发,1例复发,1例复发并2次发生肺部转移,1例截肢后17年无异常发现。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表现,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及MRI表现,其中全部病例行X线平片检查,16例行CT检查,12例行MRI检查。结果 2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于长骨14例,骨盆2例,额骨1例,距骨1例,跟骨1例,腰骶椎各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DR平片均表现为膨胀性骨破坏,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行囊状膨胀性骨破坏13例,皂泡状混杂密度2例,腰椎体见有溶骨型破坏1例。其中软组织肿块12例,液液平面8例,MRI主要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6例T1WI上低信号内见混杂信号,5例在T2WI见液平面。结论综合运用多种影像检查方法 ,可提高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并给临床提供更多病变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动脉瘤样骨囊肿(ABC)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样病变,多位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跖骨动脉瘤样骨囊肿非常罕见,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21岁。右足背肿物1年,逐渐增大,活动较多后疼痛,穿鞋困难,1年前右足扭伤病史。查体:右足背明显肿胀,未见静脉怒张,皮温不高,足背压痛,可触及7 cm×6 cm×4 cm肿物,质硬,位置固定,双踝及跖趾关节活动可,足背动脉可触及。X线平片示右足第2跖骨明显膨胀性骨质破坏(图1),病变累及整个跖骨,皮质菲薄,局部骨皮质断裂,跖骨头处可见细小骨嵴影。手术将跖骨完整切除。病理诊断为ABC。  相似文献   

17.
类肿瘤样病变临床上包括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纤维异样增殖症、骨的嗜酸性肉芽肿等一组疾病。它们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均好发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影像学上也难以区别,最后病理检查才能确诊,但它们有着相同的治疗方法。本文收集了2005年—2007年的62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血运的髂骨瓣及骨基质明胶对股骨颈肿瘤刮除后的疗效。方法:通过对27例股骨颈肿瘤刮除后行带血运髂骨瓣及骨基质明胶植骨治疗,观察股骨颈的愈合情况,其中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17例,带缝匠骨髂骨瓣10例,骨囊肿12例,骨巨细胞瘤(I级或Ⅱ级)7例,骨纤维异样增生症4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骨母细胞瘤1例。结果:25例病人肿瘤刮除后的瘤腔及病理性骨折在3个月时全部形成骨性愈合,1年内朋的线基本消失,部分2年以上随访的病例骨折线或局部瘤腔全部消失,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带血运的髂骨瓣及骨基质明胶植骨治疗股骨颈肿瘤疗效可靠,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9.
小儿骨囊肿是常见的良性骨肿瘤样病变,占骨良性骨肿瘤的22.68%。用传统手术病灶搔刮植骨术治疗,其复发率高达30%~50%。笔者自1990年以来对骨囊肿采用囊肿腔内注射激素治疗骨囊肿30例,现将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股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资料,均行CR检查,5例行CT检查.结果 病变位于股骨颈3例,粗隆间5例,粗隆下2例,外上髁3例.结论 股骨动脉瘤样骨囊肿位于股骨两端,以近端为更多见,结合CR和CT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