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对食管癌和肺癌精确放射治疗靶区与危及器官(OAR)的体积及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食管癌或肺癌合并ARSA患者,在相同的射野参数条件下,分别计算ARSA误诊(F组)和正确诊断(R组)时精确放射治疗靶区和OAR的体积及受照剂量.结果:在处方剂量和90%靶区体积的百分处方剂量相近的情况下,ARSA误诊合并食管癌、右肺癌行精确放疗时,可不同程度增加GTV、CTV、PTV体积和受照剂量,及心脏、肺、脊髓受照剂量和脊髓受照长度.在F组中,合并食管癌胸上段的GTV、CTV和PTV体积增加最大,占40%~50%;合并食管癌胸下段的GTV、CTV和PTV平均剂量增加最大,约40%;合并食管癌时,心脏、肺、脊髓的平均剂量增加最大,占30%~85%;合并肺癌时,靶区、心脏、肺、脊髓的各项评价指标变化最小,≤12%.结论:ARSA误诊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食管癌和肺癌精确放疗的靶区和OAR的体积及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扫描与PET-CT扫描在勾画食管癌靶区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的差异。方法:利用PET-CT影像与同机的CT影像分别勾画14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靶区体积,并利用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计算出肺V20、V30和平均肺剂量;同期另15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由CT影像勾画靶区体积;并计算出肺V20、V30和平均肺剂量;29例患者放疗结束后3月、6月行CT扫描,计算放射性肺损伤的体积。结果:14例利用PET-CT勾画均小于利用同机CT勾画的靶区体积、肺V20、V30和平均肺剂量较小,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21%;另15例利用CT勾画的靶区体积、肺V20、V30和平均肺剂量较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40%,且放射性肺损伤体积大于利用PET-CT扫描在勾画食管癌靶区的患者。结论:利用PET-CT勾画食管癌放疗靶区优于CT,可减少放射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碳离子治疗计划CT图像与实际碳离子照射后靶区位置产生的正电子PET-CT图像进行配准融合,在照射后衰变时间下以不同靶体积、单次靶区剂量测量对应PET-CT图像SUV值并找出相应范围,为临床治疗中采用在线PET-CT图像准确评价验证计划靶区剂量与实际靶区剂量相关性和一致性提供参考和帮助。 方法 选用仿真头部体模为研究对象,经模拟CT扫描生成计划图像后在重离子TPS中勾画体积分别为10、4、1 cm3规则立方体,以模拟颅内脊索瘤患者CTV。采用重离子治疗系统以固定90°单射野对三组虚拟靶区分别进行照射,单次相对平均等效剂量分别给予2.5、5.0、8.0 GyE,模拟常规分割和大分割剂量放疗。照射后即时应用PET-CT系统对体模进行扫描,采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对治疗计划CT图像与实际照射后PET-CT图像进行刚性配准融合,通过计划CT图像中虚拟靶体积位置确定相应PET-CT图像中该范围内SUV值等一系列数据,并分析不同靶体积和不同照射剂量条件下各次PET-CT图像中SUV数据组的规律和异同。Pearson法相关分析。 结果 对相同体积靶区,相应SUV值与照射剂量大小存在一定线性相关性(P=0.000);而对不同体积靶区,在照射剂量完全相同情况下对应SUV值大小范围均保持一致(P>0.05)。结论针对模拟人体头部颅内靶区碳离子治疗计划,应用照射后一定时间内扫描得出的PET-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融合配准,通过分析靶区体积SUV值来评价验证靶区剂量沉积准确性的这一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放射治疗时单野与分野治疗对整个胸壁照射区剂量分布比较。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进行模拟CT定位,用Varian的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进行CT图像重建、靶区勾画。6MeV或9MeV电子线对所勾画的靶区进行单野和分野计划设计,计算并比较整个靶区的剂量分布。结果:乳腺癌术后胸壁照射由单野改成二野照射后,80%剂量曲线所包靶区体积由47%上升到84%,90%剂量曲线所包靶区体积由28%上升到72%。结论: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大胸壁电子线照射时,单野照射剂量分布不均且靠近内乳区和腋中线区剂量严重不足,若在病人体表弯曲处进行分野,分野后进行二野照射则大大提高内乳区和腋中线区的剂量,提高了整个靶区的剂量,从而满足临床剂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适形放疗(IMRT)对肾脏剂量学的分布影响.方法:选择9例根治术后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用Pinnacal三维计划系统(TPS)分别为每例患者设计4野3D-CRT和5、7野IMRT,所有计划给予处方剂量95%的计划靶体积(PTV)>45 Gy; IMRT同时要求99%的PTV体积>42.75 Gy.应用等剂量曲线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各个计划之间靶区剂量的分布和肾脏的剂量受量差异.结果:4野3D-CRT和5、7野IMRT的靶区V45分别为0.96±0.03、0.95±0.02和0.95±0.02.所有计划靶区均满足处方剂量,与4野3D-CRT相比,IMRT明显提高靶区的剂量的均匀性(HI)和适形度(CI),并且降低双侧肾脏18 Gy的剂量体积百分比(V18),但在低剂量(10 Gy)体积百分比(V10)3种放射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和7野IMRT之间不论在靶区剂量分布还是危及器官的剂量受量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D-CRT比较,IMRT明显提高靶区均匀性,降低肾脏剂量受量和剂量体积百分比,但在V10上3种计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BT)技术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与二维技术相比,宫颈癌图像引导的三维BT技术可以提高局控率、生存率。三维BT要求用体积剂量参数评价治疗靶区及危及器官受量,探索体积剂量参数与局控率、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关系。BT开始时肿瘤残留体积及形状与局控率有明确相关性,应当结合MRI、超声、妇科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残留肿瘤体积。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技术可以改善靶区剂量分布。严格遵守靶区勾画、体积剂量原则以及质控要求。为规范其应用,中华医学会放射治疗学分会近距离治疗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分会妇科肿瘤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治疗专委会结合中国国情联合制定此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照射与体部γ刀照射剂量学应用的特点.方法:分别选取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和体部γ刀照射计划各10例,比较两种计划在靶区高剂量分布、靶区剂量均匀度、正常组织受量和靶区周围剂量梯度变化情况.结果:三维适形照射靶区剂量分布均匀,靶区适形度好,受照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低剂量照射体积大;体部γ刀照射中心剂量高,靶区外有高剂量梯度变化,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结论:结合三维适形照射与体部γ刀照射的剂量学特点,对同一患者,采用三维适形与体部γ刀结合照射的方法,得到较好的高剂量靶区分布的同时,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最小,靶区局部控制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放射治疗中,应用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对靶体积及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1例临床分期T3-4N0M0的NSCLC患者,分别根据CT图像和PET/CT图像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分别比较基于两种影像资料所得靶区体积的大小差异,及该差异与靶区本身体积的关系;在靶区的剂量达到临床要求的条件下,比较两者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中双肺Vx(即接受大于X剂量照射的肺的体积)、平均剂量(MLD)、心脏剂量和脊髓剂量的差异。结果 85.7%的病例,在CT图像上得到的靶体积(即依据传统CT资料所勾画的靶)比PET/CT大,且两者所勾画出的临床靶区(CTV)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计划靶区(PTV)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种方法所得到的靶体积差异与靶体积本身的大小呈正相关,肿瘤区(GTV)r=0.96、CTV部分r=0.82、PTV部分r=0.61;依据CT图像的计划中正常肺组织受照射剂量均较PET/CT的大,且两者肺受照20Gy以上剂量的肺体积(V20)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两者肺的平均受照剂量(MLD)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者受照40Gy以上剂量的心脏体积(Vheart)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应用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能改善靶体积和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靶区与器官不同分次剂量的生物效应进行计划优化设计,评价和探索以生物等效剂量条件改善中晚期鼻咽癌IMRT计划质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IMRT计划20例鼻咽癌患者,按治疗分次和线性二次模型设定危及器官的等效剂量限制条件并重新进行治疗计划的优化计算.分析和比较生物等效剂量优化计划(BEPlan)与原物理剂量优化计划(PHPlan)的结果,包括靶区适形性指数(CI)、剂量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平均剂量和最大剂量等参数.结果:与PHPlan比较,BEPlan处方剂量包绕的靶区体积(TV95%)无明显差别,CI和HI分别改善了8.03%和8.33%,较靠近靶区的危及器官剂量略有上升但生物等效剂量远小于各器官的剂量限制值.结论:采用等效剂量优化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适形性和均匀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4D-CT技术确定肝癌内靶体积及相关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Xi M  Liu MZ  Deng XW  Liu H  Huang XY  Zhang L  Li QQ  Hu YH  Cai L  Cui NJ 《癌症》2007,26(1):1-8
背景与目的:由于肝脏肿瘤的位移受呼吸运动的影响显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I confomal radiotherapy,3D CRT)难以准确定位靶区.本研究应用4D-CT技术确定个体化肝癌内靶体积(internal target volume,ITV),比较3D计划与4D计划的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及相关剂量学差异,并评价4D-CT的优势.方法:选择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4D-CT门控扫描,在10个相位的CT图像中分别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和临床靶体积(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在20%呼吸时相CT图像中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根据PTV-3D、PTV-4D为每例患者设计两套放疗计划:3D计划与4D计划.PTV-3D由CTV外扩常规的安全边界得到;PTV-4D由10个时相的CTV融合形成的ITV-4D外扩摆位边界(SM)得到.两套计划的处方剂量、射野方式均相同.比较两套计划中靶区体积、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的差异.结果:PTV-3D、PTV-4D的体积分别为(417.60±197.70)cm3、(331.90±183.10)cm3,后者体积减少20.50%(12.60%~34.40%);两者靶区覆盖率与剂量分布均匀性无显著性差异;4D计划中危及器官(肝、肾、胃、小肠)的受照剂量均较3D计划降低,以肝最为显著.肝V30、V40分别由38.77%、27.32%降至33.59%、22.62%;正常肝平均剂量由24.13 Gy下降为21.50 Gy;肝并发症概率由21.57%下降为15.86%;在不增加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前提下,4D计划的处方剂量可由(50.57±1.51)Gy提升至(54.86±2.79)Gy,平均提高9.72%(4.00%~16.00%).结论:3D计划存在遗漏靶区或过度扩大靶区的缺陷.应用4D-CT技术可在3D CRT的基础上准确定位肝癌靶区,进一步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并提升靶区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同方向布野的直肠癌三野适形放射治疗和简化三射野调强放射治疗的适形指数、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靶区平均剂量以及周围危及器官受量的差别。方法简化调强技术是指单射野的子野数目≤5个、子野面积≥10 cm2、子野照射机器跳数≥10 MU的调强放射治疗技术。10例接受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分别进行一后两侧三野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一后两侧三单野简化调强放射治疗(sIMRT)的计划设计,处方剂量为50Gy,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及剂量体积直方表评价不同照射技术下靶区的适形指数、剂量均匀性指数、靶区平均剂量以及小肠、结肠、膀胱和股骨头的受量差别。结果靶区适形指数、剂量均匀性指数和靶区平均剂量均为简化三射野调强计划优于三野适形计划,小肠结肠最大剂量、各器官(小肠、结肠、膀胱、股骨头)平均剂量以及V50(股骨头为V45)均为简化调强计划低于三野适形计划,而两者计划下的各器官低剂量照射体积(V20和V10)在数值上无明显差别。结论在布野方向和单野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即使射野数较少,简化调强技术与适形技术相比仍具有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剂量均匀性以及危及器官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左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种放疗方式(3DCRT,IMRT,VMA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20例早期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所有靶区及危及器官均由同一高级放疗医师勾画,包括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及危及器官(OAR),并由同一高级放疗物理师分别设计3DCRT、IMRT、VMAT 三种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比较三种计划的计划靶区(PTV)的靶区均匀性指数(HI)及适形度指数(CI),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最小剂量(Dmin);肺、心脏的V5,V10,V20,V30,V40,Dmax,Dmean及Dmin等。结果:3DCRT、IMRT、VMAT三种放疗计划适形度指数(CI)分别为 0.75±0.08、0.84±0.04和0.89±0.04(P<0.05),均匀性指数(HI)分别为 0.11±0.12、0.11±0.08 和0.10±0.09。VMAT与IMRT计划降低了危及器官高剂量区体积,但相应增加了低剂量区体积,尤其VMAT计划的心脏、患侧肺V5、V10明显增加(P<0.05)。结论:IMRT计划不仅提高了靶区的适形度,而且降低了心脏和肺的低剂量受照体积及平均剂量。因此,IMRT计划更适用于左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3.
李巧巧  张瑞  张黎  刘孟忠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6):1211-1215
  目的  在食管多原发癌中比较三维适型、静态调强、容积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分布。  方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收治的7例食管多原发癌患者, 利用CT模拟定位勾画靶区, 临床靶区包括全食管及全纵隔淋巴结引流区, 计划靶区为临床靶区外扩5 mm, 同时设计3DCRT、7野IMRT和单弧VMAT计划, 比较各个放疗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体积。  结果  靶区内最低剂量IMRT与VMAT明显高于3DCRT[D99:(49.4±0.8)Gy, (49.2±0.7)Gy, (43.9±2.8)Gy, P < 0.001];IMRT、VMAT与3DCRT计划比较, 双肺V30稍低、V5明显升高(V30:11.8%±2.5%, 10.5%±2.1%, 13.2%±2.1%, P=0.096;V5:92.5%±3.2%, 93.6%±5.6%, 68.5%±2.1%, P < 0.001);心脏V30明显减少, 脊髓最高剂量明显降低。VMAT与IMRT计划在靶区均匀性、危及器官照射剂量体积无明显差异, VMAT较IMRT治疗时间明显缩短[(3.0±0.6)min, (6.2±0.2)min, P < 0.001]。  结论  调强设计明显改善处方剂量95%以上剂量覆盖的靶区体积, 降低心脏的V30及脊髓最高剂量, 但同时明显增加全肺V5体积。由于V5体积高于目前的推荐限制剂量, 调强设计全食管/全纵隔放射治疗需要谨慎。另外单弧VMAT与IMRT计划剂量分布无明显区别, 可使治疗时间缩短52%。   相似文献   

14.
Fu YC  Wang SC  Xie L 《癌症》2008,27(2):183-186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疗技术(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可以显著提高全乳放射治疗时乳房内的剂量分布,但全乳放疗中靶体积的确定和勾画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正向调强方式下全乳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的分析,定量研究皮肤建成区效应对早期乳腺癌全乳放射治疗计划评估的影响。方法:22例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需要做全乳放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的治疗靶区均由一名有经验的放疗医师勾画,靶区的前界直接沿皮肤的轮廓勾画,后界沿胸壁的轮廓勾画,勾画的区域为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然后在前界和后界分别收缩0.5cm,形成另一个靶区CTV1。选择最佳角度的两个相对的切线野,用正向调强方式制定治疗计划,保证重要器官肺和心脏所接受的剂量体积比、每一层面的剂量分布都满足临床放疗要求。结果:CTV超过95%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百分比的平均值为(89.6±3.2)%,明显低于CTV1超过95%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百分比(96.5±2.0)%,(P<0.001);CTV的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D99-01为(14.0±2.4)Gy,明显高于CTV1的D99-01(7.3±1.6)Gy,(P<0.001)。结论:皮肤建成区效应是早期乳腺癌全乳放疗中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定量认识建成区效应对治疗计划评估的影响,是有效实现乳腺癌全乳调强放疗技术在临床开展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调强治疗方式下,应该以扣除表面和建成区域的临床靶区体积来进行治疗计划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弧形野技术提高乳腺瘤床靶区照射剂量,减少肺组织和乳腺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和容积,作乳腺癌保留术后瘤床追加剂量技术与方法的探讨。方法:用大恒STAR-2000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GE双螺旋CT、VARIAN 600C/D直线加速器对乳腺癌保留术后患者实施精确定位、虚拟计划设计、弧形野技术照射。结果: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的剂量显示,乳腺瘤床靶区100%体积肿瘤剂量≥90%,剂量分布符合临床要求。结论:使用弧形野技术照射乳腺癌,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瘤床靶区肿瘤剂量及要求≥90%的等剂量线包括靶区,减少肺组织、心脏和正常乳腺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苗延浚  肖建平 《中国肿瘤》1999,8(4):187-187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RS)是以精确的立体空间定位、高剂量分割、小野窄束照射靶区,靶区剂量呈陡峭的梯度变化。从放射生物学意义来看,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在敏感性上的差异变得不重要(常规放射治疗生物基础)。而高分割剂量成为重要因素,它的放射生物效应比常规照射剂量大数倍。晚反应组织比早反应组织差异倍数更大。在临床RS治疗中为避免正常组织损伤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阳产生并发症的三大要素:体积、剂量、靶区剂量严重不均匀性。其中靶体积的大小起关键作用。由于靶区边缘剂量陡然变化似刀切状,而刀锋的锐利程度随着照射体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弧形野技术提高乳腺瘤床靶区照射剂量,减少肺组织和乳腺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和容积,作乳腺癌保留术后瘤床追加剂量技术与方法的探讨.方法:用大恒STAR-2000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GE双螺旋CT、VARIAN 600C/D直线加速器对乳腺癌保留术后患者实施精确定位、虚拟计划设计、弧形野技术照射.结果: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的剂量显示,乳腺瘤床靶区100%体积肿瘤剂量≥90%,剂量分布符合临床要求.结论:使用弧形野技术照射乳腺癌,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瘤床靶区肿瘤剂量及要求≥90%的等剂量线包括靶区,减少肺组织、心脏和正常乳腺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射治疗方案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照射野的逆向调强放疗方案,研究符合临床要求的乳腺癌术后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8例左侧乳腺癌术后进行预防照射,采用5、7、9、11和13个照射野5种方法分别制订逆向调强计划,使用相同的剂量-体积约束条件进行逆向优化,靶区平均剂量50Gy,选择剂量最佳方案进行治疗,比较这5个计划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适合度指数(CI)、不均匀指数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值等指标。结果:11~13个野的逆向调强计划可使临床靶区体积(CTV)获得满意的剂量分布。随着照射野数目的增加,靶区剂量均匀性、适合度指数提高,而5种照射方案相比,除了右肺外,其余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13个调强照射野可使乳腺癌术后调强治疗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而不会增加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放射治疗时单野与分野治疗对整个胸壁照射区剂量分布比较。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进行模拟CT定位,用Varian的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进行CT图像重建、靶区勾画。6MeV或9MeV电子线对所勾画的靶区进行单野和分野计划设计,计算并比较整个靶区的剂量分布。结果:乳腺癌术后胸壁照射由单野改成二野照射后,80%剂量曲线所包靶区体积由47%上升到84%,90%剂量曲线所包靶区体积由28%上升到72%。结论: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大胸壁电子线照射时,单野照射剂量分布不均且靠近内乳区和腋中线区剂量严重不足,若在病人体表弯曲处进行分野,分野后进行二野照射则大大提高内乳区和腋中线区的剂量,提高了整个靶区的剂量,从而满足临床剂量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诱导化疗的进行,靶区大小、周围OAR剂量分布、原靶区剂量适形性都会发生变化,临床上该怎样合理设计放疗计划呢?国际上支持诱导化疗后放疗,但倡导按诱导化疗前GTV进行靶区勾画并剂量不降低,该观点缺乏循证医学依据。而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则从靶区缩小,减少靶区高剂量区体积、提高靶区均匀剂量覆盖,降低周围OAR剂量,提高剂量适形性等方面阐明了诱导化疗后再计划的优越性,但其远期疗效与获益目前还无客观数据。另外,诱导化疗后再计划应该以什么样方案勾画靶区、怎样确定剂量分配也还没达成共识,需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