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内中膜背向散射积分(mtegrated backscatter,IBS)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ndothelial dependent vasodilation,EDV)对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诊断作用.方法: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单纯高血压、单纯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单支或双支阻塞>50%)患者各50例以及体检健康志愿者50名,采用SONOS 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7.5 MHz探头),分别测定各组颈动脉IMT、颈动脉内中膜校正的IBS值(C-IBS,C-IBS=内中膜IBS-外膜IBS)和肱动脉EDV,比较三者在各组中的变化趋势.结果:颈动脉IMT在单纯高血压、单纯糖尿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组间均无明显差别,但3组均厚于正常对照组(P<0.05),薄于冠心病组(P<0.05).颈动脉内中膜C-IBS在单纯高血压和单纯糖尿病2组间无明显差别,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和冠心病组(P<0.05);而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和冠心病组2组间C-IBS无明显差别,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肱动脉EDV在单纯高血压、单纯糖尿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组间均无明显差别,但3组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明显大于冠心病组(P<0.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C-IBS能够帮助发现导致冠心病的高危因素病变,肱动脉EDV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长期血液净化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及相应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IMT)和粥样斑块面积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于我院住院或门诊行血液净化治疗的72例尿毒症患者(男性38例,女性34例)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分为单纯血液透析组(HD组,n=25),血液透析合并血液滤过组(HD+HDF组,n=30),血液透析合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组(HD+CRRT组,n=17),健康对照组(C组,n=25).分别在为期1年的治疗前后测定3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同期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IMT和粥样斑块面积.结果 MHD患者血清Hcy、IL-6、MCP-1、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HDF组和CRRT组单次治疗后血清Hcy水平显著下降(P<0.01);行HD+HDF和HD+CRRT治疗的MHD患者1年后血清Hcy水平明显低于HD治疗组(P<0.05).同时颈动脉IMT值、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小于HD治疗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HD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5;r=0.52,P<0.01).结论 Hcy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D+HDF和HD+CRRT治疗能显著清除Hcy,改善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杨俊 《吉林医学》2015,(7):1380-138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大小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72例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36例,分别单独用瑞舒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辛伐他汀组)治疗,另选择3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治疗周期12个月。观察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大小变化以及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后,所有患者的颈动脉IMT和斑块大小均显著减小(P<0.05),hs-CRP、TNF-α、IL-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颈动脉IMT和斑块大小以及hs-CRP、TNF-α、IL-6表达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辛伐他汀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有减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作用,但瑞舒伐他汀作用强于辛伐他汀,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n=30),将80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组,n=40)普罗布考组(P组,n=40).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250 mg,2次/d,疗程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留取血清检测血脂,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结果 (1)与N组相比,糖尿病大血管病变C组和P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下降,8-iso-PGF2α、OX-LDL显著升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组治疗后TC、TG、LDL、8-iso-PGF2α、OX-LDL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无明显改变.P组经治疗后TC、TG、LDL、8-iso-PGF2α、OX-LDL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普罗布考在调节血脂的同时,可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并有减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NC组)60例、糖尿病组(DM组)89例。糖尿病组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分为糖尿病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DM1组,n=16)和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DM2组,n=73),比较三组的血清MMP-8水平;DM2组分为IMT增厚组(A组,n=12)、稳定斑块组(B组, n=27)和不稳定斑块组(C组,n=34),比较三个亚组的IMT、Crouse积分等超声指标,分析MMP-8水平与颈动脉超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M2组的MMP-8、IMT值水平高于NC组和DM1组,DM1组高于NC组(P均<0.05);不稳定斑块组的MMP-8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和IMT增厚组,稳定斑块组MMP-8水平高于IMT增厚组(P均<0.05);血清MMP-8水平与IMT值和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0.72,P<0.05)。结论  血清MMP-8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斑块稳定性相关,可作为预测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与否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40 mg/d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将9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诊断的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40 mg组(n=45)及辛伐他汀20 mg组(n=45),于给药前和给药3、9个月后采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并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结果 ①辛伐他汀20 mg或40 mg治疗3、9个月后,hs-CRP、TC、TG、LDL-C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HDL-C明显升高(P<0.05),且40 mg组较20 mg组作用更为明显(P<0.05);②治疗3、9个月后辛伐他汀40 mg组的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辛伐他汀20 mg组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辛伐他汀40 mg/d对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延缓和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的影响.方法:60 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30例) 及辛伐他汀组(30例),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CRP和MMP-9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CRP和MMP-9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辛伐他汀组较氟伐他汀组MMP-9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氟伐他汀、辛伐他汀均可降低ACS患者CRP及MMP-9,同剂量辛伐他汀较氟伐他汀降MMP-9效果更显著,其抗炎作用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76例AMI患者分为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d,n=101)和非他汀组(n=75),入院后和治疗4周后分别测定血清MMP-1和MMP-9水平,同时测定血脂.另设健康对照组(n=70)与之比较.结果:治疗前他汀治疗组和非他汀组血清MMP-1、MMP-9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P<0.001).他汀治疗组治疗4周后血清MMP-1、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01);非他汀治疗组4周后MMP-1、MMP-9水平无变化,与他汀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及非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P<0.001).他汀治疗组与非他汀治疗组1个月及1 a时,2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减少AMI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基质成分降解,稳定斑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PAS)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的影响,观察其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45)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90).将稳定斑块组作为对照组,易损斑块组根据治疗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S组45例(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和PAS组45例(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普罗布考0.25/次,2次/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血清hs-CRP、MMP-7和MMP-8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面积及斑块回声变化.结果:治疗前,易损斑块组中两亚组(AS组和PAS组)血清hs-CRP、MMP-7和MMP-8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两组(AS组和PAS组)间血清hs-CRP、MMP-7和MMP-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后4周,PAS组中血清hs-CRP、MMP-7和MMP-8水平均低于AS组,其下降幅度均大于AS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治疗12月后,两组IMT值和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减少,且PAS组两项指标低于AS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PAS组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多于AS组(P<0.01).结论:PAS三联疗法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逆转和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PGE1)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g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9,MMP-9)的影响.方法 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和PGE1组(n=30),3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30).常规治疗组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内科治疗措施,PGE1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PGE1 20 μg/d,共治疗14 d.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hsCRP和MMP-9的水平.结果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PGE1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MMP-9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PGE1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单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hsCRP和MMP-9呈正相关(r=0.72,P<0.05).结论 PGE1注射液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MMP-9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应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评价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探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对高血脂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诊断价值。方法 : 对98例中青年高血脂(高血脂组)患者和51例正常人(正常组)的颈动脉多部位多点进行IBS检测。 结果 : 高血脂组颈动脉窦部(CSA)及颈内动脉(ICA)处C-IBS均低于正常组(P<0.05) ,高血脂组与正常组颈总动脉(CCA)处C-IB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脂组颈动脉不同部位即CSA与CCA、CSA与ICA处C-IBS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内CSA与CCA、CSA与ICA处C-IBS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IBS技术可以反映血管壁的组织结构改变,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无创性、简便易行的检测早期AS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脉压(PP)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ISH患者52例(ISH组)、混合性高血压(SDH)患者48例(SDH组)以及老年健康体检组5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脉压(PP)、血MMP-9及IMT,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ISH组、SDH组PP、MMP-9水平及IMT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ISH组较SDH组高(P<0.05),IMT与SBP、DBP、PP及MMP-9呈正相关(r=0.333,r=0.263,r=0.573,r=0.74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PP、MMP-9为IMT的独立危险凶素(P<0.05)。结论 ISH组患者颈动脉重构程度较SDH组重,PP及MMP-9水平升高与IMT增厚呈正相关,PP及MMP-9升高可能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水平(MMP-9)、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二者在冠心病预测中的意义。方法79例住院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30例、稳定心绞痛20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29例(不稳定心绞痛1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14例)。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进行冠脉积分统计。采用ELISA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MMP-9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左侧IMT水平三组间相互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侧IM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急性冠脉综合征组MMP-9、左侧IMT水平与冠状动脉积分有明显相关性,右侧IMT与冠状动脉积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MP-9、IMT显著升高可能提示斑块不稳定性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能更有效地预测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骆黎  徐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524-52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21例)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分为B组(10 mg组,25例)和C组(20 mg组,22例),B、C组每晚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20 mg;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血脂、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3组各项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其斑块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B、C两组TC、TG、LDL-C、HDL-C、hs-CRP、MMP-9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C、TG、LDL-C、hs-CRP、MMP-9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低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及一定程度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且以20 mg剂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260例,应用高分辨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ted thickness,IMT)及斑块情况?患者分为4组:IMT正常组(24例)?IMT增厚组(62例)?稳定性斑块组(110例)和不稳定性斑块组(64例)?测定血清生化指标?MMP-9?TIMP-1水平并行组间比较?结果:IMT正常组?IMT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MMP-9?TIMP-1水平依次增高,不稳定性斑块组MMP-9/TIMP-1比值明显高于其他3组 (P < 0.01)?以颈动脉是否存在斑块为因变量,与其相关的因素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形成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lgMMP-9呈正相关?以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为因变量,与其相关的因素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BMI?TG?lgMMP-9呈正相关?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TIMP-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在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21只28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 E,ApoE)敲除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7只),阿托伐他汀钙组(7只),麝香保心丸组(7只),均给予高脂饮食,喂养12周后检测血清MMP-3,并分离各组小鼠颈动脉,通过免疫组化分析斑块内MMP-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钙组血清MMP-3降低(P<0.01),麝香保心丸组血清MMP-3降低不明显。两组均能降低斑块内MMP-3的表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MMP-3起到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钙和麝香保心丸的治疗可减少斑块内胞外基质的降解,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6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简称他汀组)和对照组: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和阿斯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斯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检测血脂水平,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他汀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他汀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21.2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  相似文献   

18.
周围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诊断和药物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ng M  Zhang Y  Zhang W  Zhao YX  Gao YH  Zhang Y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5):1252-1256
目的 探讨颈动脉、股动脉、胸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标准、自然演变及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259名正常人和102例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在125名正常人及AS患者中进行了体表高频超声技术检查,在134名正常人中进行了经食管超声检查。将AS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普罗布考组、卡托普利组,测量颈动脉和股动脉后壁正常部位内膜-中层厚度(IMT)包括正常部位IMT值(IMTA),最大IMT(IMTB),4条动脉最大IMT平均值(IMTC),4条动脉中单个最大IMT(IMTD),分别服用辛伐他汀、普罗布考、卡托普利,3年后复查。结果 随年龄增加,胸主动脉、颈动脉及股动脉IMT呈增加趋势;正常人颈动脉、股动脉和胸主动脉IMT分别为0.63 mm±0.15 mm、0.68 mm±0.21 mm、1.02 mm±0.22 mm,上限分别为0.93 mm、1.10 mm、1.46 mm。IMTA的平均年增长速度为0.023 mm。各组治疗前后斑块部位IMT有增加趋势,但各治疗组IMT。增加的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正常人颈动脉、股动脉及胸主动脉的IMT呈增龄性改变。建议颈动脉、股动脉和胸主动脉IMT增厚的超声诊断标准应分别为>0.93 mm,>1.10 mm和>1.46 mm。药物治疗具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高频超声技术能够可靠的观察颈动脉和股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消长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