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进行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肝脏肿瘤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对其实施CT增强延时扫描,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患者均接受CT增强延时扫描检查,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肝内转移瘤误诊为原发性肝癌,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6.05%。其中,对于肝母细胞瘤、肝脓肿、肝囊肿、肝血管瘤CT检查准确率可达100%;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内转移瘤、原发性肝癌中部分患者存在误诊或漏诊现象,但其总体诊断准确率均在80%以上。结论:对肝脏肿瘤患者进行CT增强延时扫描检查,通过结合不同病理类型在延时期、动脉期影像学特征可有效对此类患者明确诊断,对于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此种方法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
肝脏病变CT增强延迟扫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脏病变CT增强延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单排CT对58例肝脏有病变的患者进行增强、延迟扫描,尤其对延迟扫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肝细胞癌32例,胆管细胞癌2例,肝转移瘤5例,肝血管瘤11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2例,肝脓肿4例,炎性假瘤1例,肝脏腺瘤1例,肝脏结核1例,布加氏综合征1例。结论单排CT增强后延迟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边芳 《中外医疗》2011,30(15):187-187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肝脏增强分期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823名肝脏疾病患者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肝癌51例,胆管细胞癌43例,肝血管瘤297例,肝囊肿283例,脂肪肝126例,肝脓肿8例,肝转移瘤15例。结论 16排螺旋CT在肝脏增强分期扫描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及MRI三期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重点探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的意义,以进一步提高CT、MRI联合检查对于肝脏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肝脏肿瘤(30例原发性肝癌,22例肝血管瘤,1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例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别行螺旋CT、MRI三期扫描,一次屏气可完成全肝扫描,观察肿瘤三期强化的方式和特征。结果动脉期检出72个病灶,高密度病灶30个,本组病例门静脉期检出43个病灶,低密度病灶2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30例原发性肝癌,22例肝血管瘤,1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例肝转移瘤,螺旋OT、MRJ三期联合扫描是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最佳方法,能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征。结论螺旋CT、MRI三期联合扫描检查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患者痛苦少、安全性高等特点,显著提高了肝脏肿瘤的诊断率,在鉴别肝脏肿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府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6年3月拟诊断为肝脏肿瘤的64例患者,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诊断,并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对比分析CT增强延时扫描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本组64例患者,经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后61例患者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一致,被误诊患者3例,诊断符合率为(61/64)95.31%;被误诊的3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64例肝脏肿瘤患者经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18例、肝囊肿16例、肝内转移瘤12例、肝母细胞瘤6例、肝血管瘤8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4例。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诊断率高、患者依从性好及痛苦少的优势,在鉴别诊断肝脏肿瘤时,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诊断率较高,且安全性好,可作为首选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确诊为肝脏肿瘤的82例患者作为受试者。本组患者术前行CT增强延时扫描检查,随后行手术切除治疗,患者手术病理结果出具后与术前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结果比较,并总结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82例患者经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与病理诊断完全相符合者为77例,符合率为96.15%;原发性肝癌漏诊1例,肝母细胞瘤误诊为原发性肝癌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误诊为肝血管瘤2例。结论 CT增强扫描延迟技术对于肝脏肿瘤鉴别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在富血管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0例肝肿瘤分别于注药后25~30秒(动脉期),70~80秒(静脉期),180—240秒(延迟期)扫描,其中2例肝血管瘤延迟期近600秒,部分行多平面重建,观察肿瘤三期强化的方式和特征。结果:40例肝肿瘤(16例原发性肝癌,18例肝血管瘤,5例肝转移瘤,肝腺瘤1例),螺旋CT三期扫描是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最佳方法,能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征。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可鉴别不同富血管肝脏肿瘤的病变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以期降低误诊率。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20例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诊断和分析,分析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发生数量,观察螺旋CT 3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结果 45例肝血管瘤中,表现典型率为91.1%;33例原发性肝癌中,表现典型率为78.8%;28例肝转移中,表现典型率为96.4%;7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中表现典型率为71.4%;7例肝脓肿患者中,表现典型率为85.7%。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对大多数的肝脏肿瘤及肝瘤样病变能够准确地进行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肝脏局灶性病变CT和MRI诊断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善红  张海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32-4035
目的:探讨肝内局灶性病变CT和MRI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活检证实的49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CT和MRI影像资料。结果:49例均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25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癌18例,肝硬化结节4例,胆管细胞癌5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7例,肝脏炎性假瘤3例,肝腺瘤4例,肝脓肿5例。结论:肝脏局灶性病变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尤其高场强MRI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CT增强扫描技术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随访及手术,穿刺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66例,肝转移瘤48例,肝血管瘤36例,肝脓肿18例,肝囊肿42例,均行CT平扫和以3-4ml/s速率注入碘造影剂80-120ml后增强扫描,其中51例作了动态及延时扫描。结果 (1)不同的肝脏占位性病变CT增强扫描其典型的表现特征各不相同。(2)CT平扫对肝脏占位性病变为敏感性91.1%,准确性为69.0%,而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敏感性为97.8%,准确性为95.2%。结论 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的肝脏病变CT表现,分析并总结各自的特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在增强CT图像上显示动脉期明显强化的肝脏病变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大部分病变动脉期强化具有特征性:中央瘢痕见于肝局灶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肝癌及肝血管瘤,钙化多见于纤维板层样肝癌;动态强化方式"快进快出"的不均匀强化支持肝癌,"快进慢出"强化方式支持血管瘤的诊断,"牛眼征"支持肝转移瘤等;结合其他期CT的表现大多能准确的定性诊断。结论:肝脏病变的动脉期强化特性结合其他期CT表现对病变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16排螺旋CT在肝脏增强分期扫描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脏动态增强分期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68例(男1056例,女512例)肝脏疾病患者,根据肝脏血供的特点选择造影剂注射的时间、注射的速度进行分期扫描。结果:本组1568例行动态增强分期扫描,诊断肝癌194例,胆管细胞癌73例,均经病理证实。诊断肝血管瘤568例,其中307例符合Freeng标准,261例符合Ashida标准,诊断肝囊肿300例,脂肪肝199例,肝脓肿16例,肝转移瘤15例,均有典型CT表现。结论:CT增强扫描可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肝转移瘤、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原发性肝癌、30例肝转移瘤患者行MSCT、全肝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不同病灶影像学表现,并比较不同病灶CT增强时间、肝脏不同区域CT灌注参数。结果影像学表现方面,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单发28例,多发10例,以圆形或类圆形、膨胀性生长为主,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22例,均匀强化11例,无强化5例;30例肝转移瘤患者单发10例,多发19例,弥漫型("雨打沙滩"状)1例,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18例,均匀强化10例,无强化2例。CT增强时间方面,原发性肝癌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始消时间均显著短于、持续时间显著长于肝转移瘤(P0.05)。CT灌注参数方面,原发性肝癌肿瘤组织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均显著高于、门静脉灌注量(PVP)显著低于瘤周组织、正常肝脏组织(P0.05);肝转移瘤肿瘤组织HAP、HPI均显著高于、PVP显著低于正常肝脏组织(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瘤周组织PVP显著高于、HPI显著低于肝转移瘤瘤周组织(P0.05)。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CT灌注参数等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诊断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量化参数在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3.0T磁共振对113个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各个病灶的动态增强曲线类型、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分析以上各参数在不同病变之间的差异。结果  肝细胞癌(HCC)与除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外的各病,肝转移瘤与海绵状血管瘤、FNH及肝脓肿,FNH与海绵状血管瘤及肝脓肿之间强化曲线类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海绵状血管瘤与其余各病,HCC与除FNH外的各病,FNH与肝转移瘤、肝内胆管细胞癌及肝脓肿,肝转移瘤与肝脓肿之间的MSI、PEI、MSD及PV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6种病变之间的SER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的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和量化参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将两者结合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孙素芳 《中外医疗》2013,(22):173-17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诊断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5例肝脏肿瘤患者,均行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ADC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良性肿瘤的ADC值明显高于恶性肿瘤。根据肝脏恶性肿瘤病灶的动脉期表现,可将其分为富血供病灶和乏血供病灶。结论根据不同肝脏肿瘤磁共弥散成像ADC值的可以明确鉴别肝脏肿瘤病变的良恶性,同时可以根据动态增强扫描肝脏恶性肿瘤病灶的动脉期表现观察病灶的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8例肝内占位性病变的病人进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98例病人中肝癌48例,肝转移瘤19例,肝血管瘤31例。结论 螺旋CT扫描速度快,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完成全肝扫描,弥补了一般动态扫描的缺点,对肝内病灶的检出和定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凯 《中外医疗》2011,30(17):170-17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脏动态增强分期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0例(男425例,女225例)肝脏疾病患者,根据肝脏血供的特点选择造影剂注射的时间、注射的速度进行分期扫描。结果本组650例行动态增强分期扫描,诊断肝癌50例,胆管细胞癌25例,均经病理证实。诊断肝血管瘤350例,其中210例符合Freeng标准,140例符合Ashida标准,诊断肝囊肿125例,脂肪肝70例,肝脓肿16例,肝转移瘤14例,均有典型CT表现。结论 CT增强扫描可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6-18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87例,共126处病灶,所有患者均行1.5T磁共振检查(MR),给予增强扫描及DWI序列扫描。以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为""金标准",观察良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MR增强扫描表现,比较增强扫描及DWI序列扫描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临床效果及良性与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ADC值。结果:(1)126处占位性病灶中恶性病变72处,良性病变54处;原发性肝癌低b值ADC值低于血管瘤、肝脓肿,中b值、高b值ADC值低于血管瘤、肝脓肿及转移瘤;转移瘤低b值、中b值、高b值ADC值均低于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低b值、中b值ADC值均低于血管瘤及肝脓肿,高b值ADC值均低于血管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WI序列扫描联合强化扫描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22%、100.00%、98.41%,单纯DWI序列扫描分别为70.83%、77.78%、73.81%,强化扫描分别为77.78%、85.19%、80.95%;DWI序列扫描联合强化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分别高于单纯DWI序列扫描及强化扫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T磁共振DWI序列有助于提高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低排螺旋CT对肝脏几种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24例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病例<包括原发性肝癌61例,肝转移癌45例,肝脏胆管细胞瘤7例,肝血管瘤73例,肝囊肿25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3例>的临床和双排螺旋CT资料,分析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发生部位,数量及CT平扫及增强后表现.结果 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边界清或不清,增强后可有程度不一的强化或不强化.本组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各自大都有自己较典型的CT征象,结合临床大多能做出较准确的定性诊断.结论 基层医院低排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CT增强延迟扫描对肝脏病变的诊断有效性.方法 收集从2002年1月~2010年6月的8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使用单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增强延迟扫描,所有患者都有确诊依据,有些患者是通过手术加以证实,观察诊断效果.结果 能有效发现原发性肝癌、胆管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和肝脓肿等多种肝脏占位性病变.结论 伴随医学科技的日益增进,在今后的肝脏病变的诊断当中,CT增强延迟技术将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