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与传统指腹静脉动脉化再植比较,探讨指侧方静脉动脉化重建供血再植末节断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13年1月巢湖紫晨手外科医院手外科中心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39例(39指)末节断指患者纳入研究,均为正常指动脉多次吻合失败后行静脉动脉化.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20例患者采用指侧方静脉动脉化再植(试验组),用近端指动脉与远端指侧方静脉吻合;19例患者采用指腹静脉动脉化再植(对照组),用近端指动脉与远端指腹静脉吻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病程、损伤指别、末节分型、动脉吻合失败次数及骨折、神经损伤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重点比较两组术后的成活率、指甲长度、两点辨别觉、远端指间关节(DIPJ)活动度、手指感觉、手指各关节活动度测定.结果 术后试验组再植指成活率100%(20/20)与对照组成活率为78.9% (15/1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55,P=0.038).试验组再植指均外形佳,指甲生长近平整;对照组再植指均出现轻度萎缩,指甲生长均不平整.术后6个月试验组再植指指甲长度(15.6 ±2.7)mm、DIPJ活动度(62±4)°及手指感觉(S3+)、两点辨别觉(4.6±0.3)mm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指各关节活动度参照总主动活动度评价标准:试验组优良率(94.4%)与对照组优良率(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889,P=0.032).结论 指侧方静脉动脉化有效克服了指腹静脉动脉化的解剖局限性,能提高再植指成活率,促进指甲生长及感觉恢复,增强DIPJ活动度,为正常供血多次失败后的末节断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指侧方岛状皮瓣和微型静脉皮瓣在皮肤缺损型断指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在应用解剖研究基础上,按掌侧、背侧及环状缺损3种类型选取皮肤缺损型断指病例12例13指,分别设计指侧方岛状皮瓣、前臂微型游离静脉皮瓣及前2种皮瓣之联合皮瓣3种术式进行再植修复。结果:13指及皮瓣均成活,患指长度无明显缩短,外观良好,移植皮瓣质地良好。结论:指侧方岛状皮瓣和微型静脉皮瓣可扩大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皮肤缺损型断指的再植修复。  相似文献   

3.
断指再植1000例1432指临床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断指再植的技术问题及临床经验。方法对1 000例1 432个断指行再植术,按常规清创、骨骼固定、修复肌腱、吻合血管、吻合神经,血管、肌腱移位,指掌侧动脉蒂岛状皮瓣转位,以及邻指背侧静脉蒂岛状皮瓣转位等方法,重建断指血运并修复肌腱,术后2周开始功能锻炼,4周拔克氏针,加强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成活1 315指,坏死117指,成活率为91.83%。成活指中,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941指,良244指,可86指,差44指,总优良率达到90.11%。结论彻底清创是断指再植手术成功的基本前提,对血管精细吻合是成功的关键,一期修复神经并及时功能锻炼是手指功能恢复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再植断指再灌注后微循环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后再植手指微循环损伤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动态检测断指再植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观察断指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用甲襞微循环测定仪动态观察再植手指甲襞毛细血管的扩张、渗出、出血、毁损、再生及微循环血管的血流状况。结果 断指再植后SOD 2周内持续低于正常水平,且于1—6h和24—72h形成两个低峰期。再植断指甲襞微循环恢复血液灌注后经历渗出、结构毁损和结构功能恢复三个时期。结论 断指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至少在两周内持续存在,微循环损伤是再植手指缺血再灌注损伤最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液体浸泡过的手指末节完全离断再植的必要性以及失败后的二期处理措施。方法对应用液体浸泡过的末节离断伤再植25例30指进行研究,采用动静脉1:2吻合法再植18指,采用动静脉1:1血管吻合法再植12指,失败的6指二期行扩创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残端以尽可能多的保留患指的长度和功能。结果再植浸泡完全性末节离断30指,成活24指,成活率为80%。失败的6指行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残端,皮瓣成活良好,外观功能满意。结论液体浸泡时间较短且挫伤较轻的末节断指应尽可能再植。对于再植术后失败者,二期应用指背筋膜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残端是尽可能多的保存患指长度及功能较为实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外伤断指后不良心理状态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手指离断后不良心理状态对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年6月-2003年6月在烟台山医院行断指再植术的男性患者96例,116指。根据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不良心理状态组51例(60指)和对照组45例(56指),比较两组的断指再植成活率。结果:不良心理状态组断指再植成活率(75%)低于对照组(98.2%),(X2=28,P<0.01)。结论: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可能对断指再植成活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断指再植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42例患者分别于手术前、术后0.5、2、6、24、48、72 h,7、14 d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另外取3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前至术后72 h断指患者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P<0.01,P<0.05),第72 h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对防治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指动脉静脉化重建手指再植血液回流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应用离断手指远断端非优势侧指动脉与近断端指掌侧静脉或指侧方静脉吻合治疗手指末节离断病人18例,其中指动脉与指掌侧静脉吻合11例,与指侧方静脉吻合7例。 结果 成活16例,坏死1例,部分坏死1例。 结论 指动脉静脉化为断指再植提供了重建静脉回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断肢(指)再植术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肢(指)再植是一项细致和复杂的手术,难度系数较大,涉及到血管、神经吻合。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高难度的断肢(指)再植手术在临床上相继获得成功。近年来,我院的断肢(指)再植手术技术不断提高,手术成功率较高,本文将断肢(指)再植术后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疗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在断指再植患者延伸性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再植指功能恢复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59例断指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29),对照组使用常规延伸性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早期四大指标监测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总结2000~2010年46例断指再植早期四大指标监测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危象.结果 53指再植,47指全部成活,成活率达88.6%,再植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再植指早期血管危象的发生多为静脉危象,及时,准确地发现血管危象,是争取处理时机,提高再植指成活率的关键,加强宣传力度,正确妥善保存断指亦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的因素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致伤原因、热缺血时间、离断部位、指体保存、血管吻合质量、动静脉吻合数量、血管危象、麻醉技术、抽烟、贫血等。同时为广大医护人员提出应对再植失败的措施,从而提高临床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背景:对于跟腱断裂,临床传统修复方法是应用踝周自体肌腱移位修复,自体肌腱取材有限,供区损伤,以牺牲正常的动力和稳定结构为代价;而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不破坏宿主正常结构,保持其原有生物结构特性等优点。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8年8月至 2011年6月收治30例急性、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4例陈旧损伤有2-5 cm不等缺损,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缺损,移植后短腿石膏固定患肢,4周后拆除石膏行功能锻炼。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治疗结果。 结果与结论:住院时间平均12.5 d。移植后25例获得随访,随访1-3年,未见再断裂病例。按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25例中优2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2%。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3 例跟腱与邻近组织粘连, 影响踝关节背伸, 足部蹬力无明显下降。2例考虑排异反应,经对症处理痊愈。1例出现少许皮缘坏死、切口感染,扩创换药,行邻近转移皮瓣覆盖后痊愈。所有患者出院时切口均愈合。结果显示,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断裂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选择。但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肌腱修复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肌腱缝合与粘连的机制研究,提高肌腱愈合质量研究,缝合材料与方法的改进,肌腱缝接处的抗张强度研究,组织工程肌腱的生物材料研究等,这些都是影响肌腱修复研究发展的重要问题。 目的:通过对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2002/2011有关肌腱损伤修复材料相关文献的献计量学分析,评估该领域学术文献的总体趋势,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设计:文献计量学分析。 资料提取:由第一作者以电子检索方式对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2-01/2011-12肌腱损伤修复材料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tendon injury(肌腱损伤),material (材料),repair (修复)”,对检索的相关文献运用数据库中自带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绘制图表的功能进行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 入选标准:纳入经同行评议的肌腱损伤修复材料研究已发表的文献,包括研究原著、综述和会议的文献类型。排除:①需采用手工检索和电话检索方式收集的文章。②未正式出版的文章。③在收录数量之外排除勘误类文献类型。 主要数据的判定指标:以SCI数据库相关文献出版时间、文献的数量、学科分类、文献类型、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来源出版物、会议、发文量较多的机构、国家地区分布、基金资助情况、文献语种和被引频次进行分析。 结果:①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过去10年共收录肌腱损伤修复材料研究相关文献156篇。从文献发表数量的趋势上看,总体呈现出逐步上升的状态,2009年收录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达到顶峰,为28篇。其中研究原著类文章共收录141篇,综述类文章13篇。研究文字的学科领域集中在骨科学和外科学方向,其次为运动科学和工程学。②目前发表量较多的出版物为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美国运动医学杂志》、Foot Ankle International《足与踝国际杂志》和Archives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 Surgery《矫形外科与创伤外科学文献集》。发表文献的国家以美国为主,占全球相关领域发稿量的42.9%。中国在过去10年间被收录文章总量位居第5名,共发表9篇相关文章,占全球相关文章的5.8%。③肌腱损伤修复材料研究相关文献的基金以NIH资助为主。最高被引频次文章主要发表在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细胞生理学杂志》和Cytokine & Growth Factor Reviews《细胞分裂与生长因子评论》等期刊上。 结论:文献分析显示,近几年来肌腱损伤修复材料的研究趋于成熟,发文量稳定并且呈逐渐上升趋势,是目前骨科、外科和运动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手指屈肌腱断裂修复后常出现肌腱粘连,尤其是拇指的掌指关节近端至近节指骨中部和2~5指纤维鞘管起始至指浅屈肌止点的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后肌腱粘连发生率非常高。我院对27例早、晚期的屈指深肌腱损伤的患者进行滑膜内肌腱及膝关节液的复合移植,术后早期保护性功能锻炼,经过3个月至半年的随访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7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17~63岁。Ⅰ区损伤3例,Ⅱ区损伤11例,Ⅲ区损伤5例。来诊时最短1 h,晚期就诊者40 d,平均18 d。1.2方法病人早期就诊者,急诊行肌腱吻合术,同时在无菌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以手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邻指皮肤缺损、骨与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手指侧方岛状皮瓣转位移植修复邻指皮肤缺损、骨与肌腱外露创面11例11指.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1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8a随访,手指外形与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手指侧方岛状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适于修复邻指皮肤缺损、骨与肌腱外露创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尿激酶和肝素钠应用在断指再植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59例断指伤患者随机分成尿激酶组130例(217指)和肝素钠组129例(199指),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分别使用尿激酶、肝素钠对再植术后断指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血管危象发生率、患指成活率、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在尿激酶组、肝素钠组中,血管危象发生率分别为26.7%和36.7%(P<0.05),患指成活率分别为88.9%和81.9%(P<0.05),活动功能优良率分别为69.3%和53.8%(P<0.05)。结论在断指再植术后治疗中,尿激酶较肝素钠更能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患指的成活率,促进患指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李桂霞 《医学信息》2010,23(14):2403-2404
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受伤机制和手术技巧的直接因素外,预防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也是再植成活的关键。术后严密细致的观察,精心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正确的处理则尤为重要。我科曾收治1例断指再植病人,术后因胃痛致再植指坏死。现将其原因分析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何一成 《医学信息》2001,14(4):231-233
由于创伤、肿瘤切除、感染以及发育异常等原因导致骨丧失了一些骨质形成较大的间隙 ,称为骨缺损。骨缺损常常需要植骨治疗 ,但自体骨移植来源少 ,常造成供骨部位并发症 ,异体骨移植存在排斥反应等问题。随着细胞生物学和生物材料科学的发展 ,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组织工程学 ,通过组织工程学的方法来治疗骨缺损是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 ,进展也较快 ,下面就组织工程学在骨缺损中的应用简述如下。1 组织工程学的概念组织工程学是一门利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原理 ,以生物材料为载体整合被分离细胞 ,并能在宿主体内降解释放细胞 ,形成新的有功能…  相似文献   

20.
组织工程化肌腱植入体内修复的肌腱其抗拉强度达不到正常肌腱的数值。为探讨这一问题的原因,我们选择罗曼雏鸡足趾屈肌腱细胞与可降解聚羟基乙酸筛网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肌腱。用此工程化肌腱修复20只罗曼鸡第二趾深屈肌腱0.5~0.8cm缺损。术后第2、4、6、8周取材,测定样品中材料的重量、羟脯氨酸含量及抗拉强度等力学特性指标。结果显示,植入2、4、6、8周,支架材料重量下降很快,至第8周基本降解;修复的肌腱中代表胶原合成总量的羟脯氨酸含量随时间增加,但变化不明显;修复的肌腱断裂能量和抗拉强度均随时间呈一先降低后逐渐增大的变化,抗拉强度在第8周才达到正常肌腱的23%。结果提示,植入的组织工程化肌腱在其材料迅速降解的同时,胶原生成量并不多,二者出现明显的不匹配,导致修复的肌腱抗拉强度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