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余清 《中外健康文摘》2008,5(5):154-15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干预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疗效。方法按照1999年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对IGT的诊断标准将86例诊断为IGT的患者双盲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二甲双胍和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后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OGTT2h试验表明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的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二甲双胍干预糖耐量减低有助于恢复糖耐量异常,降低糖尿病的发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降糖药物对糖耐量异常(IGT)患者临床疗效、相关并发症及经济性的影响差异。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168例IGT患者分成阿卡波糖组(阿卡波糖50 mg/次,tid)、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250 mg/次,tid)和对照组(饮食、运动调节)各56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及生活质量结果变化情况,分析其疗效、心脑血管事件及经济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服糖后2 h血糖(2 h P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EFF)评估结果则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阿卡波糖组、二甲双胍组上述指标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卡波糖组、二甲双胍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干预成本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阿卡波糖组治疗有效率与二甲双胍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日成本、治疗6个月成本及成本-效益比(C/E)均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P0.05)。随访2年间,三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示:二甲双胍组阿卡波糖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均在IGT的临床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中二甲双胍经济性更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抑制效果更突出。  相似文献   

3.
徐芬娟  朱娟飞  沈中秋  张青森  宣少平  沈飞霞 《浙江医学》2017,39(23):2121-2124,2128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87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门冬胰岛素30组21例,二甲双胍组23例,阿卡波糖组22例,西格列汀组21例,分别接受门冬胰岛素30单用、门冬胰岛素30+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30+阿卡波糖、门冬胰岛素30+西格列汀治疗至达标,持续治疗12周,比较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降糖疗效及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后各组胰岛β细胞功能均明显好转,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标稳态模型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S)和总体胰岛素敏感指数(Matsuda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HOMA-S好转率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大于门冬胰岛素30组(P<0.05)。联合治疗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门冬胰岛素30组低,其中糖化血红蛋白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与门冬胰岛素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日胰岛素剂量低于其他两组。结论预混胰岛素基础上联合口服降糖药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其中以联合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最佳,且降糖疗效更佳,胰岛素用量更少,未发现预混胰岛素基础上联合口服降糖药对β细胞功能有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那格列奈和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6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别予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A组,46例)和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B组,42例)治疗4个月,每2周调整一次药物剂量,治疗前后分别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观察糖耐量、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细胞分泌功能及葡萄糖处置指数(D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有6例恢复为正常糖耐量,13例恢复为糖耐量受损,B组有12例恢复为糖耐量受损;治疗后两组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A组从8.6±1.2降至7.1±1.3,B组从8.6±1.7降至6.9±1.7(P〈0.05);治疗后A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较B组明显恢复[(1.9±0.8)与(1.6±0.6)mU/mmol,P〈0.05];治疗后A组DI较B组明显改善(1.05±0.25与0.89±0.21,P〈0.05)。结论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可显著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早时相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促进糖耐量恢复。  相似文献   

5.
郭昊 《大家健康》2016,(11):136-136
目的:对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Ⅱ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方法:以该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一年间所接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C)、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不良反应出现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FPC、2hPG、HbAlc 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出现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治疗IGT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08月~2010年07月门诊和体检中糖耐量受损患者104例,阿卡波糖组予阿卡波糖25~100mg,3次/d;或二甲双胍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250~500 mg/次,3次/d;疗程1年.结果 2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h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2组药物降低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卡波糖组控制餐后2h血糖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卡波糖降低餐后血糖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疗效,选择符合药物经济学的药物.方法 147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阿卡波糖组(n=69)与二甲双胍组(n=78),分别接受阿卡波糖片(50mg/次,3次/d)和二甲双胍片(0.5g/次,3次/d)口服治疗12周.药物经济学评价以成本(C)/疗效(E)比值表示.结果 2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间FPG和2h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FPG作为评价指标,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8%和84.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比值分别为5.06元和7.59元.以2hPG作为评价指标,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和82.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比值分别为4.99元和7.73元.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比阿卡波糖更经济,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低剂量二甲双胍与常规剂量阿卡波糖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本科室56名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BMI〈30),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n=28,B组n=28)。A组患者前3个月接受低剂量二甲双胍(500~750mg/d)单药治疗,后3个月转为接受常规剂量阿卡波糖(150—300mg/d)单药治疗。B组患者前3个月接受阿卡渡糖治疗,后3个月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剂量与A组相同。检测两组基线、第3个月末和第6个月末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血压和血脂水平。结果:①低剂量二甲双胍显著降低了A组(P〈0.01)和B组(P〈0.05)患者的FPG水平;②低剂量二甲双胍降低了A组(P〈0.01)和B组(P〈0.01)患者的HbA1c水平。阿卡波糖只降低了B组的HbA1c水平(P〈0.05);③低剂量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单药治疗能降低餐后2hPG,但是不能达到治疗目标值。结论:低剂量二甲双胍与常规剂量阿卡波糖相比,前者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病案进行研究,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和指标变化情况,并分为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组(A组)和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组(B组);对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分析,使用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确定差异;对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描述,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确定差异。结果:治疗前后效果比较中,A组患者治疗前后餐后2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降低(P<0.05);B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降低(P<0.05)。治疗效果组间比较中,B组治疗方案的糖化血红蛋白有效率高于A组治疗方案(P<0.05)。结论:基于回顾性队列研究具有较高的实际参考价值;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联用的治疗效果优于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胰岛素促泌剂类药物与葡萄糖吸收抑制剂类药物联用可能具有更好的效果;混杂因素的存在可能降低治疗效果差异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mpairedglucoseregulation,IGR)人群不同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4例1GR患者分为三组,生活方式干预组给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分别每日加用吡格列酮片38mg和二甲双胍缓释片38mg。分别检测i组干预前及干预两年结束时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餐后二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二小时胰岛素(2hlNS)水平。结果干预后三组IG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GT发生率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显著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发生率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在BMI、2hPG、FINS和2HINS与十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2hPG、FINS和2HINS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人群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使用吡格列酮或二甲双胍强化治疗比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能更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减低的冠心病患者干预治疗后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冠心病的葡萄糖耐量减低(IGT)者120例,均给予生活方式改善,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仅给予常规治疗;二甲双胍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0.25 g tid)。结果 6个月内120例受试者共5例中止试验,占总受试者4.17%。随访期间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1.03%(18/58);二甲双胍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77%(5/57),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对葡萄糖耐量减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及早干预,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应用二甲双胍对葡萄糖耐量减低冠心病患者降低心血管事件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刘红 《中国医疗前沿》2012,(16):72+28-72,2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用于治疗肥胖患者糖耐量异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饮食控制以及运动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饮食控制以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将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nRt)和游离脂肪酸(FFA)、OGTY、肥胖度、空腹血糖、糖脂代谢以及胰岛索敏感性的差异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糖耐量减低人群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BMI、FFA、腰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P〈0.05)。结论二甲双胍用于肥胖患者糖耐量异常的治疗,疗效显著。不但能显著降低FPG、2hPG、Fins值,而且还可以降低血脂(TG、TC、LDL-C)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糖耐量减低患者药物干预治疗10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贝容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3):371-371,373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药物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IGT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予一般治疗: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等,观察组加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复方丹参片及多维元素片治疗,疗程6个月。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各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果糖胺(FMN)、体重指数(BMI),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一般治疗加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复方丹参片及多维元素片对IGT干预治疗后疗效好,能更有效减低IGT人群餐前、餐后血糖,降低FMN、BMI,延缓IGT进展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每次0.5 g,口服,3次/d,观察组加用阿卡波糖50mg,3次/d,早、中、晚餐口服,疗程12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分别为(8.3±1.6) mmol/l、(10.2± 1.5) mmol/l,分别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3.8%(30/3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71.9%(23/32),两组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387,P<O.05).结论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控制血糖水平,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阿卡波糖对比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10月1日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与B组两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A组采取二甲双胍治疗,B组采用阿卡波糖治疗。结果: A组与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78%与82.61%,P>0.05;A组与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04%与15.22%,P>0.05;A组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学优势,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餐后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进行治疗均可获得较为明显的疗效,药物安全性均较高,且二甲双胍更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高血压(EH)、糖耐量减低(IGT)、血脂异常、肥胖等的病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IR),糖耐量减低和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T2DM)的前期状态,观察二甲双胍单独或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前期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及糖化血红蛋白影响的作用。方法:选择体型偏胖的患者,将40例糖尿病前期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25例)和缬沙坦联合二甲双胍组(15例),分别以二甲双胍500mg,3次/d和缬沙坦40mg,1次/d、二甲双胍片500 mg,3次/d治疗。降压目标值140/90 mmHg以下,总疗程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二甲双胍组和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组在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分别下降30±6.4mmHg和33±6.2mmHg,舒张压分别下降15±6.2mmHg和19±6.5 mmHg;2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联合用药率均为58%。(2)与治疗前比较,糖化血红蛋白在二甲双胍组和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组于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下降,0.8%和1%。结论:二甲双胍单用或与缬沙坦联合使用是治疗糖尿病前期合并高血压有具有相似的降压效应和良好的协同作用,可明显改善病人的胰岛素抵抗,有利于提高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热散聚降脂中药联合二甲双胍干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药组30例,采用自拟清热散聚降脂中药治疗;西药组30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中西医结合组36例,采用清热散聚降脂中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中药组80%,二甲双胍组82.2%,中西医结合组97.2%。中西医结合组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清热散聚降脂中药联合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糖尿病前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糖耐量减低(IGT)与其他糖耐量水平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的差别,比较IGT患者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后Hcy、ET的变化.方法 166例受试者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糖耐量水平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51例,IGT组70例,2型糖尿病(T2DM)组45例.将IGT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组)及安慰剂(安慰剂组)进行干预治疗,测定各组及干预治疗前后的Hcy、ET水平.结果 (1)NGT、IGT、T2DM患者中,Hcy及ET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与年龄、三酰甘油(TG)、OGTT 120 min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ET水平与空腹血糖(FBG)、OGTT 2 hPBG、HbA1c、总胆固醇(TC)、TG呈正相关(P<0.05).(2)二甲双胍组血浆Hcy、ET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组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Hcy、ET水平随着糖耐量受损的加重逐渐升高;IGT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后,随着糖脂代谢的改善,血浆Hcy、ET水平也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7例NAFLD患者采取单盲法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实验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水平,两组B超脂肪肝声像恢复情况,并记录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GGT(谷氨酰转移酶)、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等肝功指标均有一定程度恢复,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超脂肪肝声像恢复比较χ2=26.723,P〈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χ2=0.443,P=0.5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甲双胍治疗NAFLD时并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治疗NAFLD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干预肥胖者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糖耐量减低(IGT)的效果。方法:115例行生活方式干预无效的IFG合并IGT的肥胖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n=66)和安慰剂组(n=49);二甲双胍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口服,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疗程1年,之后继续行生活方式干预,观察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二甲双胍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正常血糖转归率、孤立性IGT或IFG的转归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且二甲双胍组空腹血浆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后2小时血浆血糖(2hPG)、血脂、体重指数在治疗后显著降低,安慰剂组治疗前后无变化。结论:用二甲双胍干预IFG合并IGT的肥胖者,费用相对低廉,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可作为糖尿病前期阶段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