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Ƣ������37�����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 198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共收治脾脏肿瘤 37例 ,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37例中男 2 1例 ,女 16例。年龄 2 1~80岁 ,平均为 47 4岁。脾脏良性肿瘤 2 3例 ,恶性肿瘤 14例 (其中非何杰金病 5例 ,何杰金病 2例 ,网状细胞肉瘤 3例 ,血管肉瘤及腺癌各 1例 ,转移癌 2例 )。  临床表现 :良性肿瘤中左上腹包块或脾肿大 19例 ,上腹部胀痛或不适 11例 ,无症状者 6例 ,脾功亢进 1例 ,弥漫性腹膜炎 1例 (脾囊肿继发感染伴破裂 )。恶性肿瘤中 ,腹部包块或脾肿大 10例 ,上腹胀痛不适 10例 ,发热 5例 ,消…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诊治总结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总结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诊治的经验,以利提高脾脏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脾脏原发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中有25例术前诊断为脾脏占位病变。良性肿瘤19例中14例行脾切除,5例行肿瘤切除或脾部分切除;恶性肿瘤12例中11例行脾切除(其中2例加胰体尾切除),1例活检。术后病检结果:良性肿瘤中各类囊肿11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炎性假瘤2例,平滑肌瘤囊性变和海绵状淋巴管瘤各1例;恶性肿瘤中恶性淋巴瘤和淋巴肉瘤6例,血管肉瘤3例,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恶性肿瘤中术后生存5年以上3例,均为早期且联用放疗或化疗、免疫治疗。结论 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良恶性鉴别可根据CT、血管造影和血清AKP、γ-GT。早期诊断、根治手术和综合治疗是改善脾脏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较少见,为提高对脾脏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经手术探查和病理证实的8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1.五一般资料8例原发性脾恶性肿瘤中男5例,女3例,年龄20ry65岁,平均45岁。病程15天~20年,平均3年。以左上腹包块进行性增大伴左上腹不适或疼痛者7例,腹部胀痛伴头晕眼花者1例。其中伴全身乏力2例,食欲不振、消瘦2例,有出血倾向1例,自发性牌破裂1例。1.2手术与病理学改变8例均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脾脏10cmX10cmXscm~35cmX25cmX8cm大,重3.skg。表面见大小不等结节者5例,光滑…  相似文献   

4.
脾脏原发性肿瘤2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脾脏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6~2003年收治的22例脾脏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术前均行B超检查,发现脾大21例,提示脾脏占位病变19例,该19例行CT检查,均发现脾大并提示有占位病变。手术病检证实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10例。22例患者均行脾切除,其中有5例行淋巴结清扫,2例行侵犯脏器联合切除。结论 脾脏原发性肿瘤术前诊断主要靠B超、CT,其治疗首选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5.
小儿原发性脾脏肿瘤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70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3例小儿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中脾血管瘤5例,脾淋巴管瘤4例,脾囊肿2例,脾恶性淋巴瘤2例。良性肿瘤中行脾切除术4例,部分脾切除术7例;有2例脾切除术后1年频发呼吸道感染,其余恢复良好。脾恶性淋巴瘤2例者行脾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1例术后生存23个月,1例术后8个月仍随访。结论:小儿原发性脾脏肿瘤术前诊断主要依靠B超和CT;良性肿瘤术中应尽量保留部分脾脏,脾切除术后2年内应观察感染的临床表明;恶性淋巴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其生存率的唯一希望。  相似文献   

6.
脾转移性肿瘤临床分析(附2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脾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2例脾转移性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灶分别为卵巢癌、肺癌及结肠癌各4例,胃癌3例,乳腺癌及肝癌、胰腺癌分别2例,肾癌1例。4例为单纯脾转移,伴多发脏器转移18例,分别经B超、CT、MRI、选择性脾动脉造影术前诊断,手术切除7例,探查活检10例,5例未手术。目前死亡16例,其中1年内死亡11例。结论 脾转移瘤少见,影像学检查是脾转移瘤主要术前诊断方法,强调以手术中心结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是提高脾转移瘤预后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至2004年收治的24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中良性脾肿瘤10例,恶性脾肿瘤14例。B超检出率为95.8%(23/24),CT检出率为95.5%(21/22)。良性脾肿瘤10例中8例行开腹脾脏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14例恶性脾脏肿瘤中13例行脾切除术(其中联合脏器切除4例),1例行肿瘤活检术。恶性脾肿瘤术后给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14例恶性肿瘤中获随访12例(随访率85.7%),其中1年内死亡5例,存活5年以上5例,2例术后1年尚在化疗中。结论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影像检查,外科根治手术结合综合治疗是提高脾脏肿瘤生存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我院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原发性脾脏肿瘤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34.4岁。左上腹部隐痛不适伴包块8例,发热、左腰部疼痛1例,黄疸、乏力伴左上腹包块1例,健康体检B超发现脾占位性病变1例,车祸致腹腔内出血伴失血性休克、全身多处骨折1例。急诊剖腹探查发现脾脏破裂,表面呈灰白色。  相似文献   

9.
脾脏疾病的CT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脾脏疾病的CT诊断北京医院放射科(100730)顾占军,王占立脾脏位于左上腹,外缘圆隆而光滑,其内缘因有胃、胰腺及肾脏的压迹而呈分叶状隆起,明显的分叶可突入到胰尾和左肾之间,临床医生不应将之误诊为脾大、左肾上腺或胰尾部肿瘤。脾脏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外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脾脏占位性病变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脾脏占位性病变中良性15例,原发性恶性肿瘤6例,转移性肿瘤5例,均行脾切除术,无手术死亡,良性肿瘤预后好,恶性肿瘤预后差。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诊断方法,良性肿瘤应行脾切除术,恶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以手术为主结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脾脏肿瘤是临床少见疾病,仅占全部肿瘤的0.03%。我院自1990年3月到2000年10月收治脾脏肿瘤24例,男17例,女7例,平均年龄36(21~64岁)岁。病程1周至3年不等。临床表现为左上腹隐痛不适4例,胀痛6例,伴低热或中等度发热3例,伴黄疸、消瘦4例。无症状行B超检查发现者14例。其中7例体检触及轻到中度脾肿大。本组病例行B超、CT或MRI检查发现脾占位病变呈囊性(10例)、实性(11例)或囊实混杂密度(3例)。其中病变单发者19例,2个及4个者各1例,散在多发者3例;病灶直径小于5cm…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脾脏肿瘤47例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我院1985年1月至2004年6月间连续收治的47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理特征和诊治对策。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10~74岁,平均(45·2±11·6)岁。本组脾脏良性肿瘤28例(60%),包括脾血管瘤、脾囊肿、淋巴管瘤、错构瘤、浆液性囊腺  相似文献   

13.
脾脏肿瘤临床上少见。 186 1年Rokitansky首次描述脾脏错构瘤以来 ,国内外文献多为个例报告[1] 。我院自 195 6年 1月至 1999年 8月共收治脾脏肿瘤 38例 ,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男 15例 ,女 2 3例。年龄 15~ 6 5岁 ,平均 42岁。本组脾脏血管瘤 4例 ,血管淋巴瘤 4例 ,单纯性脾囊肿 3例 ,假性囊肿 2例 ,良性畸胎瘤及错构瘤各 1例 ;脾脏恶性淋巴瘤 2 3例 ,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38例中 2例为T细胞型 ,2 1例为B细胞型。病理类型按“国际工作规范”分类 ,高度恶性 5例 ,中度恶性 6…  相似文献   

14.
脾脏占位性病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总结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脾脏占位性病变患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占位15例,其中脾脏错构瘤7例,血管瘤5例,脾脏结核2例,假性囊肿1例;恶性肿瘤14例,其中脾脏恶性淋巴瘤9例,血管肉瘤3例,脾脏转移性肿瘤2例。所有病例行脾脏切除术或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良性占位除1例因合并肝癌于半年后死亡,2例失访外,其余均健在。恶性肿瘤获随访者12例,其中术后生存满5例以上者5例(41.7%),3年存活1例,1年存活1例,5例于手术后0.5-3年内死亡。结论:B超、CT或MRI是诊断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手段,但脾脏结核的术前诊断校困难,易误诊为脾脏恶性肿瘤。脾脏切除(或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是治疗脾脏占位性病变的基本术式。  相似文献   

1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1992年9月~2005年11月收治脾脏原发性肿瘤患者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49.5岁。良性肿瘤22例,其中脾囊肿11例,脾血管瘤9例,淋巴管瘤2例;恶性肿瘤10例,其中脾恶性淋巴瘤8例.脾血管内皮肉瘤2例。病程5d~4年.平均病程7个月。18例以左上腹疼痛不适为首发症状,其中伴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12例,消瘦6例.发热3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肿瘤和脾转移癌(metastatic carcinoma of the spleen, MC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5例经外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脾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增强CT检查对术前良恶性肿瘤鉴别准确率为85.7%,B超误诊率达20%。34例行手术探查,33例行脾切除或部分脾切除。术后病理显示,21例属原发性恶性肿瘤,其中以恶性淋巴瘤最常见,占80.9%;恶性淋巴瘤术后化疗,1年存活率为90.5%(19/21),3年存活率52.4%(11/21),1例术后9年仍存活。原发性血管内皮肉瘤和脾纤维肉瘤合并肝转移者各1例,手术介入治疗术后分别存活13个月和18个月。11例原发性良性肿瘤以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为多见,分别占45.5%和27.3%,本组脾转移癌3例占8.5%(3/35),分别为胃癌脾转移、结肠癌脾转移和卵巢癌脾转移;2例于术后半年内死亡,1例术后14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恶性淋巴瘤常需辅助性化疗。良性肿瘤术后无须特殊处理,瘤体小者行部分脾切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能提高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肿瘤的生存率,对于MCS采取加强临床探查、结合影像学和病理检查可望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自1975年~2002年1月共收治脾脏占位性病变3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细胞学证实。现结合文献,谈谈治疗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组31例,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9岁,平均43.3岁。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13例。良性占位:单纯性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假性囊肿2例,炎性假瘤3例,海棉状血管瘤4例,海棉状淋巴管瘤1例;恶性肿瘤:淋巴肉瘤6例,血管肉瘤4例,纤维肉瘤2例,转移性腺癌1例。 1.2 临床表现:良性肿物中左上腹包块或脾肿大者15例,上腹部不适或胀痛11例,无症状者2例,合并脾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8.
脾脏肿瘤(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3~1995年期间,我院共收治脾脏肿瘤12例。9例原发性脾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左上腹部疼痛,其中4例脾恶性肿瘤伴有乏力、贫血、体重减轻。B超和CT检查显示脾脏均有不同程度肿大;并有单个或多个占位病灶。9例脾原发性肿瘤,采用脾切除术。5例脾血管瘤术后存活(1~13年)。2例脾恶性淋巴瘤术后合并化疗已分别存活3年和8年。2例脾血管肉瘤均在术后1年内死亡。3例脾转移性肿瘤:1例结肠脾曲癌肿侵入脾脏,行左半结肠切除、脾切除术,术后合并化疗,已存活6个月;1例贲门癌术后脾转移,行脾切除术后发现肝转移,经介入化疗后2年死亡;1例右结肠癌术后脾肝转移,单用化疗6个月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28例行脾切除术,4例行脾切除 原发病灶切除,4例未手术治疗。结果 32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良性病变24例。均痊愈。脾脏恶性肿瘤12例,预后差。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诊断手段。脾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屈荣金常成脾脏原发性肿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肿瘤。我院自1972年~1996年6月共收治脾脏肿瘤9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12岁~65岁,平均37岁。病史最短1天,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