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嗜血流感杆菌(HI)作为人类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已被认识了一个多世纪。Pittman(1931)首先识别了带有荚膜的6个(a~f)血清型,并认识到b型(Hib)是婴幼儿细菌感染的最常见病原。Hib可以引起全身各系统的感染,最常见的是脑膜炎,其次是会厌炎,骨、关节炎症,肺炎,败血症等。在所有人群调查中,患病高峰集中于1岁以前。5岁以下幼儿患病占Hib感染总发病率的90%。因此,加深对Hib感染的认识以及探索有效的预防方法已成为儿科领域中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复习近年来国外有关文献并对Hib的感染及免疫学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以及PS对氧合、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 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MAS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PS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0、24 h和48 h检测两组患儿BALF中SP-A、SP-D和TGF-β1的含量,并同时记录动脉血气、呼吸机参数,计算氧合指数(oxygen index,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结果 共入选45例,PS治疗组22例,对照组23例.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和入院日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治疗开始时两组患儿BALF中SP-A、SP-D、TGF-β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 h后,PS组患儿BALF中SP-A、SP-D含量逐渐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GF-β含量P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PS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氧暴露时间分别为(71.1±6.1)h、(130.6±20.3)h,明显低于对照组(113.6±21.4)h、(148.6±2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S组气漏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1,P=0.209);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7,P=0.033).结论 外源性PS治疗MAS通过抑制TGF-β1释放,从而抑制肺部炎症反应减轻了肺损伤.同时应用外源性PS治疗MAS,改善了氧合,并缩短了氧暴露和机械通气的时间,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嗜血性流感杆菌(流感杆菌)能引起各种疾病,最常见的是婴幼儿脑膜炎。在流行性脑膜炎非流行时期,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以流感杆菌占首位。流感杆菌脑膜炎(流感脑)在美国某些地区,5岁以下小儿的年发病率为26.8~173.1/1000,000,5岁以下家庭接触者的续发率高至2.3%。托儿机构中小型的暴发也屡见报告。在抗菌素时代,流感脑的病死率仍无明显改变,在美国每年尚有10,000至29,000个病铡发生,其中800余例死亡。留有长期后遗症者可达40%。因此,在防治方面尚有待于不断的努力。今就本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简短的复习。  相似文献   

4.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正红 《新生儿科杂志》2003,18(1):42-44,33
近年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特别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NRDS)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众多学者对PS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PS的成分、制剂、临床应用及相关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特别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NRDS)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疗效影响的因素.分成功组和失败组总结分析1996年6月~1998年6月使用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和预防21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情况.结果使用PS前两组pH、PCO2有显著性差异,PO2无显著性差异;出生体重、PS使用剂量有显著性差异,而孕周、Apgar评分、用药时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并发症中肺出血、颅内出血、酸中毒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早期足量应用PS,注意纠酸、积极治疗合并症.  相似文献   

7.
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表现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疗效影响的因素。分成功组和失败组总结分析1996年6月-1998年6月使用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和预防21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情况。结果 使用PS前两组pH,PCO2有显著性差异,PO2无显著性差异;出生体重,PS使用剂量有显著性差异,而孕周、Apgar评分、用药时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并发症中肺出血、颅内出血、酸中毒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早期足量应用PS,注意纠酸、积极治疗合并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时血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肺组织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的变化及抗氧化剂的影响效应.方法 健康、成熟Wistar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2组,模型组和治疗组,2组均以大肠杆菌腹腔注射建立ALI动物模型.治疗组在注射大肠杆菌30 min后,经大鼠尾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分别于注射大肠杆菌后3、6、12 h测定血中NE及肺组织SP-A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注射大肠杆菌后3 h出现ALI症状,6 h更为明显,12 h口吐粉红色分泌物.肺组织大体病理检查可见双肺有明显水肿及出血点.治疗组3h无明显变化,6h呼吸稍促,12h肺组织仅轻度水肿.治疗组3、6、12 h测得血中NE水平低于模型组,在6、12 h差异有显著性(P<0.05);3、6、12 h测得肺组织SP-A阳性表达细胞数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ALI时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失常是继发性变化,其中原因之一就是SP-A被降解,应用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后可有效抑制NE分解细胞外基层弹性蛋白、破坏表面活性蛋白的作用,对ALI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早期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建立细菌感染导致肺内源性ALI动物模型,并分两步进行:(1)建立大鼠ALI模型,经气管滴入大肠杆菌液[3 ml/kg,(4.4~5.6)×109 CFU/ml],动态观察72 h大鼠病情演变(n=24)和模型稳定性;并将100 h划分为5个连续时间段:第1时间段(正常大鼠,n=11),第2~5时间段分别为感染后0~6 h(n=10)、7~18 h(n=14)、19~52 h(n=87)、53~100 h(n=34),观察机械通气15min(n=156)后血气、胸肺有效动态顺应性、肺病理改变情况.(2)大鼠感染后3~6 h,PS组(n=16)和NS(n=16)组分别经气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或生理盐水,观察生存率.结果 (1)本模型较稳定,PaO2/FiO2可从正常(533±16)mm Hg(1 mm Hg=0.133 kPa)降到(175±121)mm Hg.在第4时间段肺大体标本呈现明显肝样变和弥漫性出血、坏死灶;肺组织切片见肺泡壁明显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严重实变、肺透明膜形成.(2)PS组生存率(26.7%)较NS组(12.5%)明显提高(Log Rank P=0.014,Breslow P=0.002 8).结论 在ALI早期补充PS可以延长大肠杆菌致肺内源性ALI大鼠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离子聚合物聚乙二醇(PEG)对不同浓度肺表面活性物质(PS)活性的影响。方法(1)体外实验:利用闭泡式表面张力仪测量PEG、不同浓度PS(Curosurf)、血浆及混合物的最大表面张力(γmax)和最小表面张力(γmin),并计算其稳定系数(S.I.)。(2)体内实验:大鼠经气管滴入3mg/ml的3×10^9CFU/ml大肠杆菌,24~36h后,对大鼠行气管插管并左侧颈动脉插管术,机械通气15min。然后将PaO2≤26,6kPa的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经气管分别滴入2ml/kg生理盐水(NS组),Curosurf(PS组)、Curosurf与5%PEG混合物(1/2PS+PE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不给细菌)。大鼠机械通气180min后,用生理盐水[20ml/(kg·次)]灌洗大鼠右肺三次,测定灌洗液的γmin。结果(1)体外实验:1.25mg/ml的PSγmin〈2mN/m.S.I.〉1.6,而0.62mg/ml和0.31mg/ml的PS γmin〉10mN/m,S.I.〈0.8;加入5%PEG后.混合物γmin〈2mN/m.S.I.〉1.6;血浆存在时,不同浓度PS与PEG混合物不同程度地降低了γmin,提高了S.I.。存在1%血浆时,1.25、0.62mg/ml PS与PEG混合物ymin〈2mN/m,S.I.〉1.6,并且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体内实验:1/2PS+PEG组和PS组大鼠肺泡灌洗液γm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NS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EG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不同浓度PS的活性,逆转因血浆蛋白引起的失活。  相似文献   

11.
早产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质B基因表达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地塞米松、磷脂酰甘油、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等对早产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质B(SP-B)基因表达的调节。利用早产大鼠肺组织块无血清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总RNA抽提、杂交等方法。结果地塞米松使早产大鼠肺SP-B基因表达增加,随地塞米松浓度增加、时间增长作用明显。100nmol/L地塞米松,24小时为最大效应。100nmol/LT4无明显作用。PG刺激4小时增加SP-B表达,50~250μmol/L范围内随浓度增加作用增强。TGF-β3对SP-B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但TGF-β3可明显抑制100nmol/L地塞米松增加SP-B基因表达的效应。提示此研究为更有效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提供了实验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嗜血流感杆菌(HI)在婴幼儿常引起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其感染与婴幼儿机体的免疫状态、遗传因素等有关。母乳中分泌型 IgA 可以保护婴幼儿免受 HI 的感染。抗 HI 的荚膜多糖,抗体主要是 IgG_2。如果机体血清中含有 HI 特异的抗体浓度超过1.0μg/ml,能使机体具有持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应用结合蛋白质的多糖菌苗可以增强小于2岁小婴儿的特异性免疫,提高易感儿童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水平,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4.
继发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表面活性物质(PS)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分泌。PS异常可分为原发性(指肺Ⅱ型细胞未成熟,PS 合成减少,如HMD)和继发性(指其它多种因素致PS 异常)。本文就儿科领域继发性PS 异常,如呼吸衰竭、ARDS、肺炎、窒息、氧中毒、SIDS、肺水肿和肺纤维化等疾病时的PS 异常作一介绍,并提出应用外源性PS 作为治疗措施之一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大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正常雄性SD大鼠27只,腹腔麻醉后随机分为3组(n =9),A组:钳夹肠系膜上动脉10s作为对照;B组:阻断动脉1h后,去除阻断,形成再灌注2h;C组:模型制作同B组。PC以100mg/kg气道滴入。所有动物再机械通气2h。监测动脉血气(PaO2)1肺顺应性(Cdyn)和气道阻力(R)和病理改变。结果 血气分析B组PaO2进行性降低(B组与A组比较,P<0.05),C组PS治疗后PaO2较为稳定,不表现为进行性下降,120min时较病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组与组比较,P<0.05),肺功能表现为B组Cdyn降低、R升高,治疗后Cdyn稳定,120min时略有升高(C组与B组比较,P<0.05),病理观察:B组肺水肿、间质出血、炎性细胞浸润及部分肺不张,C组治疗后病变减轻。结论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这种模型的肺损伤治疗中可明显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继发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规范化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的治疗是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表明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减轻RDS并减少死亡 ,但支气管肺发育不全 (BPD)并没有相应同步地减少 ,可能是因为极不成熟儿 (具有发生BPD高危因素 )因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而存活。许多胎龄小于 30周早产儿 ,在宫内时其母患有慢性、亚临床的绒 (毛 )膜羊膜炎。对于可能有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和感染的婴儿 ,均适于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B族链球菌感染似具有较好疗效 ,治疗足月儿因肺炎和胎粪吸入而致的严重呼吸衰竭可能有效 ,因为这些疾…  相似文献   

18.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重症新生儿肺炎肺氧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SAM)对肺氧合功能的影响,用SAM治疗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新生儿,治疗后低氧血症明显改善,15分钟内血氧分压、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及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分别由4.8±2.1升至8.4±2.7,6±4升至10±5kPa及0.08±0.05升至0.13±0.05,差异有显著意义。1小时后,这些参数的均值仍高于治疗前。提示SAM有迅速改善肺炎新生儿肺氧合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增加呼气未肺泡的表面压力。它的缺乏是发生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主要原因。对此物质的研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这些观察导致了对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物学研究,并给以后HMD的临床上的替代疗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肺部免疫防御作用中具有重要地位。PS中亲水性的相关蛋白(SP)A和SPD的免疫调节作用最为显著,在肺部起到趋化、调理吞噬和促杀菌的作用,参与调节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肺部过敏反应也有影响。对于疏水性的SPB、SPC和磷脂的免疫调节多是通过对替代性PS的研究进行的,目前认为磷脂对肺部的免疫调节以抑制为主,SPB和SPC主要调节PS的表面活性,免疫作用不明显,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